


作者簡介:郝紅艷(1976—),女,漢族,山東濟寧人,本科,中級農經師,研究方向為農業經濟。
摘要:為確保荔枝產品保質增效,文章以荔枝生產經營者為對象,通過實證分析荔枝農業產業化組織模式導入、模式種類及內部結構特征對荔枝產品質量安全的影響,進而為提升荔枝產品質量安全,實現荔枝產區產業化發展提供對策。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荔枝產品;質量安全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1-0195-03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5.2 文章標識碼:A
農業產業化是涵蓋產業一體化、生產專業化、農產品商品化的新型經營方式,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在X地區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荔枝產業化發展占有重要地位。推動荔枝農業產業化,尤其是產業化組織模式導入、模式種類及組織內部結構特征,對改善荔枝產品質量安全影響深遠,也是X地區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舉措。
1 文獻回顧
國外在農業產業化研究方面起步較早,尤其是發達國家,農業生產規模化和商品化已獲得較高水平發展。農業產業化的成功與高質量農產品、動機、勤奮、創造力、服務、以及與客戶建立深厚的聯系等內部因素有關,同時與城市壓力等外部因素密切相關[1]。其中,荔枝產區產業化發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為我國農業產業化研究提供了有效參考。我國高度重視荔枝產區產業化發展,曾利華和曾利娟(2022)[2]以鄉村振興為背景,圍繞從化區荔枝產業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謀求以可持續發展觀念促進荔枝產業化發展的有效措施。晁孟華和朱緣琳(2022)[3]認為在荔枝產區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基于區塊鏈技術對荔枝產品供應鏈進行風險控制,能夠降低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風險,進而助力鄉村振興。Atsushi I等(2023)[4]深入探究混合貨物運輸過程中的低成本保鮮技術,進一步保障荔枝產品的質量安全,有效促進了荔枝產品產業化發展。由此可見,現已展開對農業產業化的探索。農業產業化發展中,農產品質量的提升是重中之重[5]。以荔枝產區產業化發展為例,農業產業化可以為荔枝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保障,而荔枝產品質量安全可推動荔枝產業化發展,二者相輔相成。現以我國荔枝主產區118名農業產業化經營者為對象,從農業產業化組織導入、組織方式及組織內部特征三大方面出發,通過實證分析荔枝產區產業化模式對荔枝品質安全的影響。
2 構建荔枝產業化對荔枝產品質量安全提升的模型
2.1數據來源
通過問卷調查,選取X地區荔枝農業產業化經營者為對象,共發放問卷300份,問卷回收265份,回收率為88.3%,有效回收問卷236份,有效回收率為89.06%。
2.2變量設計及測量
研究解釋、被解釋及控制變量的定義(見表1)。
2.3研究假設
荔枝產業化以組織模式為重要載體,通過組織模式推動荔枝農業產業化發展,提出以下假設。
H1:荔枝農業產業化組織導入對荔枝產品質量安全有正向影響。
a:組織導入對荔枝產品安全有正向影響;
b:組織導入對荔枝產品品質有正向影響。
H2:荔枝農業產業化不同組織模式對荔枝產品質量安全影響不同。
a:不同模式對荔枝產品安全影響不同;
b:不同模式對荔枝產品品質影響不同。
H3:荔枝農業產業化組織內部特征影響荔枝產品質量安全。
a:內部結構特征影響荔枝產品安全;
b:內部結構特征影響荔枝產品品質。
2.4模型構建
基于H1假設,建立模型Ⅰ和模型Ⅱ;基于H2和H3假設,建立模型Ⅲ和模型Ⅳ。采用普通最小二元乘法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其中β0為常數項,β1-10為回歸系數,u為隨機干擾項。
2.5描述性分析
單個農戶的荔枝產品質量安全評分相對較低,“公司+農戶”模式下荔枝產品質量評分更高,“合作社+農戶”模式下荔枝產品安全評分更高,“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下荔枝產品安全評分最穩定,大戶包園安全水平評分離散程度最高。在荔枝產品質量方面,農業產業化模式的荔枝產品品質均較單個農戶的品質高(見表2)。
農業產業化不同模式下的內部結構特征(見表3)。其中,“合作社+農戶”模式下的組織信譽等5個維度的評分均較另外兩種組織模式低。也就是說,在一定程度上,“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的荔枝農業產業化模式更具一體化、專業化。
2.6相關性分析
采用SPSS26.0進行統計分析,調查問卷內部具有較好的一致性,且均通過了收斂效度檢驗,區分度也較好。采用二元定序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采用非參數檢驗,發現除荔枝農業產業化模式種類與荔枝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性不顯著外,其他變量都與荔枝產品質量安全在1%水平下顯著(見表4)。因此,農業產業化模式種類對荔枝產品質量安全不產生定向影響,組織導入及組織內部特征都會顯著影響荔枝產品質量安全。
2.7模型回歸分析
對模型Ⅰ進行回歸分析發現,學歷對荔枝產品安全水平在1%水平下有顯著影響,農業產業化組織導入在10%水平下正向顯著影響荔枝產品安全,H1a假設基本驗證。通過模型Ⅱ的回歸分析發現,性別、年齡對荔枝產品品質在10%水平下有顯著影響,學歷、是否加入組織在1%水平下顯著影響荔枝產品品質,H1b假設基本驗證農業產業化模式可提高荔枝產品品質。但兩個模型在擬合優度方面程度較低,可能存在遺漏重要變量的問題,但對變量顯著性判斷沒有影響(見表5)。因此,荔枝農業產業化模式導入正向影響荔枝產品的安全水平。
對模型Ⅲ回歸分析發現,模式種類影響荔枝產品質量安全不顯著,H2a假設不成立。組織信譽在5%水平下正向顯著影響荔枝產品安全,技術指導、安全要求在1%水平下顯著影響荔枝產品安全水平,研究假設H3a大部分得到驗證。組織信譽越高、技術指導越到位,對組織成員的荔枝產品安全要求也越高,可促使農戶規范生產行為,保證荔枝產品安全。通過模型Ⅳ回歸分析發現,研究假設H2b沒有得到驗證。生產培訓、品質要求在5%水平下顯著,組織信譽、技術要求、安全要求在1%水平下顯著,研究假設H3b全部得到驗證,即組織內部結構特征的不同方面對荔枝產品的品質有一定影響。模型Ⅲ、模型Ⅳ相較前兩個模型,在擬合優度方面獲得改進,達到60%,足以說明模型存在的可行性與合理性(見表6)。因此,農業產業化通過組織信譽、技術指導、生產培訓等內部特征共同影響荔枝產品質量安全。
3 結論與建議
基于荔枝農業產業化模式視角,以X地區荔枝產業為例,對該荔枝產區產業化發展情況以及荔枝產品質量安全影響情況進行分析,得到以下結論。首先,X地區荔枝產區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組織結構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以“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組織結構為宜,其品質水平和安全水平較高,并且此類組織結構對于改善荔枝產品的質量安全具有積極影響。其次,在X地區荔枝產區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對整體產業化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可能是荔枝品種多、組織信譽影響力不足等。而組織信譽影響力越大,越能夠促使組織成員嚴格執行相應管理措施,進而提升荔枝產品質量安全的管理水平。最后,不同組織模式有共同影響荔枝產品質量和安全提升的內部特征,主要包括組織信譽、安全要求、生產培訓及技術指導。
基于上述結論,提出以下對策。第一,政府相關部門要大力鼓勵荔枝農業規模化種植,創新荔枝農業產業化組織模式,培育荔枝龍頭企業,加速發展專業合作社等中介組織,為荔枝產品質量安全提供組織保障。第二,要注重強化荔枝農業產業不同組織模式的組織信譽,完善安全生產培訓制度,對種植戶及其技術人員進行標準化生產培訓和技術指導。第三,要加大荔枝產品生產、保鮮等技術的指導力度,通過提升荔枝產品保鮮、儲藏技術水平,確保荔枝產品品質和安全。第四,提高荔枝產品的安全生產意識,樹立質量安全至上的經營理念。
參考文獻:
[1]SROKA W,SULEWSKI P,MIKOLAJCZYK J,et al.Farming under Urban Pressure:Business Models and Success Factors of Peri-Urban Farms[J].Agriculture,2023,13(06):12-16.
[2]曾利華,曾利娟.鄉村振興背景下從化區荔枝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J].農村科學實驗,2022(21):16-18.
[3]晁孟華,朱緣琳.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農產品供應鏈風險控制研究——以茂名荔枝產業為例[J].廣東經濟,2022(09):66-71.
[4]ATSUSH I,TOMOYASU T,AKIHIKO N,et al.Development of a low-cost and simplified technology to maintain the quality of fresh produce in mixed cargo shipments[J].Food and Humanity,2023,12(01):542-535.
[5]張康潔,于法穩,李福奪.中國農村信息化、農業產業化與鄉村生態化耦合協調發展[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3,33(06):18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