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強


基金項目:川渝黨校(行政院校)系統 2023 年調研項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鄉村數字治理的路徑研究”(2023BDYYB—039)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竇 強(1992—),男,漢族,重慶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基層治理。
摘要:重慶市秀山縣岑溪鄉和平村是創新鄉村治理方式的試點村莊。在運用積分制推進鄉村治理的過程中,該村圍繞積分設置、積分評比、結果運用等進行了初步探索,并將鄉村治理中的積分制與人居環境整治、村風文明建設以及產業發展等鄉村公共事務相結合,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鄉村振興背景下,和平村應加強對積分管理的正確引導,構建符合村情的指標評價體系,堅持黨建統領,強化多元主體協同參與以及合理設定規則,為鄉村治理提供新路徑。
關鍵詞:鄉村治理;積分制;運行邏輯;優化路徑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1-0222-03 中國圖書分類號:D422 文章標識碼:A
為深入貫徹落實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1]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2]以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在鄉村治理中推廣運用積分制有關工作的通知》[3]等相關文件要求,各地要積極探索在符合當前鄉村現狀的前提下,利用積分制推進鄉村治理,解決鄉村日常管理中出現的重點、難點問題。作為鄉村治理量化績效管理的新模式之一,鄉村治理積分制是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益探索。
1 鄉村治理積分制的地方實踐
和平村距縣城22km,全村幅員面積8.5km2,現有戶籍人口2 096人,農業生產以蔬菜種植為主。為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解決村民主體意識薄弱、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等問題,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工作新格局,和平村積極探索積分制與鄉村治理有益結合的方法路徑。通過對村民日常生活中參與鄉村公共事務進行量化積分,依托積分制給予相應激勵,利用文明“小積分”撬動鄉村“大治理”,推動鄉村自治、德治、法治有機結合,不斷增強村民在鄉村治理中的主人翁意識。自2015年以來,和平村連續6年年終綜合考核被鄉黨委政府評為一等獎或優秀獎,2017年獲“三八紅旗集體”榮譽稱號,2020年獲評為“2019年度脫貧攻堅先進集體”,2021年獲評為縣級“先進基層黨組織”。
為了更加深入、客觀地了解積分制的運行過程及效果,本課題采用訪談法、個案調查法等進行深入剖析,挖掘和平村積分制背后的因果關系和運行邏輯。選取和平村作為調研點,原因如下:其一,和平村是秀山自治縣鄉村治理積分制運行的首批試點村莊之一,秀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鄉政府和村級組織都在和平村運行積分制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資金、人力等,因此,和平村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其二,筆者通過對和平村深入走訪,了解了該村的基本情況和治理方式,能夠有效把握積分制運行的民意基礎。
2 鄉村治理積分制的運行邏輯
2.1推行“六和聯創”積分模式,量化村民行為準則
根據《秀山自治縣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方案》文件要求,和平村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出臺了《鄉村治理積分制運行管理辦法》,依托現有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五個方面率先開展了積分制管理工作。2022年初,和平村圍繞“和”字做文章,設置了“和善村民、和美家庭、和睦鄰里、和煦村落、和暢鄉風、和諧社會”六個維度的行為準則,細化村民積分細則。此外,在積分制設計上,和平村還根據不同群體設計了不同項目的行為細則和評分標準,并對加分項和扣分項加以備注和說明。對于被列入“六和聯創”黑名單的村民,會酌情暫緩其享受村里的福利待遇,如最美庭院、低保評定等到戶項目及其他幫扶措施。與此同時,和平村還積極推廣渝益農App,用以記錄住戶信息、評分信息、家庭成員信息等,便于數據統計,村民也可利用此軟件享受兌換商品等多種功能。和平村通過積分量化,給予村民相應的物質或精神鼓勵,激發了廣大村民的公益理念。
2.2組建“六和聯創”組織架構,規范積分制運行
強化黨建統領是開展鄉村治理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和平村“六和聯創”積分制組織架構由村“兩委”班子成員、公益性崗位人員以及全體村民共同組成,村支部書記牽頭負責并全程指導,綜治專職干部對具體事務負責,公益性崗位人員負責具體執行。一是負責按月收集各組村民積分情況,建立渝益農App積分管理臺賬,按時公示村民積分情況。二是負責組建運行“積分超市”以及日常積分兌換等工作。在此基礎上,和平村鄉村治理組織由公益社、評議小組、仲裁小組、監督員構成(見表1),其成員選自老黨員干部、村民、社會組織代表等。公益社由村“兩委”班子成員、公益性崗位人員組成。評議小組由村“兩委”成員、村民小組長、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組成,負責記錄村民日常積分、審核及評議。仲裁小組由村支部書記、新鄉賢和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組成,負責對家庭積分有異議的村民進行調節及仲裁。監督員由全體村民組成,負責對積分細則落實情況進行監督,確保鄉村治理積分制長效落實。
2.3制定“六和聯創”評議流程,明確積分制評議方法
和平村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積分,實行“一戶一積分手冊”管理,采取“一日一記錄、一月一審核、一季一評議、一年一核算”的評議方法。“一日一記錄”:統一為黨員干部、一般戶、脫貧戶在渝益農App分別設立積分賬戶,用來記錄村民日常表現,具體由村民或公益性崗位工作人員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主動申請,及時記錄、更新積分量表,包括時間、地點、事由、相關證據。“一月一審核”:村評議小組成員對村民積分量表進行審核、認定,認定結果無誤后計入積分手冊,再上報至和平村“六和聯創”公益社進行積分統計匯總,匯總后每月將認定結果在“六和聯創”積分公示欄公開。“一季一評議”:每季度由積分評議小組按照《積分細則》對村民的正能量行為進行分類及加分,對不良行為進行扣分,規范村民行為,村民如有異議可向仲裁小組反映。“一年一核算”:和平村每年12月底組織全體村民進行統一核算,積分以渝益農App管理臺賬、戶積分手冊等為依據,對量化分值高的村民進行表揚和獎勵,經村委會公示無異議后,村民即可憑借獲得的積分卡到村內的愛心超市兌換相應物資。
2.4做好“六和聯創”積分結果運用,發揮積分制的激勵約束作用
和平村積分結果運用分別采取精神激勵、物質獎勵、政策支持等三種舉措,具體積分獎勵項目和積分獎勵適用范圍由村“兩委”根據村情決定。精神激勵:根據村民積分進行評星定級及榮譽評定,得分居全村前10名的村民,授予“五星級文明戶”稱號;居全村第11至20名的村民,授予“四星級文明戶”稱號;居全村第21至30名的村民,授予“三星級文明戶”稱號,并在全村通報表揚。村民積分情況還是和平村發展黨員,推薦入黨積極分子的重要參考依據。物質獎勵:采取積分兌換形式,村民可憑積分兌換日用品、大米、食用油等相應物質獎勵,如180積分可獲得大米一袋、食用油一桶、吹風機一個。政策支持:將積分與宅基地申請、銀行貸款擔保、鄉村獎勵、困難申請等進行掛鉤,平均積分在全村排名靠前的家庭,可優先享受各級、各部門的扶持政策。
3 鄉村治理積分制的優化路徑
3.1堅持黨建統領,抓實抓細抓長遠
鄉村治理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良好的鄉村治理離不開堅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基層黨組織是推進鄉村治理積分制持續運行的重要支撐。一方面,堅持黨建引領,發揮好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和服務群眾的作用,為積分制的運行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謹防“一陣風”“運動式”等問題。另一方面,村“兩委”要牽頭成立鄉村治理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確保積分制日常管理工作分工明確以及積分制各個環節高效運轉。村“兩委”、黨員干部要積極推動積分制落實的各項事務,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領村民一同參與鄉村治理,進一步提升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真正做到黨建引領鄉村治理。例如,湖南省新化縣油溪橋村探索的村級事務積分考評管理方法[4],將積分制與村干部績效考核、個人晉升相聯系,將群眾滿意度、公益事業等直接與干部考核掛鉤,定崗干部年終連續2年獲得黃牌者,不列入下屆村干部候選人范圍。
3.2強化多元主體,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必須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5]這一要求充分體現了在黨領導下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理念。鄉村治理的創新點在于利用各方資源,形成“強國家—強社會”的多元化格局。政府應加強對各類志愿者、和事堂等社會組織的教育宣傳。加大對“五星級文明戶”“最美庭院”“助人為樂”等稱號的宣傳力度,提升村民的獲得感、榮譽感,開啟鄉村治理新局面。積分制管理模式的有效推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長期以來部分治理工作“沒依據、沒抓手、沒人聽”的難題,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3.3合理設定規則,虛功做實重在“用”
為確保鄉村治理積分制常態化運行,必須合理設定積分內容和項目規則,保障村民參與積分項目的公平性,激發村民通過參與積分項目獲得勞動獎勵[6],從而使鄉村治理積分制得以常態化運行。上級主管部門應每年劃撥專項經費用于鄉村治理,推進鄉村治理積分制常態化。更好地了解村民的生活及各項需求,不斷豐富完善鄉村治理積分制的相關保障性配套服務。長期對鄉村治理積分制進行幫扶指導,制定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積分制細則,從而更好滿足村民需求。例如,對鄉村人居環境衛生較差的鄉村,可以給予一定的經費用于改善當地環境衛生條件。對于“人情風”盛行的鄉村,可加大監督、整治力度,營造風清氣正的鄉村治理環境。通過對鄉村治理積分制內容的不斷完善和補充,將積分制結果融入自治、德治、法治等多個環節,提高村民對積分制的認可度、支持度以及參與度,充分發揮積分制的制度優勢,從而實現鄉村社會健康、有序發展,推動基層群眾崇德向善,為持續推動我國現代化進程而努力。
4 結束語
鄉村治理積分制將鄉村公共事務量化為村民具體行動標準,并以積分兌換福利的形式給予村民物質與精神上的獎勵,有益于激發廣大村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實踐證明,積分制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鄉村治理中的重難點問題。各地通過實施積分制政策,可以有效激發群眾自我參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引導群眾樹立積極的生活理念,切實推動家風、村風、民風的全面提升,提升鄉村治理水平。作為鄉村治理創新的有益探索,鄉村治理積分制具有示范與推廣價值。
在推進鄉村治理過程中,需要協調多元主體和諧有序地融入社會事務共治體系之中,厘清社會多元主體治理現狀,逐步實現社會治理主體多元化,提升社會協同治理能力,積極探索社會治理新路徑。當前,各地正積極推廣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尤其是重慶市搭建“1361”整體架構對推進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值得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中國政府網.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EB/OL].(2020-02-05)[2023-12-15].https://www.gov.cn/zhengce/2020-02/05/content_5474884.htm.
[2]中國政府網.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EB/OL].(2019-06-23)[2023-12-15].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6/23/content_5402625.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3]農業農村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農業農村部關于在鄉村治理中推廣運用積分制有關工作的通知[EB/OL].(2020-10-20)[2023-12-15].http://www.moa.gov.cn/nybgb/2020/202008/202010/t20201020_6354684.htm?ivk_sa=1024320u.
[4]專注“小積分”答好“新考卷”——湖南省新化縣油溪橋村探索村級事務積分考評管理[J].農村經營管理,2019(07):14-15.
[5]新華社.從“中國之制”看“中國之治”——解碼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EB/OL].(2019-11-06)[2023-12-1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9417548535158217&wfr=spider&for=pc.
[6]劉文婧,左停.公眾參與和福利激勵:鄉村治理積分制的運行邏輯與優化路徑——基于和平村的個案調查[J].地方治理研究,2022(02):53-6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