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犇

作者簡介:蒿 犇(1997—),男,漢族,河南中牟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政府治理與改革。
摘要:文章著眼河南地區的農村基層治理創新,通過對基層治理政策與實踐關系進行深入研究,探討基層治理如何適應農村不斷變化的挑戰,以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首先,介紹河南地區的農村基層治理背景,當地農村資源豐富、人口眾多,但也面臨著人口分布不均、社會結構變動、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其次,分析國家政策與指導意見,強調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以及河南省的相關政策與規劃。在探討河南地區農村基層治理的實際情況時,重點關注人口與社會結構、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事務管理,強調農村產業多元化發展和改善社會服務,詳細描述河南地區農村基層治理的創新實踐。最后,強調政策與實踐之間的關聯,政策對實踐的指導與推動作用,同時提出問題與政策優化建議,旨在深入探討農村基層治理的關鍵問題,為農村未來發展提供建議和方向。
關鍵詞:河南省;農村基層治理;農村政策;鄉村振興;村級治理
文章編號:1674-7437(2024)01-0246-03 中國圖書分類號:D630;D422.6 文章標識碼:A
河南省位于我國中東部地帶,是我國著名的人口大省、農業大省。河南農村基層治理備受關注,是我國農村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鄉村振興的重大使命。過去幾十年,河南農村面臨著一系列挑戰。河南省人口分布不均,東部城市人口密集,西部農村人口分散。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嚴重,導致河南農村社會結構發生巨大變動,對河南農村基層治理造成重大影響。同時,河南省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東部地區較發達,西部山區欠發達。這些問題構成了河南農村基層治理創新的背景。
1 河南地區農村基層治理政策
1.1國家政策與指導
1.1.1國家政策對河南農村基層治理的影響
農村是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加強農村基層治理,相繼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村基層治理創新的若干意見》。這一政策文件明確了農村治理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強調了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要求各級政府積極推動鄉村振興,加強基層治理體制建設,為河南等地的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指導。
1.1.2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
鄉村振興戰略旨在促進農村發展,改善農村生活,實現城鄉協調發展。此項政策不僅在農村產生深遠影響,還對全社會的穩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起關鍵作用,已經成為一項緊迫任務,被納入河南省省級政策框架,助力推動河南地區農村全面振興[1]。
鄉村振興戰略為河南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發展方向。河南積極響應這一戰略,通過政策制定和實施,力圖解決農村發展不平衡、農民收入不均等問題,提高農村基層治理效能。
1.2河南省政策與規劃
1.2.1河南省農村基層治理政策框架
河南省自覺將國家相關政策及鄉村振興戰略融入本地政策制定過程中,出臺了一系列針對農村基層治理的政策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河南省貫徹落實〈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工作方案》,該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完善河南農村治理機制的政策措施,包括村委會選舉改革、村務管理體制創新、社會服務供給等。例如,村委會選舉改革鼓勵農村居民積極參與村莊管理,增強村民的自治意識。創新村務管理體制旨在提高管理效能,加強對村級事務的監督與協調。改進社會服務供給旨在滿足村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這些政策文件為河南農村治理提供了明確的政策指引,強調了改革與創新基層治理要建立更加符合實際的治理機制,同時有助于解決農村治理難題,提高基層治理的效率和透明度[2]。
1.2.2鄉村振興戰略在河南的實施
為了更好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河南省出臺了一系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意見,旨在為河南農村發展提供清晰的藍圖和政策支持。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是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南省力圖通過政策、資金支持鼓勵農村企業實現創新發展,增加農村就業機會,促進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減少農民對傳統農業的過度依賴。意見還支持農村居民創業和農產品加工。河南省鼓勵農民積極創業,并為其提供創業培訓和資金支持。發展農產品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幫助農民增收致富。這些措施為河南省農村經濟的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持。
河南省相關政策、規劃旨在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更為具體的政策措施和發展路徑。實施相關政策、規劃有助于推動河南農村的發展,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增強農村基層治理能力[3]。
2 河南地區農村基層治理的實際情況
2.1人口與社會結構
2.1.1人口分布和遷徙情況
河南省人口分布不均,東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少,導致出現了資源配置和服務供給不均衡現象,對當地農村基層治理提出了挑戰。城市化浪潮也引發了農村人口外流,青壯年勞動力紛紛進城務工,使得一些農村地區老齡化和留守兒童等問題突出。河南農村基層治理亟須適應當前人口分布情況,提供差異化、針對性的服務和支持。
2.1.2農村社會結構的演變
河南省農村社會結構不斷演變,出現了人口老齡化嚴重,教育水平提高。隨著城市化進程推進,許多年輕人前往城市工作,導致農村老齡人口比例逐漸增加,對農村養老和醫療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隨著教育資源不斷改善,農村教育水平逐漸提高,農村社會結構更加多元化。
2.2農村經濟發展
2.2.1農村經濟結構的特點
近年來,河南省農村地區農村產業和服務業開始發展,經濟結構多元化成為基層治理創新的重要方面。雖然傳統農業依然占據主導地位,但逐漸涌現出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旅游業等新興產業,提高了農村經濟的抗風險能力,減少對傳統農業的過度依賴。
2.2.2農村產業發展與收入狀況
農村產業發展與居民收入密切相關。河南省積極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通過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鼓勵農村企業創新發展,這些措施有助于增加農村就業機會,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特別在農產品加工、特色農業等領域,政府通過提供創業培訓和資金支持鼓勵農民積極創業。農產品加工不僅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還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為農民拓寬了收入來源。這些政策和措施的實際貫徹落實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然而,農村產業健康發展需要更可持續的政策支持和監管[4]。
2.3農村社會事務管理
農村社會事務管理的改革為河南省農村基層治理帶來了深遠影響,村委會選舉、職責分工和農民參與管理多項舉措增強了村民自治的透明度及信心,加強監督與協調力度提高了管理效能。河南省著力提升農村社會服務水平,包括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加大對農村學校和基層衛生院的建設力度,提高了教育和醫療服務覆蓋率,文化設施的建設和相關活動的舉辦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這些舉措提升了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縮小了城鄉差距,讓農村居民享受到更多的公共服務。然而,仍需持續改善農村服務供給,力求與城市居民服務水平相當。
3 河南地區農村基層治理創新實踐
3.1村級治理體制改革
3.1.1村民委員會選舉和職責分工
河南省在村級治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創新措施,其核心是推行村民委員會選舉制度,可以保證村民的民主權利。村民選舉產生村民委員會成員參與村莊事務的決策和管理,更能夠代表村民的利益。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村民的參與感和自治意識,還使鄉村治理更具合法性和代表性。同時,村民委員會成員職責分工明確,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使村務治理更加高效。
3.1.2村民自治與決策參與
村民自治和決策參與是農村基層治理的重要特點。河南農村地區通過村民會議等形式,使村民參與村莊事務的決策和管理。此舉不僅增加了村民對村莊事務的了解程度,還積極鼓勵其主動提出建議。將村民的意見和需求納入決策過程,有助于制訂更符合實際需要的村莊發展計劃。這種農村民主自治的實踐不僅提高了村莊治理的透明度,也增強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參與感。
3.2鄉村振興與農村產業發展
3.2.1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河南省積極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旨在發展新興產業,增加農村居民就業機會。盡管傳統農業依然占主導地位,但政府鼓勵農村地區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特色農業、農村旅游業等新興產業。這些舉措有助于農村經濟多元化,減輕對傳統農業的依賴。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僅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還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為農村居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途徑。這一多元化的產業結構不僅有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也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5]。
3.2.2農村居民創業與發展農產品加工業
支持農村居民創業和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河南省推動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這有助于拓寬農村居民就業渠道,有力激發了農村居民的創業熱情。此外,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通過技術培訓和資金支持鼓勵農村地區積極開展農產品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為農村地區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
3.3社會事務管理創新
3.3.1社會服務供給與改進
河南省積極保障農村社會服務供給,包括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在教育方面,政府加大對農村學校的建設和改善力度,促進教育資源合理配置,確保農村學生獲得良好的教育。在醫療領域,政府加強了基層衛生院的建設,提高了基本醫療服務的覆蓋率。在文化領域,政府積極推動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和文化活動的舉辦。這些改進措施有助于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使農村居民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服務。
3.3.2社會治理創新
社會治理創新強調各級政府與社會組織開展合作,旨在提供綜合性服務,以滿足農村居民的需求。這種模式有助于整合資源,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包括法律援助、社會福利、就業培訓等。這些綜合服務有助于解決農村居民在教育、就業、醫療等方面的問題,提高其生活質量。社會治理創新不僅強化了政府與社會的合作,也提升了農村基層社會治理的能力,有助于解決各類社會問題。
4 政策與實踐的關聯
4.1政策對實踐的指導與推動
政策在農村基層治理中扮演關鍵角色,為基層社會治理實踐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和強大的推動力。國家制定了鄉村振興戰略及相關政策文件,為河南省農村基層治理明確了發展方向,提供了堅實的政策基礎和支持。政策制定與實踐經驗交流相互促進,政策更新通常受實踐反饋影響,實踐經驗符合政策制定方向。兩者的良性互動促進了農村治理政策與實踐的不斷完善與創新。
4.2實踐中的問題與政策優化建議
盡管河南省在農村基層治理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仍面臨一些問題。第一,基層干部素質良莠不齊,政府可通過加強培訓和完善選拔程序加以督促、改進。第二,社會服務不均衡問題仍存在,尤其是偏遠農村地區,政府需確保當地居民也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醫療和文化服務。第三,農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也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政府應當提供資金支持,出臺政策激勵措施,推動農村企業創新發展,提升其經濟水平。
回顧河南地區的農村基層治理創新的發展歷程發現,其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引領下取得了顯著進展。政策支持為河南提供了堅實的發展基礎,推動了農村基層治理的創新實踐。例如,村級治理體制改革、農村產業發展和社會事務管理創新等方面,不僅提高了農村治理的效能,也改善了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政策與實踐相互交融,共同推動了河南地區農村基層治理的進步。
5 結束語
鄉村振興戰略是河南農村發展的關鍵,為農村基層治理提供了明確的戰略指導。戰略的實施將促進河南農村地區長足發展,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縮小城鄉差距。未來,河南地區可以繼續推動農村基層治理創新,進一步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實現全面鄉村振興。在此過程中,各級政府和社會力量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努力,確保政策的高效落實和順利推進。
參考文獻:
[1]王靜然.農村基層治理法治思維培養的內在邏輯與實踐進路[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23,43(10):55-62.
[2]趙磊.鄉村振興視域下河南農村基層治理新模式及經驗啟示[J].河南農業,2023(21):48-49+52.
[3]馬志飛.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基層治理人才資源開發研究[J].河南農業,2023(18):41-42.
[4]王飛,孫建國.村級公共治理與村級治理共同體——轉型期中國鄉村公共性危機及治理轉向[J].湖北社會科學,2023(06):47-56.
[5]馮秀成.民主促治理:農村基層協商治理的實踐邏輯——基于A省T市治理創新實踐案例分析[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4(05):178-18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