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附近”的歷史:《何兆瀛日記》呈示的晚清鏡像

2024-06-20 00:00:00王潤英
北方論叢 2024年3期

[摘 要]晚清名士何兆瀛現存的日記保留了他人生幾個重要階段的記錄。特別是在京師生活五十載后,何兆瀛以浙江杭嘉湖道、兩廣鹽運使的身份分別去到浙、粵二地,作為相關事務的親身參與者,他深度接觸到攸關國家命脈的科舉、海塘、鹽務等要項。他以日記書寫的“附近”,是普通人和多數官員不曾經歷的“遠方”,密切關聯著當時的國情前沿,如同一面鏡子,映現出獨特的晚清鏡像。

[關鍵詞]何兆瀛 日記 江浙海塘 兩廣鹽務 晚清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近代日記文獻敘錄、整理與研究”(18ZDA259)

[作者簡介]王潤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文學博士(北京 100732)

[DOI編號]10.13761/j.cnki.cn23-1073/c.2024.03.011

何兆瀛(1809—1890)本文所引何兆瀛日記文本,均來自王潤英整理《何兆瀛日記》,鳳凰出版社即出。,字通甫,號青耜,江寧(今南京)上元人。晚清軍機大臣何汝霖(1781—1853)的長子。9歲隨家入京,34歲入貲為知州,道光二十六年(1846),38歲始中舉人,此后由郎署到臺垣,在六部各任上輾轉,58歲擢授浙江杭嘉湖道,開始外宦生涯,70歲轉兩廣鹽運使赴粵,三載期滿被劾卸任,自此寓居杭州西湖至病卒。何兆瀛博涉多通,尤嫻熟于朝章國故,有戲癖與鼻煙癖,工書,詩詞古文皆擅,特別是詞,被譚獻譽為與許宗衡齊名的“近詞一大宗”[1]4012。所著述亦頗豐,有《心庵詩存》《心庵詞存》《老學后庵自訂詩》《老學后庵自訂詞》等傳世。

何兆瀛具有記日記的意識與習慣,其日記現存清同治三、四年(1864、1865),清光緒元年(1875)、光緒三年至六年(1877—1880)、光緒八年(1882)至十六年(1890)十一月初九日,以及后附《淛闈紀言》存同治六年(1867)八月至九月,共計十六年又兩月。雖有文獻不全之憾,但如今得見部分恰好對何兆瀛各個重要人生階段皆有呈現:同治三、四年,其在京師六部任上;同治六年和光緒元年、三年,在浙江杭嘉湖道任上;光緒四年至六年正是其兩廣鹽運使的任期;光緒八年以后日記更堪稱何兆瀛晚年杭州家居九載的完整記錄。而此期內,清王朝內憂與外患交困,內部有捻軍、太平天國、云南回民等起義斗爭此起彼伏,外部自兩次鴉片戰爭后,歷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此后又有中法戰爭等。何兆瀛不曾如其父那般接近權力中心,但他因此經受的教育涵養、在京見識的世事人情,自有高拔之處,且保留著旋渦之外的“冷眼”;在王朝末期的波濤浮沉里,何兆瀛居京師五十載后,分別以杭嘉湖道、兩廣鹽運使的身份先后去到浙、粵兩地,作為相關事務的切身參與者,深度接觸到關乎國家命脈的科舉、海塘和鹽務等要項,這多重因素的難得疊合,為他搭架起一方觀看晚清帝國的有利看臺。他用日記書寫的“附近”,恰是普通人和多數官吏不曾經歷的“遠方”,與當時的國情前沿具有異乎尋常的緊密關聯,像一面鏡子,呈示出獨特的晚清鏡像。

一、從地方開始潰壞的科舉

自隋唐創立實施以后直至明清,科舉成為歷朝選官取士的主要路徑,乃是關乎國家命脈的重要政治制度。盡管19世紀中期以后,內憂外患下,清政府無限度地籌集款項,捐納、保舉已成為慣常的入仕途徑,但多數士人自覺選擇和傾力以求的仍然是由科舉進身[2]。何兆瀛曾捐貲作選人,但父親何汝霖仍勉勵其讀書,“力圖科第無懈”,在38歲終得中舉后,卻十年屢赴春官不第,48歲送其子何承禧入考場后,何兆瀛獨攜考具而回,絕意不再與諸少年相爭競。然而由于科考官員為臨時委派充任,接下來何兆瀛卻在咸豐八年(1858)順天府的武鄉試、九年(1859)的文會試、十一年(1861)的武會試中皆被派充監試,同治二年(1863)又充武殿試彌封官,正如他在自訂年譜中所言,對于文武鄉會試的考校,除棘墻巡察外,其無不從事參與,和科舉的羈絆不可謂不深。

值得注意的是,清中期以來科考舞弊頻發,就在何兆瀛首次任考官的咸豐八年順天府文鄉試中出現了清朝三大科場舞弊案中最大的一案“戊午科場案”,此案九十余人受懲處,主考官一品大員柏葰亦被斬決,懲處力度從來未有[3]333-334。此案過后,科場風氣得到極大整頓,這在何兆瀛后面參與的幾次北京地區的科考中皆有體現。但是日記顯示,當同治六年何兆瀛首次踏出北京,去到浙江和廣東,親歷地方鄉試,還是給他帶來了不小的沖擊。正是從地方科場的混亂無序中,暴露出晚清科場非但未因戊午案發而弊絕風清,情況反而更加嚴重。朝廷在科舉這一國本攸關的政治制度上彼時即便嚴刑峻法,亦已整頓無力。

《何兆瀛日記》之《淛闈紀言》完整記錄了其參與的一場浙江鄉試。同治六年(1867)六月,何兆瀛剛到杭州接任浙江杭嘉湖道,八月即入闈,按例充浙江鄉試提調官,同場監試為其舊雨譚鐘麟。在本年年譜中,何兆瀛寫道:“惟此邦士習太不馴謹,如封號不能如功令,百計勸諭,始敷衍合轍,此其一端。”相比年譜,從日記的記述來看,情況則更加復雜。《淛闈紀言》記何兆瀛八月初四赴貢院至九月十三日的內容,其十五日出貢院。不同于主考和同主考等僅在簾內出題、改卷和初選的內簾官員,何兆瀛作為提調官負責貢院內包括考場監察在內的諸項考務和物資供給等,能夠親臨考試現場,對考生進出考場情況、考場秩序等更為了解[4]226

這場浙江鄉試從八月初五日點謄錄開始,就已出現問題。日記載:“書手鬧至上燈始竣事,其中波瀾紛起,怪怪奇奇,可恨之至。”(丁卯、8、5)文中凡引《何兆瀛日記》原文皆使用隨文括注形式標明日期,如(丁卯、8、5),指“同治六年丁卯8月初五日”。按清制,鄉試的謄錄書手約在一千二百名[5]226,何兆瀛和譚鐘麟從未初開點,直到上燈方結束,亥初才回到官署晚飯,耗費半日。謄錄書手的主要任務是將考生墨卷謄抄為朱卷,此一環節至關緊要,謄抄質量和是否在其中做手腳直接影響到考生的考試結果光緒四年(1878),禮部磨勘發現癸酉科江西鄉試有考生與謄錄書手通過暗中作記舞弊。見祝慶祺、鮑書蕓等編《刑案匯覽三編》(第四冊),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533頁。。究竟在此次點謄錄時發現了哪些問題,何兆瀛并未在日記里詳錄,單是“怪奇”紛起,令他感到“可恨之至”,情狀大約可想。初六日,迎主考,正主考乃光祿寺少卿張沄卿,副主考正是時任翰林院編修的張之洞。兩主考姍姍來遲,以致當日祭魁星、分派內外簾官、點內簾匠役和封門等諸事均往后推移,何兆瀛亥初許回署已是疲乏萬分。初七日,藩署押解試卷仍是晚到。初八日,點考生并例行搜檢,嚴防考生夾帶入場,此環節甚是關鍵。何兆瀛巳初便點完考生,但到了戌正還不能封號,可知搜檢考生竟占用了他們幾乎整個白天的時間。個中原因便是“挾卷者太多,殊為可惡”,并且不少人企圖利用考場座次舞弊,“或打重坐號,或以三場作頭場或以二場作頭場”。對此,何兆瀛在日記里寫道:“此地人心刁滑之至、奸詐之至,中丞且不愿上至公堂,則其情可極已。”(丁卯、8、8)不僅如此,當晚上燈之后,仍有考生在貢院永道上游佚,甚至徑直到公堂上喧呶索水喝,何兆瀛等只得好言遣之,并趕緊令水夫將所有水缸都灌至八分滿。白天從浙地考生的舞弊伎倆中剛領教了他們對考試規則的挑戰,晚上又見識到其對貢院考場秩序的淡漠與不顧。

考前如此,開考后更是“怪事”連連。初九日正式開考,所幸張之洞出題足夠難,考生們被題目威懾而安坐構思,才不曾喧鬧。初十日頭場交卷后考生陸續出場,提調官負責打開貢院大門,即所謂“放牌”。何兆瀛等人從辰初開始放牌,生生到寅初才完成清場。漫長耗時的背后是日記未曾明言的其間之折騰煩擾,無怪何兆瀛稱其為“平生第一苦境也”(丁卯、8、10)。十二日的二場考試中,上堂蓋卷面,臨時抽卷,何兆瀛發現考生的試卷乃“一團糟蒼蠅也”(丁卯、8、12)。十四日三場進場完畢,更加荒唐的事情出現了。當晚浙西金華、衢州、嚴州三府數百人竟然闖入貢院二門,來求巡撫查問賓興款項。當被告知此事歸屬藩司掌理后,這些人更闖上了貢院的至公堂。巡撫親自與之剖析,仍然不服,且愈鬧愈兇。何兆瀛和譚鐘麟趕過去,也被圍至其中,解釋到口焦舌燥。直到巡撫開具諭帖,允其飭司查辦,這場風波才算平息下去。

貢院在考試期間本應戒備森嚴,如何能闖過大門、二門,乃至沖進至公堂,本身即說明科場監守存在巨大的漏洞。尤值得玩味的是,來闖貢院的浙西金華、衢州、嚴州三府,號稱浙地的“上三府”,自宋代以來即是學術重地。本次乃為賓興款項來向巡撫討要說法。這里的“賓興”,指民間鄉紳、商人等為資助當地或家族士子參加各級科舉考試而設立的社會公益基金。其發軔于宋代,至清代嘉道以后蔚為大觀,頗具明清特色[6]19-28。賓興主要利用田產、銀錢、店房等資產的增值收入無償資助士子,作為一種社會公益基金,清代的賓興又往往遵循政府立案管理制度,地方官府直接參與著賓興的主持管理等事宜[5]。可見,賓興實際上牽涉著地方官、紳、商三方的關系與地位,是觀察清代地方政府對公共事務的控制以及社會變遷等方面有效的切入口[7]75。何兆瀛日記里這場浙西三府因賓興款項而大鬧貢院考場的記錄,恰好說明晚清地方紳商獨立意識的增強以及愈發強勢的地位。可為近年來熱度不斷攀升的明清賓興和中國古代公益組織等研究提供以往常用的地方志之外日記部分的線索。

正因這場浙江鄉試紕漏百出,九月初二日,當謄錄書手黎明即搥門大叫,何兆瀛放其出闈時,在他看來簡直如同“眼前徙去一千有余厭物,亦快事也”(丁卯、9、2)。初四日,何兆瀛等還將一名被控告賣腰牌的人交出,押送錢塘審辦,嫌疑犯竟能借貢院藏身半月。或許從簾內副主考張之洞的視角來看,丁卯浙闈是他日后漫長學官生涯的開始,從此積累了大量的政治人脈。但在簾外提調官何兆瀛的眼里,這卻是一場從考前到考后無不充斥著混亂的糟糕科考。丁卯浙闈之后,何兆瀛在浙、粵兩地還參與了多場文武鄉試,但多是幫忙而未完整參與,科場消息常常得自耳聞,如乙亥浙闈:“聞闈內前日因打號戳,有人大肆咆哮,監臨幾被眾人圍困,大有丁卯年鬧賓興銀光景。”(乙亥、8、13)“聞闈卷今日進三場二千本,然則尚少七千余。”(乙亥、9、2)如己卯粵闈:“學使之謠,大約非盡無因。……如接中丞時,手握條子一搭,向司道散送。”(己卯、8、26)考生大鬧科場考官、考卷被帶出、公然遞條子打通關節等,想必對于地方科考中存在的諸般行為,何兆瀛后來已是見怪不怪。在日記里,他屢屢將科場問題歸諸某地的人心士習,殊不知晚清王朝的系統性潰壞,地方也剛好只是它脆弱的一個缺口。

二、隱患伺伏的江浙塘務

在京師生活近五十載后,何兆瀛于同治五年(1866)十二月授浙江杭嘉湖道。雖是擢升,但年近花甲而將離京外宦,從此“巢痕頓改,清班言路,一掃而空”,不免略有悵悵。好在杭州離其家鄉金陵不遠,并有素甲天下的秀美湖山,還是予他安慰不少。何兆瀛于次年五月十八日抵達武林后,六月正式接任杭嘉湖道一職。清代道臺類別一類為專司一事者,如糧道、河道、鹽法道等,另一類則為分守分巡者,兼兵備、水利、驛傳、關務等銜,輔助布政使和按察使,巡查轄區政事[8]95。何兆瀛所任浙江杭嘉湖道即屬后者。道光朝以后,浙地海塘由杭嘉湖道統管,又因海塘的重要性和清廷的重視,監管海塘在事實上成為杭嘉湖道的主要職責。對于接任此職的忐忑,何兆瀛在年譜中記道:“此官海塘,是專責初任,諸未諳悉,譬夜行之無燭也。”不曾想此后這個杭嘉湖道他竟做了逾十年。

如前文所述,何兆瀛日記除《淛闈紀言》外,只保留了杭嘉湖道任上最后兩年多的時光記錄,即光緒元年、三年和四年的三、四月間(光緒二年何兆瀛返京述職并返回浙江,耗去百余日,此年日記闕如)。但這段時間剛好是清朝從同治中興以后進入光緒的社會急劇變化期,何兆瀛日記對其時浙地海塘各項事務的詳細記錄,亦借由被譽為“海上長城”的海塘此一窗口呈示出這種變動。

唐宋以降,江浙尤其是太湖流域的經濟地位上升,漸成為國家的財政淵藪,正如《元史》所載:“江浙財賦,居天下十七。”[9]2670而這些地區瀕臨大海,深受海患影響,海塘便是為防御海患而人工修筑的公共工程屏障。江浙的良田生產、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安定等皆有賴于海塘。正因如此,歷代政府對海塘工程都非常重視,在其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從唐宋至明清,在塘工的屢毀屢筑、前仆后繼中,不僅建成規模宏大的江浙海塘,亦積累了有關海塘工程修筑、維護等多方面的豐富經驗,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塘務管理制度體系。何兆瀛去到杭州后,便深深得益于歷史經驗和這套管理系統。

由于杭嘉湖道以下設有東、西兩防和乍浦防三個海防同知具體負責,防下又設七汛,有干總、把總率馬步兵防守,所以在沒有緊要塘工修筑之時,負責海塘統管的杭嘉湖道不必駐工督辦,其日常重要事務主要是巡塘。何兆瀛日記便詳細記錄了光緒元年、三年和四年他每次巡塘的經過,包括出發返程和在各地停留的時間、天氣變化、巡視塘工工段、潮汐狀況、所見塘工負責人員等。巡塘又可分為例行巡塘和事務性巡塘,例行巡塘指杭嘉湖道平日對海塘工程的巡視查勘,以及在地方長官杭州巡撫督視海塘時陪同巡視。光緒元年、三年和四年,何兆瀛都從每年一月即上塘,特別是汛期內幾乎連續幾個月每月都會上塘巡查。事務性巡塘則包括因汛期突發險情、祭潮活動等上塘巡視,比如光緒三年五月初至六月初,何兆瀛就曾因大雨導致龍頭處工程坍塌嚴重而三度上塘,加上例行上塘一次,一月內竟有四次。為更直觀呈現何兆瀛每年的巡塘情況,我們以光緒元年為例制表如下(見表1):

此外,天氣越是惡劣,大雨不斷,便越需上塘巡查工程是否受損,導致何兆瀛的巡塘之路往往風雨交加和泥濘滑塌,七十老翁幾日往返,每當回署總是疲乏不堪,亦常因此而生病,巡塘后不得不請假幾日。這樣的情況,何兆瀛在浙十年,年年經歷。江浙海塘此期內能夠在數次險情中得保平安,離不開如何兆瀛這般的塘防官員的負責勤勉。光緒元年,杭州巡撫楊昌浚針對念汛大口門處工段較長,且外圍舊石塘幾乎坍損殆盡,奏請將念汛大口門工段約計一千八百余丈分三限(初限、二限、三限)建修獲準。從表面上看,當時的江浙海塘平常坍塌部分能夠得以迅速修補,而新的念汛大口門等工程亦在推進,晚清的這道海上長城似乎依然穩固牢靠,但是何兆瀛日記既記錄了“巡塘”的秩序井然,卻也在經意與不經意間伏著另一條不安的墨線。

光緒元年二月初六日早飯后,牙厘局唐某來見何兆瀛,告知局里存項無多,用項則有增無減,在支借款項中,以塘工歲修和科場墊款為大宗,“局中漸有不支之勢云”(乙亥、2、6)。明清兩代的塘工修筑資費皆主要由政府承擔,清前中期江浙海塘建設得到大力發展,正是得益于政府不吝巨資,于財力等方面的堅實保障。太平天國亂后,國庫空虛,塘工歲修曾一度停止,直到同治七年(1868),在兩江總督曾國藩的奏請下,塘工才恢復歲修歲筑。短短的七八年過去,政府財政支持又開始變得吃力。歲修和日常搶修,如果再加上杭州巡撫楊昌浚在本年奏請開始新修的念汛大口門工段,可以想見塘工接下來將面臨更加沉重的資費壓力。資費問題實際已經影響到了江浙海塘官吏的薪俸。光緒元年六月二十四日,何兆瀛巡塘外出,到達海寧后,當日掌管財務的官吏亦來到衙署,此人“仍不過平日之故態”,其余諸公卻對他無不有怨辭。何兆瀛認為“然如扣委員薪水一層,亦無怪人心之不平也”。(乙亥、6、24)這位官吏向大家解釋扣薪水實乃杭州巡撫楊昌浚之意,顯然并不能得到理解,即便何兆瀛也認為他是在往巡撫身上潑臟水。然而掌管財務的官吏私自克扣其他官吏薪俸近乎荒謬,江浙海塘的經費吃緊卻是事實。

既然光緒元年江浙海塘已出現資費問題,那么政府經費是否都用到了塘工修筑和維護等塘務之上呢?光緒三年一月十九日,何兆瀛獲知楊昌浚要去巡塘,當月初二日他剛去巡塘完,此次又得陪同,他認為楊昌浚此行乃徒費奔馳:“看固無益,不看亦無害。不過三防及海寧一番供張,又要花去二百圓,只此為功德在地方而已。”(丁丑、1、19)借著胸中的一點“牢騷”,指出其巡塘實則形式遠大于內容,還要花費地方二百圓的供張。可知,同樣是“巡塘”,在何兆瀛處是巡查塘工,換了其他官員則又另有文章可做。何兆瀛于光緒四年擢兩廣鹽運使,在他尚未離開浙江時,梁章鉅之子梁恭辰便急急來接任杭嘉湖道。當年三月十九日,梁恭辰首次巡塘,有趣的是,他直接“預飭海寧州備二百圓,遂將供張、夫馬,一概裁去,所謂折干也”。讓地方將往常的供張、夫馬花費折為二百圓現錢,赤裸裸的“折干”吃拿之法在其手中耍得順暢而自然。對于“折干”,何兆瀛進一步揭露到:“但恐折干、供張,仍是并行不悖,則海昌楊牧苦矣。”實際上是供張不廢,折干亦要,兩頭占便宜。后來又聽說梁恭辰道署安衙,向兩縣索要一千圓,“仆人一成,三小子一成”,何兆瀛氣得在日記里大罵:“此真畜生道中人,不意竟出自世家大族,乃翁開藩吳門,有‘量(梁)不滿’之稱,可謂是父是子。”

光緒三年三月,杭州巡撫楊昌浚因“楊乃武、小白菜案”被罷免,由任道镕接任。光緒四年三月,何兆瀛交卸杭嘉湖道道篆,梁恭辰接任。楊、何皆是管理江浙海塘多年的官員,而處理塘務問題,經驗本就極為重要,生手并不容易掌握。特如梁恭辰者,不僅不熟悉江浙塘務,更儼然一蠹蟲。不同于以往僅關注到此期內江浙塘工如念汛大口門工段等的建成,何兆瀛日記更從財政資費、官吏任命等細處,揭開江浙海塘伺伏的隱患。我們因此不僅能從地方科舉這樣的脆弱缺口,且亦能從看似堅固穩定的海上長城江浙海塘處窺見晚清。在光緒四年四月十四日,即赴粵前一日的日記里,何兆瀛還在為其時的江浙塘務擔憂:“塘上之事,日漸其糟,吾不能不為眾人憂也。”(戊寅、4、14)

三、積弊至深的兩廣鹽務

光緒四年(1878)二月十七日,何兆瀛接到邸報,獲知因浙江東塘防險之功于是月初被擢授兩廣鹽運使。交卸杭嘉湖道后,其于四月十五日出發,六月廿一日抵達廣州,并于七月初一接篆視事。何兆瀛此次赴任,具體主管兩廣地區鹽務,而鹽務本身關涉甚大,鹽課歲入自古便是歷代封建王朝的重要財政來源,僅次于田賦。到了晚清,鹽課收入在政府財政收入中的占比愈發上升。同時,鹽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與百姓生計和社會秩序皆息息相關。或因深知其中干系重大,且對僻遠的粵地甚為陌生,日記顯示何兆瀛在未動身、尚在浙江時,就特地向在粵地做過官的果勒敏和許涑文等,打聽粵東情形和鹽政大概。在有了基本了解之后,還是滿懷信心地認為只要“謹守規矩,不失本來面目,似亦無大剌謬處也”(戊寅、6、21)。何兆瀛不曾料到的是,兩廣鹽運使不僅成為他仕途的最后一站,且竟是被彈劾而丟官,令他多年以后仍無法釋懷。

七月初一受篆前日,何兆瀛向俞吉甫詢問了鹽務諸公事,為避免忙中出錯,打算不操切而緩緩收拾。初五日,他已將相關公事大致摸清,但仍感到苦于頭緒紛繁,預測一月后當有眉目。按照清代官制,鹽運使是地方鹽運使司的最高長官,聽命于管理鹽政之督撫,所掌事務包括督察鹽場場民生計,鹽商之行息,適時調控鹽價;管理官鹽的水陸運輸,計其道里遠近,稽察往來時間,定鹽之價值貴賤等[10]426。可見,雖然鹽運使下設有經歷、知事、巡檢及庫大使等屬員,但此職經管事務仍頗繁雜,包括鹽斤的生產、運輸和行銷諸環節,牽帶著民、官、商,已經年逾七十的何兆瀛在短時間內想要諳熟,確系困難重重。因此,除日常在鹽運司官署處理公務外,何兆瀛也多次親臨鹽務現場。如本年八月十四日,便赴太字碼頭,查驗了由鹽務所建造,李壽廷統帶的鎮東、執中和輯西三輪船。這些輪船大小得宜,極為適合在地形復雜、港漢縱橫的兩廣行鹽區行駛和停泊,平時可作巡視和保障鹽斤運銷之用,一旦有事,又可用于海防,配合陸地防御系統,是兩廣鹽務司當時最重要的裝備之一[11]20。十月十五日,何兆瀛又坐火船到東匯關,去鹽船上細看了配鹽、秤鹽等各事,并皆略為考校一番,對東關公務有了進一步掌握。

以上諸項事務似乎主要圍繞官鹽,然而對于兩廣鹽務而言,私鹽始終是伴隨其中更加嚴峻的問題。清政府食鹽運銷長期采用官督商銷的專賣制,導致官鹽和私鹽價格懸殊,私鹽有利可圖,這就決定了私鹽與官鹽的并生共存。兩廣地區由于負責官鹽銷售的鹽商相對淮商、蘆商等豪富獲利微薄,歷史上甚至屢次欠課誤餉,加之行鹽區地形復雜,利于走私,以及官府管理存在某些權力真空等原因,導致私鹽活動異常頻繁,活躍程度遠超其他省份[12]。在乾隆時期兩廣鹽區就有“官三私七”之說,報獲的私鹽案件數量驚人,曾在一月內達五六十起,繳獲私鹽二十余萬斤那蘇圖,奏為據實奏明仰祈圣鑒事(乾隆九年十一月十六),乾隆朝《朱批奏折·財政》,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私鹽盛行帶來的危害巨大,最嚴重的即是導致兩廣商人不愿充當鹽商,鹽區的官鹽銷售困難,直接影響到清政府的鹽課收入;此外販鹽的私梟橫行,久之或發展成“強盜”,對社會治安造成危害等。

何兆瀛初任兩廣鹽運使時,兩廣總督乃人稱“峴帥”、此前主要靠軍功一路晉升的劉坤一,為了在財政上開源,其致力于兩廣鹽務改革,通過建造緝私船隊等舉措,加大緝私力度。從光緒二年(1876)至何兆瀛到任的光緒四年,劉坤一在兩廣地區加強緝私已兩年有余,此番改革的效果究竟如何呢?在上任兩個月后,何兆瀛日記中記錄了一次較大的走私案件:“李中協輪艇拿獲私鹽三船,又獲洋盜十七人另一船,數年來火船獲盜,此為僅見。”(戊寅、9、7)這次案件繳獲的私鹽達三船,一方面固然可稱緝私委員之用力,但私鹽數量大,多半說明此次走私參與者眾多;能夠將大量私鹽運至海上,背后亦很可能有地方士紳或宗族勢力等的支持、買通了鹽務或巡緝官員。由于何兆瀛并未言明,此處不便論斷。但是十月二十八日,日記中又記一案,總儀方曾在程船中查繳出私鹽八包,特來向何兆瀛請示。此次緝獲的私鹽數量雖不算大,但是“程船”本為粵地負責將官鹽由省河向各產場運配的船只,因每船領有運使頒發的運鹽水程而得名。用運配官鹽的程船偷運私鹽,更顯示出鹽務管理系統內部存在的紕漏。對此,何兆瀛的態度是“告以照例辦”,并說“其實此乃常有之事,說官話,只好薄懲之,不能聽其自化也”(戊寅、10、28)。此類事情不僅經常發生,而且即便被查出,也只是略加懲戒罷了。何兆瀛面對私鹽的態度和處理緝私案件的方式,自然并非率意,當是他在粵地幾月來所聞所見并處理了眾多大情小案后的反應。其中并不嚴厲較真的部分,實則映照出兩廣鹽務背后難以撼動的積弊。到后來的光緒六年(1880),當柏慶在緝私過程從粵地官員孫楫的坐船里查出私鹽,面紅一次,最終私鹽上交而坐船釋放,“不科罪,公私兩全”(庚辰、3、15),何兆瀛甚至認為柏慶委屬冒失,將此事當可笑。

何兆瀛未嘗不明悉歷代鹽法和兩廣鹽區當時的實際情形,光緒年《兩廣鹽法志》即由劉坤一等總修,實由何兆瀛等纂修。此書在道光年阮元等總修、伍長華等纂修的《兩廣鹽法志》基礎上增補重修而成,從三十六卷擴充為五十五卷、卷首一卷。書中詳述制詔、律令、歷代鹽法考、六省行鹽表、引餉、價羨、轉運、無引鹽斤、緝私、場灶、經費、奏銷、解餉、生息、捐輸、職官、雜記、鹽志等方面,可謂面面俱到。書前還編制了精細的兩廣行鹽運道總圖、商鹽運道圖、配鹽圖、輯私廠圖等多幅,至今仍是研究兩廣鹽業的重要參考文獻[10]387。由于相關資料闕如,很難獲知何兆瀛纂修此書時的心曲,但是日記中卻提到他編寫的《緝私章程》。光緒四年十二月十四日,何兆瀛曾與王梧園商議《緝私章程》中的內容;光緒五年(1879)一月初八日記:“《緝私章程》略有眉目,此事鬧了兩個月,心中甫能了然。”接著,何兆瀛感嘆道:“甚矣文章用曲筆良非易事,而亦煞費苦心。細思之,于我何干?乃必作此違心之論,行此求全之事,安得曠野人處所容我放聲一哭耶?”(己卯、1、8)須用曲筆,多方求全顧及,作違心之論,其間的郁郁苦悶,素來謹慎的何兆瀛還是忍不住在日記中偶一傾吐。《緝私章程》編寫的困難,個中緣由當和他在處理緝私案件時選擇不深究和公私兩全的態度類同,鹽斤走私背后的糾葛非看不明,恰是看明后方知無可奈何、無從措手。

雖然兩廣鹽務的復雜讓何兆瀛叫苦不迭,但是鹽務官職自古就是人們心中的“肥缺”,尤其某些特殊職位被認為頗有油水而被爭搶。何兆瀛作為兩廣鹽運使司最高長官,因此又添一苦:在其任期內,不斷有人因謀求職位親自或托人向其說項。譬如上任后一月,何兆瀛曾在浙江的同僚舊友陸存陔便托前輩許瑤光寫信來,希望他能幫忙“或薦館席,或派優差”(戊寅、8、12);還有光緒五年會試結束后,主考官周湖登門拜訪,亦是趁機為人謀轉修館地;又如光緒六年南昌一位劉孝廉來,其為許辛叔視學江右時所拔之彥,又是被百姓譽為“許青天”的許應鑅之門生,二許皆有書信寄何兆瀛,盛贊劉孝廉工駢儷文,意在請托。但此人見面脫口就要鹽埠例館,毫不諱忌的目的性,令何兆瀛甚為反感。光緒六年三月,在劉坤一之后接任兩廣總督的張樹聲上《請將廣東鹽運使何兆瀛開缺片》,指何兆瀛年老力衰,無力視事,“委用非人,鹺務日壞,子弟在署,約束不嚴”,認為“鹽務向為利藪,司其事者,無精覈之才,既易為人所欺飾,無潔清之守,又每自飽私囊,大率非老邁貪得者所宜充位”,提議另擇廉明干練之員代之,如此粵地鹽務方能有所轉機[13]22。然而,據何兆瀛日記,這次害他丟官蒙羞的彈劾,事實上也與兩廣鹽務職位的委派有關。

光緒十年(1884)十一月初六日,何兆瀛聽聞許涑文當年八月卒于津門,而其次子身涉官司早間亦卒于京師寓所,不禁鼻酸,于是回憶起和這位在年輕時在京便相交的老友之間的恩怨:“然從前為臨全招商一事,與我甚不合,劉峴莊亦因此齮龁我,直至張樹聲劾我,仍是為峴莊修怨,而涑兄所圖不成,勢必從而下石,此一定之理,不待蓍蔡而可知者。”(甲子、11、6)“臨全”是廣西地區設立的臨桂、興安、靈川等十一個鹽埠的統稱[14],至于臨全招商事件,日記中未有詳細記載,已難確考,但日記還描述了另一則類似事件。刑部司員兼通商衙門之張賡颺因“小有才能,跡近招搖”為張佩綸參劾,何兆瀛遂提起賡颺之弟賡云在廣東時的不良行徑:“招搖撞騙,不在乃兄之下,劉峴莊極賞之,屢屬委一鹽務大差事,余始終不答。此與臨全換商一事同,老峴視我如贅,所以屬張樹聲劾我而使去也。”(癸未、6、25)既然與此事類同,可知臨全招商事件亦和委派鹽務差事相關。按何兆瀛所述,事件原委大致是兩廣總督劉坤一在臨全招商過程中意圖委任許涑文,但是何兆瀛并不贊同,導致許涑文所圖失落,于是在劉坤一前進讒言,導致后來劉囑其接任者張樹聲彈劾何兆瀛。誠然,這只是何兆瀛的一面之詞,且多少帶有臆測成分。但劉坤一對許涑文的“關照”,筆者無意間發現光緒五年四月二十七日劉坤一復李鴻章的一封長信,從中或可略見端倪。長信里,劉坤一通篇向李鴻章匯報公務,卻在信末額外交代:“許涑文可稱能品,中堂因材而篤,或可仰贊高深。肅此申謝。”[14]378-379

所謂的真相已然難以分辨,通過何兆瀛日記,可知晚清時期鹽務積弊至深,力圖改革之士,如“紆徐”的劉坤一和“峻急”的張樹聲,他們在救弊方面都曾有過出色的成績,但是亦如日記所顯示,私鹽等鹽務相關問題一直存在。直到民國時期,隨著鹽業走向自由貿易才真正得以解決。

由于獨特的人生經歷,何兆瀛以日記書寫的“附近”,密切關聯著當時的國情前沿,但這種書寫又帶有強烈的私人體驗,擺脫了歷史的宏大敘事。于是,科舉、海塘和鹽務等攸關國家命脈的要項被放到微觀和附近的世界中去重新觀看。《何兆瀛日記》作為一個典型案例,讓我們思考日記文體特有的縫合力,將宏大化進微細的日常,為冰冷注入流動的情緒,把“遠方”拉回“附近”。在內憂外患的晚清,士人們紛紛選擇以日記的方式作為一種歷史書寫或生命表達,體量龐大的日記不斷涌現。這類不約而同的選擇,展現出在外部世界不確定的漂浮中,他們選擇了退回與收縮,從周遭出發尋找生命的實感,重建新的“附近”的歷史。

[參 考 文 獻]

[1]譚獻.復堂詞話[C]//唐圭璋,編.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

[2]楊國強.“天下有事功名多途”與晚清科舉入仕的逼仄[J].清史研究,2021(2).

[3]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述錄[M].北京:故宮出版社,2014.

[4]李鵬年,等.清代六部成語詞典[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5]毛曉陽.論清代社會公益組織的政府立案管理制度——以科舉賓興為中心[J].山東社會科學,2016(8).

[6]毛曉陽.清代科舉賓興史[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7]邵鴻.清代后期江西賓興活動中的官、紳、商——清江縣的個案[C]//張國剛,主編.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4卷.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8]劉子揚.清代地方官制考[M].北京:故宮出版社,2014.

[9]宋濂,等.元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0]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圖書館,編.廣西文獻名錄[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9.

[11]劉坤一.劉坤一集:第2冊 [M].長沙:岳麓書社,2018.

[12]黃國信.清代兩廣鹽區私鹽盛行現象初探[J].鹽業史研究,1995(2).

[13]張樹聲.請將廣東鹽運使何兆瀛開缺片[C]//何嗣焜,編.張靖達公奏議.光緒二十五年刊本.

[14]徐國洪.清點廣西鹽法及臨全商埠考略[J].廣西金融研究,2008(增刊).

[責任編輯 王洪軍]

“Nearby” History:Mirror Image of Late Qing Dynasty in The Diary of He Zhaoying

WANG Run-ying

Abstract:The extant diary of He Zhaoying, a celebrit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keeps a record of several important stages in his life. Especially after living in the capital for 50 years, He Zhaoying went to Zhejiang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as the Salt Commissioner of Hangjiahu Road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Guangdong and Guangxi provinces respectively. As a personal participant in related affairs, he was deeply exposed to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seawalls and salt affairs, which were vital to the country. The “nearby”(Zhejiang and Guangdong provinces) he wrote about in his diary was a “distant place” that ordinary people and most officials had not experienced.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efront of the national situation at that time. Like a mirror, it reflected a unique image of late Qing Dynasty.

Key words:He Zhaoying Diary seawall in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salt affairs of Guangdong and Guangxi provinces

late Qing Dynasty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在线亚洲小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91|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国产精品视频999|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日韩高清成人|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国产网站在线看| 免费啪啪网址|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视频|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69av免费视频| 亚洲免费毛片|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毛片免费视频| 欧美精品啪啪| 女人天堂av免费| 亚洲午夜片|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中国国产一级毛片| 欧美亚洲欧美| 呦女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高清国产va日韩亚洲免费午夜电影|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亚洲人在线|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丝袜啪啪| 亚洲网综合|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天天摸夜夜操| 丁香婷婷久久| 2022国产无码在线| 欧美一道本| 久视频免费精品6| 99久久这里只精品麻豆|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一区福利| 51国产偷自视频区视频手机观看|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 538国产视频| 99久视频|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丝袜91| 中文字幕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性影院| 亚洲综合久久成人AV|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在线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第一页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