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葉嘉瑩詞體分類的理論貢獻與局限

2024-06-21 19:04:22宋亞偉
美與時代·下 2024年5期

摘? 要:葉嘉瑩將唐代以來的詞分為四種類型:歌辭之詞、詩化之詞、賦化之詞、哲化之詞。這和詞學史上既有的分類方式相比概念更加清晰、更加周延,但其部分概念內涵模糊,外延不清,導致她自己在判斷一些詞人詞作時也常常自相矛盾。另外,分類標準不統一,也導致同一首詞可能同時屬于兩種類型,在邏輯上形成謬誤。

關鍵詞:詞的類型;歷史貢獻;邏輯謬誤

葉嘉瑩的詞學理論將中國詞學研究推上了一個高峰。其中,“詞的分類”是葉先生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直接關系到我們對其詞學本質論、創作論、批評論的理解與評價,因此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目前,相關的研究成果已經有了一些。安易指出,葉嘉瑩“把詞分成了三種不同的類型,即‘歌辭之詞‘詩化之詞和‘賦化之詞”,這種分類方式“打破了過去‘婉約派和‘豪放派的兩分法在把握詞的美學特質的同時,體現了一種發展進化的詞學史觀和辯證的科學態度”[1]。朱巧云認為:“葉嘉瑩將詞劃分成‘歌辭之詞‘詩化之詞‘賦化之詞‘哲化之詞既關照了詞在體制上的變化,更是從詞的審美意蘊角度出發。此種分法既吸取了古代‘婉約‘豪放的合理內核,也參照了胡適對詞的分期法,但創新意味也不容忽視。”[2]相關的論文還有不少,但幾乎都是簡單介紹一下歌辭之詞、詩化之詞、賦化之詞、哲化之詞的基本特點、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或者稍稍指出其理論貢獻。他們的觀點都未能超出安易、朱巧云等學者的論述范圍和深度。總的來看,目前的研究有三點局限:(一)未能將葉嘉瑩的觀點放到整個詞學理論史上來考察;(二)未能詳細指出其理論貢獻;(三)未能指出她的理論局限。因此這一問題尚有進一步研究的必要。

一、歷史回顧

詞學理論萌芽于五代,成熟于宋元,衰落于明朝,復興并繁榮于清代。民國至今,發達更甚。很多學者都對詞的分類提出過自己的見解。

李清照《詞論》認為詞“別是一家,知之者少”[3]73,歐陽修、蘇軾等人的作品都是“句讀不齊之詩”[3]73。這實際上是將“協音律”的詞與“不協音律”的“句讀不齊之詩”加以區分。此后,南宋的王灼以“雅鄭”論詞,崇蘇軾而貶柳永;由宋入元的張炎喜“清空”而厭“質實”。這些觀點都和詞的分類有一些關系,但都缺乏理論的自覺性和嚴謹性。

明代詞學雖然衰落,詞體分類理論卻開始自覺,對后世影響最大的當屬張綖。他認為“詞體大略有二:一體婉約,一體豪放。婉約者欲其詞調蘊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弘”[3]179。以“婉約”與“豪放”論詞并非始于張綖,蘇軾就有“又惠新詞,句句警拔但豪放太過,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4]的用例,但張綖是第一個將這兩個詞語對舉為詞分類的人,并對其作了初步解釋,這種分類法被后人廣泛接受。中國古代文論的范疇大多是一種“感性的概括”。感性與概括本互相矛盾。古代文論的很多范疇卻常常是這樣的矛盾體,一方面它們是對審美經驗的感性描述,另一方面又具有很強的概括性。因為感性,所以模糊,難以言傳;因為概括,所以又具有解釋力和適用性。婉約與豪放也是如此。

略晚于張綖的顧從敬按照詞牌字數加以分類:

卷一為小令,自《搗練子》(27字)至《小重山》(58字);卷二為中調,自《一剪梅》(59字)至《夏云峰》(80字);第三卷與第四卷為長調,自《東風齊著力》(92字)至《戚氏》(212字)。[3]184

引文括號中的字數是后人統計的,顧從敬并沒有明確規定各類詞牌的字數。清初毛先舒的《填詞名解》繼承并發展了這種分類方式,并明確規定:“凡填詞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自五十九始至九十字止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者俱長調也。此古人定例。”[3]186這當然不是古人定例,不過此后三百年至今,倒成了后人定例。這種分類方式純從字數著眼,簡單明了,但其缺點有二:一是主觀隨意性,為什么以這樣的字數作為小令、中調與長調的界限,似乎沒什么道理可講;二是與文學關系不大,因為根據字數將一首詞歸為小令或長調,似乎無助于讀者理解這首詞的文學價值。

與顧從敬大約同時的王世貞說:

李氏、晏氏父子,耆卿、子野、美成、少游、易安至矣,詞之正宗也。溫韋艷而促,黃九精而險,長公麗而壯,幼安辨而奇,又其次也,詞之變體也。[3]157

正宗與變體是儒家詩學的觀念,王世貞將其引入詞學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這是詞學史上第一次自覺以主流的儒家思想為依據,將唐宋時期的重要詞人詞作分為兩大類,并明確列出各類的代表人物。而在此之前,詞被主流文化視為“艷科”,斥為“小道”,根本不可能用源于《詩經》學的正變觀念來討論。但其缺點也很多。首先,他沒有解釋為什么李煜、晏殊、周邦彥、李清照等詞風各不相同的人都屬于正宗,為什么溫、韋和蘇、辛等差異更大的詞人卻都屬于變體。其次,這種劃分方式偏離了文學本位,它是以外在的儒家政教原則為詞人詞作評定高下的,因此崇正宗而貶變體。最后,正宗與變體就像婉約與豪放,含義也很模糊,古人雖然常用,理解卻并不全同。比如,清代的張惠言也以正變論詞,卻把柳永視為變體;周濟則把溫庭筠當作“正”,把李煜當作“變”[3]157。王、張、周三人都是儒家士人,都以正變為準,劃分的結果卻各不相同,由此可見這對概念的模糊性。

上述三位詞學家的觀點影響極大,后人或繼承或駁斥或修正之,真正具有突破性的觀點并不多。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5],提出了“伶工之詞”與“士大夫之詞”的說法,其本意雖不是為了給詞分類,但卻直接影響了后來的胡適與葉嘉瑩。胡適將詞分為“歌者的詞”“詩人的詞”“詞匠的詞”。他說:“蘇東坡以前,是教坊樂工與娼家妓女歌唱的詞;東坡到稼軒、后村,是詩人的詞;白石以后,直到宋末元初,是詞匠的詞。”[6]4葉嘉瑩則在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四分法。

二、四大類型

(一)歌辭之詞

筆者曾就這類詞專門撰文探討,茲不詳述。簡略地說,葉嘉瑩認為,歌辭之詞多是由歌女演唱的游戲筆墨。男性作者以女性的口吻即興而作,常寫美女愛情、傷春送別等類型化的題材,一般“不會自覺地在詞中抒發顯意識層面的情志[7]”。晚唐至宋初的詞作多屬此類,其優秀之作也會“充滿直接的感發的力量[7]”,引人產生言外之想,失敗之作則往往淫靡淺俗。葉嘉瑩提出這一概念可能是受到了王國維的“伶工之詞”與胡適的“歌者的詞”的啟發。三者之異同,筆者也已有專文論述,茲不贅述。

(二)詩化之詞

葉嘉瑩說:“所謂‘詩化,就是詩人用抒情言志這樣的寫法來寫詞,而不再是寫給歌女的歌詞,是寫我自己的生命,寫我自己的悲哀、我的遭遇、我的生活。”[8]76這種詞在內容上突破了歌辭之詞的狹隘性,可以像詩一樣用來抒發作者個性化的情志。凡可見之于詩者,皆可見之于詞。在風格上,它突破了歌辭之詞的單調性,詞可以像詩一樣風格多變。在形式上,很多詞開始具備題目或者小序,用以交代寫作背景,幫助理解詞中的情感,而歌辭之詞大多沒有題目。在手法上,詩中常見的用典開始大量出現在詞中,尤其是辛派詞人。

葉嘉瑩將詩化之詞的起點追溯到李煜,認為李煜亡國之后的詞已經像詩一樣具有抒情言志的功能,但李煜是無意為之,他的這種做法也沒有被北宋初期的詞壇廣泛接受。到了北宋中期,蘇軾才有意地以詩為詞。不過這種做法偏離了“詞乃艷科”的傳統,當時就備受爭議,真正效法他的人并不多。到了南宋,辛派詞人崛起,才把詩化之詞推向巔峰。葉嘉瑩指出,詩化之詞的成功之作仍能保留詞的美感特質,于豪放之中具有曲折蘊藉之美,而失敗之作既沒有詩的美感,也沒有詞的美感,流于粗獷淺率。

與歌辭之詞一樣,葉嘉瑩提出的“詩化之詞”也是對王國維(士大夫之詞)、胡適(詩人的詞)等人觀點的繼承與發展。王國維除了把李煜作為“士大夫之詞”的起點,認為其“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之外,沒有對這一概念作具體說明。胡適則比較具體地描述了“詩人的詞”的特點,認為這種詞“起于荊公、東坡至稼軒而大成”[8],“詞的用處推廣了,詞的內容變復雜了,詞人的個性也更顯出了”[5]6。葉嘉瑩對“詩化之詞”的論述更加詳盡,而且和胡適有所不同。葉嘉瑩把李煜的詞看作是詩化之詞,胡適則否。胡適把周邦彥的詞看做是“詩人的詞”,葉嘉瑩則把周詞看做是“賦化之詞”。更關鍵的是,葉嘉瑩揭示了詩化之詞的美感特質,胡適則淺嘗輒止。總之,葉嘉瑩的“詩化之詞”是一個更加成熟的詞學概念。

(三)賦化之詞

“賦化之詞”就是用鋪陳勾勒細致描繪的筆法作詞,這種詞多是長調。世所公認,柳詞長于鋪敘,但這種鋪敘多是平鋪直敘,缺乏曲折變化,再加上“長調的句法音節,往往多近于散文化,若全以直筆敘寫,則既缺少了詩的直接感發之美,也失去了詞的要眇深微之美”[10]128,因此,柳詞往往流于淺俗淫糜,引起蘇軾等人的不滿。蘇、辛等人的詩化之詞固然有很多杰作,但“一個作者如果沒有像蘇東坡或辛稼軒的修養與志意,則直抒胸懷寫詩化之詞,就流于淺俗或粗獷叫囂”[11]。為了糾正這些弊端,周邦彥便有意運用種種技巧來鋪陳勾勒,以使其長調作品顯得曲折幽微,含蘊不盡,保留詞的美感特質。

葉嘉瑩認為中國傳統詩歌長于比興,以直接感發為美。歌辭之詞雖然在內容上突破了詩歌言志抒懷的傳統,但這種詞多是小令,其句式和傳統的詩歌一樣,都是以五言、七言為主,仍然多用比興手法,以直接感發為美。而賦化之詞卻“突破了這種直接感發的傳統,而開拓出了另一種重視以思力來安排勾勒的寫作方式,而這也就正是何以有一些習慣于從直接感發的傳統來欣賞詩詞的讀者們,對這一類詞一直不大能欣賞的主要緣故”[10]154。況且,賦化之詞的失敗之作確有堆砌辭藻、晦澀隔膜、空洞無物的弊端,難怪力推白話文學、平民文學的胡適對這種詞幾乎要全盤否定了。

(四)哲化之詞

清亡前夕,王國維異軍突起,創作出百余首“人間詞”,其中部分作品頗有特色。與歌辭之詞相比,其同在于體裁,都以小令為主,長于直接感發;其異在于內容,人間詞自覺抒情言志,歌辭之詞則否。與詩化之詞相比,其同在于內容,都自覺抒情言志;其異在于抒情方式,人間詞喜用歌辭之詞中常見的形象與情事,詩化之詞則否。與賦化之詞相比,其同在于寫作方式,都不對一己之情志進行直接敘寫而常有意地以象喻的方式來寄托;其異在于體裁與內容,人間詞以小令為主,常寄托人生感慨,甚至是深刻的人生哲理,賦化之詞則以長調為主,多以政治倫理為喻托。葉嘉瑩指出“王氏之以思力來安排喻象以表現抽象之哲思的寫作方式,確實是為小詞開拓出了一種極新之意境可以稱之為一種‘哲化之詞。”[12]807

例如,王國維的《鷓鴣天》:“閣道風飄五丈旗,層樓突兀與云齊。空余明月連錢列,不照紅葩倒井披。頻摸索,且攀躋。千門萬戶是耶非?人間總是堪疑處,唯有茲疑不可疑。”[12]112作者虛構出一座雄偉華麗、高聳入云的建筑來象喻自己所追尋的理想境界。他不斷地摸索,努力地攀登,面對建筑里的千門萬戶,作者疑惑了,不知何處才是通達頂點的路徑。有學者指出,這首詞的意境和叔本華的代表作《作為意志與表象的世界》中的一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幾乎一模一樣:“我們恰如一個人繞著一座城堡轉來轉去,想找到一個入口處而終于白費心力。”[13]整首詞仿佛就是對這句話的形象解說。

三、理論貢獻

首先,概念的清晰度和周延性有了巨大提高。

張綖對婉約與豪放的界定過于模糊而且不周延,很多詞作并非這一對概念所能概括。夏承燾就認為“白石(姜夔)在婉約和豪放兩派之外,另樹‘清剛一幟”[14]。蘇軾的很多詞也并非豪放所能描述。晚清的王鵬運便以“清雄”[15]一詞概括之。王世貞對“正體”與“變體”更是毫無解釋。胡適對“歌者的詞”“詩人的詞”“詞匠的詞”等概念有了比較具體的描述,但不夠深入。相較而言,葉嘉瑩的四分法不僅對每個概念都有詳盡的描述,而且列舉出一系列代表人物,細致解讀其代表性的詞作,令讀者對每種詞各自的特點都有了比較清晰的認知。就概念的周延性來說,這種分類方式也遠超前人。葉先生在其著作和講演中,對唐宋明清的著名詞人都進行了詳細的論述與講解,絕大多數詞人的作品都可以納入這種四分法。

其次,“賦化之詞”這個概念有很強的創新性。

在葉嘉瑩之前的詞學理論中,我們尚未發現與此類似的概念。葉先生用“賦化之詞”來界定周邦彥、姜夔、吳文英、王沂孫等人的作品,不僅深刻地揭示出其在創作方式上的特殊性和文學史意義,而且為讀者理解這類詞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不從直接感發入手,而從思力入手去追尋作者所安排的蹊徑,則自然也可以獲致其曲蘊于內的一種深思隱意”[10]154。

最后,“哲化之詞”的提法很有啟示性。

它不僅點出了王國維某些詞作的最大特點,還為今人填詞啟示了一條路徑,即在充分繼承古典詞學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深入了解西方哲學,并結合現代人的生命體驗,將體悟到的哲思以意象化的方式呈現在詞中,這樣也許可以形成不同于古人的當代詞風。葉先生曾惋惜“‘五四以來的白話文及白話詩之興起,使王氏所開拓出來的詞境,未能得到應有的發揚與繼承”[12]807。其實,哲化之詞并非真的無人繼承,饒宗頤所做的“形上詞”就是當代的“哲化之詞”。什么是“形上詞”?饒宗頤說:“所謂形上詞,就是用詞體原型以再現形而上旨意的新詞體。”[16]另外,當代詩壇有一種“實驗體”,其中一些詞也可看做是“哲化之詞”,例如這首《行香子》:

你是何人。我是何人。于初冬、立盡黃昏。蒼城陌路,冷眼霜痕。共夜沉冥、影沉郁、夢沉淪。歡者何因。悲者何因。枯風間、寂寂精魂。寒之甚矣,痛極如焚。乃果非真,情非愛,我非君。[17]231

這種作品“重思辨而輕緣情,詩中表現的是新詩中常見的對存在、彼岸、荒謬性等問題的思考”[17]231,雖然頗受爭議,但其融哲思于詞體,冶中西于一爐的探索精神還是不容忽視的。

四、理論局限

(一)“歌辭之詞”概念內涵模糊,外延不清。筆者已有論述,茲不重復。這一點導致葉先生自己在判斷一些詞人詞作時也常常自相矛盾。在《詞之美感特質的形成與演進》《詞學新詮》等多數作品中,葉先生都把溫庭筠和韋莊作為歌辭之詞的典型代表。但在《唐宋詞十七講》中她卻認為溫庭筠的詞能使讀者聯想到風雅、屈騷,已經是詩化的作品了,《從〈人間詞話〉看溫韋馮李四家詞的風格》一文又說韋莊把艷詞寫成了獨屬于自己的抒情詩篇,在《唐五代名家詞選講》中甚至直接說韋莊詞是個性鮮明的抒情詩。

(二)劃分標準不統一,這是最大的問題。葉嘉瑩認為詩化之詞的所謂“詩化”在于其像傳統詩歌一樣可以抒發作者自己的情志,而賦化之詞的根本特點則是用鋪陳勾勒與細致描繪的筆法作詞。一個著眼于思想情感,一個著眼于寫作方式,這就可能導致某些詞從思想情感上看屬于詩化之詞,從寫作方式上看則是賦化之詞。例如,葉嘉瑩認為“吳文英詞也是屬于賦化之詞”[8]180,可葉先生細加分析的《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卻是吳文英的一首懷古詞,從思想情感上看屬于典型的詩化之詞。同樣,葉先生認為王沂孫的詠物詞“使得賦化之詞發展到最精微的頂點”[18],可她舉以為證、詳加闡釋的《天香·龍涎香》在內容上卻是借詠物為名,寫黍離之悲的詩化之詞。因此,詩化之詞與賦化之詞的界定標準不同,兩者不在同一個層次上,不能作為并列的概念。至于哲化之詞,從思想情感上看,它和詩化之詞一樣都是自覺地抒情言志,這種詞所抒發的哲思只是詩人眾多情志中的一種而已。從這一角度來看,所有的“哲化之詞”都包含于“詩化之詞”,兩者亦不能作為并列的概念。例如,上文引用過的那首典型的哲化之詞《鷓鴣天·閣道風飄五丈旗》也完全符合詩化之詞的標準。

(三)所謂“哲化之詞”其實就是“哲理詞”。這樣的作品最遲唐代就有。宋代哲理詞數量更多,無論是晏殊、歐陽修、蘇軾等文人士大夫,還是惠洪、凈端、仲殊等佛門人物,甚至是朱熹、魏了翁、真德秀等理學家都有哲理詞存世[19]。金元時期,全真教道士也以詞體闡發玄門哲理[19]。此后直到晚清,哲理詞一直不絕如縷。因此,葉嘉瑩將王國維的某些小詞定性為“哲化之詞”雖無不妥,但若說“王氏確實是為小詞開拓出了一種極新之意境”[12]807,創造出了不同于前人的美感特質,則不夠嚴謹。畢竟,以哲思入詞的現象早已有之,不待王國維來開拓。也許有人會反駁說,王國維的“哲化之詞”所表現的哲理有西方哲學的背景,因此還是有開拓性的,例如,繆鉞就說“王靜安以歐西哲理融入詩詞,得良好之成績,不啻為新詩試驗開一康莊”[21]。但縱觀王氏的哲化之詞,其中并未表現西方哲學所特有、中國哲學所絕無的某些論題,比如“超驗”“存在”,而主要是表現人生哲理。人生問題恰恰是中西哲學的共同論題。繆鉞先生為證明其觀點所舉的兩個例子,一首是王國維的《浣溪沙·掩卷平生有百端》,另一首是《蝶戀花·辛苦錢塘江上水》。繆先生固然可以說他是受到了叔本華哲學的影響,可我們也未嘗不可說他是受到了中國傳統佛教哲學的影響,畢竟,叔本華與佛教哲學的相似之處也早已有學者論述過[22]。小詞終究不是哲學論文,不可能對中西哲學的差異做出細致地說明。因此,我們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王國維“哲化之詞”中的哲理和已有上千年歷史的哲理詞究竟有何本質的不同。所以,筆者認為,王國維的詞并沒有真正突破前人的藩籬,葉先生夸大了他的開拓性。

五、結語

早在宋代,已經有人不自覺地對詞加以分類。明代學者繼承前人,提出了“婉約與豪放”“正宗與變體”“小令、中調、長調”等影響深遠的分類方式,但它們有的過于模糊,有的偏離文學本位,有的過于主觀隨意。葉嘉瑩受王國維、胡適等人的啟發將詞分為歌辭之詞、詩化之詞、賦化之詞、哲化之詞,在概念的清晰性和論述的嚴謹性上遠超前人,將中國詞學理論推向了一個高峰。但遺憾的是,葉先生對歌辭之詞的界定還是有些模糊,導致自己對某些詞人的分類陷入自相矛盾的地步。更重要的是,葉先生的分類方式不統一,歌辭之詞、詩化之詞、賦化之詞、哲化之詞四個概念不在同一個層級上。它們的外延有很大的交集,甚至存在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當然,瑕不掩瑜,葉先生的理論成果是后輩學者必須高度重視、深入鉆研的一個寶藏。我們應該以此為基礎,揚長補短,繼續把中國的詞學理論推向更高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安易.葉嘉瑩詞學理論新框架初探[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2):98-102.

[2]朱巧云.跨文化視野中的葉嘉瑩詩學研宄[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4):130-134.

[3]謝桃坊.中國詞學史(修訂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

[4]孔凡禮.蘇軾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6:1501.

[5]王國維.人間詞話(葉嘉瑩講評本)[M].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21:103.

[6]胡適.詞選[M].北京:中華書局,2007.

[7]宋亞偉.論葉嘉瑩詞學理論中的“歌辭之詞”[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9(5):99-102.

[8]葉嘉瑩.詞之美感特質的形成與演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9]代婧燁.胡適《詞選》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4:10.

[10]葉嘉瑩.詞學新詮[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11]葉嘉瑩.南宋名家詞選講[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22.

[12]繆鉞,葉嘉瑩.靈谿詞說正續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13]馬興榮,朱惠國.晚清六大家詞選[M].北京:學苑出版社,2013:112.

[14]夏承燾.月輪山詞論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49.

[15]傅宇斌.“東坡范式”與晚清四大家詞學門徑的擴張[J].文學評論,2019(1):195-204.

[16]施議對.為二十一世紀開拓新詞境,創造新詞體——饒宗頤形上詞訪談錄[J].文學遺產,1999(5):106-115.

[17]徐晉如.大學詩詞寫作教程[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

[18]葉嘉瑩.論詞之美感特質的形成及反思與世變之關系[J].文學遺產,2008(4):16-24.

[19]張振謙.論唐宋哲理詞[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83-93,132.

[20]左洪濤.論金元時期全真道教詞興盛的原因[J].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111-141.

[21]施議對.形上詞的文學價值及其文學史意義[J].東南學術,2019(6):174-181.

[22]蔡宏.佛教般若思想與叔本華意志哲學比較[J].宗教學研究,1999(2):117-121.

作者簡介:宋亞偉,碩士,青田伯溫中學高中語文教師,主要研究方向:語文教育、古典詩學、現代儒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日本免费精品|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久久精品66|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欧美h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黄网永久免费|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www精品久久|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欧美日一级片| av在线手机播放| 香蕉伊思人视频| 伊人天堂网| 少妇精品在线|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在线国产91|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色播五月婷婷|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五月天在线网站| 91无码国产视频|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久久九九热视频|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精品自在线拍|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网站| 91麻豆精品视频|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中国美女**毛片录像在线|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丝袜国产一区|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综合色一区二区| 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97在线免费|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婷婷亚洲天堂| 国产流白浆视频|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国外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