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承載著華夏兒女的文化基因,是華夏兒女的精神食糧。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幼兒教育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將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滲透到幼兒的日常教育活動中,既能增進幼兒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培養幼兒的文化自信,又能為幼兒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基于此,筆者分析了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滲透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重要意義,探討了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滲透和創新,以期為幼兒的學習和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在幼兒教育中滲透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意義
中國傳統節日不僅代表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更承載著民族精神和信仰,對于培養幼兒的文化自信、提升幼兒的文化素養極為有益。
(一)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民族認同感
中國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端午節等,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結晶。教師將這些節日的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活動,開展“穿傳統服飾”“品傳統美食”等活動,能夠讓幼兒體會到作為中華兒女的歸屬感,增強他們的民族認同感。例如,教師帶領幼兒學習寫對聯、包粽子、畫月亮、吃月餅等,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還能讓他們了解這些節日背后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意義。
(二)有助于增強幼兒的文化自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而傳統節日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觀、信仰和道德觀念,對幼兒有著深遠的影響。教師通過引導幼兒參與相關活動,了解傳統節日文化,能讓幼兒從小接觸并傳承傳統文化,受到其熏陶,增強文化自信。
(三)有助于培養幼兒的道德品質
許多傳統節日中蘊含著中華傳統美德,如尊老愛幼、勤勞節儉、誠實守信、互助友愛、禮尚往來等。這些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也是幼兒應從小形成的優秀品質。教師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融入傳統節日文化,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繼承這些美德,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四)有助于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在慶祝傳統節日時,人們會聚在一起交流和分享。教師將傳統節日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活動,組織幼兒開展社交互動,能促進幼兒間的情感交流,有助于提高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二、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滲透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方法
(一)融入傳統節日文化元素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融入傳統節日文化元素,如節日的起源、傳說、習俗等,讓幼兒了解和感受傳統節日的魅力,增強他們的文化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在放寒假前,教師可以在教育活動中融入春節這個傳統節日元素,讓幼兒了解春節,弄清楚人們為什么會在春節貼對聯、辦年貨、穿新衣等。以下是教學片段一。
教師:“小朋友們,這個寒假我們要過一個什么重要的節日呀?”
幼兒:“春節。”
教師:“是的,春節。那你們知道一些春節習俗的由來嗎?”
幼兒:“不知道。”
教師:“傳說,古時候有一種叫作‘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這個怪獸便挨村挨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年臘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中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迎頭看到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后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里一瞧,只見里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夾著尾巴溜走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了許多抵御它的方法,如今過年的風俗就由此演變而來。”
教師:“小朋友們,現在知道春節習俗是怎么來的了吧?”
幼兒:“知道了。”
教師:“為什么人們要在春節貼對聯、放鞭炮呢?”
幼兒1:“貼對聯、放鞭炮為了嚇跑那個兇猛的叫‘年’的怪獸。”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過年為什么要買年貨嗎,要準備哪些年貨?”
幼兒2:“不知道。但我知道有許多好吃的、好玩的。”
教師:“春節是咱們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一個,它預示著舊年的結束,新年的開始。人們忙碌了一年,想在春節這幾天好好與家人、親朋團聚一下,既要對舊年進行總結,又要表達對新年的祝福與希望。年貨就是在這個團聚的時候,家人們用的、穿的、吃的、玩兒的東西,小朋友們知道了嗎?”
幼兒:“知道了。”
教師:“今天,我還準備了一個春節期間的活動——寫春聯,大家嘗試寫春聯吧!”
筆者將傳統節日融入幼兒園教育活動,不僅增進了幼兒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了解,還豐富了教育活動內容,增強了教學效果。
(二)開展傳統節日游戲活動
傳統節日涉及很多有趣的游戲活動,如猜燈謎、做花燈等。在開展幼兒園教育活動時,教師可以將這些游戲活動引入課堂,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愉悅身心并獲得發展。例如,教師可以先為幼兒講述元宵節的一些知識,再引導幼兒開展元宵節最喜聞樂見的游戲——猜謎語。以下是教學片段二。
教師:“元宵節有很多別名,小朋友們誰能說出它的一個別稱呢?”
幼兒1:“上元節。”
教師:“是的,元宵節也叫上元節,還叫春燈節、天官節、小正月、元夕。那小朋友們知道元宵節要吃什么嗎?”
幼兒:“元宵。”
教師:“對,元宵節要吃元宵。除了吃元宵,元宵節還有個有趣的游戲,誰能說出來?”
幼兒2:“猜燈謎。”
教師:“這位小朋友說得很對,元宵節大家最喜歡玩的游戲就是猜燈謎。現在我出個謎語,請小朋友們猜猜看。”
幼兒:“好!”
教師:“‘紅燈籠,胖胖的,顆顆寶石往里裝’,猜猜它是什么水果?”
幼兒:“石榴。”
教師:“小朋友們真棒,接下來我給你們留幾個謎語,小朋友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猜一猜,好嗎?”(出示謎語作業并向幼兒發放。)
幼兒:“好。”
筆者用講解和猜謎語的方式引導幼兒了解元宵節,既增進了幼兒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了解,又啟發了幼兒思考,有利于幼兒的成長。
(三)體驗傳統節日美食
中國傳統節日往往伴隨著各種美食,如粽子、月餅、餃子等。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共同制作這些傳統美食,讓他們在制作過程中學到制作美食的技巧并理解其中的文化意義。
在端午節前,教師可以準備粽葉、糯米等材料,與幼兒一同包裹、烹煮并品嘗粽子,讓幼兒體驗勞動的樂趣,感受端午節的獨特魅力。在中秋節前,教師可以教幼兒如何調制面團和選擇餡料,引導幼兒制作各種風格的月餅,讓他們在制作和品嘗美食的過程中體會中秋的意境和內涵。另外,雖然餃子是人們經常食用的食品,但是在除夕與家人一起包餃子、吃餃子這一習俗卻富含家庭團聚的寓意。因此,在組織幼兒包餃子、吃餃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幼兒講述除夕包餃子、吃餃子的傳統習俗,讓他們從中品味出家庭團聚的重要性。
飲食是一種文化傳承,在特定節日里制作和享用特定美食是一種文化體驗方式。教師將傳統節日中的飲食文化融入幼兒園教育活動,不僅能激發幼兒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參與,還能增進他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
三、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創新融入
(一)借助現代科技手段
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已經成為課堂教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幼兒教育中,教師可以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創新教育形式,將傳統節日相關知識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示給幼兒,以豐富教學活動內容,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動畫短片讓幼兒了解春節的來歷和習俗,利用多媒體設備呈現全國各地過春節的熱鬧場景,等等。
(二)開展主題活動
為了讓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幼兒心中扎根,教師可以開展與傳統節日相關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從多角度了解更多傳統節日的相關文化。例如,在端午節前,教師可以開展手工制作粽子活動;在中秋節前,教師可以舉辦“月圓人團圓”主題畫展;等等。通過參與這些主題活動,幼兒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增強文化自信。
(三)家園共育
家長是幼兒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伙伴,也是最了解幼兒、最關注幼兒成長的人。因此,在開展幼兒園教育活動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計劃與安排,邀請家長參與其中,在增進親子關系的同時,讓幼兒體會不同傳統節日的意義。例如,在端午節前,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和幼兒一起包粽子;在中秋節前,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和幼兒一起制作月餅、吃月餅等。這樣不僅能增進幼兒與家長之間的互動,還能讓家長更加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了解幼兒在園的生活和學習狀態,從而更好地實現家園共育。
結語
中國傳統節日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教師可以將傳統節日的文化元素、游戲、美食等融入幼兒園教育活動,增強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豐富幼兒的文化認知。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創新開展各類活動,將傳統節日文化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給幼兒,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活動的效果,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南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