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是幼兒接受基礎教育的重要階段,對其成長與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情感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繪本閱讀活動是幼兒園開展教育的主要形式,教師在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中科學滲透情感教育,不僅能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還能培養幼兒良好的性格和品質,有助于塑造幼兒健全的人格。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分析了幼兒園開展繪本閱讀活動的作用及其過程中情感教育缺失的主要表現,并探討了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中滲透情感教育的具體方法,以供參考。
一、幼兒園開展繪本閱讀活動的重要作用
(一)調節幼兒的情緒與心理
繪本主要通過色彩豐富的圖畫和簡潔的文字呈現知識內容,且繪本的內容大多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幼兒園開展繪本閱讀活動能利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吸引幼兒的專注力,利用繪本溫和的色彩搭配、豐富的人物和動物形象調節幼兒的情緒,并幫助幼兒形成更加全面的情感認知,有助于幼兒形成穩定的心理狀態。
(二)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和思維水平
從設計角度和內容上來看,繪本與教材、科普讀物等有明顯的不同,尤其是在故事情節的設計上,繪本更具哲理性,對事物的看法和思想觀念的總結也更清晰,更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幼兒園開展繪本閱讀活動能幫助幼兒更好地感受繪本的圖文內容,快速理解其中的知識,有助于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
二、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中情感教育缺失的主要表現
(一)缺少對繪本內部情感因素的關注和重視
繪本因其教育性與趣味性被廣泛應用于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教育的主要素材資源。繪本對幼兒成長的促進作用不容忽視,但在開展繪本閱讀活動時,部分教師忽視了其中涉及的情感因素,無法真正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打動幼兒。例如,在帶領幼兒閱讀繪本《熊叔叔的生日派對》時,部分教師僅帶領幼兒體驗“熊叔叔”的一天,讓幼兒了解“熊叔叔”為鄰居提供各種幫助后,小動物鄰居為“熊叔叔”組織了生日派對,卻未突出繪本故事中溫暖的情感要素,弱化了幼兒的情感體驗,模糊了繪本閱讀活動的教育主旨,由此引發了繪本閱讀活動中情感教育缺失的問題。
(二)繪本閱讀活動中具有針對性的問題數量較少
提問是幼兒教育中常用的互動方法,它可以啟迪幼兒的思維。然而,在開展繪本閱讀活動的過程中,部分教師較少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無法讓幼兒認識到繪本故事中的情感要素,影響了繪本閱讀活動的情感教育效果。
例如,在帶領幼兒閱讀繪本《劃圈兒的小小鴨》時,部分教師將活動重點放在“接受優點、包容弱點”這一人際交往法則,較少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啟發幼兒思考,如“你們是否和小小鴨一樣,有過難為情或處于弱勢的情況”等問題,難以獲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沒有營造濃厚的輕松的情感教育氛圍
由于幼兒普遍不具備較高的領悟能力,在閱讀繪本時他們無法按照教師的引導感知相應的情感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但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較少根據繪本中描繪的故事內容創設教學情境或營造相應的情感教育氛圍,導致情感教育難以順利完成。
(四)教師的情感引導不到位
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對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素養有較高的要求。為了讓幼兒理解不同繪本故事所呈現的情感要素,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現階段的感知狀態和繪本內容的核心內涵,創設具有針對性的閱讀情境,進一步加深幼兒對繪本故事情感的理解和感悟,進而形成基本的認知。然而,部分教師專業能力較低,綜合實力不強,缺乏臨場創設閱讀情境的能力,無法在繪本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對繪本故事產生深刻的情感體驗,難以加深幼兒對繪本中心主旨的感悟和理解,使得繪本閱讀活動的情感教育效果不佳。
三、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措施
(一)深度挖掘繪本內容,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
繪本故事的內涵通常與情感要素相關,為了解決因忽視情感要素而導致的情感教育缺失問題,教師需要深入挖掘繪本內容,從繪本故事內涵出發找準情感要素,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
例如,繪本《小馬過河》講述的是一個經典的童話故事,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幼兒教育內涵。為了確保這一繪本能真正促進幼兒成長,讓幼兒擁有實踐的意識和勇氣,教師可以將幼兒繪本閱讀活動與情感教育聯系起來,從情感教育的角度出發確定繪本閱讀活動的目標,據此深入挖掘繪本內容,定位繪本中的情感要素,并整合多種情感要素,系統地開展繪本閱讀活動。
在開展繪本閱讀活動時,教師應從幼兒的角度出發制訂活動方案,綜合考慮幼兒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水平,以情感要素為核心引導幼兒的思維認知。教師可以運用角色演繹法,通過隨機抽簽的方式分配繪本《小馬過河》中的角色,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受繪本故事中的情感要素,以提高幼兒的情感感知能力。在角色扮演結束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分享自己對繪本《小馬過河》中情感要素的理解,引導幼兒遷移經驗,養成自主決策、獨立思考的行為習慣,以幫助幼兒更好地面對成長中的障礙與困難。
(二)巧妙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啟發幼兒展開思考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更加重視幼兒綜合素養的培養。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充分挖掘繪本情感,巧妙地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幫助幼兒理解繪本中的情感要素并實現情感教育。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不能根據自己的經驗或主觀意愿提出問題,而應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感需求提出問題。
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滲透情感教育時,教師需要反復斟酌和思考提出問題的時機和內容,使幼兒能夠根據繪本故事產生不同的感悟和想法。教師還需要有意識地培養幼兒對問題的理解能力,確保設計的具有針對性的問題能在繪本閱讀活動中發揮良好的導向作用,讓幼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挖掘繪本所蘊含的情感價值。同時,教師需要立足于幼兒的身心發展階段,幫助幼兒直觀感受和體驗繪本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情感變化,讓幼兒在問題的引導下感受文本的思想感情,從而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積極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不能一味地提出問題來吸引幼兒,因為有些幼兒不愿意表達,或在情緒感知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對此,教師需要充分關注幼兒在繪本閱讀活動中表現出的興趣,并根據繪本內容調整教學策略,注意幼兒反饋的情感信息,據此引導幼兒深入感受繪本中蘊含的情感要素,以增強情感教育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
當前,多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中,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在繪本閱讀活動中,創設生動、直觀的繪本閱讀情境,讓幼兒充分感受和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價值,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例如,在帶領幼兒閱讀繪本《好餓的毛毛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相關實物的圖片,再現繪本中有趣、生動的故事,創設貼合繪本內容的教學情境,讓幼兒在視覺、聽覺的雙重沖擊下,了解毛毛蟲蛻變為蝴蝶的全過程,感受生命的內在魅力和其中蘊含的情感教育內容。
同時,教師可以根據當前班級內幼兒語言發展和表達能力的具體情況,將幼兒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該繪本的朗誦音頻,讓幼兒深刻感受繪本蘊含的情感要素,然后帶領幼兒開展繪本朗讀活動,幫助幼兒更加真切地感受生命變化的過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大膽想象故事情境和內容走向,并用語言表達對繪本故事的感受,從而增強幼兒情感教育成效。
(四)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增強情感教育效果
教師在繪本閱讀活動中承擔著十分重要的責任,教師應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幼兒了解繪本故事中蘊含的情感要素,為幼兒情感感知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支持與助力。
幼兒年齡小,社會經驗不足,但相較于成年人而言,他們更能真切體會不同情感的變化。基于此,在開展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時,教師要投入真情實感,讓幼兒意識到情感的不同表現形式,以增強繪本閱讀活動中情感教育的實效。
以繪本《熊叔叔的生日派對》為例,在帶領幼兒閱讀該繪本時,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和思維特點,為其創設生動形象的活動情境,讓幼兒在幫助“熊叔叔”制作“生日蛋糕”的過程中逐漸體會人與人之間關愛互助的情感,使他們通過品嘗“生日蛋糕”意識到,在為他人提供幫助的同時自己也能收獲快樂。
結論
在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中滲透情感教育,不僅能充分展現繪本的教育優勢,還能滿足幼兒的情感需求,提高幼兒的情感感知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因此,在開展繪本閱讀活動時,教師可以依據繪本內容設計更符合幼兒年齡階段的問題,并利用多媒體設備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將情感教育滲透其中,幫助幼兒真切體會繪本所表達的情感,從而提高幼兒的情感感知能力與理解能力,為幼兒未來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中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