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在自己所擅長和教授的學科細致講解知識。這就導致學生掌握的知識有限,難以拓寬視野,學習思維受限。新課標改革強調學科融合,要求教師開展跨學科教學。如果小學音樂課堂能夠與“五育”相結合,就能更好地展現音樂教育感化人心、塑造人格的獨特魅力。“五育并舉”是國家為了推進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而提出的新理念,它以學生為主體,強調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文章將“五育并舉”理念與小學音樂課堂結合,探討“五育并舉”理念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以供參考。
一、“五育并舉”理念下的小學音樂課堂
(一)融合德育,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德育在音樂課堂中起著價值引領的作用,不同的音樂作品中有著不同的人物、事件和情感態度。當教授一首歌曲或者樂曲的時候,教師應先詳細介紹創作背景,包括詞曲家的生平及他們創作作品時想表達的情感等,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學習歌曲。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紅星閃閃》這首歌曲時,教師要告訴學生:“這是一首關于紅軍長征的革命歌曲。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大雪紛飛,惡劣的天氣給行進的紅軍帶來了巨大阻礙。在這樣危機重重的時刻,紅軍堅持著‘舍生取義,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想信念,最終開辟了新的道路并取得了勝利。所以,同學們應以熱情飽滿、慷慨激昂的語調來演唱這首歌曲,表達對紅軍及祖國的熱愛。”此外,小學音樂教材中有大量體現愛國主義精神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音樂作品。在教授這類歌曲時,教師應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讓學生在感受音樂風格的同時,體會人物情感與道德風尚。
(二)融合智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一味灌輸理論知識會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教師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小學音樂課可以分為歌唱課、欣賞課及綜合課等課型,除了歌曲演唱,掌握樂理知識也至關重要。樂理屬于基礎音樂知識范疇,而演唱或演奏則屬于實踐活動方面。要想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落實智育,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樂理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能,創新教學方法,通過更加生動有趣的方式,為學生講解音樂知識,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例如,在教授《說唱臉譜》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先在情境導入環節把教室裝扮成舞臺,營造輕松歡樂的學習氛圍。接著,教師要為學生講解京劇的四大行當及各行當所具有的風格,讓學生了解樂器名稱,思考樂曲所表達的情感。之后,教師可以通過樂段對比的方式,講解各種音樂風格的不同之處,指導學生學會分辨節拍。當大部分學生掌握此項內容后,教師可以將不同的樂段標注成不同的字母,讓學生通過邊聽音樂邊排序的方式,劃分出作品的曲式結構,并說明原因。
(三)融合體育,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音樂源于生活,生活創造音樂。比如,小河潺潺的流水聲、枝條隨風擺動聲、鳥兒嘰嘰喳喳聲、小雨綿綿灑落聲等,都是生活中的律動。而音樂的律動為作品增添了活力與生機。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在音樂課堂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創新教學方法,將律動融入音樂課堂中。具體來說,在教授新課之前,教師可以播放一段手勢舞的視頻,鼓勵學生一起搖擺。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創編律動動作,讓學生將自己的身體當作一種天然樂器,為不同風格的樂曲進行伴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四)融合美育,提高藝術審美修養
音樂是一門充滿思想和情感的學科,不同的音樂作品可以給人們帶來不同的情緒體驗。一首歡快的大調式樂曲可以使人們感到愉悅,而一首低沉的小調式樂曲卻可能使人黯然神傷。音樂不僅是一門學科,還是一種表現情感的藝術。在音樂課堂中融入美育,可以提高小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讓他們感受美的存在,體會美的價值。以《獅王進行曲》這一作品為例,在欣賞時可以發現,樂曲引子部分通過鋼琴奏響震音,營造出慌張害怕的氛圍。隨后,弦樂的旋律層層遞進,增強了樂曲的緊張感。到了樂曲主題部分,由弦樂演奏的一陣陣重音代表了獅王行進過程中沉重的腳步聲。最后,在低沉且反復的琶音鋼琴旋律中結束全曲。當教師講解完這一部分內容后,學生在腦海中能形成一種畫面感,進一步欣賞和感受音樂。
(五)融合勞動教育,提高實踐創新能力
當前,勞動教育被視為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越來越重視中小學生的勞動教育。在音樂教學中,勞動教育的基本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實踐活動,如即興創編、即興表演等;在創編和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讓學生基于音樂創造出“新事物”;培養學生從音樂中尋找勞動元素的能力,使音樂學習從“欣賞作品”轉變為“表演實踐”;引導學生理解勞動的含義,幫助學生形成“勤動手、勤動腦”的勞動思維。
二、“五育并舉”理念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例
以人音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第二課“歡樂的村寨”中《北京喜訊到邊寨》這首樂曲的教學為例,如表1所示。
三、將“五育并舉”理念應用在小學音樂課堂的相關思考
首先,教師應明確“五育并舉”的概念及實施意義,形成融合型教學思維,為課堂實踐作準備。其次,教師應當根據課堂教學需要適當增加交流機會,了解“五育”在現階段教育中的重要性,構建融合型課堂。最后,教師應從身邊入手,利用常規課進行實戰演練,提前備好每一節優質課,設定好教學目標,規劃好教學重點,在課堂中注重對學生的實踐指導,循序漸進地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融入課堂教學。
“五育并舉”理念作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的產物,是推動素質教育發展的重要理念。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應將“五育并舉”理念融入教學,明確音樂教學的基本目標,推動音樂教育的系統化、綜合化及均衡化發展,從而培養高素質、高修養的人才。
(作者單位:1.長春新區致遠學校;2.長春新區尚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