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英語作業是教師評價學生的一種方式,也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應該以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為目標,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學習。文章探討了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應遵循的原則,并提出了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策略,以供參考。
一、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一)整體性
小學英語作業不能只圍繞某個知識點展開,而應以單元主題為中心,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進行科學設計。在英語課堂上,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與應用,讓學生通過完成英語作業的方式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因此,教師在設計英語作業時應該注重單元教學的整體性,對單元的內容進行整合,并將其與所學內容聯系起來,以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二)層次性
小學英語作業的設計應該注重層次性。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情況出發,為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英語作業,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例如,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簡單、基礎的英語作業,幫助他們更好地鞏固基礎知識;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難度較大、有挑戰性的作業,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
(三)趣味性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作業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例如,在教授陜旅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Today Is Her Birthday”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一些關于生日慶祝活動和生日禮物等內容的作業,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節課所學習的內容,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四)實踐性
實踐是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設計小學英語作業時,教師應該讓學生學以致用,幫助他們真正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并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以致用,提高實踐能力。
二、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策略
(一)圍繞學習目標,設計鞏固類作業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基于《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掌握情況,設計一些鞏固類作業,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
1.設計知識練習作業。以陜旅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Hello!”為例,在完成這個單元的教學后,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知識練習作業,讓學生模仿教材中的主人公用英語向其他人打招呼,掌握打招呼的基本用語,初步理解用英語打招呼和用中文打招呼的區別,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這一基本句型,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除了基礎類作業,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閱讀類作業,如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本中的故事及其他課外讀物,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
2.設計游戲類作業。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設計一些游戲類作業,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動物的英語單詞后,教師可以利用希沃白板中的游戲設計作業,讓學生從中選擇標有動物單詞的圖片,引導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
3.設計情境類作業。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應該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為目標,創設具體的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利用生活中的真實場景創設相關的英語情境,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理解所學內容。
以“father”一詞的學習為例,教師可以設計情境類作業,如“想想你的父親在家中是什么樣子的,并用英語進行描述”等,為學生創設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根據自己心中父親的形象畫出具體的樣子,進一步加深對這一單詞的記憶。學生在完成情境類作業的過程中不僅能夠理解“father”這一單詞的含義,運用所學知識與他人進行交流,還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理解所學知識,鍛煉語言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二)根據學生興趣,設計活動類作業
1.設計實踐類作業。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通常只布置一些書面作業和背誦作業。這種作業不僅枯燥乏味,還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善于為學生設計一些實踐類作業,引導學生開展多元化、有創意的學習活動,使其在探索中不斷提升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
陜旅版小學英語教材中有很多“Let’s chant”部分,教師可以在作業布置環節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單詞和句型創編歌曲,并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說唱表演。例如,在教授陜旅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There is a TV in the Classroom”的第一課時后,筆者給學生布置了“用今天所學的單詞TV、blackboard、fan、light、student、teacher編寫兒歌,并在唱熟之后與其他同學分享”的作業。在課后,學生將當天所學的六個單詞分別放在功能句型“There is a...in the classroom.”和它的復數表達句型“There are...in the classroom.”中,進行說唱表演。筆者運用這種方式,不僅幫助學生鞏固了當天所學的六個單詞,還使他們在反復說唱中掌握了there be句型的表達,明白了單復數的不同之處,為下一節課的語法教學奠定了基礎。
2.設計合作類作業。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和指揮者,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不僅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還會限制他們創造力的發揮。因此,在英語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來設計合作類作業,增強學生的創造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授陜旅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Good Morning!”后,教師可以為每個小組設計不同的合作作業,如第一小組的學生用問候語Good morning及之前所學內容,創編一段對話;第二小組的學生用問候語Good afternoon及之前所學內容,創編一段對話;第三小組的學生用問候語Good evening及之前所學內容,創編一段對話;等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負責不同的內容,共同完成合作類作業。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生不僅能夠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提高學習英語的熱情,感受文化的多元性,還能夠培養合作精神,提高團隊協作能力。
3.設計具有趣味性的實踐作業。興趣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和質量的重要因素。教師可以圍繞學生的興趣點設計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實踐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授陜旅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My Family”時,教師可以設計具有趣味性的實踐作業,如讓學生根據家庭實際情況繪制家庭樹等,豐富作業形式,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熱情。教師采用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還能夠讓學生在理解知識的過程中對英語知識進行再加工,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和應用能力。
4.設計探究類作業。探究類作業是指通過設計一些具有開放性的問題、探究活動和學習任務等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探究類作業,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
例如,在教授陜旅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開展調查活動,思考“家人和同學都喜歡哪些食物”等問題,并開展探究活動“哪些食物是比較健康的”“我們應該保持怎樣的生活方式”等,開拓學生的思維。
(三)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學科融合類作業
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學科融合類小學英語作業。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有關數字的英文單詞時,設計一些數學題,讓學生用英語回答;可以要求學生將語文課中學習的詞語翻譯成英語,并運用在英語寫作中;可以引導學生用自己所學英語知識編寫歌曲,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的魅力,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教授陜旅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Get Up on Time”后,教師可以設計與數學知識相關的練習,如時間的相關計算等。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后搜集有關時間的名言警句,讓學生結合英語所學知識去理解和記憶。在“Let’s sing”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的英語單詞和句子創編歌曲,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英語的魅力。
三、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注意事項
由于小學階段的英語作業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設計作業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兩點,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第一,控制作業量。英語學科以聽、說、讀、寫為主,如果教師每天都布置大量的作業,就會使學生產生疲憊感,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樂學、善學,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挖掘自己的潛能,提高完成作業的效率。
第二,提高作業質量。小學英語是一門基礎學科,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該注意提高作業的質量。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多感官參與的語言實踐活動,以單元主題學習為核心,讓學生通過感知、模仿、觀察、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感受英語知識的魅力,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為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奠定基礎。
結語
科學合理地設計小學英語作業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教師需要合理設計小學英語作業,保證作業設計的整體性、層次性、趣味性和實踐性。同時,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的綜合發展為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甘肅省清水縣充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