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教育教學的要求,因此,為了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在初中歷史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索和發現,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構建高效課堂。基于此,筆者闡述了初中歷史教育教學現狀,分析了構建初中歷史教育教學高效課堂的重要性,提出了初中歷史教育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路徑,以供參考。
一、初中歷史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歷史學科的學習對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培養社會責任感等方面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對學生歷史素養的培養。然而,在當前的初中歷史教育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阻礙了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是部分初中歷史教師對教學工作不重視,忽視了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他們認為學生只需掌握課本知識,沒有意識到學生學習和理解歷史知識的重要性,不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導致初中歷史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不高。
二是部分初中歷史教師仍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在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交流溝通,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這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是部分初中歷史教師深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存在“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輕素質”的傾向。在教學過程中,他們過于關注對教材知識內容的講解,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導致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較低,這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構建初中歷史教育教學高效課堂的重要性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積極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此外,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通過視頻或圖片的方式,直觀地呈現教材內容,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識。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九課“秦統一中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直觀展示知識點,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秦統一中國的過程和意義。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搜集、整理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豐富教學資源。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歷史故事的影視作品,讓學生在了解歷史知識的同時感受歷史的魅力,激發對歷史學習的興趣。
(二)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在初中歷史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十三課“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時,首先,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具有探究性的作業,讓他們結合生活實際,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查閱書籍、文獻或互聯網等途徑,搜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相關資料,并對材料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整理和總結搜集的資料,并以小組為單位在班級展示學習成果。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來總結觀點,回答教師的問題。教師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讓學生了解歷史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和創新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初中歷史教育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思考、分析和總結問題,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三課“盛唐氣象”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查閱書籍或相關文獻,了解唐朝時期的經濟發展、民族交往、社會風氣、藝術成就等狀況,并對其進行分析和總結。教師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和創新思維等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在初中歷史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積極改革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法,可以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量,構建高效課堂,促進初中歷史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注重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社會實踐等活動,讓他們主動了解我國古代歷史發展脈絡和基本歷程,不僅能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精神,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師要充分認識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構建高效課堂,促進初中歷史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初中歷史教育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路徑
(一)開展互動教學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開展課堂互動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歷史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教師可以開展課堂互動教學,如角色扮演等活動,使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學到更多的歷史知識,提升歷史素養。
例如,在帶領學生了解秦始皇這個歷史人物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講述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歷史故事,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將視頻、音頻、圖片等材料直觀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歷史知識。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扮演秦始皇、李斯等角色,使學生在互動過程中體會歷史人物的情感和內心想法,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教師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增強課堂教學效果,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為構建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二)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和作用,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歷史知識。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相關圖片、視頻等材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識點,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歷史知識。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演示、講解、分析教學內容,將教材內容制作成課件,向學生傳授豐富的知識。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九課“辛亥革命”時,教師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講述辛亥革命的歷史,讓學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過程,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辛亥革命相關的圖片、視頻等材料,讓學生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積極思考,深化對相關歷史知識的了解。這不僅能增強教學效果,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三)借助歷史故事講解知識點
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歷史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教師可以借助歷史故事向學生講解知識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需要給出完整的知識內容和詳細資料說明,只需給出相關的歷史故事圖片或視頻等材料,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以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
例如,在教授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相關歷史紀錄片,讓學生了解甲午戰爭的背景和過程,讓學生感受甲午戰爭失敗給中國帶來的巨大影響。然后,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講述一些關于甲午中日戰爭的歷史故事,講述愛國將領左寶貴、鄧世昌、丁汝昌等英勇抗敵的事跡,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教師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內容,加深學生對中國歷史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
(四)開展歷史實踐活動
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歷史實踐活動,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增強教學效果,構建高效歷史課堂。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歷史遺址、名人故居,或帶領學生參觀當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這不僅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歷史知識,了解歷史文化的內涵。
結語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教師應采取多元化、創新型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多種途徑構建初中歷史教育教學高效課堂。在初中歷史教育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積極開展互動交流活動,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師還應注重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歷史語言表達能力、歷史評價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初中歷史教育教學水平和質量。
(作者單位: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學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