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崗證賽”融合視角下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旨在幫助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增強就業競爭力。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部分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往往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教授,忽視了實踐能力的培養。而在“課崗證賽”融合視角下,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基于幼兒園教師崗位的實際需求,并結合教師資格證考試內容及技能大賽考核要求等對教學進行改革,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教師應當基于“課崗證賽”融合視角,對課程進行相應的改革和創新,使學生更好地與崗位需求相適應。基于此,筆者探討了在“課崗證賽”融合視角下改革“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課程的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一、明確專業課程定位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滿足社會對幼兒教育的需求,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需要了解幼兒教育行業最新的崗位要求,在“課崗證賽”融合視角下對“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課程進行改革,明確課程定位,為教學的開展指明方向。
首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需要了解“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課程的核心內容和要求,以及幼兒教育的基本原理,具體包括幼兒的發展特點、幼兒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實施幼兒教育的原則和方法。在這一課程的教學中,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幼兒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發展特點,運用啟發式教學、情景教學、游戲教學等各種幼兒教育方法,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幼兒教育活動。其次,學前教育專業教師要向學生介紹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方法。學生需要學習如何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和需求,從活動的目標設定、活動內容的選擇和組織、活動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等方面出發,設計適合幼兒的教育活動。最后,學前教育專業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開展教學評價的基本方法。通過“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課程的學習,學生要掌握如何制定合理的評價標準,如何收集和分析評價數據,以及如何根據評價結果進行反思和改進。此外,學生需要學會如何與家長和其他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合作。
二、重構課程教學內容
在“課崗證賽”融合視角下,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應注重課程教學的系統性與完整性,要基于“幼兒園主題活動”這個主線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從“理”“實”兩個方面來劃分課程內容,從而真正體現“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課程的理論和實踐相融合的特征。具體而言,教師要明確教學核心內容,依照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及學前教育教師崗位的相關工作要求,設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任務和訓練,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寫(設計和編寫教案)、說(說課)、授(組織開展幼兒園綜合主題教育活動)、評(評價和反思幼兒教育活動)四個方面的綜合教學能力進行培養。
(一)“理”——理論教學內容
從理論教學層面來看,教師應根據實用和必需的原則設計課程教學內容。具體來說,重構后的課程理論內容應包括三個部分,分別為認識幼兒園教育活動,了解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本質,掌握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基本步驟。
(二)“實”——實踐教學內容
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突破幼兒園主題活動這一教學重難點。教師應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基于幼兒園主題活動設計教學內容,依照“了解幼兒園主題活動——根據主題制定目標——編制主題網絡圖——設計系列主題活動——創設主題環境”的思路開展教學,逐步推進,讓學生邊學邊練。
具體而言,教師要在具體的實踐任務中滲透相關知識。同時,在學生進行實踐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提供相應的指導和建議,使學生學會綜合評價主題活動設計方案和活動開展方案,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此外,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游戲活動、親子活動、家園共育、環境創設等相關內容,讓學生了解幼兒園教師崗位的實際需求、教師資格證考試要求以及幼兒學習的實際需要。在當今幼兒園教育教學中,教育活動的整體性與綜合性越發凸顯。幼兒的世界是由具象化的“自然物”構成的,幼兒所接觸的事物涉及多個領域,因此為了使幼兒對事物形成更為生活化、全面化和整體性的認知,幼兒園教育活動需要體現綜合性和層次性。教師應改變主要依托教材進行教學的常規做法,引導學生在實習、實訓中嘗試自主設計并實施多元化的教育活動,以培養他們的綜合實踐能力。
另一方面,教師要積極組織開展說課技能訓練,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幫助學生提高適應能力,提高他們參與技能大賽的應戰能力和教師資格證考試的應考能力。
三、強化實踐教學
學前教育專業不僅是一門理論學科,還是一門需要實際操作和實踐經驗的學科。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通過實踐掌握教學技能,為社會培養更多優秀的幼兒教育人才。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模擬幼兒園教育活動來強化實踐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設計各種模擬情境,讓學生分別扮演教師、家長、孩子等不同的角色,幫助學生了解幼兒園的日常運作流程,鍛煉學生的溝通、組織和協調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模擬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觀察和分析,鼓勵他們提出解決方案,培養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高職院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觀不同類型的幼兒園,讓學生親身感受幼兒園的教育環境、教學方法和管理模式。通過實地參觀,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幼兒教育的實際情況,開闊自身的視野。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實地參觀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和總結,提高其觀察和思考能力。
最后,高職院校可以通過開展實習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參與制訂教學計劃、設計活動方案、組織課堂教學等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結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同時,學生要主動了解幼兒園的工作任務和工作流程,學會與同事團結合作,培養自己的團隊協作精神,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
四、加強評價與反饋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
在“課崗證賽”融合視角下改革“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優化教學評價。教師應摒棄以往單一主體評價的方式,采用多元評價主體,可以綜合運用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的方式進行教學評價。其中,學生自評主要是讓學生針對自己的學習和實踐過程進行反思和自我評價;學生互評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共同進步,使他們基于不同視角找到共性問題,共同進行分析和思考;教師評價則要全方位點評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提供相應的指導,幫助學生不斷進步。此外,高職院校可以邀請具有豐富一線經驗的幼兒園園長和在崗教師參與評價,構建校內外雙導師型評價體系。當學生完成某一項工作任務時,指導教師或園長應適時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和指導,促使學生的學習與工作崗位的需要更為貼近。例如,在學生設計主題活動的過程中,指導教師或園長可以對主題活動設計情況進行指導和把關,并從主題活動所適宜的年齡段、材料準備和環境創設等方面給出相應的建議,使學生懂得幼兒園教育活動方案除了要有理論支撐,還應符合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從而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使學生所學知識技能與幼兒園教師崗位工作需求實現有效對接。
(二)評價內容多元化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課程中開展教學評價時,教師要重視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從過程性評價、總結性評價以及主題活動方案設計三個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從過程性評價來看,教師要從學生的考勤、課堂參與情況等出發對其日常表現進行評價(20%),還要從寫、畫、說、講、做等方面對其實訓情況進行評價(30%)。從總結性評價來看,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基本理論知識測試的方式進行考核(20%)。除此之外,由于主題活動方案設計是教學重點,該項在教學評價中所占比例為30%,它注重考查學生的知識運用水平,旨在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評價方式多元化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課程中開展教學評價時,除了考試評價方式,教師還可以采用課堂小測、實踐報告、小組討論等多種評價手段,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通過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能力。
(四)完善反饋機制
當學生參加課堂活動或完成作業后,教師應及時給予反饋,指出學生的優點和不足,幫助他們找到改進的方向。同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反思,開展小組合作,通過反思和與同學間的交流發現自身的不足,從而讓他們主動調整學習方法,增強學習效果。
結語
在“課崗證賽”融合視角下推進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課程教學改革,是培養高素質幼教人才的關鍵,其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綜合型幼兒園教師。學前教育專業教師要從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評價體系等方面出發提高教學質量,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提供助力。
(作者單位:
駐馬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