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字賦能作為信息技術發展的新范式,已經成為高校院系通過黨建信息化建設提升黨建工作效能的重要途徑,通過大數據和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使黨建工作更加靈活、高效,為高校院系黨建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方向。本文梳理了相關理論基礎,分析了當前高校院系黨建信息化建設的現狀,指出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五項提升策略,為數字時代高校院系黨建工作賦能。
[關鍵詞]數字賦能;院系黨建;黨建信息化
一、數字賦能背景下高校黨建信息化建設的理論基礎
當前,數字賦能已成為推動高校院系黨建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加速力。院系是高校的基層,是大學黨建工作的前沿,其信息化建設對于提升黨建工作效率、加強黨員教育管理、促進黨風廉政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
(一)定義與內涵。數字賦能是指通過利用信息技術,使組織能夠更靈活、高效地運作,實現更優質的服務和管理。在高校院系黨建中,數字賦能體現為對大數據分析、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的信息化工具的合理應用,以增強基層院系黨建的智能化及科學化。
(二)文獻綜述。目前,國內學術界對于高校黨建研究較多,但對于數字賦能背景下高校院系黨建信息化建設研究,尚在初級階段,研究較少。截止到2024年1月,通過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以“數字賦能”為主題實施檢索,共檢索到學術期刊364篇,學位論文37篇,會議論文35篇,而用“數字賦能背景下高校院系黨建信息化”為主題進行檢索,則顯示暫無數據。雖然缺乏直接主題研究成果,但學術界對于高校黨建、黨建信息化的研究日益豐富,主要集中在模式與策略,成效與評價等,相關研究成果為數字賦能背景下高校院系黨建信息化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1]。
二、數字賦能背景下高校院系黨建信息化的現狀分析
隨著社會數字化程度的提高,高校黨建工作也迎來了數字化建設的時代,黨建工作更加廣泛,服務內容更豐富,對于信息化的需求也逐漸增大。在時代的呼喚下,數字賦能順勢而來,成為高校院系黨建的有效抓手。
數字賦能背景下,高校積極擁抱信息化,高校院系對黨建信息化建設重視程度逐步提升,主體用戶積極參與,云端平臺初步搭建,核心模塊打造成型,數據資源日益豐富。相關高校在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黨務管理系統建設、協同辦公平臺搭建、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培訓和支持等方面也取得一些成果。
(一)信息化基礎設施
近年來,河北普通高校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得到更新,各高校對網絡基礎設施、服務器與存儲、軟件與應用系統等重視,加強了投入。以網絡基礎設施為例,高校在校園網和網絡接入、智慧校園等方面不斷優化,為二級院系黨建提供支持,推動黨建工作向著信息化、智能化方向邁進。如河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優化升級了校園網絡基礎設施,2023年該校通過半年多的努力,變革“雙核心+雙鏈路匯聚”的校園網結構,迎來了主干網絡雙4G互聯,千兆網絡至桌面,全光網絡架構覆蓋校園宿舍,高速、高可靠、高靈活的校園網絡基礎設施,為該校數字賦能建設提供保障,也為該校二級院系提供了穩定的內部網絡環境,可以便捷地進行黨建信息傳輸,也為同外部黨建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在服務器與存儲上,各高校也加大采購。2022年,華北理工大學采購了數據中心云平臺、服務器、存儲陣列等;2023年,河北軌道運輸職業技術學院采購了高性能存儲、數據庫服務器等。服務器與存儲的安全穩定,對于黨建信息非常重要,為二級院系黨建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安全保障,在硬件上降低了黨務信息泄露的損失和風險。軟件與應用系統是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高校也結合黨建工作需求,引入或開發如黨員管理、黨建活動、組織管理等軟件或應用系統,為黨建信息化注入靈魂。如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花費45萬元,上新了一套易用的智慧黨建系統平臺,具備黨員信息管理、活動發布與組織、資料共享與存儲等功能。
(二)黨務管理系統
在數字賦能的大背景下,信息技術對于高校基層黨建活動的開展,激發高校院系黨建活力創造了條件。黨務管理系統成為二級院系黨建的助手。在高校二級院系,專職黨務工作人員較少,面對院系繁多的黨建數據,零散的黨務信息,較多的師生黨員群體,嚴謹的黨建工作要求,高校和二級院系需要探索數字賦能基層黨建路徑,依托云計算、大數據、VR等技術,優化黨務管理系統,在黨的組織管理、黨員發展紀實、黨員教育培養、黨建項目管理、黨費管理等強化網絡系統管理,利用數字技術武裝基層黨建工作。如華北理工大學輕工學院國際語言學院黨總支,建設學生黨員發展管理模塊,從學生提出入黨申請,到轉正審查成為黨員的每一步紀實都可在線記錄,學習情況、活動參與、評優獲獎等數據可以快速導出,提高學生黨員發展管理的精細化程度,對于黨員發展管理科學化大有益處。
(三)協同辦公平臺
搭乘著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東風,高校強化技術嵌入,高校各類遠程協同、遠程辦公、在線會議、網絡教學、在線直播、日程安排等功能需求井噴式上升,各校師生群體的協同辦公需求日益多樣。如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利用友好易用的在線協同文檔管理模塊,實現文檔的在線編輯、共享、下載,方便師生黨員之間的協作編輯和文檔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強了團隊合作;華北理工大學投資引入了“一網通辦”服務平臺,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與學校現有的信息化建設相銜接,推進網上辦公“一條龍”服務,統一身份認證,利用OA協同的辦事流程,讓師生少走路,讓信息多交互,該協作辦公平臺贏得華北理工大學師生歡迎。
(四)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
高校在積極利用網絡新技術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中,特別是在黨建工作中,需要筑牢網絡安全“防護網”。黨員信息和黨建資料涉及個人隱私、黨的秘密等信息,高校和二級院系要將黨建工作和系統安全管理工作深度融合,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術保障體系,定期排查風險隱患和短板,提升黨建數據的安全性和黨員隱私的保護水平。例如,華北理工大學輕工學院工學院黨總支,為加強運維管理,建立嚴格的訪問控制機制,只有授權人員方可訪問和修改,對數據定期備份,防止丟失和篡改,加強對授權人員培訓,提高她們的安全認識,做好黨員個人信息的保密和安全工作。
(五)培訓和支持
高校院系黨組織是高校黨建工作的中端,基層黨務工作者作為貫徹者和執行人,他們素質的提升很關鍵,通過培訓和支持,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的基層黨務人,提高其政治站位,提升其能力,使其成為組織放心、師生滿意的合格工作者。高校院系可以組織理論學習、實踐教育、技能培訓等各類形式的培訓活動,提升其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二級院系可以提供資金支持、政策支持、技術支持等各種形式的支持,為黨建工作和信息化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如河北工業大學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學院,組織黨務骨干和黨支部書記放下工作,到塞罕壩開展培訓,體悟造林歷程的艱辛與不易,傳承塞罕壩精神[2]。
三、數字賦能背景下高校院系黨建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高校信息化建設在取得成績的同時還存在一些問題和瓶頸,數字賦能技術上的光明前景并不代表著高校院系黨建信息化建設能輕松實現好。一方面,在硬件基礎設施上,部分高校院系黨建仍存在設備老化、網絡帶寬不足等問題,影響了黨建信息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黨建信息化應用程度不平衡,有的高校黨建信息化水平相對智慧化高的院校還較低,數據共享不充分,部分功能沒有發揮完全,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仍需進一步加強硬件設施的更新和應用系統的整合。就高校院系個體而言,在頂層設計、機制保障、平臺優化、績效考核、人才隊伍等方面還有一些問題在“卡脖子”。
(一)頂層設計不完善
頂層設計的不完善,導致高校院系黨建信息化建設缺乏統籌規劃,牽頭單位不明確,院系各自為政,在資金、資源、技術等方面缺乏統籌,與校內和院系內部其他信息化平臺整合融合不強,院系彼此之間交流少,攀比競爭甚至提防,難以形成合力,導致一些黨建信息化平臺重復建設,信息化功能重疊,數據資源零散,信息化應用平臺黏度不高。
(二)機制保證有待健全
缺乏有效的機制保障,導致黨建信息化建設缺乏資金、人員和技術支持,難以持續發展。高校院系傳統的條狀管理模式,不健全的領導協同機制導致相關部門缺乏協同,相關院系缺乏互動,相關環節缺少互通,信息化建設冗長,標準各異,缺少共享。還讓黨建信息安全、隱私保護等存在隱患。
(三)平臺優化有待強化
平臺是黨建信息化的載體,在數字賦能背景下,高校院系黨建平臺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但一些高校院系存在黨建信息化平臺功能不完善,難以滿足黨建工作實際需求,影響信息化建設效果;有的院系黨建信息化平臺內容乏陳,質量不高,互動黏性差;有的院系黨建信息化平臺把關不嚴,內容涉密或敏感,有安全隱患;有的院系黨建信息化平臺運營差,院系多重建立,輕運營,疏于管理,交互不足,平臺有時出現異常,維護跟不上,甚至出現“僵尸平臺”;有的院系黨建信息化平臺缺乏與其他相關系統互聯互通,數據缺乏共建共享。
(四)績效考核有待優化
院系是高校的二級單位,由于缺乏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難以對院系黨建信息化建設成效進行有效評估,影響院系信息化建設的健康和持續發展。有的高校對院系黨建信息化重視不夠,沒有全面、整體思考構建黨建信息化考核體系;有的高校對于院系黨建信息化考核辦法簡單,考核停留在有無信息化建設,缺乏過程性考核;有的高校對于院系黨建信息化考核指標設計不合理,考核指標缺乏對于各院系的針對性;有的院校對于院系黨建信息化考核沒有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節奏,考核結果反饋滯后;有的院系缺乏績效考核,或對考核優劣缺乏獎勵或懲處,影響了信息化建設的效果。
(五)人才隊伍有待補充
數字賦能背景下,呼喚數字化思維,要以用戶為服務中心,以數字為載體,將數字化思維融入黨建信息化中。高校黨建工作需要人來搞,數字賦能背景下,對高校黨建工作者的綜合素養提出更高要求,適用懂黨建、懂“互聯網+技術”的復合人才。然而,目前高校黨建信息化專業人才隊伍跟不上,現有黨務人員多人文社科專業,院系又人少事雜,不能全身心學習培訓,尤其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數字技術上,與數字迭代變化差距大,制約了院系黨建信息化建設。
四、數字賦能背景下高校院系黨建信息化建設提升策略
高校黨建工作瑣碎,黨建工作內涵和效率需要提升,院系黨建信息化需要推進提升,通過下面五個策略來提升優化,持續賦能。
(一)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謀劃
高校要建立黨建信息化建設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明確各階段目標、任務分工和保障措施,加強黨建信息化建設與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統籌協調聯動,指導各院系黨建信息化建設有序開展。
(二)建立健全保障機制
完善黨建信息化建設保障機制,劃撥黨建信息化建設專款,支持各院系進行黨建信息化建設,鼓勵協同和共享,對經費、人員和技術等進行長期支持。
(三)優化黨建信息化平臺功能
對現有黨建信息化平臺進行功能優化,戒形式主義,同其他系統的數據可以進行共享和互通互聯,充分考慮院系黨建工作的真需求,開發符合黨建工作特點的應用功能,深挖運營,豐富平臺內容內涵,注重用戶體驗,讓院系黨建信息化平臺的實用性、易用性和用戶黏性進一步提高。
(四)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體系
高校對黨建信息化績效考核體系進行完善,應對各院系黨建信息化建設成效進行定期評估。考核指標要多維分層、注重實效,考核方法多元。
(五)加強黨建信息化建設人才隊伍建設
通過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和交流人才等方式,壯大黨建信息化建設人才隊伍,改變黨建信息化建設人才培養機制,提早設計雙線進修梯隊,使派出的黨務人員在學習、交流與培訓時,不讓其帶著繁重的工作去,全身心學習,提高其專業水平。
此外,還要加強高校院系黨建信息化的安全管理,防范網絡攻擊和數據泄露風險,強化過程監管,定期對黨建信息化系統進行檢查,測試穩定,找出和修復安全隱患;加強黨建信息化運維人員的安全意識教育,完善黨建信息分級管理,筑牢信息化建設“銅墻鐵壁”[3]。
結束語
創新路上,機遇與挑戰并存。高校要抓住數字化浪潮和科技賦能的時代機遇,立足本校實際,接續數字化升級投入,優化黨建信息化配置,將數字理念、數字意識、數字思維、數字技術充分運用,更好、更有效地賦能院系黨建信息化
建設。
參考文獻
[1]楊欣.大數據時代高校智慧黨建體系構建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22.
[2]王豐.數字化生存背景下高校黨建工作的現實挑戰與賦能路徑[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8):151-153.
[3]陳小非.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高校智慧黨建創新路徑[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3(27):39-41.
作者簡介:李旺澤(1989— ),男,漢族,河北唐山人,華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講師,碩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2023年河北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立項課題(項目編號:GXDJ2023B199);華北理工大學2023年度黨建研究課題(項目編號:DJYB20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