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抗戰、動員與認同:《大聲周刊》對民眾的宣傳動員(1937—1938年)

2024-06-23 06:56:33李妍潔吳仁明
攀枝花學院學報 2024年3期

李妍潔 吳仁明

[摘要]1937—1938年,中國正處于全面抗戰的初期,大地籠罩在戰爭的陰霾之下。《大聲周刊》作為中國共產黨在西南國統區的重要宣傳刊物,肩負著引導廣大民眾積極投身抗日救亡事業的重任。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大聲周刊》挺身而出,以銳利的筆觸揭露日軍的侵華陰謀,戳穿國民政府的消極抗戰面目,揭示西安事變的真相。同時,它積極指導青年和婦女運動,鼓勵他們為抗戰貢獻自己的力量。面對各種錯誤言論,毫不畏懼,堅決駁斥,積極宣傳黨的抗日主張。這些舉措不僅激發了西南民眾的抗日熱情,更培養了他們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認同。可以說,《大聲周刊》為抗戰期間救亡運動的有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輿論基礎,成為抗戰時期的一股強大精神力量。

[關鍵詞]全面抗戰初期;《大聲周刊》;宣傳動員;政治認同;救亡運動

中圖分類號:K26 文章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0563(2024)03-0054-11

DOI:10.13773/j.cnki.51-1637/z.2024.03.007

引言

1937年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宣傳部起草的關于形勢與任務的宣傳鼓動綱領中提出“今后的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1]352。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也提出了只有宣傳、教育和動員群眾,才能打敗帝國主義,取得徹底的勝利。在戰時,報刊是政黨的喉舌,是中國共產黨進行宣傳工作的重要工具。而《大聲周刊》則是黨在四川地區所掌握的重要報刊。

回溯真實歷史場景,《大聲周刊》是產黨人車耀先與一批愛國進步青年于1937年在成都創辦,刊物連續出版十三期,后因國民政府以“莫須有”罪名查封而停刊,幾經波折,于停滯六月后方得復刊,及至四十期又被四川省國民黨黨部故技重施而最終停刊。縱觀《大聲周刊》出版歷程,不可謂不困難與曲折,但在共產黨人與愛國進步青年的努力下,前后仍堅持刊出61期,發行上萬份,在宣傳黨的思想、動員民眾參與愛國救亡運動、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揭露國民黨反動形象等方面發揮著十分突出的作用,成為全面抗戰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四川地區進行輿論宣傳的重要陣地。爬梳學界關于《大聲周刊》的現有研究,所現成果整體趨向零散狀態,或側重于以車耀先為核心的人物研究,或傾向于周刊發展的簡史梳理,而總體缺乏關于歷史與場景、歷史與人物、歷史與現實的系統分析。質言之,本研究即在既有研究的基礎上,整理與分析全面抗戰初期《大聲周刊》的史志材料及相關人物回憶,力圖在梳清《大聲周刊》“有什么”的同時,明確其能“干什么”,層層遞進,進而還原真實歷史場景與人物心性,并結合當下做出一點價值評析。

一、因勢而動:為抗戰奏鳴號角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大舉入侵中國,我國大好河山落入他人之手,民眾遭受到殘暴的殖民統治,中華民族危機重重。而日本帝國主義以各種荒謬的借口來掩蓋自己的侵略野心和行徑,妄圖利用各種輿論來轉移國際視線,進行輿論宣傳,誣陷中國制造事端,來掩飾事情真相。而《大聲周刊》在民族危機加劇之時,以救亡圖存為己任,不懼危險,報道國內國際局勢,向民眾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謊言和殘酷暴行,抨擊國民政府投降行為,喚醒民眾。同時,宣傳中共關于抗戰的相關主張和政策,引起全國人民的共鳴,并做好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一)揭露日軍對華侵略的侵略演進和殘暴統治

在日本占領東北四省期間,日本侵略者積極實施了文化愚民和防共政策,旨在控制東北地區的人民、反抗運動,剝奪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主和思想獨立,徹底征服東北地區。

文化愚民政策是日本軍隊試圖通過改變人民的文化、歷史和價值觀來控制和削弱東北地區民眾的意識形態。《大聲周刊》揭露了日本為達到愚民效果而采取的各種手段。首先,日本侵略者取締了東北地區的學校體系。日軍關閉了中國的學校,取而代之的是他們自己設立的學校和教育機構,實施了所謂的“教育改革”。“在日人所設之學校內,不準讀中國文字,讀本皆用日文”[2],不僅增加日語課的學時,學校的日常用語皆為日語,以達到同化中國東北民族的特殊目的和意義。同時篡改、歪曲我國的歷史,“甚至中國歷史,地理亦不準讀,而日本之史地,則認為基本讀物。凡東北青年在校所得聞見者,則為‘天皇萬世一系‘太和魂等日本特產品……”[2]使中國學生忘記自己的祖國,降低中國人的文化知識水平,使東北華人之民族意識消失。其次,日本軍隊掩蓋其侵略行為。國民政府在1935年頒布了《敦睦邦交令》,要求國人對“友邦”要“務敦睦誼”。日本帝國主義趁此機會提及“中日共存共榮”[2]的條文,而《含淚話東北》一文則指出“關于友邦的善遇我們已有‘冀東自治‘華北增兵‘綏東侵略‘武裝走私等等數不完的‘共榮事件擺在眼前……”[2],“共存共榮”只是表面的宣傳口號,沒有實質性的落實,日本軍隊仍然對中國進行了殘暴的統治,嚴重侵犯了中國人民的利益和尊嚴。侵略者試圖通過這些條文來改善其在中國的形象,但目的仍然是維持和加強日本在中國的統治。

共同防共政策是在中日外交談判中,日本提出的五個重要的要求之一。所謂“共同防共”就是日本想用共同防共為煙幕,進而來吞噬我國,如果國民政府真的同意這一要求,日本的軍隊就可以沒有障礙的進入我國的重要城市,整個中國都要落入敵人的手中,成為殖民地,這種殺人不見血的毒辣手段,敵人可以因之而不費一槍一彈的達到其吞減我全國的計劃,而我全國人民亦可因之而在不知不覺中淪為牛馬不如的亡國奴。為應付英美兩國聯同制日的趨勢,日本也通過“反蘇”“防共”的口號博得英美兩國的歡心,同時也“騙促中國民眾去做它進攻蘇聯的炮灰”。而日軍扶植偽滿政府就是在經濟提議的煙幕下采用的“以華制華”的方式,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在遭遇中國的強烈反抗下不得不用這樣和緩的方式來進行侵略,日本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們應該怎樣設法對付?“我們只有一面以國家主人的資格,督促政府堅決拒絕這樣無理要求,一面馬上發動全國抗日戰爭,以求得我中華民國根本上的完全獨立和解放!”[3]

通過介紹日軍在東北地區的各種侵略政策,有利于讓廣大民眾真正意識到日本帝國主義者“睦鄰友好”背后的丑惡嘴臉,揭穿日本侵略者的意圖,讓民眾盡快從日本懷柔政策的陰謀中脫離出來。

(二)宣傳西安事變的真相

在《大聲周刊》創辦之時,西安事變已經和平解決,但國民政府封鎖事件真相,散布謠言,國民黨《中央日報》發文稱“西安城上發現紅旗”[4],還有一些地方報紙也趁勢謠傳“西安事變是紅軍插手搞的”[5],事實究竟如何,民眾分不清,道不明。車耀先等人便通過《大聲周刊》向民眾還原西安事變的真相。

首先,《大聲周刊》描述了西安事變的具體過程和國民政府的態度。為了讓民眾更多了解西安事變的情況,車耀先通過每晚兩小時收聽西安的廣播,收集了許多的謠言和宣傳,在以《宣傳與謠言》為名的文中,記錄了張、楊關于改組政府、停止內戰、釋放政治犯、開放愛國運動、召開救國會議等方面的八項主張和蔣介石離開西安的六項諾言,以及楊虎城“剿匪總部撤銷”“陜甘兩省政治犯除漢奸外,一律釋放”“成立抗日聯軍臨時西北軍事委員會”[6]等主張。這些關于西安事變具體情況的描述“實在使我們莫名其妙!因為與我們普通所見聞的幾乎完全不對”[6],這足以看出國民政府所隱匿、篡改、虛構的宣傳與西安事變大相徑庭。“至于中央政府,我們更可以看出它之想用政治方式和平解決的愿望……然所以頒布討伐令,陳兵陜境者,不過在促張楊之悔悟,貫徹和平的主張罷了,其實并不是真心用兵。”[7]《大聲周刊》與更名后的《大生》以及《圖存》先后共出版21期便被查封的事實,成為國民黨關于西安事變發生后所承諾的“聯共抗日是假,堅持反共反革命是真的鐵證”[8]。

其次,大聲周刊向民眾強調了西安事變的重要性和影響。當西安事變剛發動時,日軍就意識到可以趁此機會猛烈地進攻綏遠地區,也可利用此事激化國內局勢,但最終是蔣介石平安飛抵南京,西安的事情和平解決,“終于是敵人和敵人的走狗漢奸們所祈禱地內戰沒有起來,敵人的計劃和陰謀便又無法實現”,《大聲周刊》通過刊登各類論著揭露日軍以及親日派漢奸想借西安事變挑起內戰的陰謀,指出西安事變是國內政治形勢的重大變革點,并告知民眾中國人多力量大,可以不懼怕日本的侵略,但日本使用以華滅華的計謀,中國人再多,日本帝國主義者只會坐收漁利,“所以領袖對于兩廣西安乃至今日之陜事各問題,均主張和平解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是全國同胞所馨香禱祝的!”[9]以此來喚起民眾和平解決國內事端的愿望。

此外,《大聲周刊》還向公眾宣傳了黨中央在西安事變中發揮的作用。在轉自上海民眾報第三期的《蘇維埃中央政府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對西安事件提議召集和平會議通電》一文中提到西安事變是張、楊兩人出于愛國熱忱而發動的,主張要趕緊停止內戰,共起抗日,南京政府由于顧慮較多,未能及時作出決定,“然除少數親日份子外,亦非不欲抗日者。發動內戰,原屬失策,環顧全國大勢,非抗日無以圖存,非團結無以抗日,堅持內戰,無異自速其亡……”[10]黨中央還提出了解決目前緊張狀況之具體辦法。由此駁斥了關于西安事變由中國共產黨一手策劃的謠言,表明了黨中央積極解決西安事變的態度,同時強調了共產黨對于統一抗戰和全國團結的重要性。

(三)披露國民黨的消極抗戰和積極反共政策

《大聲周刊》在宣傳西安事變的真相時也極力揭露西安事變后國民政府消極抗戰的政策以及反共的真實態度。

國民政府采取被動的抗戰策略,缺乏積極的戰略規劃和執行力。他們一度希望通過外交手段解決與日本的矛盾,而不是采取堅決的軍事行動來抵抗侵略。“我們國家民族殘破衰弱的生命,大禍迫于眉睫的時候……軍人負有保國安民的大責任。”蔣委員長的話看似壯烈,但真相是如何呢?“他們是民族英雄,他們是老虎,當他們被指揮刀庇護著,威脅著自家的同胞時候”,當面對真正的敵人時,卻是和平的“安琪兒,嬌嬌滴滴的閨女”了。他們所實行的政策便是對外躬身厚而不責于人,對內則躬身薄而厚責于人,千錯萬錯都是自己同胞的錯。再說到抗戰,汪精衛提出了長期抗戰的方針,“非攘外無以安內”這句話表面上似側重攘外,而實則將攘外的基本工作加以破壞,“因為攘之是否有效,全視安內工作如何”。更是提出要“奉獻我們的心之外還要準備灑我們的血”,一直要流到侵略者放下屠刀說“你們的血流的夠了”[11]才結束抵抗,原來我們的抗戰是等侵略者說夠了,而不是我們將侵略者打敗才結束。

國民政府阻礙抗日救亡運動的開展。蔣介石平安抵達南京后,國民政府雖然有一些對日的強硬表態,在援綏方面也有積極的態度,然而“從知道實際情形的人們來看,中央這些措施有時非但是做得不夠推進抗敵,甚至阻礙了真正抗敵工作的進行,比如在援綏期間,中央非但沒有充分鼓勵建立真正的救亡團體,甚至還逮捕領導民眾救亡運動的人士,禁止一部分較有訓練較有組織的團體的活動。”[12]這些救亡團體、救國陣線在重重打壓下,負責人沈鈞儒、章乃器等九人就因為敵人的挑撥離間被捕,各地救國組織也相繼受到各種意外的摧殘。全救會七領袖“以危害民國為目的,組織團體,宣傳與三民主義不相容之主義”[13]被法院正式提起公訴。

國民政府采取限制、封鎖共產黨發展的措施。國民政府內部的利益斗爭和黨派紛爭對于抗戰事業造成了很多不利影響。在日本提出共同防共之前,國民政府數年來實行的安內政策便是“剿共”,也就是傾全國之力將中國共產黨從江西趕到西北。并且每年用于“剿共”的軍費支出占到政府財政收入一半以上,國力消耗如此之大,“可見我國政府對于剿共是具有最大之決心”。除此之外,上海全國各界救國會與太原犧牲救國大同盟主張建立以日本帝國主義為攻擊對象的民族陣線的同盟,但這民族陣線便被認為是中國共產黨“借尸還魂”的工具。并認為民族陣線的主張就是對內和平對外抗戰,“凡主張對內和平對外抗戰的就是共產黨”[14],那不是共產黨就不應該主張對內和平對外抗戰,并支持長期抗戰,臥薪嘗膽。這些理論將國民政府的反共思想展現得淋漓盡致。

二、凝聚力量:為抗戰點燃火種

政治動員就是“一定的政治主體如政黨、政治集團為聚集力量,實現某一政治目標而進行的政治宣傳、政治鼓動等行為。”[15]要將抗戰進行到底,就要進行民眾動員。中國共產黨憑借《大聲周刊》對青年、婦女、農民等進行動員,目的在于激發全體人民的愛國熱情,積極投身于抗戰之中,為抗戰凝聚力量。

(一)動員青年團結抗戰,指導學生救亡運動

毛澤東指出,在中國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隊伍中,由中國知識青年們和學生青年們組成的軍隊“是反帝反封建的一個方面軍,而且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軍。”[1]561青年、學生作為抗戰的生力軍,是抗戰取得勝利的希望所在,中共非常重視對青年的動員工作,《大聲周刊》多次發文,促使青年學生積極參與到救亡運動的洪流中。

《嚴重的青年問題》一文中指出青年是抗戰的中堅力量,但是廣大的青年尤其是四川地區的青年學生還生活在抗戰圈子之外,四川沒有組織起學生運動,是因為學生們還沒意識到自身在抗戰中的使命和作用。為了強調青年學生在抗戰中的作用,《大聲周刊》首先是積極宣傳青年在抗戰中的英勇事跡,“北平清華燕京兩大學在‘一二,一六的大示威中,因城門被關閉,他們竟拿青年人的身體合力把鐵皮包的城門都沖破了,進城與城內大隊匯合;天津的同學結隊沖日本租界,日人駭得把租界用電網封鎖起來;上海的同學為了到南京去請愿……”“連偏僻的甘肅蘭州等地的學生也起來作壯烈的游行示威”[16]用全國各地青年學生走上前線抗日的事跡,有助于四川的青年學生明確自身在抗戰中的地位和使命,對于動員全國青年積極參加抗戰有很強的號召力。

為增強其責任感,激發抗戰積極性,在《成都學生救國聯合會致成都中級學校校長書》中提到成都學生救國聯合會到街上、到農村去喚醒大多數的民眾,讓他們了解亡國的痛苦,并倡導青年所接受的教育應有所改良,中國所面臨的環境太惡劣,應該“趕緊拋去奴化教育,快快普及國難教育。”[17]并向各校的老師提出了教育改革的請求:“(一)增加與救亡有密切關系之各項科目,(二)減少與救亡無急需之課程,使學生有余時去努力于救亡工作,(三)準許學生有組織救國會及研究會之自由,以提高其救亡情緒并加強其救亡工作的能力……”[18]以加強對青年的政治教育。除此之外,為充盈抗戰力量,還提出了要建立政治訓練班、軍事訓練班以及看護訓練班,積極動員青年參軍參戰,以應現時最迫切的需要,“因為這些熱烈的愛國知識青年都是組織民眾訓練民眾的干部人才。”[19]并在各地抗日團體的領導下“組織宣傳隊、歌唱隊、戲劇組、標語隊等等,在各城市各鄉村進行抗日的宣傳鼓動工作。”[20]號召青年不斷提高全民族抗戰的覺悟,加入到抗戰陣營中,成為爭取全民族解放和自由的中堅力量,在《大聲周刊》的宣傳下,大聲社“輸送了不少有志愛國青年和干部”[21]到前線參加戰斗。

(二)喚醒婦女謀求自身解放,指導婦女救亡運動

自從希特勒喊出女子回到廚房去的口號后,中國也流行起來了。但是“女子也要救國嗎?試問女子能實地上戰場去和敵人拼命么?”“是的,女子要救國,因為救國不是男子特有的權利,而是每個國民應盡的責任。”[22]隨著救亡運動的開展,婦女拿起武器從家庭走向抗戰。在這過程中,《大聲周刊》將爭取民族解放與婦女解放相結合,從四個方面不斷推動婦女救亡運動的展開。

首先,《大聲周刊》揭露了日寇入侵中國后對婦女造成的傷害以激發起婦女的反抗心理。在《大聲周刊》中報道了日本軍隊對中國婦女所犯下的諸多罪行,比如“為了生活,十一二歲的小女孩都要做十五小時的工作而不得一飽,在‘友邦的‘仁政之下的東北女同胞有的被敵人剝去衣服,投入惡狼數十的園中,遭受比五牛分尸還慘的活王法……”[23],還有其他惡劣行徑以及對婦女權益和尊嚴的踐踏,以此來激起婦女們的強烈反抗心理。其次,以國際婦女解放運動的光榮歷史,呼吁婦女捍衛國家民族。“一九〇九年三月美國婦女為了男女待遇的不平,首先舉起了反抗的旗幟,舉行了盛大的婦女節。”還有在丹麥召開的社會主義婦女大會上提出的國際婦女節以及俄國彼得格勒的女工在二月革命前夜躍躍欲動,“她們冒著危險,挺身出來……”[23]蘇聯的婦女得到了完全的解放,也呼吁婦女們積極參與國家的民族抗爭,捍衛自身權益,對侵略者進行抵抗,保衛國家和民族尊嚴。再者,以我國婦女的英勇事跡,喚起婦女的抗戰激情。“在辛亥革命中有為民族而犧牲的秋瑾女士;在北伐時的火線下,婦女們不但組織了救護隊努力于救護工作,而且還持槍荷刀地,如謝水瑩女士等之沖鋒陷陣!”[24]中國婦女在斗爭中展現出的英勇事跡,不僅彰顯了她們的勇敢和無私,也喚起更多的婦女參與到抗戰中。最后,呼吁婦女轉變讀書思想,實現自身獨立。“我們應當多多地從其他的新書新雜志中去求得我們真實需要的東西”而不是讀“嫁妝書”“現在我們絕對不能不管國家大事,絕對不能放棄救國的責任,我們要在抗日圖存的前提下爭取我們的自由。”[25]

中共利用《大聲周刊》鼓勵婦女學習新知識,提高思想覺悟,明白婦女在抗戰中可以完成偉大而神圣的任務,“老實說,沒有我們二萬萬女同胞的努力,中華民族是得不到解放的。”[26]在《大聲周刊》的影響下,四川的婦女積極參與到抗戰中,自愿組成了女子放空隊、義勇軍,婦女學生組織了各類抗戰宣傳活動,擔負起了支援和后勤工作,她們在戰爭中展現出的堅強意志證明了婦女可以拿出力量同男子一起,翻卷起時代的暴風!

(三)爭取與國民黨聯合,實現全民抗戰

自抗戰以來,全民抗戰的呼聲已經響徹全國各個角落,中華民族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最后關頭,要求生存,便須救亡,要挽救救亡,就必須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國現在最大的需要,是各黨派以及社會各部門的團結合作。國家利益高于一切,不論有什么黨派的偏見,為顧全國家的利益,都應該祛除凈盡。”[27]真正的聯合戰線也包括資本家,“我們不僅要聯合資本家,而且更應當對他們特別重視。”[28]對此,中國共產黨首先極力爭取國民黨,希望國民黨能改變剿共政策,停止內戰,聯共抗日。孫中山先生曾經囑咐他遺下的國民黨“要聯合共產黨員共同完成民族革命……我們只有加入和平陣線以與侵犯陣線作殊死戰,為著要對外抗戰的勝利,更必須對內求得一致的聯合。”[29]聯共政策是中山先生早就提出的三大政策之一,這也為中國共產黨爭取國民黨合作奠定基礎。

《大聲周刊》通過刊登中國共產黨的各種聲明和論著,記錄了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國民黨,推動全面抗戰付出的巨大努力。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致國民黨三中會電》中提出了黨的相關政策呼吁“(一)停止一切內戰并集中全力一致對外,(二)言論集會結社之絕對自由并釋放一切政治犯,(三)召開各黨派各團體及士兵之救國會議并集中全力救國,(四)立即完成一切準備工作對日宣戰,(五)改善民眾生活。”并在此文中對國民黨作出了承諾,若國民黨能接受呼吁,“(一)停止全國以軍事力量去推翻現政府之宣傳,(二)新名稱:以中華民國特區政府之名代替中華蘇維埃政府;以國民革命軍之名代替紅軍,并且此種軍隊隸屬于中央政府與中央軍直接領導之下,(三)在特區政府內實行普選之民主政體,(四)停止對地主沒收土地之政策,但須實行反日民族統一戰線之聯合計劃。”[30]在《誰敢不抗日》一文中寫到黨除了五點希望外還提出了四項保證:“(一)全國范圍內,停止推翻國民政府之武裝暴動的方針……”[31],并在陜北通貼“擁護蔣委員長抗敵”的標語中歡迎各地新聞記者前往實地考察。中國共產黨作出如此妥協,只為爭取國民黨能夠接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號召。《大聲周刊》還發表了其他《大家起來保護國土》《我們希望于汪先生者》《希望汪先生繼續主張抗戰》等文章,表達了《大聲周刊》以及民眾對國共兩黨團結抗日的殷切期望。

三、輿論回擊:為抗戰提供利器

抗戰初期,我國國力衰弱,日本帝國主義國力強盛,力量對比極不平衡,因而出現了大量的“亡國論”聲音。《大聲周刊》在面對消極抗戰的思潮和言論時,毅然決然地堅守“文化戰線”[1]847,用筆桿子對投降主義進行堅決批判,同時積極宣揚中共的抗戰主張,將其視作戰斗的有力武器,用以對敵進行強烈反擊。這種堅定的立場不僅振奮了廣大民眾的民族意識,也為整個國家注入了信心與勇氣,奠定了抗戰初期精神動力的基礎。

(一)分析現實情況,駁斥漢奸投降言論

全面抗戰時期,日本帝國主義企圖利用漢奸傀儡政權來達到“以華制華”的目的。蔣介石在《對廬山軍官訓練團精神訓話》中提到我國目前沒有條件進行作戰,貿然反擊,不僅是十天之內,就是三天之內,就會把我國所有沿海地方占領。這種民族失敗主義的“三日亡國論”說明了蔣介石當時不想抵抗、也不敢抵抗。“亡國論”“投降論”“和平妥協”“長期抗戰”等錯誤思想出現,使民眾受到蠱惑,錯誤估計抗戰形勢。車耀先等人便通過《大聲周刊》來批判這些錯誤言論和思想。

在《不抵抗理論的理論》一文中指出國民黨為自身的退讓、妥協、不抵抗解釋為“長期抵抗”和“臥薪嘗膽”,對于抗戰也指出不僅要抗,還要長期抗:“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起碼二十年!要抗敵得有耐心呀!待到二十年滿了,他們有對你說:十年植樹,百年樹人,忙什么?早得很呢!……又會向你提倡五百年以后的無政府主義了!”[32]“一二八”抗戰的實踐就直接給這些不抵抗理論無情的打擊,只有抗戰才能圖存,幾年的忍讓,“賺得的無非是國土淪亡,主權喪失,每次抗戰保全了不少的國土和主權,不抗戰,綏遠還能是我們的嗎?”[33]十九路軍的一切物力都不及日本帝國主義在上海的軍隊,但還是始終堅守著原有陣地,甚至未失一寸國土,這不就是對“三日亡國論”和“不抵抗理論”的最好反擊嗎?

誠然,敵人的武器比我們強,可是“人馬沒有我們多;地形沒有我們熟;沖鋒沒有我們勇”[34]所以我們可以游擊、可以與被壓迫的人民和士兵聯合。《大聲周刊》中的“誰勝誰負”專欄將中日雙方的兵力、資源、財力、人力、國際關系進行了對比。就軍備方面來看,由于蘇蒙邊境作戰、東四省維持治安等方面需要,陸軍準備不會超過一百萬,而中方戰時動員超一千萬人,“敵人有飛機一千二百八十架,但大都是很不經用的半硬式的輕飛機,而且制造的技術又很劣,機械常常發生障礙”[35],海軍也只能派遣一小部分來進攻;就資源來看,日本是地小物缺,先天及其不足的島國,而我國地大物博,最重要的原料:石油、鋼鐵、煤炭,我國更是得天獨厚;就財力來看,我國是徵收財產特捐,“這種全國大規模的資金徵發,當戰時,在愛國情緒的激發下,在政府善意地動道之下,在民眾嚴密的監督之下,同時在他們不愿做亡國奴的良心所驅使之下,是完全可能實現的。”[36];就人力看來,日本只有九千萬人,只有極少數的二三千人才是侵略中國的支持者,而我國卻是“四萬萬五千萬人共同萬眾一心”;就國際關系來看,“整個世界有多少人在支持那戰爭,多少人在反戰和抗戰,是決定那戰爭勝負的最后因素。”[37]這些方面的對比,批判了“亡國論”“臥薪嘗膽”“不敢抵抗”的言論和思想,向民眾大聲疾呼,中國有足夠的實力團結起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

(二)宣揚黨的抗戰主張,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抗戰時期,四川是后方基地,交通不便,消息閉塞,四川人民對黨的主張漠不關心,車耀先等人便通過黨的抗戰政策、革命理論去教育民眾,武裝群眾。

《大聲周刊》首先積極傳遞黨的抗戰立場。在《毛澤東與英國記者貝特蘭之談話》一文中轉述毛澤東對記者的回復,表示中國共產黨早就表示必須加強統一戰線,實行革命政策,才能執行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盧溝橋事變發生后,黨立刻發出了宣言,號召各黨派各階級一致抵抗日寇的侵略,加強民族統一戰線;提出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在《中國共產黨對時局宣言》中也提出了“動員全中國的武力、人力、智力、財力、物力等堅守長期抗戰”“鞏固和擴大全中國的統一的國民革命軍”“充實和加強全中國統一的國民政府”“實行國防經濟政策”“建立鞏固后方,動員和組織廣大民眾協助軍隊和政府積極抗戰”“擴大國際宣傳和增加國際援助”[38]的六項主要工作內容。中國共產黨的抗日立場宛如星星之火,點燃了民眾的抗戰意識。

其次,《大聲周刊》加強了對黨的抗日民主權利的宣傳。“人民群眾能享有經濟、社會與政治的自由,那么國家的真正力量將顯示出來。”[39]人民的抗日民主權利得到保證,才能真正地聯合人民,實現抗日民族的大聯合。車耀先在《大聲周刊》中多次發文宣傳中共領導人關于抗日民主權利的論述。毛澤東在回復英國記者關于抗戰勝利在政治上有什么必要條件時回答道,“第一,須實現政府改造成為一個人民代表參加的統一戰線政府,這個政府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第二,允許人民以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與武裝抗敵的自由,使戰爭帶著群眾性。第三,人民生活的改良是必要的……”[40]。周恩來在《目前抗戰危機與堅持華北抗戰的任務一文中》也提到需要開放民運,給予民眾抗日的權利,才能建立民眾武裝力量。并在之后提出國民政府的改善與民運的發展是相互配合的,“民主自由是抗日為中心的,不是與抗日對立的”[41]《向四川參政員提出一點意見》《抗敵救亡與民主政治》《迅速設置各級民意機關》等文章都涉及人民抗日民主權利的論述。

隨著日本侵略步伐的不斷深入,《大聲周刊》為堅定民眾參與抗戰,鞏固抗日統一戰線,還向民眾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相關理論。在《妹妹來自鄉間》《學座談會》《從游藝場歸來》等文中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對華形式來向民眾講述現象與本質、物質與意識以及唯物辯證法等哲學原理,同時也呼吁民眾看待事物要注意使用科學的方法,正確了解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看清國民政府的真實面目,在黨的號召下積極參與抗戰。

四、社會效應:《大聲周刊》宣傳動員的歷史意義

縱覽《大聲周刊》在全面抗戰初期的宣傳動員,車耀先堅定“欲樹真理先辟偽,辟偽方顯理有真”[42]的信念,堅持“督請政府團結御侮”“大聲疾呼喚起民眾”的辦刊方針,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戰主張,呼吁民眾抗戰,動員成效顯著。筆者將對《大聲周刊》的社會效應進行總結和歸納。

(一)推動四川地區抗戰發展,建構“民族認同”的意識

大聲周刊在推動四川地區抗戰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建構“民族認同”的意識的作用。《大聲周刊》通過《國防第一線的山西》《從晉局轉變論抗戰前途》等文章報道和宣傳抗戰運動以及抗戰英雄的事跡,向四川民眾傳遞了中華民族抵抗侵略、保家衛國的重要價值觀。《大聲周刊》成為“救國會”的常委,并聯合各方勢力,成為促成成都統一戰線的核心力量,“把成都的救亡運動向前推進了一步”[21]。《大聲周刊》潛移默化地弘揚抗戰精神,將偉大的抗戰精神作為四川人民的精神寄托。通過報道和宣傳四川地區的抗戰英雄和抗戰士兵的犧牲和奉獻精神,大聲周刊激發了四川民眾的愛國情懷,讓民眾深刻體會到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為民族的存亡而奮斗的意義。此外,從《大聲周刊》對青年、婦女、民眾的動員內容以及動員方式可以看出《大聲周刊》以通俗化、大眾化的內容,滿足讀者和民眾的需求,通過不同欄目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民眾的民族認同感,民眾覺醒,逐漸意識到個人與國家、民族緊密相連,形成命運共同體,構建出的“民族認同”意識也成為我國能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強大精神動力。大聲周刊通過宣傳抗戰意義、弘揚抗戰精神、動員全民參戰和彰顯犧牲和奉獻精神等方面,對于推動四川地區抗戰的發展和建構“民族認同”的意識起到了重要作用。這種意識不僅在抗戰時期振奮人心,也為后來的社會建設和民族團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提升黨在四川的影響力,彰顯黨的中流砥柱作用

在《大聲周刊》創刊之前,國統區的民眾普遍受到國民黨對共產黨的妖魔化宣傳影響,形成了對共產黨的負面印象,例如“共產共妻”等刻板印象,導致“談共色變”現象在社會上普遍存在。

創刊后,《大聲周刊》堅定宣傳黨的抗戰方針和政策,積極鼓舞民眾參與抗戰,喚起廣大民眾的民族意識,呼吁人們共同努力拯救民族存亡。此外,作為黨的理論性刊物,《大聲周刊》也定期刊登關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著作的研究文章,有意識地對廣大民眾進行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該刊還刊登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關于時局和黨的方針政策的文章,以幫助民眾建立正確的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同時,以專欄的形式介紹中共在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方面的利民主張和政策,不斷刷新全國人民,尤其是四川國統區人民對共產黨的印象。這一系列舉措無疑修正了國民黨在人民大眾心中樹立的共產黨形象,擴大了共產黨在群眾中的影響力。抗戰時期,廣大青年投身抗日戰場,雖然《大聲周刊》的宣傳動員不是唯一原因,但其卓越貢獻不可忽視。

《大聲周刊》等報刊通過積極的宣傳工作,有助于國統區居民逐漸擺脫國民黨對共產黨的負面宣傳,認識到兩黨之間的本質區別,開始重新考慮他們的政治支持。共產黨在民眾中的影響逐漸擴大,其黨員隊伍也在逐步壯大。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大聲周刊》的宣傳動員工作功不可沒。

五、結語

在政治局面動蕩不安的1937年春夏,中國面臨日本帝國主義的威脅以及內部地方與中央勢力間的緊張局勢,廣大人民處于困境。《大聲周刊》始終致力于捍衛民族解放和人民利益,緊緊圍繞“救亡”和“動員”兩大核心命題,廣泛宣傳國內外形勢,揭露西安事變真相以及日本帝國主義的陰謀,嚴厲批判投降主義,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和政策,展望抗日民族統一展現的光明前景,并成功運用于指導救亡運動,帶領四川民眾為抗戰做好后援工作,并鼓舞前方將士們的抗戰士氣,體現出了偉大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

以史學研究的視角審視《大聲周刊》的具體內容,突顯了其作為黨的宣傳媒介在抗日戰爭以及中國共產黨民眾動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為中共黨史的相關學術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補充。此外,《大聲周刊》的辦報宗旨,即“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堅持抗日救亡的原則,宣傳動員各界群眾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支援抗日前線”,以及在艱苦環境中積累的辦報實踐經驗,使其成為受到四川地區廣大民眾擁護的報刊,也為新時期官方媒體有效發揮輿論引導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里奇.含淚話東北[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11).

[3] 白堅.所謂共同防共的認識[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18).

[4] 宋美齡.宋美齡回憶錄[M].上海:東方出版社,2010:26-27.

[5] 羅瑞卿,等.西安事變與周恩來同志[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51-53.

[6] 笠盟.宣傳與謠言[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6).

[7] 精誠.我們需要的和平與戰爭[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43).

[8] 知大,任遠.車耀先與大聲周刊,車耀先一波四折辦《大聲》史料集[M].成都:中共四川省大邑縣黨史研究室,1996,15.

[9] 車耀先.中國人不打中國人[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6).

[10]轉自上海民眾報.明日黃花[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134).

[11] 平.奉獻我們的心[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14).

[12] 朱葆春.西安事變解決后的國內政局[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44).

[13] 贊成主張不算舊賬[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133).

[14] 不抵抗理論的理論[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15).

[15] 劉榮剛.對中國共產黨政治動員的現實思考[J].理論與改革,1998(4):39-40.

[16] 陸璀.中國學生的救亡運動[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47).

[17] 梅儂.三天學校生活的感想[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121).

[18] 成都學生救國聯合會致成都中級學校校長書[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149).

[19] 韜奮.新的力量的迅速造成[N].大聲周刊,1938-01-14(1).

[20] 徐冰.抗戰中的青年學生[N].大聲周刊,1937-11-05(8).

[21] 成都科技大學黨史組.抗日戰爭前后成都的《大聲周刊》[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2):72-79.

[22] 松竹梅.女子應該回到廚房去嗎?[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58).

[23] 怎樣紀念我們婦女的日子——三八節[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82).

[24] 在婦女回到廚房聲中知識婦女的任務[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131).

[25] 女子真地讀的‘嫁妝書嗎?[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144).

[26] 光心.以結婚為當職業[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105).

[27] 車耀先.黨爭不停,武漢不保[N].大聲周刊,1938-05-28(1).

[28] 車耀先.答共同關心的三個問題[N].大聲周刊,1938-02-12(6).

[29] 牧人.怎樣紀念偉大的中山先生[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91-92).

[30] 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致國民黨三中會電[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145).

[31] 陶廣耕.誰敢不抗日[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79).

[32] 真金.撕破漢奸的假面具[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55).

[33] 白芒.一二八抗戰的教訓[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29).

[34] 兩種救國主張[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78).

[35] 知道了底細你便不會害怕了[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47).

[36] 事實卻大有不然者[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70).

[37] 丁一九.究竟誰勝誰負!?![N].大聲周刊合訂本,1937-05-30(94).

[38] 中國共產黨對時局宣言[N].大聲周刊,1938-01-01(8).

[39] 毛澤東.毛澤東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399-406.

[40] 毛澤東與英國記者貝特蘭之談話[N].大聲周刊,1937-11-27(5).

[41] 周恩來.目前抗戰形勢與堅持長期抗戰的任務[N].大聲周刊,1938-01-01(6).

[42] 任遠.車耀先與《大聲》周刊——紀念車耀先同志犧牲五十周年[J].四川黨史,1996(5):22-25.

[責任編輯:付麗萍]

Anti-Japanese War, Mobilization, and Identity: The Role of

Dasheng Weekly in Propaganda and Mass Mobilization (1937-1938)

LI Yanjie,WU Renming

(School of Marxism,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Sichuan)

Abstract:From 1937 to 1938, China wa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full-scale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with the land shrouded in the shadows of war. Dasheng Weekly, as an important propaganda publication of the CPC in Chinas Southwestern regions which were then under the control of Kuomintang, shoulder the heavy responsibility of guiding the masse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campaign of resisting Japanese invasion and preventing the nation from annihilation. At the critical juncture of the nations survival, Dasheng Weekly emerged, using sharp rhetoric to expose the Japanese militarys conspiracy to invade China, unmasking the facade and passive nature of the Kuomintang government in the resistance, and revealing the truth behind the Xian Incident. Simultaneously, it actively guided youth and womens movements, encouraging them to contribute their efforts to the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Confronting various erroneous opinions without fear, it firmly refuted them and actively propagated the Partys anti-Japanese principles. These measures not only ignited the anti-Japanese enthusiasm of the southwestern populace but also cultivated their political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stablishing a positive image of the Party. It can be said that “Dasheng Weekly” laid a solid public opinion foundation for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salvation movement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becoming a powerful spiritual force during the war.

Keywords:? early stage of the full-scale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Dasheng Weekly; propaganda and mass mobilization;political identity; The National Salvation Movement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99久久这里只精品麻豆|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77777|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系列在线|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自拍中文字幕|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本视频91|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天天干| 九九九精品视频|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任我操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色|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看片| 无码日韩视频|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色首页AV在线|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国产丝袜啪啪|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91网址在线播放|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盗摄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日本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亚洲91精品视频| 久久男人资源站|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一级毛片在线直接观看| 欧美成人日韩|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你懂得|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费看|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性影院|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青青草欧美|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18| 亚洲精品第一页不卡| 婷婷亚洲最大|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久久久| 不卡视频国产| 国产男女XX00免费观看| 一级毛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