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弈雯 皇甫鑫
摘 要:在國家大力推動藝術教育發展的背景下,美術教育受到廣泛的關注。大部分本科院校美育課堂中的美術創作教育飛速發展,教學內容豐富,形式多變,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然而,在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的美術創作教育因缺乏師資而發展緩慢。基于此,從高職高專院校美術創作師資培養研究價值及意義、美術創作師資培養的實施路徑及培養內容方面展開論述,力求將高職高專院校美術創作師資培養“是什么”“怎么做”的問題闡述清楚,推進高職高專院校美術創作師資隊伍的建設。
關鍵詞:師資培養;高職高專院校;創作實踐
基金項目:本文系崇左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23年校級教研科研課題“學前教育專業水墨花鳥畫教學方法探析”(2023XB010)研究成果。
2023年12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要求學校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加強學校的美育工作,強化學校美育的育人功能。該文件的發布為高等院校美術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對美術創作教師提出了挑戰。政策發布后,全國各地積極響應,例如一線城市的美術教育和地方資源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課程,青年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這種獨具特色的課程設置深受青年學生的喜愛,且家長對此的認可度很高。然而,我國部分高職高專院校的美術教育由于長期受到課程觀念、教師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其美術教育發展阻礙重重。其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高職高專院校缺少優秀的美術創作人才。以崇左市為例,當地對大學生的藝術素養要求越來越高,但藝體類教師緊缺,特別是美術創作人才,存在極大的人才培養缺口。因此,高職高專院校的美術創作師資培養研究與實踐的意義重大。
一、高職高專院校美術創作師資培養研究價值與
實踐意義
(一)培養滿足高職高專院校美術事業發展需要的實用型人才
目前,我國在各個層面大力推動藝術教育的發展,高等院校美術教育受到廣泛重視,各個高職高專院校對學生的藝術素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高職高專院校美術創作師資緊缺。因此,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習近平文化思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堅定文化自信,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大學生天然的美術創意,培養滿足高職高專院校美術事業發展需要的實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二)完善高職高專院校美術事業人才培養模式
確立以提升高職高專院校美術教師的專業知識、技法和創新能力為主要目的,培養更多的美術教學骨干人員,以提高高職高專院校美術教育整體水平為最終目標。加強基層美術事業發展需要的優秀實用型美術人才培養,拓寬美術人才成長通道,統籌區域內的美術教育資源,完善高職高專院校美術事業人才培養模式。
(三)提高高職高專院校美術教師的創作水平
將理論培訓與高等院校美術原創實踐培訓相結合,教師能夠系統地學習高等院校美術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教學創新理念,以及理論知識、教學技巧和青年學生美術智力原創開發實踐經驗,掌握最新的美術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個人的教學能力和美術創作技能,使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加科學、有效,為高職高專院校教育提供更高水平的教學服務。另外,培訓不僅能夠提高高職高專院校美術教師的職業素養,還能夠增強教師的自信心和職業認同感。同時,通過與其他教師的交流和合作,教師們可以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美術創作水平。
(四)推動高職高專院校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
美術創作骨干師資培訓有助于提高高職高專院校美術教育的整體水平,推動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通過培訓培養出的優秀教師,可以為高職高專院校美術教育領域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為美術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二、高職高專院校美術創作師資培養實施
路徑及目標
從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培訓方式、組織實施、評估與改進等方面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是高職高專院校美術創作師資培養實施的重要路徑,也為培養美術創作師資項目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高職高專院校美術創作師資培養目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旨在培養一批具有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的美術原創優秀實用型美術人才,為推動高等院校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通過藝術實踐和名師經驗傳授,提升學員的專業技能,拓寬他們的藝術視野,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三、高職高專院校美術創作師資培養內容
高職高專院校美術創作師資培養內容可從美術相關理論、美術技法提升以及實踐創作三個方面制定。
(一)美術相關理論
美術相關理論可以更好地促進高職高專院校美術教師的思想轉變,提升他們的美術理論知識修養,有助于他們通過理論來指導實踐。
在繪畫藝術的發展中,中國和西方國家關于繪畫創作的理論從未間斷過,歷代積累的畫論相當豐富。從中國繪畫史、西方繪畫史了解美術的起源是我們創作的根本,了解藝術作品背后的文化和歷史背景是我們理解不同時期藝術現象及藝術作品的根基。例如,傳統中國畫的文化背景包含了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和古典文學對意境的追求,其焦點在于“寫意”“空靈”“抽象”的精神體現。通過鑒賞歷代中國美術作品,可以了解不同時期不同畫家的構圖、技法的特點,以“北宋三大家”之一范寬的作品《溪山行旅圖》為例,我們可以從畫面布局中感受山水的雄偉,在筆觸中感受如電的力量,畫面中的削壁以“雨點皴”定型,無數淡墨小點疊落在巖畫上的技法供我們臨摹借鑒。西方繪畫則是色彩繽紛,風格多變,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沖擊。中國繪畫和西方繪畫是繪畫藝術史上兩座不同的高峰,高職高專院校美術教師通過學習,能夠感受領悟其不同畫種的特點,從而拓寬藝術視野,提升藝術鑒賞能力。
(二)美術技法提升
高職高專院校美術教師的美術技能是教學能力的體現,提高了美術技能也就提高了教學能力。依據美術課程培養目標的要求,以學段標準和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為參考,大學階段的學生喜歡探索實踐,所以高職高專院校美術教師的技法教學形式可以多變,以體驗為主。
第一部分的美術技法提升內容選擇傳統中國畫。中國畫是以毛筆、墨和中國畫顏料為材料,在特制的宣紙或絹上作畫。中國畫藝術形式的表現手法以“線”為主,繪畫題材主要分為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中國畫常用的表現技法是工筆和寫意。工筆是指運用工整、細致、縝密的技法來描繪對象,寫意則要求以粗放、簡練的筆墨畫出對象的形神來表達畫面意境。
中國畫的技法提升以寫意技法為主,先從山水畫題材入手,例如山水畫中的石塊畫法、山巒石壁畫法、苔點畫法、水的畫法等。以石塊畫法為例,畫石頭不能太方,也不能太圓,要圓中帶方,方中帶圓,注重石頭紋理的刻畫,不能太亂,也不能太整齊,用筆要堅挺。畫石沒有固定的皴法,主要根據描繪的對象,可以把幾種用筆相近的皴法結合起來,也可以在臨摹古畫的時候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自創新的畫法,以符合客觀對象。山巒石壁的畫法以土山為例,土山是一種經過風化的石山,雖然很多山形相差無幾,但若運用不同的畫法,就可以表現出不同的山石紋理。在中國畫技法提升的培訓階段,要以臨摹古畫為主,高職高專院校的美術教師可以選擇喜歡的畫派進行臨摹。值得注意的是,臨摹的過程也是一種細致觀察的過程,通過總結古人的繪畫方法,結合實際繪畫描繪的對象,再傳承創新,提升自己的美術技法。
第二部分的美術技法提升內容選擇表現光影藝術的水彩畫。水彩畫是用水調和透明顏料作畫的一種繪畫方法,源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早期的水彩畫主要是用來畫草稿及習作,到了18世紀,才成為一個獨立畫種。水彩畫是一種光與影的藝術,其色彩清新明亮,講究透明度,技法可以使用以明暗為主的基本畫法。一般采用的單色技法是先從深色開始,多選擇那些能夠滲透紙張和具備染色性的顏料。由于需要在畫面上疊加顏色,因此要選擇透明度較高的色彩。以畫云為例,可保留紙張的白,用以表現云的光線明度。云朵與天空接近的地方則要進行柔化處理,對于低垂的云要畫出陰影。整體的繪畫流程為:首先,使用排筆刷將整張紙按照一定的運筆方式刷水,刷水完成后將畫板立起來,使多余的水分流動,再用排筆刷將多余的水刷出;其次,用藍色顏料畫出天空的顏色,在上色的過程中要留出云的形狀;再次,運用不同的技法畫出云,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使用紙巾輕輕擦除多余的顏料,使云的輪廓線清晰明確,并使用含有水分的筆來涂色,從而使輪廓線變得柔和;最后畫出云的陰影,并調整畫面。在這個過程中,高職高專院校的美術教師需要了解在畫面中使用不同的媒介可以形成的不同效果,例如牛膽汁、酒精、留白液等,
第三部分的美術技法提升內容是兒童插畫。兒童插畫的繪畫形式在教師培訓中主要選用速寫的繪畫形式。速寫是繪畫訓練的有效手段,方便記錄客觀事物,能夠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兒童插畫速寫更多的是把作者腦海中奇思妙想的形象和場景表現出來,也可以將客觀事物進行夸大變形和概括。因此,兒童插畫速寫就是一場奇幻的旅程。在兒童插畫技法提升培訓過程中,高職高專院校的美術教師從線條開始練習,繪制不同角度的人物頭像,訓練五官的畫法、頭發的表現,以及人物動態的表現,掌握特定角色的表現方法。所謂特定角色就是具有特殊身份的角色,這可以通過符合其角色身份的主要服裝和道具來體現,也可以通過動作、神態來襯托。
總之,美術技法提升可以從中國畫、水彩畫、兒童插畫等不同畫種入手,促使高職高專院校美術教師了解不同畫種的特性,掌握不同畫種的基本技能,為他們今后開展美術教育夯實基礎。
(三)創作實踐
在進行系統的理論與技法提升培訓后,就需要開展最重要的創作實踐培訓。創作實踐是高職高專院校美術教師將所學知識內化后輸出的重要階段,因此在這個階段,高職高專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同時,以美術課程標準的內容和要求為主要依據,遵循美術課程資源開發的原則,從紅色文化教育、民族文化、自然資源等多方位資源進行分析和甄別,探索如何把美術與地方文化資源進行挖掘、整合與加工提煉,以貼近生活、學生興趣的選題進行創作實踐。選題的立意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人民群眾對真、善、美的美好精神價值追求。我們確定好選題以后,就要思考通過什么藝術形式、具體創作素材、繪畫材料并選擇合適的構圖形式進行創作。在確定以上內容后,就可以進行草圖起稿,緊接著確定線稿,然后上色,最后調整完成作品。在草圖起稿階段,學生如果還有新的想法,可以及時地進行調整,以便作品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完成作品以后,要及時地對這些作品的創作選題、思路、技法等方面進行總結,以此提高自己的創作水平。
以《我的校園生活》創作實踐為例,這個選題是想表達小學生在校園的快樂童年生活。在繪畫形式上,選擇兒童畫,繪畫材料選擇馬克筆和水彩相結合,創作元素則是學生在教室上課的場景和在操場上跳繩、跑步等進行體能鍛煉的場景。畫面采用對稱式構圖,將學生在教室學習的場景放在左邊,學生在操場鍛煉的場景放在右邊。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以現實生活中熟悉的小學生為創作原型,場景則是參考當地小學環境進行創作。引導學生先在心中預設效果,進行草圖起稿,確定線稿以后再上色,然后調整完善作品,最后從創作選題、思路、技法等方面進行總結。
培訓結束以后,組織單位要及時將實踐成果進行推廣應用,可以選用不同的推廣方式,例如可以到各個地方進行講座宣傳,也可以在官方網站、自媒體視頻等多種平臺進行發布,從而更好地將此次活動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繪畫藝術,使受眾范圍更廣,從而推動高職高專院校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
四、結語
在國家政策的號召下,組織單位對高職高專院校美術創作教師進行師資培訓的意義深遠。因此,本文主要從高職高專院校美術創作師資培養研究價值與實踐意義、高職高專院校美術創作師資培養實施路徑及目標以及高職高專院校美術創作師資培養內容展開論述,為其他高職高專院校實施教師培訓提供了可行的參考方案,也為促進高職高專院校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可行的路徑。高職高專院校美術創作教師通過培訓,可以從理論上學習探索如何設置美術創作教學課程,探究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及評價標準,從實踐上通過名師教導,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從而提升高職高專院校美術創作教學水平,推動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同時,也滿足了學生對于美術多元化的需求,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曉凌.“只此青綠”:古典山水精神的返場與再生: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觀劇所思[J].藝術評論,2022(5):55-64.
[2]丁麗莉.新形勢下高等美術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企業導報,2015(2):121,119.
[3]史河.論藝術想象力與繪畫創作[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6(2):49-50.
作者簡介:
李弈雯,崇左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助教。研究方向:美術教育。
皇甫鑫(通訊作者),崇左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