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霞
“清明是處插垂楊,院宇深深綠翠藏。”在我國古代就有清明插柳種樹的習俗,當種植樹木以節日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生活當中,這要追溯到1915年……
在吉林省大安市檔案館中,一件件浸潤發黃的歷史檔案,其中就收藏民國時期關于植樹節的官方文件。目睹這些沉睡將近一個世紀的檔案,穿越時空的神秘感和歷史的厚重感盡在其中。
1915年7月在孫中山先生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將每年的清明節定為植樹節,并在這天舉行植樹典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在指定地點、選擇樹種舉行植樹節典禮并從事植樹活動。大賚、安廣(大安市由大賚和安廣兩縣合并而來)兩縣“僻處蒙邊、氣候較寒、解凍稍遲、遂定于四月二十日舉行植樹典禮。”在安廣縣公署的檔案中記載了安廣縣于清明節舉行植樹典禮的過程:“民國17年四月二十日,上午十時,知事(縣長)躬率僚屬邀集各界人員齊至南門外苗圃手植楊樹一百余株,以期佳木蔥蘢,以資提倡所有舉行植樹典禮情形……”據《大安縣志》記載:“1916年,大賚縣于植樹節,城鄉栽紀念樹3.63萬株,其中縣城栽6,000株,富鄉栽楊樹250株,慶鄉栽楊、榆、柳樹1.6萬株,靜鄉栽楊、柳樹1.4萬株,受到龍江道的表揚。”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4月7日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當時的中華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儀式,并將孫中山逝世紀念日定為植樹節,以示垂念。次年2月9日,農礦部頒布《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各省暫行條例》16條,規定應于每年3月12日總理逝世紀念日在植樹地舉行植樹式。
據安廣縣公署檔案中“遼寧農礦廳給安廣縣公署的訓令中記載“民國政府第一四二號訓令嗣后舊歷清明植樹節應改為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但在安廣縣公署的公函中記載:“本年三月十二日原為全國統一后第一次舉行植樹典禮之日經農礦部咨文,內有邊遠地區應就當地氣候酌定實行植樹時期等語,東省氣候較寒,自應稍緩時日。現經本日議決,遼寧定為四月五日植樹,吉江兩省及東省特區定為四月二十日植樹。”檔案中還記載:“安廣與大賚兩縣同一緯度,氣候相當,仿佛于四月五日植樹仍恐不活,當于四月二十日縣長躬率僚屬以及高等人才擇就苗圃隙地插植楊樹六百余株并飭各學校及各公安分局均于是日擇相當地點實行植樹,令按植樹典禮情形繪具圖說、標語、傳單等。”這段文字的詳細記載,再現了民國時期大安地區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的典禮現場情況。
新中國成立后,為防治遼西北地區的風沙,政府開始建設護林帶。1979年2月2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植樹節。這既是對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的紀念和追思,也是對植樹造林、改善環境的倡導。1981年12月13日,五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了《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國家農委在全國確定60個縣市為全民義務植樹的試點縣,大賚縣被列為試點縣。
(作者單位:大安市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