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普遍認為物理難學,物理教師也普遍認為物理難教。那么,這個難學與難教的原因是什么呢?許多物理教師都非常積極地參與調研討論,并暢所欲言地表達了自己的一些做法和設想。下面,筆者從學生物理學習心理障礙和具體的教學實踐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和提出對策。
一、學生物理學習心理障礙分析
(一)物理學科本身因素造成的障礙
一是物理抽象難學造成的興趣障礙。由于物理本身比較抽象、難懂,特別是對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太成熟的中學生來說,物理中的一些難點問題容易成為學生學習的分化點,導致部分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失去物理學習興趣。二是物理問題的復雜性造成的思維障礙。物理問題往往是多因素形成的,在這些因素中有些是顯性的,有些是隱性的。隱性因素有時在問題中起指導作用,有時起干擾作用。由于學生不具備正確對待隱性因素的心理適應能力,導致該排除隱性因素干擾時排除不了,該接受隱性因素指導時又忽視了它的指導作用。
(二)學生自身因素造成的障礙
一是學生思維能力限制造成的學習障礙。由于中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折時期,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比較薄弱,學習一些抽象而陌生的物理概念、單位、模型等時會感到困難,失去物理學習興趣,進而造成學習障礙。二是學生思維品質缺陷形成的思維障礙。這類思維品質障礙主要有片面性思維障礙、消極定式思維障礙及邏輯思維障礙。由于物理現象的普遍性,學生在學習某些物理概念和規律之前,就形成了一些固有認識,由于先入為主的原因,導致錯誤的生活經驗造成思維障礙。
(三)學生與物理問題之間相互作用形式和方法不當造成的障礙
一是概念混淆障礙。在物理學中有許多相似的概念、規律、公式等,但它們是有一定區別的。學生在解決物理問題時,不看實質、不看條件,機械地類比或對比而造成的障礙。二是以數學形式代替物理思維造成的思維障礙。一些學生固有的數學觀念及對數學問題的處理形成了一套特定的解決問題的方式,當他們運用這種絕對化的、超脫物理意義的數學形式進行思維時,本來作為物理學習的語言和工具的數學反倒成了一種干擾,影響了他們對物理問題的一些思考,從而造成思維障礙。
二、物理難學、難教之教學實踐分析
(一)物理教材編寫問題
細究起來,物理難學與教材編寫的知識內容有一定關系?,F在的物理教材都是依據物理課標編寫的,雖然各自編寫特點不一,但要求是一樣的。學生難以理解或者說把學生難住的主要知識部分有三處:一是力學部分的定量計算,二是電學部分的定量計算,三是利用圖像解決計算問題拔高了難度。這些計算雖然基于物理原理,但更多的是數學思維和知識等,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
根據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其宜定性了解和理解,不宜過難的定量計算,由于他們邏輯思維有限,更不宜復雜的推理計算。在各類檢測中,有一半以上學生的相對較復雜的定量計算題是“空白”,這導致很多學生認為物理難學。
(二)不同學科教材版本不配套的問題
由于教材版本的多樣性,各地選用教材的靈活性和自主性,導致在同一個區域同一個學段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并不相同,相關知識不銜接,增加了學生學習難度。如某縣八年級物理使用的是北師大版教材,學生在“物態及其變化”“物質世界的尺度、質量和密度”“物質的簡單運動”的學習中要用到平面直角坐標系解答物理問題,但同一時段的八年級數學使用的華東師大版教材還沒有教到平面直角坐標系,這就導致學生物理學科的學習缺乏相應的數學知識作為鋪墊,這就是教材版本不配套造成的物理難學。
(三)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差別問題
筆者調研中發現,男生文科喜愛度低于女生,而女生理科喜愛度低于男生,尤其在物理學科方面。這可能與男女生生理特點、接觸環境、經常思考的問題、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等有關。但是有興趣學習物理的學生,不管男生還是女生,他們都會自主鉆研物理現象及其成因,善思善解物理問題,經常利用課余時間研究物理問題。所以,物理學習態度、品質和精神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物理學習。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再加之學生依賴性較強,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又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因素的疊加導致學生認為物理難學。
(四)學生生活經驗缺乏
學習的過程大致是:認識生活現象→歸納規律和原理→應用規律解釋生活現象。這個學習的過程與生活息息相關?,F在學生生活條件優越,成長環境比較純粹,這導致他們生活經驗不足。如燒水做飯,有助于學習物態變化和能量轉化知識,購物辦事,有助于學習時間、速度、路程,等等。但現在的生活比較智能化了,學生能參與的事情很少,這導致他們生活經驗缺乏。由于物理課標對跨學科實踐的學習要求較多,強調體驗與活動,需要學生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積累一定的生活經驗,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部分學生認為物理難學。
(五)物理獨特的學科特點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而現在的學生缺乏生活體驗,對生活中一些應用機械見得少,學校實驗條件又有限,導致他們覺得物理知識太抽象難懂了。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一些學生由于缺乏生活經驗,遇到相關物理現象時缺乏具體的物理場景推演,導致教師進行物理演示實驗時,很多學生找不出實驗的規律和結論。數學、語文學科基礎較弱的學生,在語言表達、閱讀理解、數學計算等方面都達不到相應要求,這也間接導致了一部分學生認為物理難學。
(六)物理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方法
學生物理學習興趣主要受教師的引導、激勵、示范等影響,這種影響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藝術、教學方法等。好的教學藝術基于長期的教學修煉,如教學品質的修煉、語言的修煉、交叉學科融合的修煉、行為動作的修煉等。靈活適宜的教學方法基于長期對課堂教學的研究和反思,如研究導入、研究實驗的規范操作、研究課堂的組織、研究巧妙的鋪墊、研究精當的設問等。
三、物理難學之破解對策
(一)修改教材的部分編寫理念
教材中難度偏大的主要是定量計算,建議樹立重定性輕定量理念,即修訂教材時減小定量計算難度,初中突出定性理解物理問題,高中則適當減小定量計算難度。雖然這項工作有些困難,但只要積極建言,陳述利弊關系,相信教材編寫組的專家也會考慮的。
(二)加強教材使用管理和指導
現在很多學校不同學科使用的教材有三四個版本,一個縣區使用的教材甚至多達五六個版本,而這種混亂的局面是可以改變的。只要能統一規劃部署,或者給出指導性意見及要求,能在同一個縣區同一個學段使用同一個版本的教材,有助于各學科知識上的銜接,更利于學生的學習與提升。
(三)強化生活性、情景性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抓好實驗探究教學。不僅要在課堂中多做實驗,還應在生活中多做實驗,要突出實驗的生活性、情景性。教師要堅持讓學生從生活實驗中學習物理,然后帶著物理知識走向生活,樹立生活即物理,物理即生活的理念。重視實驗,通過實驗揭示概念、規律、公式等,以體現概念的實驗性和科學性。
(四)物理教師要加強基本功修煉
物理教師應具備熟練規范的實驗能力、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物理問題研究能力、物理實驗創新能力、數學應用能力、深入淺出的問題解答能力、風趣幽默的調侃能力等。要努力把物理課堂演繹成精準揭示概念、科學闡述結論、風趣講述生活的課堂。
(五)努力開創和研究第二課堂
課堂演示實驗服務于概念和規律的理解,但物理教學不能局限于書本編排的內容,還要積極創新實驗,開辟第二課堂。堅持生活即物理理念,開闊學生視野。課外自主實驗課堂、興趣活動小組、創新實驗小組等第二課堂都能積極推動學生的實驗探究、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六)降低學業水平檢測題難度
試題的難易程度、考試成績的高低往往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影響著學生學習興趣。因此,物理檢測題應做到難度適中,切忌偏、難、怪,應適當弱化數學方面的一些計算,突出對物理概念的定性理解,以及對學生科學探究方法、科學品質和探究精神的培養。平時檢測把試題難度系數控制在0.8—0.9,充分發揮試題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驗作用。
(七)督促學生多讀物理課本
不同版本的物理教材中都插入了許多“科學窗”“做一做”“物理史料”“實踐活動”“交流討論”“觀察與思考”等欄目,這些要么直接引導學生物理知識學習,要么引導學生物理學習方法,要么拓展學生物理知識面,要么教學生做創新實驗,要么讓學生體驗物理知識的應用,等等。所以,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好好閱讀物理課本,這也是他們學習好物理的重要方法。
(八)舉行科普知識展示活動
初中物理學科是小學科學課程的延續,不同之處在于,初中物理知識系統化、學科化,更加注重實驗的探究性,是系統化教授物理知識。此外,物理知識是科學技術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物理知識是基礎的科學技術知識,加強科普知識宣傳、展示,會對學生學好物理有極大的幫助,有助于培育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
作者單位 "陜西省鎮巴縣涇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