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春洋 孫大文 李未
摘要:為了解長春市老年人對智慧養老的認知、需求和影響因素,對300名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268份有效問卷顯示,76.5%的受訪者不了解智慧養老,84.7%表示需要。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年齡、個人收入和對智慧養老的了解程度是影響需求的因素(P<0.05)。為解決認知普及、需求意愿、產品設計和養老風險方面的發展困境,提出優化普及、精細化需求、多維度產品賦能及前置風險把控4個優化路徑,助推長春市智慧養老持續向好發展。
關鍵詞:智慧養老?二元logistic?回歸?優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D669.6;F49;F719
Analysis?and?Optimization?Paths?of?Smart?Elderly?Care?Demand?in?Changchun?City
HE?Chunyang??SUN?Dawen??LI?Wei
(Changchun?University,?Changchun,?Jilin?Province,?130022?China)
Abstract:?In?order?to?understand?the?cognition?and?needs?of?elderly?people?to?smart?elderly?care?and?their?influencing?factors?in?Changchun?City,?a?questionnaire?survey?was?conducted?on?300?elderly?people.?268?valid?questionnaires?showed?that?76.5%?of?the?respondents?did?not?understand?smart?elderly?care,?and?84.7%?expressed?needs?for?it.?Binary?logistic?regression?analysis?shows?that?age,?personal?income?and?the?understanding?level?of?smart?elderly?care?are?factors?that?affect?demand?(P<0.05).?In?order?to?address?the?development?challenges?of?cognitive?popularization,?demand?willingness,?product?design?and?elderly?care?risks,?four?optimization?paths?are?proposed:?optimizing?popularization,?refining?demand,?empowering?multi-dimensional?products?and?controlling?pre-risks,?so?as?to?help?promote?the?sustainable?improvement?and?development?of?smart?elderly?care?in?Changchun?City.
Key?Words:?Smart?elderly?care;?Binary?logistic;?Regression;?Optimization?path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伴隨著物聯網、互聯網、5G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智慧養老應運而生,為化解我國養老事業面臨的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與可行路徑,日趨成為推動我國實現健康老齡化、積極老齡化的重要手段[1]。隨著2015年《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出臺,智慧養老、智慧健康養老和智慧醫療的概念逐步走入大眾視野。智慧養老是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基礎技術為載體,以智慧社區、智慧城市、智慧社會為依托,以第三方專業服務組織介入服務為保障,在整合老年人群體養老服務資源的前提下,形成的資源數據互聯互通、資源統一調度的養老服務模式[2]。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以及國家衛生計生委首次對智慧養老進行了全方位的設計,大力推動了智慧養老產業發展。
在國家宏觀政策調控下,長春市積極組織開展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前已建成了多個智慧養老社區,為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家庭護理、心理疏導等服務。本研究以長春市朝陽區居民社區為調研地點進行調研,通過對調研數據分析得出智慧養老的影響因素并提出對策建議,以期為推動智慧養老行業發展和政府普及智慧養老建言獻策。
1?調查對象、內容與統計方法
1.1調研對象
本次調研選取長春市朝陽區部分居民社區的老年人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開展調查。對于無法獨立填寫問卷的老人,采取對話作答的方式進行。本次調研共發放了電子問卷270份,紙質問卷30份,回收有效問卷268份,有效回收率為89.3%。
1.2調查內容
通過對文獻研究和以往實際調查經驗,設計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老年人的基本情況、個人養老現狀和智慧養老需求影響因素3個部分。(1)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戶口性質、文化程度、原(現)從事職業、居住情況、經濟來源、平均收入和養老方式選擇;(2)個人養老現狀包括健康狀況、體檢頻次、就醫情況、智能養老設備擁有情況和對智慧養老了解;(3)智慧養老需求影響因素包括個人對智慧養老內容的需求、易用性、價格、外部因素和風險因素。
1.3統計方法
運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法對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個人養老現狀和智慧養老需求的綜合影響因素情況進行統計描述。針對年齡、個人收入等影響智慧養老需求的單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使用SPSS?26.0軟件分析調研數據。
2.調查結果綜合影響因素描述性統計
2.1基本情況、個人養老現狀綜合影響因素
在268名調查對象中的經濟來源方面,工資72人占26.87%,子女提供65人占24.25%,退休養老金82人占30.6%,政府或社會資助20人占7.46%,社會養老保險21人占7.84%,其他86人占32.09%;出現需要就醫的情況,選擇醫院門診的有250人占93.28%,線上診治有28人占10.45%,志愿者上面有11人占4.1%,沒有解決有6人占2.24%,其他情況18人占6.72%;私人智能養老設備擁有情況,有智能手表、手環74人占27.61%,智能藥盒24人占8.96%,智能跟蹤報警裝置27人占10.07%,沒有但是打算買有58人占21.64%,沒有且不打算買有115人占42.91%,其他情況36人占13.43%;在學習智能養老產品的功能時,有177人占66.04%選擇求助子女,有41人占15.3%求助親戚朋友,有24人占8.96%求助養老工作人員,有66人占24.63%自學,有31人占11.57%不打算學,有22人占8.21%沒有電子設備或智能養老設備。
2.2智慧養老需求綜合影響因素
在智慧養老內容的需求方面,對滿足安全監護需求同意有131人占48.88%,非常同意有93人占34.7%;對滿足醫療保健需求同意有132人占49.25%,非常同意有97人占36.19%;對滿足文化娛樂活動需求同意有136人占50.75%,非常同意有91人占33.96%;對滿足日常起居出行需求同意有139人占51.87%,非常同意有92人占34.33%;對膳食指導、送餐等服務滿足飲食需求同意有116人占43.28%,非常同意有106人占39.55%;對代購等服務滿足購物需求同意有119人占44.4%,非常同意有100人占37.31%;對上門家政等服務滿足家務勞動需求同意有124人占46.27%,非常同意97人占36.19%。
3.調查結果單影響因素分析
3.1單影響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
以老年人是否需要養老服務為因變量(需要=1,不需要=0),將單影響因素作為自變量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1。
3.2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老年人的年齡、個人收入和對智慧養老的了解程度是影響老年人是否需要智慧養老服務的因素(P<0.05),詳見表2。年齡維度分析,老年人對智慧養老的需求隨年齡增長呈拋物線趨勢,71~80歲的老人對智慧養老的需求度最大(Exp(B)71~80歲=4.457,Exp(B)的95%置信區間:1.921~21.568),老年人的年齡超過80歲之后對智慧養老服務的需求有所下降(Exp(B)80歲以上=0.929,Exp(B)的95%置信區間:0.247~3.486)。個人收入維度分析,在2001~8000元之間,隨著個人收入增多對智慧養老的需求也會增加,(Exp(B)2001~4000元=1.390,Exp(B)的95%置信區間:0.620~3.118;Exp(B)6001~8000元=2.129,Exp(B)的95%置信區間:0.259~19.533),但是當個人收入超過8000元時,老年人對智慧養老的需求會下降(Exp(B)8000元以上=0.452,Exp(B)的95%置信區間:0.153~1.332)。智慧養老了解情況維度分析,了解的智慧養老的老年人比不了解的老年人對智慧養老服務的需求可能性更大(Exp(B)非常了解=1.614,Exp(B)的95%置信區間:0.444~3.314)。
4?智慧養老影響因素分析
4.1智慧養老認知影響因素
經研究發現,在268位調查對象中有111位占41.42%的老年人對智慧養老不了解,有94位占35.07%的老年人對智慧養老完全不了解。老年人口對智慧養老的認知程度較低,這與王玉琪[3]、甄圣如[4]的研究結果一致。本文調查對象選取的是居住在普通養老社區的老年人,上述學者選擇的調查對象是居住在智慧養老示范街道社區的老年人,但是得出的結果都是老年人對智慧養老的認知程度較低。分析原因如下:首先,智慧養老雖然在養老產業內發展迅速、日新月異,但是在市場的普及程度較低,老年人對其了解和體驗都較為缺乏;其次,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對新鮮事物的關注度、接受能力和積極性都會下降,老年人在這方面尤其弱勢;最后,新型智慧養老社區較少,老年人缺乏了解和體驗渠道,所以智慧養老社區建設推廣問題急需解決。
4.2智慧養老需求意愿影響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有227位占84.7%的老年人在對智慧養老初步了解后表示非常需要智慧養老。其中“日常起居出行”“醫療保健”“安全監護”這3個方面的需求占比最高,分別有231位占86.19%、229位占85.44%、224位占83.58%老年人選擇了同意或非常同意。隨著年齡的增長伴隨著患上老年病和身體機能的弱化,這就導致老年人出現長期服藥、行動不便、自理能力衰退等問題,所以對于上述3個方面的呼聲最高。對于“文化娛樂”“膳食指導”“代購”等需求也有超過80%老年人選擇了同意或非常同意。智慧養老不但是醫養康養,而且還要滿足精神文化娛樂生活,為老年人生活提供便利,增加老年人幸福感。
4.3?智慧養老產品影響因素
在調查對象中,老年人有智能養老設備的比例偏低,其中智能手表、手環有74位老人擁有,占比27.61%;智能藥盒24位老人擁有,占比8.96%。在學習智能產品的養老功能方面有177人占66.04%選擇求助子女,選擇自學的有66人占24.63%。在調查中經過與擁有智能設備的老年人交談,了解到老年人對智能產品的接受能力較差,賈瀟宇等人[5]在研究中也闡述了此觀點。這表明設計產品時對老年人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考慮仍需要加強。在產品價格方面有215位占80.2%老年人在智慧養產品和一般養老產品選擇中,即使前者價格高于后者,老年人仍然選擇智慧養老設備。所以企業在設計智慧養老產品時,應更多的從老年人使用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產品的易用性、耐用性、準確性、可靠性和經濟性等方面因素,并在投入市場時注意價格,智慧養老產品不能成為其養老負擔。
4.4?智慧養老風險影響因素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在風險影響因素中,供應商資質不明、隱私泄漏、健康數據不準和設備故障率問題有81.15%老人選擇了同意或非常同意。智慧養老服務和產品均屬于新興事物,機遇與風險共存。供應商的資質問題會直接影響其產品的質量;老年人的健康數據和隱私泄漏會給老年人帶來麻煩和困擾;健康數據的不準確會直接導致對老年人健康狀況錯誤判斷,嚴重會危及到生命。以上問題包括智能設備故障率都會嚴重影響智慧養老的體驗感,讓老年人對智慧養老失去信心,對智慧養老的普及推廣產生極大阻力。
5.智慧養老發展優化路徑
5.1政企結合優化智慧養老普及
根據調查發現,目前老年人主要選擇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普及智慧養老要重點關注這部分老年人。首先,社區與企業合作,共同構建智慧養老社區。讓在社區內老年人體驗智慧養老服務產品,讓他們親身感受到智慧養老帶來的全新體驗。其次,對于選擇在家養老的老年人,由社區牽頭組織體驗活動,派出工作人員上門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智慧養老服務產品。對于接受程度較高的家庭,建設成為智慧居家養老的典范,輻射更多的養老家庭。最后,充分利用新媒體優勢,在舉辦體驗活動時進行多平臺直播互動,提升老年人對智慧養老的認知。
5.2需求精細化推動智慧養老發展
供給與需求是使市場經濟運行的力量。通過在調研過程中與老年人交流發現,對于養老服務的需求遠不止“滿足安全監護”“醫療保健服務”“能讓我正常起居出行就可以”。所以在構建智慧養老服務體系數據時應切實分析老年人所想、所需,做到精細化服務。例如:醫療保養需求可以精細化為常規項目體檢、血壓血氧等日常檢測、突發疾病醫療等。精細化需求可以有效的推動智慧養老服務的發展同時提升老年人智慧養老體驗感。
5.3多維度賦能智慧養老產品
智慧養老產品是智慧養老服務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老者體驗智慧養老的“先鋒”。智慧養老產品設計易用性,應充分考慮老年人的接受能力,操作簡便;耐用性分析,產品的易損部件、使用頻率較高結構在設計生產時應著重加固并使用耐用性材料,確保產品堅固耐用;可靠性分析,部分產品涉及到對體溫、血壓、運動量等老年人身體數據的收集,必須做到數據準確、更新及時。
5.4?前置風險把控
隨著“銀發經濟”的到來,智慧養老產業發展勢頭良好,但也出現很多“野蠻生長”的案例,對行業產生諸多不良影響。政府聯合企業通過技術手段對泄漏隱私、倒賣數據等行為進行嚴厲打擊,依法維護市場穩定。對于生產資質和數據準確度等問題從審批和生產源頭進行嚴格把控,保證老年人安心享受智慧養老服務,促進智慧養老積極健康發展。
6.結語
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日益嚴峻。隨著技術的發展,智慧養老現為解決養老問題提供新方向,老年人也希望通過智慧養老提升老年生活品質。智慧養老快速發展,也面臨挑戰,需要綜合考慮認知、技術、產品和風險等因素,確保其可持續健康發展,有效解決我國老齡化社會面臨的養老問題。
參考文獻
[1] 王紅漫.中國健康老齡化發展藍皮書[M].北京:華齡出版社,2022.
[2] 王紅漫.老年健康藍皮書-中國健康老齡化研究與施策(2020)[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20.
[3] 王玉琪,朱沁,王紅漫.老年人對智慧養老的認知、需求及影響因素分析:以北京市4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街道為例[J].衛生軟科學,2023,37(4):36-43.
[4] 甄圣如.合肥市逍遙津街道智慧養老試點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20.
[5] 賈瀟宇,馬瀅雪,江麗娜,等.新型智慧養老產業的現狀研究及未來之路[J].?大眾標準化,2023(7):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