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支持為老年人提供中醫藥在內的醫養結合服務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衛健委”)就推動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為豐富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內容,國家衛健委制定了居家和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指南,指導醫療衛生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健康管理、醫療巡診、家庭病床、居家醫療、中醫藥、心理精神支持、轉診8項醫養結合服務。
醫養結合機構可以為老年人提供哪些日常生活和醫療方面的服務?在發布會上,上海市徐匯區康健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該中心利用區域醫聯體的優質資源,開設了18個專病專科,利用名老中醫基層工作站建設,強化家門口社區的老年骨病、心腦血管病以及失眠的中醫適宜技術的應用。在具體服務方面,該中心會根據老年人的不同健康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包,包括健康體檢、中醫藥保健、疾病診治、慢病管理、康復護理,還有心理精神支持方面的服務。
關注
中醫藥與人工智能結合是必然趨勢
近日,由中華中醫藥學會等主辦的“數智賦能大健康產業新質生產力暨第四屆中醫藥國際發展大會”在天津召開,不少與中醫藥行業深度融合的智能科技成果令人矚目。
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給社會生產生活帶來了便利。與此同時,這些技術也有力地促進了中醫藥的現代化發展。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醫藥行業朝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的《“十四五”中醫藥信息化發展規劃》,成為推進中醫藥現代化、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張伯禮在報告中,以近30年中藥現代化發展歷程,勾勒出傳統學科與現代科技交匯融合的傳承創新發展道路。他強調,“中醫藥作為一個傳統產業,一直在擁抱現代科技,而面對數智賦能也不會落下。”
“中醫藥與人工智能結合是必然發展趨勢,這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睆埐Y表示,面對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時代,如何把中藥制造與新技術相結合,是現階段的主要任務之一。要把發展中醫藥新質生產力作為進一步研究的重點,推動全國中醫藥產業快速發展,以中醫藥現代化全方位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會上還指出,隨著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快速發展與迭代,“數智+健康”創新模式將不斷涌現,為建設健康中國、改善就醫體驗、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產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提供更多元的手段和更堅實的支撐。
從11月1日起,符合規定的地區性民間習用藥材可跨省使用
《地區性民間習用藥材管理辦法》修訂發布
為進一步加強地區性民間習用藥材的管理,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新修訂的《地區性民間習用藥材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自2024年11月1日起執行。1987年發布的《地區性民間習用藥材管理辦法(試行)》同時廢止。

《辦法》包括總則、標準管理、生產使用管理、監督管理、附則5章30條?!掇k法》所稱“地區性民間習用藥材”,是指被本草、醫籍、方志等記載,且國家藥品標準未收載、不具有藥品注冊標準,而在局部地區有多年藥用習慣的中藥材。其所稱中醫藥包括少數民族醫藥,中藥材包括少數民族藥材。根據《辦法》,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確有習用歷史的地區性民間習用藥材制定標準,作為省級中藥材標準頒布實施。禁止無本地區習用歷史,或缺少安全性、功能主治考證,或研究等情形的品種載入省級中藥材標準。
《辦法》要求,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修訂地區性民間習用藥材的省級中藥材標準,應當堅持嚴謹、科學、客觀、公開的原則,遵循中醫藥理論,符合當地用藥習慣和特色要求,保障藥材質量與用藥安全。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根據國家藥品標準收載藥材品種情況,及時調整其省級中藥材標準收載的品種。
多年來,業界對簡化地區性民間習用藥材跨省使用的管理有一定訴求,醫生跨省執業、醫療機構臨方炮制等在臨床實踐上也存在一定的使用需求?!掇k法》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不再對地區性民間習用藥材跨省使用實施審批。按照其規定,地區性民間習用藥材原則上在產地所在地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行政區域內使用,確有臨床使用需求的,可以跨?。ㄗ灾螀^、直轄市)使用。跨?。ㄗ灾螀^、直轄市)使用的,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藥品生產企業應當落實追溯制度,確保地區性民間習用藥材相關的中藥飲片、制劑等可追溯。
《辦法》要求,地方各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本行政區域內進入藥品流通、生產領域的地區性民間習用藥材的監管,必要時,對本行政區域內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藥品生產企業、醫療機構所購進使用的地區性民間習用藥材進行延伸檢查,保障藥品質量和用藥安全。
(以上摘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官網、《中國中醫藥報》《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陶憲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