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學敏雖年事已高,但仍有著非常旺盛的精力,保持著高效的工作狀態,這得益于他獨特的“形神共養、動靜結合”的養生智慧。即使在耄耋之年,他依然能夠保持著良好的身體狀態和心理素質,為學術界和公眾繼續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形神相因”,調神養生為首要
“神”是《黃帝內經》中的一個核心概念,被視為生命活動的主宰。在人體新陳代謝的過程中,各項生理機能的運轉均依賴于“神”的支配與調節。“神”包含神志和情志兩方面,神志為神、魂、魄、意、志;情志為喜、怒、憂、思、悲、恐、驚。《黃帝內經》闡明“神”與臟腑的關系密切,是臟腑機能活動的表現形式之一,如“心在志為喜”“肺在志為憂”“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腎在志為恐”。五臟藏神,任何一種情志變化都可能累及相應臟腑。因此,中醫學理論提出了“形神相因”的觀點,認為精神充實有助于促進形體的健康,而過激或偏頗的情緒則容易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頤養身心、預防疾病,以及調神養生,應為養生的首要任務。

石學敏一直遵循《黃帝內經》中所提出的“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的養生原則,重視精神調養,并將其作為自己的生活哲學。通過調整心神情志,使精神內守而不散失,達到寧靜淡泊、少私寡欲的狀態。做事情講究量力而行,適度地追求內心的目標,常保持精神平靜、無激擾,從而調養正氣,怡養精神。
石學敏認為,培養練習書畫、欣賞音樂等興趣愛好,是調神、養神的有效方法。在繁忙的工作和學習之余,石學敏非常熱愛閱讀。他認為閱讀是一種非常好的休閑方式,通過閱讀可以使自己的意念更加專一,從而頤養精神。他表示,在閱讀多元化知識的過程中,他能夠調整自己的精神,放松身心,從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
“動靜結合”,形神共養是關鍵
形體與精神相互依存,健康的體魄是充沛精神的物質基礎,所以“形神共養”也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理念。
調飲食、護脾胃、常運動、節勞逸,是養護形體以充養“神”的重要原則。石學敏倡導“動靜結合”的調護方法,他認為適當運動可強體魄,有助于維護自身健康。
運動之要為“動”,而動的作用在于“通”,如《金匱要略》中提到“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通則康健,百病難生。
石學敏在青年時期是一名運動健將,他最喜歡的三項運動是籃球、跑步和游泳。多年來,他一直堅持著運動的好習慣。他認為,適當的運動有助于促進人體新陳代謝,調節神經中樞,使人精力充沛,提高睡眠質量。
對于容易疲勞的腦力勞動者來說,堅持運動提高身體機能的效果尤為顯著。如今,石學敏盡管年事已高,但仍每天堅持行走萬步。在他看來,保持運動習慣、堅持鍛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促進身心健康。
疏通經絡調陰陽
石學敏指出,通過刺激特定穴位,可以疏通經絡、調節虛實、平衡陰陽,從而加強機體內外的溝通,使營衛之氣周流全身,達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指針”療法,又稱“點穴法”,是根據經絡腧穴和治未病理論創立的,以指代針,選取簡單易得且療效顯著的穴位,進而對其進行和緩的按壓刺激,調護正氣,促進身體健康。“指針”療法的適應證廣泛、操作安全、易于掌握,尤其適合居家保健、防病養生。
石學敏常言,健康乃人生第一財富。健康與精神調攝、形神調養息息相關,需恪守形神共養、動靜皆宜之養生原則,方能順應四時,調和陰陽,達到養正祛邪,頤養天年的目的。

健腦“指針”方
【取穴】風池穴、完骨穴、天柱穴
【做法】此方可采用點法,用拇指按壓每個穴位,拇指用力持續按壓1~3秒,點壓后松開,以局部出現微酸脹感且可耐受為度。其余四指自然張開,置于腦后,以支撐拇指用力。依次按壓3個穴位,每個穴位點按50~100次,按完3個穴位為1組,每日操作1~2次。
【功效】提神醒腦,緩解腦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