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發麻是手臂部位出現似電流通過、對外界刺激感受性降低的一種不適感。生活中有較多人曾出現手臂發麻的情況,遇到時,該以怎樣的態度去處理它呢?筆者認為,客觀、理性的做法是查明原因,區別對待,恰當處置。
引起手臂發麻的常見病
引發手臂發麻的原因很多,有生活方式的因素,如睡覺時姿勢不當,或午休時蜷縮身體導致手臂受到壓迫時,或肘關節無意間受到碰撞時,都會感到手臂發麻,但持續時間較短,大多會很快消失。也有疾病的因素,出現在一些疾病的發生與發展過程中,一般會持續較長時間,或反復出現,或伴有麻木部位的疼痛、無力,甚至手臂肌肉萎縮。常見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幾種:

頸椎病 此為引起手臂發麻最為常見的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好發病之一,近年來呈現較為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尤其好發于長期伏案、低頭者。當椎間盤發生退行性(指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器官出現老化、退化的生理現象)改變,或后縱韌帶、黃韌帶肥厚,甚至骨化時,往往會導致頸椎間盤突出,或關節突發增生或肥大,或椎管狹窄,一旦壓迫鄰近的頸神經根或脊髓,就會出現手臂發麻。其中,神經根型頸椎病可見頸肩部、頸后部酸痛,并沿神經根分布區向下放射至前臂和手指;脊髓型頸椎病也可見頸肩部酸痛,上肢放射痛,還可伴隨手部動作笨拙、無法完成精細動作、協調性差、步態不穩等癥狀。
壓迫性外周神經病 人體的神經系統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大部分,中樞神經系統位于顱腦和椎管內,周圍神經廣泛分布于全身。當上肢周圍神經受壓或受損時,就會導致手臂發麻。如發生腕管綜合征、旋前圓肌綜合征時,都可使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及前臂近側受壓,進而感到拇指、食指、中指麻木,或手掌橈側和橈側三個半手指麻木。再如肘管綜合征,可因尺神經在肘管內受壓,出現無名指、小指麻木。又如胸廓出口綜合征,可因臂叢神經在胸廓上口處受到壓迫,出現手內側麻木。
腦梗死 又稱缺血性腦卒中,俗稱中風,是指腦部血液循環障礙,由缺血、缺氧導致的局限性腦組織壞死或軟化。若出現突發的一側手臂麻木,伴有同側面部或下肢麻木,或伴有說話含糊不清、肢體無力、口角歪斜等癥狀,應警惕本病的發生。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在長期高血糖環境下,血管內壁會出現硬化或斑塊,導致血管內腔狹窄,血液供應不足而誘發神經病變。當存在上肢周圍神經炎時,就會出現對稱性的手臂、手指麻木及針刺樣疼痛等。
更年期綜合征 處于更年期的女性也會出現手臂發麻的現象,常伴有煩躁易怒、頭暈心慌、潮熱、多汗等癥狀。

手臂發麻還與一些藥物的使用有一定關聯,如抗腫瘤藥(長春新堿等)的神經毒性,可導致末梢神經炎,出現指尖麻木感。另外,長期進食油膩食物,易導致血管壁硬化、血液黏稠、血流變慢,使神經細胞受損;長期大量飲酒可引起中樞神經病變,吸煙可引發末梢神經炎或末梢血管收縮等,都可以導致手臂麻木。
查明病因須借助相關檢查
手臂發麻,只是反映了局部的感覺神經存在問題,但要弄清原因,還須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檢查不同的項目。一般來說,通過X射線、CT、磁共振成像、神經電生理、激素水平、血糖等檢查項目,結合病史及專科查體,基本上可以明確診 斷。
對于因生活方式引起的手臂麻木,首先應注意糾正不良行為,如調整睡姿、坐姿,避免碰撞,低脂飲食、戒煙限酒等。對偶爾、短暫出現,可自行消除的手臂麻木,無需特殊治療。對于突然出現的手臂麻木,可以適當按摩或熱敷局部。而長時間無法緩解者,則應立即就醫。
手臂發麻的專業治療方案需依據診斷來制訂,如神經根型頸椎病,可行功能鍛煉、牽引及口服藥物治療;脊髓型頸椎病者,可行口服藥物治療。二者在口服用藥無效時均需手術治療。對于腕管綜合征及肘管綜合征,可用支具固定及局部注射治療,必要時也需進行手術治療。對于疾病因素如腦梗死、糖尿病、末梢神經炎、周圍神經炎等導致的手臂麻木,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同時口服營養神經類藥物,如谷維素、B族維生素等。

中醫辨治區分“不通”與“不榮”
中醫學對麻木有許多記述,如關于“麻”與“木”的描述。《醫學正傳》說:“麻者,非癢非痛,或四肢,或周身,唧唧然不知痛癢,如繩扎縛初松之狀。”《醫學入門》言:“木者,不癢不痛,按之不知,搔之不覺,如木之厚。”并認為“麻”輕而“木”重,如《醫學入門》言:“麻,猶痹也,雖不知痛癢,尚覺氣微流行,在手多兼風濕,在足多兼寒濕;木則非惟不知痛癢,氣亦不覺流行。”《醫學統旨》也說:“但麻為木之微,木為麻之甚耳。”關于麻木的形成,盡管原因多種多樣,但總體來說,是氣血運行出了問題。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路,當經絡中出現氣血瘀滯的“不通”或氣血虧虛的“不榮”時,均會使筋脈、肌肉、皮膚等失于榮養而出現麻木。
中醫治療“麻木”有著豐富的經驗,總體治療原則是在辨病的基礎上辨證論治,也就是說,要在弄清楚原發病的前提下,結合患者的個體情況來制訂治療方案。由于麻木屬經絡氣血病變,因此多采用活血化瘀通絡的方法進行治療,用藥特色是使用藤類藥與蟲類藥。其他療法如針刺、艾灸、按摩、熱敷等,對于部分手指發麻的患者也有確切療效。

責任編輯/孫學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