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磋磨世事,苦難人生。
嘆悲歡離合,世態炎涼。
演紅塵滾滾,魍魎魑魅。
看生旦凈丑,粉墨登場。

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金帆話劇團話劇《咸亨酒店》,歷時八個月的艱苦排練、精心打磨,于2023年4月在國安劇院精彩上演,五場演出皆取得圓滿成功,贏得了現場觀眾的一致好評。
《咸亨酒店》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導演梅阡先生根據魯迅先生多部作品中的人物創編而成的話劇。這部劇以“咸亨酒店”為舞臺,匯集了《長明燈》《狂人日記》《藥》《阿Q正傳》《明天》《祝福》《孔乙己》等多部經典小說中的角色。同時,在后期改編過程中又加入了中學生熟悉的《社戲》《故鄉》《阿長與山海經》《風波》等作品中的人物。故事以長明燈作為封建勢力的象征,將單四嫂、祥林嫂等普通百姓與孔乙己、狂人、夏瑜等讀書人的遭遇交織在一起,表現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人們難以逃脫的悲慘命運。在這里,沾滿革命者夏瑜鮮血的“人血饅頭”并沒有成為小栓的“救命藥”,而兩位母親最終都經歷了錐心的喪子之痛;對于讀書人來說,無論是不愿脫掉長衫的孔乙己、狀似癲狂的狂人,還是對革命矢志不渝的夏瑜,最終都走向了死亡;失去丈夫和兒子的祥林嫂在飽受折磨后死去,同樣命運的單四嫂在絕望中背著包袱走向晦暗不明的明天。此外,魯迅先生小說中的其他人物也輪番登場:精神勝利的阿Q、有情有義的小D、圓滑世故的灰五嬸、憂思怯懦的迅哥兒、蒼白麻木的閏土、狡詐狠戾的老爺們、嗤笑譏嘲的鄉人……他們或麻木、或冷漠、或頹靡、或悲苦、或癲狂、或癡愚,蕓蕓眾生,形形色色。



《咸亨酒店》這部話劇揭露了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深刻地揭示了善良被戕害、清醒被荼毒、希望遭毀滅的根本原因在于當時社會的黑暗,而這種黑暗源于頑固守舊的封建勢力和麻木愚昧的世人。劇作呈現了魯迅先生早期作品反封建的主題,同時又表現了“希望”的主題。整部作品如同一首激蕩心靈的交響曲,散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為那些不幸的命運吶喊。


在《咸亨酒店》演出前,為了提升學生的文學和歷史素養,學校在學校博物館課程中引進了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的名為“走近魯迅”的微展覽,并邀請專家為全校師生進行了系列講座。這些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全面了解魯迅先生以及其作品的機會,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劇作的理解。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精心打磨,《咸亨酒店》終于被搬上了舞臺。小演員們的全情投入,為觀眾呈現了一場有高度、有深度且有溫度的精彩演出。這場演出不僅是學校戲劇教育課程的成果展示,更是學校近年來在育人途徑多元化方面勇于探索與實踐的體現。

在近兩個半小時的精彩演出過程中,觀眾的情緒隨著舞臺上角色的命運而起伏,與他們一起哭、一起笑,為他們的遭遇或鼓掌或嘆息。學生們不僅深切地感受到了戲劇藝術的魅力,更接受了一場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演出結束后,學校組織并開展了問卷調查和論壇活動。論壇邀請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專業的主創人員為全校師生講述臺前幕后的點點滴滴,從舞美設計、服裝設計到話劇編排、舞臺監督等方面逐一進行了介紹,并對大家在問卷中提到的問題一一作答,讓師生們深刻感受到幕后工作的不易與戲劇藝術的獨特魅力。參演的學生們更是從排演的經歷中感受到美是多元的、豐富的。在話劇排演的過程中,無論是負責舞美設計、燈光設計、音樂音效、舞臺監督、服裝設計制作等方面的主創人員,還是外請專家、語文老師、歷史老師等都紛紛參與到排演活動中,從不同維度對學生們實施了美感教育。通過話劇《咸亨酒店》,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美育課。



在演出后的總結會上,學生們分享了演出的心得體會以及排練中的趣事。他們不僅學會了積極主動地學習,還感受到了同學之間的互相關懷,體會到了創作的艱苦和排練的辛勞,也理解了團隊合作的價值和意義。
扮演夏老太太的學生說:“以前,我沒怎么看過魯迅先生的文章。看完劇本后,導演要求我們根據劇本進行情節的拓展延伸,同學們的構思都非常巧妙,讓我自愧不如。當天回到家后,我就翻開了一直靜靜躺在書架上的《吶喊》。話劇團讓我學會了自主學習。”
扮演村婦的學生說:“在上場演出之前,我特別緊張,有位同學察覺到了我的狀態,走過來安慰我說:‘來,我們猜丁殼,我贏了,你就別緊張了。結果他輸了,但我卻莫名地放松了下來,調整好了狀態。排演話劇使我收獲了很多溫暖的關懷。”

扮演華大媽的學生說:“我在劇組中除了扮演華大媽之外,還擔任了一個角色——場記。這份工作看似簡單,實則不然,需要在每次排練時記錄好每一個調度、每一個改動等。對于這份工作,我的態度經歷了幾次轉變,從一開始的不以為意到后來的認真對待,再到努力想辦法提高工作效率。整個過程中,劇組的老師和同學給了我很大的鼓勵和幫助,使我掌握了高效的工作方法。”
扮演趙貴翁的學生說:“我要特別感謝我們的導演。在排練的過程中,導演一次次不厭其煩地糾正我的錯誤,如果把這些錯誤統計出來,都可以出個‘戲劇錯誤示范小百科了。開始的時候我不理解,為什么只要有一點小錯誤就得重新開始。直到第一場演出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正是因為導演認真地打磨每個小細節,我們在演出的時候才能做到水到渠成,自然流暢。”
在精彩演出的幕后,我們聽到了小D和把總在側臺說的“咱們再練一遍”;看到了富掌柜、灰五嬸、村民等小演員在后臺圍成一圈為團隊鼓勁加油;看到了崴了腳的地保在舞臺上因為疼痛難忍,額頭滲出了滴滴汗水;看到了小閏土和祥林嫂帶病仍然堅持演出……這些擁有勇氣、堅持、互助、團結與奉獻等品質與精神的少年,在舞臺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相信他們在未來的人生路上也會熠熠生輝!
主創人員Q&A
劉艷
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美育副校長、《咸亨酒店》制作人
Q:學校為什么會選擇編排《咸亨酒店》這樣一部作品?
A:學校的金帆話劇團自2011年創建以來,一直堅持開展具有教育意義的戲劇活動。作為貫徹學校全面育人理念的重要平臺,金帆話劇團致力于通過戲劇教育讓學生閱讀文學、感受藝術、展現自我。
2022年,學校開展了“閱讀魯迅”的實踐活動。初中生閱讀了散文集《朝花夕拾》等,高中生閱讀小說集《吶喊》《彷徨》等。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學校的戲劇教研組通過調研,設計了以話劇為載體,整合了語文、藝術、勞動教育(道具制作選修課)和博物館課程的跨學科、跨學段、跨領域的藝術實踐活動。戲劇教研組改編并排演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1981年上演的劇目《咸亨酒店》,充分發揮了戲劇的綜合性特點。
李晏
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戲劇教研組組長、金帆話劇團負責人、《咸亨酒店》編劇
Q:相較于經典劇目或原創作品,改編劇目既要保持作品原味,又要與時俱進有所創新,請問您改編這部劇的初衷和過程是怎樣的?
A:以魯迅先生的作品為題材創作的戲劇作品非常多,選擇1981年版的《咸亨酒店》是因為這部劇覆蓋的魯迅先生的作品最多,能更大程度地呈現魯迅先生作品的思想面貌。在改編過程中,我將原作按照幕、場、主要人物和情節等做了一個列表,以厘清眾多人物的故事脈絡。我從教材中魯迅先生的文章里選取較為有特色的人物作為劇中角色,并對主要人物的命運進行了適當修改,如祥林嫂之死、單四嫂出走、孔乙己之死以及兩位母親的命運等。此外,我還巧妙地加入了紹興童謠,既增強了劇目的趣味性,也為作品灰暗蒙塵的時代背景增添了一抹色彩。
朱少鵬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咸亨酒店》導演
Q:您認為在排演劇目的過程中,學生們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A:當代青少年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日益增強。在劇目排演過程中,我們鼓勵學生勇于發表意見,充分展現自我,從而在與他人的交流、碰撞、協作中,認識到個體與集體的關系,并學會如何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那一幕幕嚴肅認真而又活潑熱烈的排練場面,以及那段深度學習、并肩努力的日子,都是學生成長之路上走過的極具意義的旅程。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收獲的點點滴滴,遠比一次成功的舞臺演出更有價值。
姜笑
參演學生
Q:你在這部劇的排演過程中有哪些感受?
A:這部劇排練了將近八個月,從海選、練基本功、排小片段、選角色、排練,一直到最后正式演出,我看到導演和老師們在工作忙、壓力大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以最好的狀態開展工作。這讓我深刻認識到,不論做任何事,態度都是最重要的。
排練過程中難免出現郁悶、煩躁、焦慮、緊張等情緒。這些情緒不僅會成為自己進步的阻礙,也會影響整個團隊的氛圍。漸漸地,我學會了如何妥善處理這些情緒。這次珍貴的演出經歷,讓我快速成長,我期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負責任、有擔當、懂得自我調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