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和電子產品的廣泛應用,人們的閱讀習慣、閱讀方式發生了根本改變。傳統的圖書出版行業受到了嚴重的沖擊,數字出版已經成為新趨勢?,F從圖書編輯人員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出發,探討數字化時代下圖書編輯人員的轉型之路,以適應時代要求,滿足讀者需求。
國家新聞出版署于2021年印發《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其中“數字出版”一詞高頻出現。該規劃提出壯大數字出版產業,實施數字化戰略,將其提高至國家戰略高度,國家對數字出版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電子產品的廣泛應用,人們的閱讀習慣、閱讀方式發生了根本改變。研究表明,在2018—2022年的5年間,我國數字閱讀市場營收規模增長了82.13%?!?022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報告》也顯示,2022年我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達5.30億,用戶規模帶動了市場繁榮發展。在此背景下,圖書編輯人員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轉型已經成為必然。
面臨的機遇
信息資源豐富,可以實現縱深化發展
圖書編輯人員可以接觸到大量的信息資源,如何將這些信息資源數字化,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首先,紙質圖書可以直接轉化為電子圖書在各大平臺上架。這樣不僅可以減少紙質圖書的印刷數量,節約紙張,而且可以避免庫存積壓,為出版社節省成本。目前很多出版社和學校都建立了電子圖書館,特別是高校圖書館。電子圖書具有不受時空限制、便于管理等優勢。
其次,相對于紙質圖書,電子圖書的更新更加方便、快捷。紙質圖書一般只有在銷售即將結束準備重印的時候才能對內容進行修改、更新;電子圖書則可以隨時修改、更新內容,提升讀者閱讀體驗。
再次,運用多媒體技術,如AR、二維碼等,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由于版面的限制,紙質圖書中的圖片、音頻、視頻等內容無法一一呈現,嚴重影響讀者的體驗。例如,很多專業的學術著作,不僅書本很厚,文字也密密麻麻,很難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這些問題能夠迎刃而解。例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從2010年開始就將二維碼技術應用于大眾類圖書的出版,該社此后出版的旅游類圖書、運動健康類圖書都會利用二維碼,吸引讀者在屏幕上閱讀。掃碼的過程實現了紙與屏之間的互動,不僅吸引了用戶參與,更拓展了內容的延展性,把平面轉化為立體、將無聲轉化成有聲。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大開眼界 恐龍世界大冒險》叢書,利用電腦圖像仿真技術,創造出一個與觀眾感官交互的虛擬環境,以此來增強傳統產品功能,豐富閱讀體驗。由此可見,新媒體技術可以使圖書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樣,不僅能引起讀者的興趣,而且能滿足讀者的多樣化需求。
最后,互聯網及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古籍保護與傳承提供了一條高效便捷的新路徑。很多珍貴的古籍,尤其是少數民族文字古籍,在數字化技術的加持下,可以被更多人看到、分享并傳播。例如,2024年1月26日,國家圖書館正式發布圍繞世界文化遺產《創世紀》的東巴文漢文合璧知識庫,新發布的“中華古籍資源庫”新增數字資源共計1012種14175冊984525葉。截至2024年1月,“中華古籍資源庫”發布古籍影像資源超過10.4萬部(件)。借助現代數字技術,讓厚重典籍成為濃縮于方寸之間、人們觸手可及的文化資源,以新的形式延續生命,使其煥發光彩,這是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有益探索。
可以更好地控制內容質量
數字閱讀雖然便捷,但其內容良莠不齊,有些不良內容甚至會影響讀者特別是年輕讀者的價值觀。傳統圖書編輯人員一般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較強的邏輯嚴謹性,在內容的質量控制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例如,圖書編輯人員通過參照權威的書籍和字典(辭典),以及各種國際、國家標準,可以確保圖書質量。
更容易滿足市場需求
圖書編輯人員掌握著大量的讀者資源和作者資源,比其他人更容易了解作者出書的目的和讀者感興趣的話題。通過資源整合,圖書編輯人員可以把握出版方向,提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選題,從而促進自身的發展。例如,在與讀者溝通的過程中,醫學圖書編輯人員發現大眾對健康養生有極大的需求,可以聯系自己熟悉的醫學專家,針對健康養生提出選題,并進行出版策劃;醫學圖書編輯人員得知某位熟悉的權威醫學專家申請了專業課題之后,可以及時與其溝通,出版策劃該專業圖書,增強出版社的權威性,打造出版社的學術品牌。
面臨的挑戰
紙質圖書出版的復雜性
首先,紙質圖書的出版流程比較復雜。一本圖書要想正式出版,從作者交稿到進入市場,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的時間。第一,從紙質圖書的整體出版流程來看,圖書一般要經過排版、編校、印刷、裝訂、入庫,才能投入市場。第二,從紙質圖書的內容流程來看,一般要經過三審三校、質檢,合格后才能正式進行印刷。以上流程除了編輯要參與全程,還需要很多人力、物力的加持,如出版部、發行部、庫房等部門的配合,這導致紙質圖書出版速度較慢。而數字出版的流程相對簡單,可以讓出版社節省一大筆開銷。另外,數字出版的推廣渠道和方式也遠多于紙質圖書,如可以為讀者提供實時推送服務等。因此,簡化出版流程、加快出版速度是圖書編輯人員首先要進行的變革。
其次,紙質圖書的出版形式單一。紙質圖書屬于紙媒,紙張是其主要載體。紙質圖書的紙張規格各異,顏色不同,印刷裝幀方式也很有藝術性。例如,有學者曾耗時四年半時間完成了百米長的經龍裝《清·孫溫繪程甲本圖文典藏版紅樓夢》,并榮登“最美圖書展”排行榜,讀者在閱讀時,確有“龍游于書中,書居于龍驤”之感。但其只能作為藝術品收藏,并不適合大眾日常閱讀。另外,受限于紙張的規格,一本圖書的字體、字號都是固定的,并不適合所有人群,尤其是老年人。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人們的閱讀習慣、閱讀方式發生了改變,紙質圖書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閱讀需求?;诖耍瑘D書編輯人員需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在保證紙質圖書精美設計的基礎上,創新出版方式,以吸引更多讀者。
圖書編輯人員業務能力單一
在出版行業中,編、印、發都由獨立的部門負責,每個部門有自己的職能,圖書編輯人員在圖書完成出版后就默認已經完成了出版任務。圖書編輯人員的工作重心在書稿質量的把控上,對其他工作如市場調研、圖書營銷等略顯陌生,圖書上架之后很少關心市場銷售情況,未能及時聆聽讀者反饋。另外,在編輯加工過程中,圖書編輯人員一般依靠自身經驗的積累,以及參考工具書和出版規范,更注重內容上的“咬文嚼字”,還有部分圖書編輯人員可能會產生倦怠心理。因此,提高圖書編輯人員的綜合業務能力至關重要。
傳統圖書編輯人員如何轉型
創新編輯理念
首先,圖書編輯人員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多媒體技術。在圖書出版前期開展市場調研,通過與讀者之間的互動交流了解大眾的閱讀需求,收集并整合信息資源,確定圖書主題。數字化時代下,圖書編輯人員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資源,需要從中選取有價值的信息資源為己所用。例如,醫學圖書編輯人員可以對讀者的需求進行分門別類,按照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臨床分科進行選題策劃,結合不同圖書的特點,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提升圖書的吸引力。
其次,圖書出版之后,圖書編輯人員要配合發行等部門進行一定的營銷推廣。隨著數字化的發展,現在大部分出版社都成立了營銷部門,圖書編輯人員要深入參與圖書出版的后續工作。例如,可以利用抖音、小紅書、快手等新媒體技術,對相關圖書進行宣傳;也可以聘請圖書作者在這些新媒體平臺開展直播講座,在作者和讀者之間架起一道溝通的橋梁。醫學類圖書特別是專業的醫學學術著作,由于內容所限,僅開展直播講座的效果可能略遜一籌,此時可以開發更為專業的平臺,或者組織專業的學術會議,在傳播醫學知識的同時對圖書進行宣傳營銷。只有這樣,圖書編輯人員才能實時獲取相關的數據信息,滿足不同讀者的閱讀需求。
提高自身綜合能力
數字化時代的圖書編輯人員必須注重自身綜合業務能力的提高,提升專業素養。
首先,要具備敏銳的政治素養。出版工作是我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正確政治導向就是出版工作的生命線。因此,編輯人員需要保持敏銳的政治洞察力,格外注意書稿中涉及政治方面的內容。例如,早期的案例中,因為書中領導人的姓名、照片等出現錯誤,整個出版社接受處罰,相關編輯人員的職業生涯也戛然而止;有些圖書中出版的地圖沒有經過審批,導致圖中我國領土缺失,這也是非常嚴重的政治問題。可見,作為一名圖書編輯人員,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力,加強政治理論學習,關注時事大事,了解世界形勢。
其次,圖書編輯人員尤其是專業出版社的編輯通常具有相應的學科專業背景,可以利用這一優勢參加各種知識培訓和學術會議。一方面,可以更新編輯業務知識,加強同行之間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強與專家的溝通,更好地把握本專業的學科動態,開闊編輯人員的視野,提高編輯業務能力。例如,醫學圖書編輯人員一般來自各大醫學院校,不僅具有專業背景,而且建立了相關的師承團隊,這就給圖書出版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這些編輯人員更容易獲得專業的動態變化,也更容易接觸權威的醫學專家,對于出版社品牌的塑造具有推動作用。
再次,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圖書編輯人員需要了解最新技術,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學習,如對圖書進行智能化編排,充分利用各種平臺展示文字之外的內容,以從容應對數字出版的挑戰,全面提升編輯工作能力。例如,在“人工智能+出版”的融合發展中,方正電子技術團隊和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融媒體編輯實驗中心利用人工智能,充分探索了各種圖書的出版流程。在融媒體編輯實驗中心負責人提出的建立“智能出版業務流程模型”的基礎上,實現了出版業務流程的數字化轉型,以及圖書出版質量、效率的顯著提高。
最后,圖書編輯人員要提高協調管理能力。從選題策劃到出版發行,作者和出版社其他部門的很多人都會參與。編輯人員需要協調各個環節的工作,做好與作者的溝通工作,如此才能保證圖書按時、高效出版。
構建融合出版模式
雖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電子閱讀,但是紙質圖書依然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因此,在保證紙質圖書發行的前提下,圖書編輯人員可以嘗試構建紙質圖書與數字圖書并行的融合出版模式。例如,開發線上閱讀平臺,讀者可以通過客戶端進行閱讀體驗。目前很多教材都已采用這種方式,由出版社或者學校提供平臺,讀者可以用手機或電腦進行閱讀、組卷答題、模擬考試等。另外,出版社還針對一些辭書開發了數據庫,方便讀者進行檢索、查詢。例如,《中國大百科全書數據庫》第三版匯集了近3萬名專家學者參與編纂工作,其內容包含14萬條目,2億文字量,100萬個知識點。該數據庫提供完善的檢索手段,包括全文檢索、學科分類檢索、邏輯關系檢索等,作品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電子出版物獎”。
綜上所述,科技在不斷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數字出版是大勢所趨。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圖書編輯人員應該盡可能地出版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數字化時代下,圖書編輯人員面臨機遇與挑戰,既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正確意識形態的價值導向性,又要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創新。圖書編輯人員要整合資源,豐富圖書的出版形式和功能,深入挖掘選題內容,推出更多高質量的圖書,為國家出版事業、文化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單位:中國中醫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