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香菊

隨著公眾對傳統文化的日益重視,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作為獨特的民族文化,面臨著傳承與發展的雙重任務。現分析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價值,提出記錄建檔、活態傳承、建立保護區和博物館等策略,以保護和傳承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并提出融入現代元素、拓展傳播渠道、發展文化產業等路徑,以促進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的創新與發展。
當前,許多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正面臨著傳承斷層的挑戰。需要大力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文化,使之成為推動民族文化創新的活力之源。布依族作為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少數民族之一,其傳統節日文化既體現了布依族的歷史與藝術價值,也代表了民族文化所蘊含的巨大創新潛力。在當前形勢下,研究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探索創新發展的路徑,不僅有利于推動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的繁榮與發展,也是體現文化自信、彰顯文化魅力的重要舉措。
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價值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明的縮影,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基因。布依族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中的一員,其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文化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布依族的“三月三”是其傳統節日文化的典型代表,承載著布依族人民濃郁、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在這一節日中,布依族人民通過集體舞草龍、登山祭拜等一系列傳統活動,不僅展現了布依族悠久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充分體現了布依族人民的歷史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布依族傳統節日活動既是其歷史文化的凝結與升華,也是布依族人民情感的增進與鞏固。通過這些節慶活動,布依族人民在歡樂中增進友誼,在歌舞中展現民族風采,在儀式中寄托民族情感,使布依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以不斷增強。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所蘊含的獨特魅力,使其成為推動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文化多樣性發展的重要源泉。它不僅展示了布依族燦爛的民族文化底蘊,也為世界文明的花園增添了絢麗的色彩。
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保護與傳承的策略
記錄和建檔
首先,需要深入挖掘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的歷史淵源。例如,挖掘“三月三”舞龍、祭山等儀式的由來,探索這些儀式所蘊含的布依族人民的精神追求以及歷代布依族人民在節日期間的精神面貌等。在記錄和建檔過程中,要注意收集不同年代的文字記載、畫像資料、實物標本等第一手資料,在細致梳理的基礎上進一步歸納提煉,使記錄呈現清晰的脈絡和系統化的框架。其次,要注重記錄參與儀式的具體人員,如組織者、主持者、表演者以及觀眾等,挖掘他們所扮演的不同文化功能。這些素材不僅能夠還原傳統節日期間的盛況,也能夠真實反映布依族人民的身心狀態。
在記錄方式上,除了采用傳統的文字描寫,也要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如高清攝像、無人機航拍、3D掃描、虛擬現實技術等,以更加立體、動態的方式呈現布依族傳統節日的場景,特別是難以用語言描繪的音樂、舞蹈、面具裝束等。同時,要在保證信息真實性的前提下,妥善處理信息的公開程度,在尊重當地習俗的基礎上兼顧文化傳承的需要。
在建檔方面,則要構建科學系統的檔案庫。既要實現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的并存,也要具備多級檢索、主題分類等功能,便于管理人員和研究人員的查閱和利用。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布依族的傳統節日文化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因此,需要建立定期更新機制,及時補充新內容,使檔案庫能反映最新、最全的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
活態傳承
學校可以在課程中增加關于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的教育內容,讓學生從小就了解和感受其獨特的魅力,激發他們學習和探索的興趣。在課堂上,老師可以使用圖片、音頻、視頻,向學生生動地展示布依族人民在傳統節日期間的裝扮、舞蹈、歌曲等,讓學生感受熱烈而歡快的節日氣氛。此外,學校還可以組織富有趣味性的活動,如傳統舞蹈比賽,讓學生表演自己編排的布依族舞蹈節目;或者舉辦手工藝品制作比賽,讓學生制作具有布依族特色的飾品、掛件等。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增進學生對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的理解,也可以增強他們的參與感和成就感,實現對傳統文化的活態傳承。
相關機構可以組建一支志愿者團隊,讓志愿者負責會場布置、道具制作、節目彩排等工作。通過這種方式,他們會對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有更深的體會,也會更加珍視傳統文化。要鼓勵老一輩文化傳承人,向年輕人傳授他們豐富的知識和技能。可以舉辦面向年輕人的工作坊或大師班,請老一輩文化傳承人教授舞蹈、工藝、民俗等技藝,采取“師徒傳承”的方式,讓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得以完整地傳承下去。這對保護和發展傳統文化也大有裨益。
建立保護區和博物館
為了有效保護和傳承布依族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文化,在布依族主要聚居區建立專門的文化保護區和博物館,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這些保護區和博物館可以集中展示布依族與節日相關的精美飾品、色彩繽紛的服飾、歡快動聽的民歌民謠等。豐富多彩的展品,恰如一幅文化長卷,使參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布依族獨特的民族風情。保護區和博物館的展覽還可以輔以大量生動的圖片、文字介紹,從歷史、藝術、民俗等角度全方位解讀布依族傳統節日的由來、演變、特征,讓參觀者深入了解節日的文化內涵,從而成為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積極踐行者。
同時,可以設立專門的研究機構或文化研究中心,組織學者開展系列調查與學術研討,探究布依族傳統節日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現實意義。舉辦各類與布依族傳統節日相關的學術講座與交流活動,促進研究成果的轉化。
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創新與發展的路徑
融入現代元素
為了更好地傳承和發展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有必要在尊重當地習俗的基礎上,積極吸收現代文明的精華元素,加以融合創新,使其煥發勃勃生機。例如,可以在布依族傳統的音樂、舞蹈中注入現代流行音樂的元素,或設計富有時尚感而不失民族特色的舞蹈服飾。同時,也可以充分利用新興技術,提高布依族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例如,設置虛擬現實體驗區,讓參與者能身臨其境地“觀賞”布依族節日慶典的盛大游行、熱鬧的儀式場景等。融入現代元素、應用新興技術可以賦予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新的活力。
拓展傳播渠道
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平臺,建設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的專題網站,并利用新媒體平臺注冊相關的賬號,如微信公眾號、抖音官方賬號等。發布與布依族傳統節日相關的解讀性文章,上傳視頻和圖片解說,并開設在線問答、社區交流等互動環節,實現多渠道、立體式的文化傳播。同時,可以采用現場直播的方式,對布依族的盛大游行慶典、表演等進行全程直播,讓不在現場的觀眾也能觀看布依族人民身著絢麗服飾翩翩起舞,傾聽他們洪亮的歌聲,增進觀眾對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的了解和喜愛。
發展文化產業
為了有效地保護和傳承布依族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文化,同時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可以發展獨具特色的文化產業和服務。充分挖掘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與價值,打造有吸引力的文化產品。可以在布依族傳統節日期間舉辦盛大的主題慶典活動,組織熱烈奔放的歌舞表演,并設置互動環節,讓觀眾感受跳舞的樂趣。此外,可以開發與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相關的旅游線路,設計研發與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相關的紀念品,如伴手禮、國潮手辦、手工藝品、具有傳統節日文化氣息的精美飾品及服飾等,以促進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和興盛。
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要點
增強社區文化認同感
為了讓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深植于社區居民的心中,必須充分調動民眾的積極性,組織他們參與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活動。這是增強社區文化認同感的關鍵舉措。
在布依族傳統節日來臨前的準備階段,就要發動社區居民組建志愿者隊伍。可以安排部分社區居民揮舞旗幟,沿街高唱祝歌,為傳統節日進行宣傳和預熱;也可以組織部分社區居民向觀眾宣講傳統節日的由來和典故;還可以發動部分社區居民制作彩燈彩旗,為社區營造濃郁的節日氛圍。在布依族傳統節日期間,要廣泛動員社區居民積極參與表演活動,自發組織鑼鼓隊、舞龍隊、健美操隊等。同時,舉辦各類文化體驗活動,如傳統節日講座、手工藝教學等,增進社區居民之間的交流、互動。
建立合作機制
為有效保護和傳承布依族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文化,需要積極發動社會各界的力量,建立起政府部門、民間組織和企業之間的多方聯動合作機制,形成強大合力,共同推動這一工作的蓬勃開展。
其一,政府部門需要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并提供必要的資金和場地支持。例如,文化研究院通過開展嚴謹的調查,深入挖掘布依族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為政策制定提供理論支撐;政府部門鼓勵企業支出一定比例的公益金,用于支持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在布依族聚居區修建主題公園,建設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的展示和傳播基地等。其二,民間組織也要自覺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例如,積極舉辦展覽、講座、慶祝活動等,讓群眾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接觸和了解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提高他們的文化認同感和參與積極性。其三,企業也需要承擔起傳承傳統文化的社會責任。例如,與政府部門、民間組織開展項目合作,在參與相關工作的同時提高企業的社會影響力。
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承載著布依族獨特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認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背景下,需要高度重視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檔案,建立保護區和博物館,加大對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的保護力度;另一方面,要積極推動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的創新與發展,通過融入現代元素、拓展傳播渠道、發展文化產業等方式,使布依族傳統節日文化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只有這樣,這些獨特的民族傳統節日文化才能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增強民族自信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力量。
(作者單位:納雍縣龍場鎮科技教育文化信息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