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常常會進入一個誤區——只有在家里,我們才可以隨意鬧情緒、隨意說話、隨意做事;在外面,我們要謹言慎行、禮貌待人。在這樣的認知和習慣中,我們慢慢長大,步入社會,成為父母。成為父母之后,如果在工作、人事上遇到不順,我們也回家發脾氣,對家人和孩子說話充滿了火藥味,很多同學會覺得自己是父母的“出氣筒”。就是在這樣周而復始的循環之中,家里失去了和諧,不是雞飛狗跳,就是無話可聊,最后只能把沉默當作和諧。
如何好好說話?愿你通過這期專題,通過討論去了解不和諧背后的原因,通過故事去明白“在家,可以不講道理”,通過發掘話題去學會重啟“說廢話”的能力。珍愛自己,理解父母,增強溝通能力,這是我們需要修煉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