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中生的生活里,父母是溝通交流的主要對象,也是最可信任和依賴的人,但他們和父母的相處情況如何?《中學生天地》在100余個高中生中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下是此次問卷調查的結果和針對選項做的一些具體回答。
1.你覺得你和父母的關系如何?
A. 十分融洽 (3%)
B. 比較融洽 (44%)
C. 比較緊張 (48%)
D. 十分緊張 (5%)
笙歌(高二,河南省鹿邑縣職業技術學校):B。正常情況下,我都愿意和父母交流,但因為思維和觀念不同,知識面也不太一樣,有時我們交流不順暢,就容易產生矛盾。
胡呈城(高一,安慶市同安中學):C。處于比較緊張和十分緊張之間。我和我媽沒什么好說的,說什么事情她都能扯到學習上。比如我說菜不好吃,我媽說:“那你吃少點,可以去做作業了。”真是“邏輯女王”!
2.你遇到高興或難過的事情時,第一個想要分享的家人是誰?
A. 父親和母親 (23%)
B. 父親 (9%)
C. 母親 (58%)
D. 高興的事會說,不高興的事不說 (10%)
紜嶼(高一,江山中學):A。我什么事都跟我爸媽說,雖然有的時候他們也會“掃興”,等我說完,他們會針對我說的話,發表一些自己的觀點。但不管他們說什么,我會繼續說我的,我會把我想跟他們說的事情全部說完。我爸媽有時候還會嫌我“煩”,覺得我的話有點多。
笙歌(高二,河南省鹿邑縣職業技術學校):D。我會說一些好的事情,比如自己拿了什么比賽的獎,或者參加活動有了一些什么體會和有用的經驗,等等。在觀點上,一些比較容易理解的會說,難理解的就不咋交流了,有代溝,不為難父母。難過的事我一般不會說,因為我還是比較好強的,自己消化,慢慢地就習慣了。
3.你上一次向家人吐露自己的情緒(開心、難過、委屈等)是什么時候?
A. 兩三天前 (46%)
B. 一個月前 (38%)
C. 半年前 (5%)
D. 記不起來了 (11%)
陳新亦(高三,象山中學):D。可能跟我住校有關系,雖然每周回家一次,但每次回家的時候,我已經不再想說學校里的事情了。我的感受都是很當下的,高興的事情,比如考得不錯,家長若問,我就會說。但在學校里生氣、委屈的事情,等到回家后,我也不太想提了。久而久之,回家我就不想說話了。
徐章鑫(高二,杭州市第四中學江東學校):A。學校里舉行晚會,我是學生會成員,負責演員上場順序的調度,完全沒看到演出。結束的時候,我心里有點難過和遺憾,就打電話告訴媽媽。媽媽安慰我說:“既然擔任了這個職位,你做好了這件事情,就已經很棒了,看演出的機會以后還會有。”和媽媽說完之后,我的心情好多了。
4.在家時,你和父母經常聊天的時段是什么時候?
A. 吃飯時 (67%)
B. 散步時 (12%)
C. 其他 (12%)
D. 幾乎沒有聊天的時間 (9%)
王晨雨(高一,湖北省麻城市第三中學):C。我跟我爸爸幾乎沒有任何對話,他也從來不關心我。我和媽媽聊天,一般都在吃完飯她洗碗的時候。因為她很忙,別的時間都沒空,內容上我也不講自己的事情,只講同學的事情,反正那些內容跟我無關。
紜嶼(高一,江山中學):A和B都有。我是住校生,每周回家一次,我跟爸媽還有弟弟有說不完的話。所以我會抓緊時間講我非常想講的內容。
5.你的父母會和你分享他們的快樂和難過嗎?
A. 兩者都會說 (36%)
B. 只分享快樂 (32%)
C. 只分享難過 (25%)
D. 從來不說 (7%)
趙昱潔(高二,復旦大學附屬中學):C。我爸媽只會和我分享難過。我的爸爸媽媽都覺得需要和我進行溝通,但實際上都是無效溝通。我媽會向我抱怨她的人生、她的壓力,我就會順著她、安慰她。我爸會和我聊那些親戚家的孩子,有時候會刻意往好的方向說,有時候也會刻意說他們學得很爛。但我不能跟他們分享我的感受,一旦說了,他們就會抓住字眼責罵我。
王晨雨(高一,湖北省麻城市第三中學):C。我爸會說我媽哪里哪里不好,我媽則抱怨我爸和親戚們對她不好,待她不公。聽久了我會覺得很煩,就跟我媽說“你可以離他們遠點”,我媽又會反過來罵我,說我不懂人情世故。
6.你的父母能耐心聽完你說的話嗎?
A. 可以 (3%)
B. 會插嘴,但會聽我說完 (25%)
C. 我說一句,他們說三句 (38%)
D. 從不 (34%)
王勇(高一,安徽省安慶市同安中學):D。他們以為是在參與討論,其實就是插嘴,完全不顧我有沒有說完,上來就是一頓指責。就連討論晚上想吃什么,我媽都能說出一堆理由。我說我想吃酸菜魚,我媽說“辣的,你會長痘痘”;我說我想吃紅燒肉,我媽說我爸“三高”,不能吃……提議總被否決,問我的意義何在?
劉佳敏(寧波市華光學校):選B吧,但也需要我自己有勇氣。比如我們在討論我表弟學習的問題時,我準備先說他之前的表現不好,再說他后來有了怎樣的改進。我爸媽沒聽完,就打斷我說話,說讓我先管好自己,不要去說別人的不是。我一怒之下,就先說我表弟做得好的地方,他們就無話可說了。插嘴可能是我爸媽刷存在感的手段吧!
7.你的父母會在你面前夸別人家的孩子嗎?
A. 經常會說別人家的孩子非常優秀 (26%)
B. 偶爾會說 (41%)
C. 只夸別人家的孩子,從來不夸我 (28%)
D. 只夸我,不夸別人 (5%)
胖丁(高三,杭州市第七中學):C。我爸媽是“拉踩”雙人組,他們不僅愛夸別人的孩子,還要拉著我佐證別人家孩子的優秀。比如說過年的時候碰到別人家的孩子,夸人家長得高,就非得說我現在都不長個子了,我都高中了,還指望我怎么長;親戚家小孩吃完飯跟大家說“我吃飽了,大家慢慢吃”,他們說他有禮貌,又說我吃飯這么慢,從來沒有先離開桌的時候。我:……“躺槍”是我在這個家里的存在感。
王勇(高一,安徽省安慶市同安中學):B。以前我覺得他們總是在夸別人家的孩子,比如親戚的孩子或我的同學,他們都覺得很優秀,但從來不覺得我優秀。但后來有一次我看到他們在自己的同學群里也會說一些我的優點,這也算是在夸我吧。我當時比較驚訝,我父母之前可從來不會說我的優點,所以還是蠻開心的!
8.跟父母聊天的時候,你常常能感受到什么?
A. 很有意思 (26%)
B. 不知道說些什么 (19%)
C. 我說的話不太重要 (33%)
D. 沒感覺 (22%)
可玩可樂(高一,杭州市富陽區江南中學):C。我跟我媽說:“跟你說個秘密,你不要告訴別人。”后來我發現,我小姨和我表妹都知道了這件事情。我很氣憤,找我媽理論。我媽說:“小孩子能有什么秘密,又不是什么大事,我跟你小姨都不能說了?你怎么這么小家子氣!”我跟我媽說不通,回房間大哭了一場。
朱凡(高一,杭州市富陽區江南中學):A。因為我是住校生,我爸爸會在周末的時候了解我最近在看什么書,然后也跟著我一起看。下周到學校接我的時候,他就會跟我聊這本書,聊他對書中的人物、情節的想法,這樣我就聽到了不同的“讀后感”,我覺得很有意思。
9.你感受到父母很愛你的頻率是多久?
A. 每天 (12%)
B. 經常 (32%)
C. 偶爾 (43%)
D. 從來沒有 (13%)
詹凱(高二,青田中學):C。我媽平時對我比較好,但只要我沒有好好學習,就好像觸犯了“天條”,我媽就會貶低我,把我罵得一無是處。她甚至說過,我不配做她的兒子。我只有好好學習,我媽才會愛我,才配做她的兒子。
徐亦彤(高二,衢州第一中學):C。我的爸爸媽媽都不善于表達,有時候我會覺得他們一點也不理解我,但其實他們大多時候是刀子嘴豆腐心,嘴上說的話很無情,但行動還是溫柔的。比方說媽媽,我周末回家的時候要先坐城際快巴到縣城城區里的車站,再轉乘公交車回家。有一次坐車到車站的時間已經很晚了,公交車很難等,我在車站里吹著冷風,但公交車一直沒來。后來,媽媽大晚上騎著她的電瓶車來接我了,那一刻我真的很驚喜也很感動。坐在媽媽的“小電驢”后座上,夜晚的風吹得我兩頰冰冷,但是我心里卻很溫暖,深深地感受到了媽媽對我的愛。還有幾次回學校,她送我去車站坐城際快巴。時間已經很緊了,媽媽火急火燎地催促我,看我還是不慌不忙收拾東西的樣子,就著急地兇我。到了車站之后她又會問我,剛剛說的話那么兇我會不會生氣,其實根本就不會嘛,說幾句就說幾句嘍,媽媽也是替我著急而已,而這也是她對我的愛與關心的一部分。
10,以你對父母的了解,他們會把你的什么排在第一位?
A. 健康 (33%)
B. 成績 (49%)
C. 快樂 (12%)
D. 意見 (6%)
佘國慶(高二,湖北省麻城市第二中學):B。前段時間我生病了,我自己預估了之后的課程進度,覺得可以請假在家休息。但爸媽就是不同意給我請假,一定要我去學校上學。在他們心里,成績是最重要的,如果說他們也重視我的健康,那么保障我的健康最終也是為了考出成績,讓我能有健康的身體去學校上課。
笙歌(高二,河南省鹿邑縣職業技術學校):B。怎么說呢,成績和健康我覺得是分不開的,我父母既關心我的健康,也關心我的成績,不過一般情況下他們的話題還是圍繞成績和學習比較多,這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