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翹楚
成語辭書的編纂是一項浩大漫長的工程,大型辭書的編纂往往需要持續幾年,甚至十幾年之久。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語言文字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因此,辭書內容難免存在不足之處,舊詞新意或出現新詞也成為一種自然現象。在辭書的編纂過程中,應細心比對和審校成語釋義,實時關注既有成語新義項的廣泛使用和新成語的不斷出現,并及時進行補充。現通過舉例說明成語辭書編纂過程中發現的成語釋義問題,同時探討編纂成語新釋義和新成語應注意的問題,以期對辭書的編纂、修訂提供有益的參考。
成語釋義的不足
在成語辭書的編纂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考釋讀音、字義的問題。現有的很多成語辭書在這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筆者整理了如下幾例進行說明。
挨絲切縫中“切”的讀音
在《中華成語全典》和陳璧耀主編的《新編成語大詞典》中,“切”注作“qiē”,而在《中華多用成語大辭典》中則注作“qiè”。
該成語的結構為并列結構,即“挨絲”和“切縫”并列,所以“挨”和“切”意義應相近,“挨”有靠近的意思,而“切”讀作“qiè”時,有貼近、親近的意思,所以“切”的讀音應該從《中華多用成語大辭典》,注作“qiè”。
當世才度中“當世”的釋義
在《中華成語全典》《新編成語大詞典》《中華多用成語大辭典》及《成語辭海》(李科第主編,陜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中,“當世”一詞都被解釋為“當代,現世”,“當世才度”即釋為“當代有才識度量的人”,但這是有問題的。“當世才度”見《三國志·魏書·曹休傳》:“子肇有當世才度,為散騎常侍屯騎校尉。”相近的詞有“當世才干”,見《晉書·桓伊傳》:“父景,有當世才干。”還有“當世之志”,見南宋思想家葉適《送盧日新序》:“漢東盧日新,資豪舉,家故邊敵,由是少有當世之志。”這幾個詞之前都有一個“有”字,再將成語釋義放入其中并不妥帖。而“當世”其實還有另一種解釋,即“用世,治世”(參《漢語大詞典》,第10991頁),正符合“當世才度”“當世才具”“當世之志”等成語的語境,可以較為通暢地解釋原典語句。
淡泊明志中“明”字的釋義
在《中華成語全典》《新編成語大詞典》及《中國成語大辭典(辭海版)》(王濤等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版)等多部辭書中,將“明”釋義為“顯示,表明”,即:不追求名利,寧靜儉樸,以表明自己的志向情趣。
體會“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原語境,就可知道此處的“明”應該是“明了,明確”的意思,即:心境恬淡,不追求名利,才能明了、清楚自己的志向所在。“寧靜致遠”則可以解釋為“心境安寧恬靜,不浮躁,才能使自己的思想達到高遠的境界”。如果按照各辭書的釋義解釋為“顯示,表明”,則不夠通暢,且顯得造作。
筆參造化中“參”的釋義
在《新編成語大詞典》《中華成語大詞典》中,“參”被解釋為“參與”;而在《中華成語全典》中,“參”被解釋為“比,并”,“筆參造化”即“形容文筆精妙高超,可與造物主創造自然相比”。
關于“參”字的解釋,應取《中華成語全典》的釋義。檢索古籍,還可以找出“功參造化”“權參造化”“思參造化”等成語,它們與“筆參造化”的結構類型相同,其中的“參”字都是“比,并”或“齊,等”之意。
對酒當歌中“當”的釋義
在《中國成語大辭典(辭海版)》《中華成語全典》中,“當”被解釋為“應當”;在《新編成語大詞典》中解釋為“面對著”;而《簡明成語詞典》(馮世森主編,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則解釋為“對著”,并補充說也可以理解為“應當”。對于這兩種解釋,北京大學教授孫玉文曾撰文《曹操〈短歌行〉的“對酒當歌”》進行深入的引證討論,最終得出結論:“‘當只能理解為面對著,不能作別的解釋。”這個意見值得采納,此不贅述。
以上所列數條成語中音義的解釋考證,是筆者在閱讀和編輯書稿過程中所發現的,略作整理以示意。上述考證不單是為了指出一些成語辭書編纂中的不足之處,也是在說明編纂成語辭書時要落實字音字義實非易事,編纂者和編輯者不僅要熟練掌握各種語言類工具書,如《現代漢語詞典》《古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等,以及熟練使用和鑒別網絡數據庫,還要有翻檢、解讀詞條原文出處的專業能力,只有編纂者和編輯者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和敏銳的思維,才能編纂出一部釋義精確的成語辭書。
舊詞新意
空穴來風、七月流火
空穴來風,本義是“有孔洞便會進風”,比喻消息和傳聞的產生都是有原因和根據的。現在多用來指消息和傳聞毫無根據。(參《新華成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3年版)
七月流火,本義指“夏去秋來,天氣轉涼”。現也用來形容天氣炎熱(因人們誤把“七月”理解為公歷7月、把“火”理解為火熱)。(參《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七版)
這兩個詞的新釋義來源于人們普遍的“誤用”,最終習以為常,逐漸被確定為一種新的用法。這不是一種簡單的“從俗”,歷史上也有前例可循。目前,很多成語與本義差別很大甚至毫無關系,如朝三暮四、大風有隧、愛而不見等。根本原因在于語言本身就具有約定俗成的屬性,在被人們廣泛接受的基礎上,確立一種新的釋義也并非全無道理。
別有洞天
別有洞天,一般的釋義為:另外有一種不同于一般的境界。多指風景或藝術作品引人入勝。
但在實際使用中出現了新的用法,試舉例:
……如《瑯琊榜》《羋月傳》等。這些作品取得成功,既給網絡小說寫作提供有益經驗,也告訴人們“俗”與“雅”之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聯通“俗”與“雅”,不僅確有可能,而且會別有洞天。(《40年,為奮進時代傳神寫照——改革開放40年小說創作成就與經驗》,《人民日報》2018年11月27日14版)
從以上的實際用例來看,“別有洞天”原有的釋義顯然已經不足以涵蓋這種情況,基本可以確立一種新的釋義,即:另外有一種局面、含義、隱情等。
打通關節
此詞一般作為慣用語或俗語使用,意思為:暗中走門路、托人情、行賄等,使事情能夠辦成功。含貶義。在實際的應用中出現了如下例句:
東博會15年來已舉辦200多個會議論壇,發布《南寧宣言》《南寧共識》等系列重要文件,建立起多領域常態化合作機制,為區域合作打通關節。(《第十六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打造升級版 擴大朋友圈》,《人民日報》2019年9月19日14版)
可見,這些例句中的“打通關節”與原釋義已經有所區別,可以確立一種新的義項,即:疏通問題的關鍵節點,解決進程中的主要障礙。
以上這些詞語,基本上原來就是成語,但隨著人們的普遍使用,逐漸發生了新的變化,增加了新的含義,在成語辭書(包括其他辭書)的編纂當中,應該對這些現象予以適當的關注。
新成語
絕地反擊
此詞雖未被辭書收錄為成語、俗語、慣用語等,但卻有十分可觀的實際用例,列舉如下:
1981年3月20日,中國男排在世界杯預選賽上絕地反擊戰勝韓國隊,拿到世界杯參賽權。(《把體育榮耀寫在共和國的旗幟上——回望新中國體育70年》,新華每日電訊2019年9月21日7版)
絕地反擊一詞使用范圍較廣,在實際應用中呈現出很好的表達效果。因此,應該將該詞確立為新成語,其含義為:在處于絕境或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努力扭轉局面。
刮骨療傷
此詞一般都不作為成語收入辭書(檢索到一部辭書收錄為典故)。但這個詞語不僅有其歷史文獻來源(《三國演義》中關羽刮骨療傷,有一定的歷史根據,更早可追溯到《三國志》),而且在使用過程中產生了引申義。例句如下:
怎樣才算過硬,就是要敢于進行自我革命,敢于刀刃向內,敢于刮骨療傷,敢于壯士斷腕,防止禍起蕭墻。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黨要不斷進行自我革命的根本意義所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求是》2019年10月1日第19期)
根據實際用例,基本可以將“刮骨療傷”確定為成語。與“刮骨療傷”相關的成語有“刮骨療毒”“刮骨去毒”,其中《中華多用成語大辭典》收錄“刮骨去毒”一詞,故可將“刮骨去毒”作為主條,“刮骨療毒”“刮骨療傷”作為副條處理。
全線飄紅
此詞已被多部新詞語辭書收錄,來源于股市。股市中股價上漲以紅字表示,股價下跌以綠字表示,所以此詞的釋義為:形容股市中的股價全面上漲。但在實際應用中,出現了新的用法,例句如下:
第4屆夢百合杯世界圍棋公開賽本賽16強戰后5局比賽昨天下午在北京中國棋院戰罷,中國隊棋手全線飄紅,中國第一高手柯潔淘汰了之前勝負各半的“老冤家”韓國第一高手樸廷桓,孟泰齡拿下韓國隊“半目王子”樸永訓,謝爾豪完勝金志錫,謝科淘汰韓國業余高手白現宇,韓國隊棋手慘遭零封,竟然無一晉級8強。(《世界圍棋公開賽 8強出爐中國隊占7席》,《廣州日報》2019年10月14日)
從以上的實際用例來看,“全線飄紅”已經不只在股市領域中被使用,在其他領域表示獲得好成績、好形勢或好效果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因此,可以將此詞確立為一個新成語,釋義為:比喻局面、行情、成績等呈現全面向好的形勢。
近親繁殖
此詞一般被作為生物專業用語或俗語收錄辭書,也是現代漢語中出現的一個新詞匯。它的基本釋義為:指血緣關系近的人或動物的繁殖。在實際應用當中出現了如下的例子:
只強調文化自信的“窄”而忽視文化自信的“寬”,一個民族的文化就有可能被禁錮,其文化缺少多樣性的來源。長此以往,其文化發展易于形成路徑依賴和近親繁殖,出現創新發展動力不足的情況。(《文化自信的“寬”與“窄”》,《學習時報》2018年8月1日A8版)
以上例句使用了“近親繁殖”一詞的比喻義,即:在用人制度上搞裙帶關系、任人唯親或學術研究上恪守自己的知識體系、排斥新的與自己不同的觀點體系等不良現象(參韓明安主編《新語詞大詞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此詞不僅具有較為深刻的比喻義,而且在實際應用當中也具有很好的表達效果,宜確立為新成語。
在這一方面,不妨考慮適當確定一些三字成語。三字成語在歷史上不乏前例,如破天荒、莫須有等都是被普遍接受的三字成語。在現代漢語中,也存在較多具有很好表達效果的三字詞語,并且已經有成語辭書開始收錄三字新成語。例如,《漢語成語大全》(梅萌主編,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7年)一書就收錄有“打包票”“大手筆”等詞條。在此,再以“打太極”為例:
要把“改”字貫穿主題教育始終,真刀真槍、動真碰硬,盯住不放、一抓到底,立查立改、即知即改,不能裝樣子、打太極,防止表面整改、虛假整改、紙上整改。(《初心薪火相傳 使命永擔在肩》,《南方日報》2019年12月10日A04版)
根據筆者檢索,未發現“打太極”一詞被辭書收錄。而從例句來看,顯然,此詞在實際應用中并非指太極拳這項體育運動,根據語境可以總結其含義為:做事情互相推諉或說話含糊,不明確表態。由此可見,此詞也宜收錄為新成語。
此外,有可能被進一步確立為新成語的詞匯還有暗流涌動、架橋鋪路、把脈問診等。以上這些詞語或原本沒有被辭書收錄,或不被作為成語收錄辭書,而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這些詞語都從自身本義逐漸發展出了一種或幾種不同于本義且較為形象、深刻的新含義,還具有較好的表達效果。因此,綜合來看,在成語辭書編纂過程中,應該吸納這些新成語。
當然,甄別新釋義和新成語也應當謹慎,這個問題一直是辭書研究中的關鍵問題。在新釋義方面,不僅要看是否為原有成語的新用法,還要看這種用法的普遍性。例如,前文所舉的“步履如飛”一詞,雖然很明顯使用了比喻義,但這并沒有成為普遍現象,還不宜作為新的釋義收入辭書。新詞語是否可以真正成為“成語”也需要多方面考察,不僅要恰當區分成語和簡單詞組,還要看新詞語的內涵是否豐富、使用是否普遍等情況。
目前,在成語收錄的標準方面尚未出現比較完善的研究成果,其中在“習用”“內涵豐富”“固定形式”等標準上,討論者的意見較為統一,也具有一定的實際參考性。但在“古樸典雅”等標準上,并不能完全適用于所有成語,在現有的成語辭書中也沒有嚴格貫徹執行這條標準用來篩選成語,如被多部成語詞典收入的“阿貓阿狗”“急赤白眼”“烏七八糟”等,顯然不夠古樸典雅。而且即使完全符合這些標準的詞匯,也不一定就是成語,至少現在還沒有被普遍認可為成語,如“饕餮盛宴”“白衣戰士”“高歌奮進”“半路夫妻”等。因此,對于新釋義和新成語還有待進一步考察和研究。
(作者單位:遼寧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