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窗外是單調的黃土景色,車流緩慢前進,一望無際的沙漠里,汽車在唯一的公路上排起長隊,直到前方突然出現一個右轉標識的廣告牌,提醒人們即將抵達世界上參與人數最多的科技盛會LEAP。LEAP是由沙特通信和信息技術部(MCIT)和沙特網絡安全編程和無人機聯合會聯合組織的年度全球科技盛會,于2022年啟動。
鑒于前一年的展會使沙特首都利雅得的市內交通一度陷入癱瘓,2024年的LEAP搬到了距離利雅得80公里的會展中心舉行。于是堵車一幕發生在了沙漠。在展會的第一天,嘉賓和觀眾不得不在路上忍受長達三四個小時的擁堵。按主辦方公布的數據,今年3月舉行的這場科技展會吸引了21.5萬人的參與,規模超過了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和西班牙巴塞羅那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在擁擠的展廳過道,一名參觀者興奮地對同伴說,沙特活在未來。沙特人民對于一場科技峰會的熱情呼應了沙特的科技轉型野心。在沙特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提出的“2030愿景”中,科技產業的發展被視為改變沙特單一石油經濟模式的重要途徑。沙特王室成員盧爾娃·阿勒沙特更是在今年2月出席中東首屆網絡峰會期間直言,沙特想要成為下一個硅谷。
“沙特社會轉型的支柱之一是更多元化的經濟,而科技在這樣的轉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標普全球市場財智中東北非經濟前瞻主管拉爾夫·維格對《財經》表示。
沙特能在阿拉伯半島復制一個硅谷嗎?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是中東地區的數字巨人。市場調研公司Goldstein的數據顯示,沙特占據了這一地區55%的通信市場和51%的IT產業份額,互聯網滲透率更是高達98%。
增長還在繼續。今年2月,管理超過9000億美元資產的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公共投資基金(PIF)成立了新的子公司埃耐特(Alat),計劃在2030年前投資1000億美元,與世界各地的技術領導者合作,把沙特打造為一個全球技術制造中心。據美國媒體報道,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之一,PIF正在與美國硅谷頭部風險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探討可能的合作關系,將于今年下半年啟動一個400億美元的基金投資于人工智能。
近年來,沙特加大了對云計算和人工智能所依賴的數字基礎設施的投資。沙特在去年新設的四個經濟特區中包括了一個以云計算為主題的特區。2024年LEAP期間宣布的投資項目總額達134億美元,其中包括亞馬遜旗下云服務平臺AWS投資53億美元在沙特建設高容量云區域。
LEAP由沙特通信和信息技術部主辦。沙特通信和信息技術大臣阿卜杜拉·蘇瓦哈表示,這些投資將深化在新興技術、創新和云計算領域合作,助力沙特成為中東和北非地區最大數字經濟體。蘇瓦哈在發言中特別強調了沙特王儲薩勒曼對沙特以及全球科技行業的支持,并表示數字經濟的發展繁榮將是沙特“2030愿景”的重要組成部分。“沙特通過技術領域的發展尋求改變,我們擁有最好的環境來支持整個行業的增長和發展。”蘇瓦哈說。
從石油經濟到數字經濟,沙特的科技轉型之路是一場從上至下的革命。
在薩勒曼的帶領下,沙特于2016年推出“2030愿景”,希望逐漸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促進經濟多元化。經過幾年發展,沙特的經濟轉型已初見成效。2023年,沙特非石油收入再創新高,達4410億里亞爾(Riyal),相比“2030愿景”提出前的2015年,增長超過1.6倍。

沙特在沙漠里舉行的LEAP,是世界上參與人數最多的科技盛事。攝影/江瑋
“2030愿景”明確提出要通過與大型跨國企業和全球新型科技合作,使沙特的投資能力最大化;在科技領域,沙特將投資于數字化經濟并保持領先水平。
為了實現沙特經濟的現代轉型,薩勒曼將科技創新視為關鍵。他希望在沙特建立一個繁榮的科技生態系統,使沙特成為這一領域的圣地。薩勒曼曾在2018年訪問美國時特意到訪硅谷,悉數會見了谷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蘋果公司CEO(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等科技領袖,試圖傳遞信號:昔日那個保守的石油國度正在變成一個現代國家。
在更早的2017年,為了更好地樹立科技轉型的形象,沙特向機器人“索菲婭”授予了沙特公民身份,成為第一個授予機器人公民身份的國家。最能體現沙特“2030愿景”雄心的,則莫過于沙特西北部紅海沿岸的新未來城(NEOM)。這座城市的建設預計耗資5000億美元,數字化、自動化、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將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智慧城市。
沙特向科技行業投入了大量資金。PIF早在2016年就向軟銀愿景基金出資450億美元,對世界范圍的初創公司和科技企業進行投資。沙特石油巨頭沙特阿美也成立了風險投資機構,投資于顛覆性創新的技術領域。
如今的沙特正在把石油財富更多地用于發展國內科技行業,要求那些渴望得到沙特資金的國際公司前往沙特發展。通過與國際上領先的公司合作,沙特正在迅速縮小差距。
另一方面,得益于充沛的本土資金,初創公司在沙特大量涌現。這里已經成為中東北非地區增長最快的風投市場之一。今年的LEAP期間,多個風投基金宣布成立,其中包括沙特政府風投基金SVC聯合另類投資管理公司Investcorp宣布成立規模為5億美元的基金,重點投資沙特處于成長階段的企業;巴林的綠洲資本推出第二只基金,規模達1億美元,為中東地區的初創企業提供支持;沙特國家發展基金(NDF)與社會發展銀行(SDB)合作,將在游戲和電子競技領域推出兩支總額1.2億美元的風投基金。
“你可以在LEAP感受到這個國家如何轉型,技術如何演變以及對于數字化轉型的渴望。”沙特云計算公司首席執行官塔拉勒·阿爾巴克對《財經》表示。沙特云是由沙特電信公司、易達資本、阿里云以及PIF旗下的沙特人工智能公司和沙特信息技術公司于2022年聯合組建的合資公司。
作為全球增長最快的云服務市場之一,沙特云服務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在2030年達到100億美元。2020年,谷歌和沙特阿美成立了合資公司提供云服務。微軟于2023年宣布計劃在沙特發展新的云數據中心。2023年,華為承諾將在未來五年內投資4億美元,在沙特建設當地云區域。
阿爾巴克說,沙特科技市場正在迅速增長,技術已經融入沙特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府擁抱技術轉型的速度甚至超過了私營部門。“這并不多見,通常的情況是政府在這一領域的轉型更慢,但在沙特,政府卻處在前沿。從通信部到勞工部、教育部,沙特政府機構都在強調技術的作用。”
然而,想要在沙特復制一個硅谷并非易事,建設一個新的科技生態系統所需要的不僅是政府和資本的力量。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前副院長約翰·奎爾奇在接受《財經》采訪時曾指出,美國在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是建立在一個完美融合的三角形基礎之上:商業和工業、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大學。“三個機構之間知識和資金的流動加速了研究和技術的發展,這是美國成功的關鍵因素。”
在沙特的大學中,成立于2009年的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承載著科技強國的希望。去年,兼任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董事會主席的王儲薩勒曼啟動了這所大學的新戰略,希望將科學和研究轉化為具有經濟效益的創新,幫助沙特實現“2030年愿景”目標。新戰略包括三項主要舉措:成立國家轉型應用研究所,以促進技術開發和商業化;重組大學的研究中心,使其能更有效的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設立規模為2億美元的深度技術創新基金,專注于對高科技公司的早期投資,加速沙特高科技行業的發展。
蘇瓦哈則坦言,對沙特而言,最重要的是人力資本。
作為迪拜一家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的聯合創始人,傅卓蕊對《財經》表示,沙特的人工智能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人工智能的發展離不開數據、芯片和人才。沙特在數據整理方面做了很大投入,但依然缺芯片。沙特本土科技人才本來就少,AI人才更少。”

沙特云計算公司首席執行官塔拉勒·阿爾巴克認為,沙特已經稱得上是另一個“硅谷”了。攝影/江瑋
根據沙特在2020年底發布的國家數據和人工智能戰略,到2030年,沙特將在人工智能領域吸引約200億美元的國內外投資、培訓超過2萬名數據和人工智能專家、創建300多家初創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中國公司華為曾與沙特國家人工智能中心簽署諒解備忘錄,為沙特人工智能工程師和學生提供培訓。
在維格看來,沙特的優勢之一在于人口結構——71%的沙特人口不到35歲。“這些數字意味著巨大的潛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方面,如果相關教育能夠跟上。”他說。
易達資本創始及管理合伙人李晉吉對《財經》指出,研發和創新需要有產業環境,它與國家實力和人口規模相關。除了中美,全球沒有太多國家具備開展大規模基礎性科研,尤其是創新性科研的基礎。對絕大多數中小國家而言,它們更多地是強調應用,利用先進技術來提高本國的生產力和效率。
“沙特希望利用先進的技術,去高水平地建立新興產業……正好我們可以把中國的產業生態直接延伸過來。”李晉吉說。
在過去五年的時間里,易達資本正是通過與市場領先的中國企業合作,幫助在中東和北非地區創建強大的本地數字生態系統。
今年3月,在易達資本的幫助下,專注于自動化的中東科技公司btr.tech和上海快倉智能科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btr.tech創始人、首席執行官薩利赫·艾杜納卜對《財經》表示,選擇與中國企業合作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在全球的自動化行業處于領先地位,中國制造具有成本優勢,而且中國企業的反應非常迅速。
“我們可以直接跳到完全自動化,我們不用再測試這個或者那個技術,因為你們已經測試過了,證明它是成功的。”艾杜納卜說。
沙特在“2030愿景”中提出的目標之一是要成為連接亞洲、歐洲和非洲的國際樞紐。2019年,沙特啟動國家工業發展和物流計劃,旨在通過推動工業和物流的產業升級,將沙特打造成領先的工業強國和物流樞紐。“當你向物流投入新的資金時,你談論的是新的基礎設施,而新的基礎設施意味著使用新技術。”艾杜納卜說。在科威特零售行業工作近20年之后,他把目光投向自動化解決方案,嘗試搭建自動化物流系統,并使用機器人對貨物進行存儲和定位。

沙特本土機器人研發公司QSS推出的兩個機器人“薩拉”和“默罕默德”。攝影/江瑋
在確定與快倉的合作關系之前,艾杜納卜和他的同事接觸過其他國家的一些公司。當他們提出希望在六個月內完成計劃部署時,被對方告知這是不可能的。但這種不可能在中國企業那里卻成為可能,艾杜納卜時常驚訝于中國企業的反應速度。“我不知道我們的中國合作伙伴什么時候睡覺,因為他們總是在工作。”
對于希望拓展海外市場的中國企業而言,在當地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將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試錯成本。“在中東布局對于一家中國企業而言其實是比較難的。這是一個全新的市場,打法與傳統的歐美國家不太一樣。所以在開拓中東市場的時候,我們非常希望找到一個當地的合作伙伴。”上海快倉智能科技合伙人謝璇對《財經》說。
中東在線咖啡平臺COFE則選擇了阿里云。COFE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阿里·易卜拉欣對《財經》表示,阿里云的優勢不僅體現在價格方面,對COFE而言更重要的是,阿里云愿意提供對開發人員和工程師的培訓。
“這是一種戰略伙伴關系。阿里云幫助我們,我們則將幫助他們成為沙特乃至中東北非咖啡生態系統最大的云服務提供商。”易卜拉欣說。COFE目前的用戶主要集中在沙特、阿聯酋、科威特、卡塔爾、埃及等中東北非地區,但已經計劃將業務擴展至倫敦等歐洲城市。
沙特本土機器人研發公司QSS的展位是2024年LEAP科技展上最受歡迎的地方之一。身穿白色長袍、戴著紫色頭巾的“薩拉”和穿著米黃色長袍、戴著白色頭巾的“默罕默德”一起站立在展臺最顯眼的位置。面對這兩個形似真人的機器人,前來參觀拍照的人絡繹不絕。
“默罕穆德”是由沙特制造的首個男性機器人,在今年3月的LEAP上首次亮相。“薩拉”則是沙特制造的第一個人形機器人,她的面世時間比“默罕默德”早了一年。在QSS展位一并展出的還有應用于快遞、安檢、醫療、接待、制作咖啡等各種場景的機器人、機械臂以及無人機。“沙特的機器人和人工智能行業正在飛速發展,有很大的需求。”QSS負責數字轉型的總經理伯納德·巴洛基對《財經》表示。
人工智能是沙特科技轉型道路上的重中之重。在“2030愿景”確立的96項戰略目標中,有66個目標直接或間接與數據和人工智能相關。2019年8月,沙特專門成立數據與人工智能局,喊出“數據是21世紀的石油”的口號。根據國際咨詢公司普華永道的估計,到2030年,人工智能行業對沙特的經濟貢獻將達到1350億美元,占沙特GDP(國內生產總值)的12.4%。
盡管在展位驕傲地打出了Made in Saudi(沙特制造)的標語,但QSS取得的進展離不開中方合作伙伴的支持。在QSS的展臺,巴洛基指著一個正在緩慢邁出步伐的黑色機器人說,這是由中國公司制造的。轉身他又看到一個用于機場接待的機器人,“這也是中國制造”。巴洛基坦言,中國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技術是他們進一步發展的基礎。QSS與多家中國公司展開了合作,包括優必選(UBTECH)、越疆(DOBOT)、宇樹(Unitree)等。
“中國的硬件是我們的軟件,我們最終把它變成沙特解決方案,這也是為何人們想要購買沙特制造的產品,即使其中一半已經在中國完成制造,但它的軟件來自沙特。”巴洛基說。
成為下一個硅谷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沙特人為自己國家過去幾年在科技轉型之路上取得的進展感到自豪。在沙特云首席執行官阿爾巴克看來,沙特已經稱得上是另一個硅谷了。“但我們還在持續增長、增長、增長,我們不會停止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