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上
香菜,這種“愛的愛死,恨的恨死”的調味品,從來不缺話題性。
近年來,各種品牌與香菜爭相聯名,在年輕消費者的陣陣驚呼聲中相繼登上“黑紅”頂流榜。以麥當勞、必勝客、安慕希為代表的多家知名品牌,都曾陸續推出香菜口味冰淇淋、披薩與飲品,將香菜營銷推向大眾視野。
今年4月,匯源上線的新品100%香菜汁,更是將有關討論推至頂峰。香菜營銷究竟為何會受到品牌推崇?背后又隱藏著哪些問題?本文將進行簡要梳理。
早在2016年,國際大牌已經察覺到香菜這款食物的特殊之處,嘗試在新品中與之結合。祖馬龍曾推出香菜味道的香水,在國內國際市場吸引了一定關注。
從2020年開始,國內各大品牌開始頻繁推出香菜產品,同時在各大社交平臺進行營銷造勢,一次有關香菜的互聯網狂歡日益蔓延。綜合各平臺的討論區與香菜相關話題,可以發現:品牌與香菜的聯名營銷,離不開流量明星的熱度加持與“愛恨兩大陣營”的爭論。其中,尤以飲品、美食和零食類品牌居多。
2020-2021年,首先推出香菜相關產品的安慕希、上好佳、來伊份等,其代言人王一博自身就是一名香菜愛好者。該明星本人曾在某街舞節目中表示出對于香菜的無限喜愛,隨后以粉絲經濟為基礎的香菜話題迅速火遍社交網絡,由點及面逐漸進行擴散。
為了捕捉這波熱度,品牌迅速做出反應,借勢推出香菜產品:安慕希的香菜酸奶、上好佳的香菜薯片、來伊份的香菜棒棒糖等,一經推出便受到追捧,在粉絲與KOL的助推下,積累第一波流量。后續,香菜的熱度繼續攀升,流量如滾雪球一般愈發驚人。小紅書上,#香菜 的話題已有4億瀏覽量。抖音平臺,#香菜 話題下的視頻播放量最高達68億,而播放量過億的相關話題數也超過10條。
隨著流量的不斷匯聚,不同領域的品牌奮起直追,試圖接住香菜帶來的“潑天流量”。
2022年,麥當勞順勢推出售價6.6元的“香香香菜新地”,將#香菜配冰淇淋有多上頭#的話題送上熱搜榜,并通過KOL的帶動作用,引發大批量網友拍照打卡,為產品造勢。
2023年,必勝客推出的“好多好多香菜豬耳披薩”;白象推出的“超香香香香香香菜面”等產品,繼續攻占社交網絡,采用更具創意和獨特性的組合策略,為品牌在短時期內積累了聲量。
以白象為例,品牌在推出香菜口味方便面的同時,在抖音上設置了一系列營銷玩法,通過話題互動、官方賬號直播、線下快閃活動、KOL測評等方式進行全方位傳播。
事實上,品牌高頻率的香菜聯名背后,是其對獵奇營銷的精準判斷。除了流量明星破圈般的影響力之外,香菜這種味蕾帶有刺激性的食物,在網絡上的討論度與傳播度一直名列前茅。網友對于諸如此類的食物,永遠充滿好奇心。可以說,以香菜為代表的爭議性食物,意味著一種注意力經濟時代的“流量符號”。品牌只要能搭上這波“東風”,再配上腦洞大開的營銷文案,新品出圈的概率便會大大提升。
以匯源推出的100%香菜汁為例,截至4月8日,不同平臺的相關產品已被搶奪一空。據觀察,在抖音匯源果汁的官方直播間,100%香菜汁顯示已搶光;淘寶天貓上售賣同款香菜汁的食品店鋪,也顯示該產品處在“預售中”;京東的情況亦然,評價較高的幾家店鋪,同款香菜汁均顯示“正在采購中”。
縱觀近些年,各大品牌頻頻推出的一系列探索性產品,都在印證著獵奇營銷的屢試不爽。無論是油潑辣子冰淇淋、鳳梨腐乳酸奶,還是折耳根奶茶、藤椒青提味涼茶、大蒜咖啡……都是品牌借助獵奇營銷的手段,達到短時間內占領注意力高地的目的,從而發掘更多客源群體。
另一方面,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在獵奇營銷的激發下,受眾會產生強烈的購買欲。從網絡爭議到產品引流,再到線上線下購買行為的完成,品牌由此實現一場完整的閉環營銷鏈路。同時,不同平臺的社交屬性,也會滿足網友的表達欲與分享欲,在自發的傳播之下,幫助品牌撬動公域流量。而這些都構成品牌偏愛香菜這類“符號”的重要原因。
但瘋狂聯名的背后,也有不少隱患值得思考。比如,在香菜汁的購買評論區,香菜愛好者的負面反饋占據將近一半;在小紅書上,也不乏一些“香菜黨”對綠色糖漿調制出的香菜味冰淇淋表示不滿。而消費者的質疑聲也從對產品的吐槽延伸到對品牌的不信任。“這樣的營銷感令人不適”“又像是一場騙局”等言論,無不顯示出消費者內心的失望。
不難發現,品牌在進行獵奇營銷時,如果只把消費者當作傻子,噱頭大于產品力,不僅會對品牌價值產生負面的消耗作用,也不利于消費者心智的建立與維護。
盡管流量經濟時代,營銷的價值不容小覷。但對品牌來說,更應該考慮的是產品的長尾效應。從自身的產品矩陣出發,融入新的玩法與創意,找到與年輕消費者的情感連接點,或許比單純的獵奇營銷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