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運落下帷幕。
在過去40天的“年度大遷徙”中,全國鐵路預計發(fā)送旅客4.8億人次,日均1200萬人次,每日安排旅客列車12700列左右。自1月12日鐵路春運售票啟動以來,已累計發(fā)售火車票2.3億張,鐵路12306單日最高售票量2090.1萬張,單日最高訪問量達830.3億次,高鐵進入“無紙化”售票時代。
春運如同行走的鏡頭,在這里,一枚小小的車票、一列列飛馳的列車以及一張張返鄉(xiāng)心切的面孔都生動記錄著“流動的中國”。
從1954年到2024年,距離“春運”一詞進入大眾視野已經(jīng)過去了70年。
70載光陰似箭,車輪滾滾向前。硬紙板票變成紅色軟紙票,如今“刷臉”即可進站;時速50公里、車廂內(nèi)人摞人的綠皮車變成了時速350公里貼地飛行的“復興號”動車組;以前車廂內(nèi)為旅客燒水喝的小鍋爐升級為直接送到座位的“定制套餐”。
朝發(fā)夕至彈指間,千里江山一日還。一條條通暢安全的交通“大動脈”連接著祖國各地,大大節(jié)省了回家的時間成本。
春運70年,時間是變化的標尺,空間是更迭的參照。70年間的變化,是我國經(jīng)濟進一步開放、融合、發(fā)展的故事,也是每一個在外拼搏的游子歸鄉(xiāng)團圓的故事。每一趟開往家方向的列車,都載滿了鄉(xiāng)愁。
如今,智能化、數(shù)字化的科技助力春運,“遛娃艙”“最后一公里”等個性化服務的推出,不僅讓歸家的路途不再遙遠,也讓趕路的心更加從容。
滾燙的春運,在變與不變中,始終流淌著脈脈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