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話題累計閱讀量超65億,騰訊平臺電視劇熱搜總榜第一,豆瓣評分8.5,這部由王家衛導演,胡歌、馬伊琍、唐嫣、辛芷蕾等一眾演員出演的跨年大戲《繁花》火了。
該劇主要講述了上世紀90年代的上海,青年阿寶(胡歌 飾)憑借改革開放的春風和自己的打拼躋身成為商界后起之秀的故事。伴隨著該劇的熱播,“影視+文旅”效應顯現。不僅是劇中的“三朵金花”惹人注目,更讓屏幕之外的魔都上海“繁花”處處開。
1月4日,話題#胡歌繁花同款西裝定制電話打爆了#登上熱搜。劇中男主角阿寶在爺叔游本昌的安排下,請寧波紅幫裁縫量身定制了一套套噱頭十足的西服,讓一位街頭青年改頭換面成了優雅紳士,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而“紅幫裁縫”傳人王小方的電話已經被“打爆了”,甚至一度成為胡歌同款西裝預訂熱線。
“好多人都在跟我定制胡歌同款法蘭絨西裝。”王小方說,“劇中的臺詞很考究,像冬天做西服法蘭絨是不錯的,當然還有羊絨。”不過,也有其他“紅幫裁縫”的手藝人表示,胡歌同款的西服屬于雙排扣的英式西裝,比較挑人,適合身形高瘦一點的人來穿。
除定制西服外,上海的美食也被《繁花》帶火了。排骨年糕是很多人對上海美食的初印象,劇集中完整展示了這道小吃的制作過程,從清脆的排骨聲,到滾燙的年糕湯,每一幀都在娓娓述說一段美食的故事。
據了解,上海鮮得來排骨年糕店生意火爆,15元一份的排骨年糕日銷售額超過15萬元,創下歷史峰值。中午飯點,只需10分鐘就能接到300單外賣生意。此外,來自餓了么的數據顯示,劇中出現的排骨年糕、雞腳爪、定勝糕、油墩子等上海美食,外賣訂單均較開播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排骨年糕的搜索量增長近7倍,開播后產生的外賣訂單量環比暴漲237%。
“最近刷《繁花》非常上頭,走一走黃河路,穿越回那個年代,腔調要足。”,小伯在社交媒體上發文,配了一張做舊色調的黃河路打卡照片。所謂“繁花city walk”路線是觀眾根據《繁花》取景地總結出來的打卡路線,地點包括苔圣園、和平飯店和進賢路等。
其中,和平飯店作為上海老牌酒店再次走紅。電視劇中,在1992年“80美元加兩包中華煙可住一晚”的英國套房已改為“英國繁花套房”,一晚的價格也從15930元漲到了16888元。但即使價格高昂,預訂依舊火爆。此外,和平飯店還推出了與《繁花》聯名的定制雙人餐,售價1460元,并加收16.6%的服務費,即總價1702元。菜單中包括年年有余雙寶魚、汪小姐心頭愛、范總的燜聲發大菜等,都與劇集內容緊密關聯。
此外,劇中“至真園”的原型苔圣園生意也十分火爆,不僅年夜飯已訂滿,連包房的預訂也排到了半個月后。即使該店并未推出繁花套餐,依然不影響游客打卡的熱情。有市民表示:“《繁花》一開播,這里生意就很好,菜色也蠻好。主要來體驗一下老上海的氛圍,像九幾年的時候。”這條熙熙攘攘的打卡路線,對老一輩的人來說是懷舊,對年輕人來說是感受一下老上海的氛圍。
談及《繁花》對上海文旅的帶動作用,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教授張斌認為源于影視作品本身對城市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和高品質地呈現。他談到《繁花》呈現出上海獨特的城市景觀,比如說商業街區、弄堂、石庫門,還有獨具特色的外灘以及正在著手開發的浦東等。另外王家衛自身鮮明的導演風格和鏡頭語言很精致,也給觀眾帶來了審美上的新鮮感受。
在張斌看來,如今走馬觀花式的旅游已不被游客所接受,游客更加注重旅游的體驗性,他們追求跟隨故事去目的地,或者到一個地方去挖掘它的風土人情,然后獲得不同的體驗。
據悉,在春節假期來臨之際,上海市文旅局、上海市廣電局正在策劃以“樂游上海過大年— —一路繁花全城尋龍”的主題活動,借影視文化之“熱”帶動城市消費之“潮”。上海市將聯合市場主體和在線平臺,深挖影視劇背后的城市文脈和都市生活,精心組織“跟著《繁花》游上海”系列產品,推出《繁花》同款取景地和經典本幫菜,放大《繁花》的長尾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