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金艷
摘要:散養一直以來都是山區農村生豬的主要養殖模式,在農村經濟生產中占據較大比例。隨著生豬養殖技術的發展,疫病防控知識深入生豬散養戶的心中。本文從山區農村生豬散養的疫病防控現狀角度出發,展開論述散養戶在疫病防治中存在的誤區。并針對技術誤區提出相應的防控措施要點,提高生豬散養的品質,促進山區農村生豬散養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生豬散養;山區農村;疫病防控;用藥誤區
豬肉作為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食材,保證豬肉的穩定供應極為重要。部分山區農村將生豬養殖作為主要的經濟來源,隨著生豬散養數量的持續增多,在養殖過程中也出現諸多問題,影響生豬散養戶的生產效益。對此,生豬疫病防控工作需得到充分重視,才能提升疫病防控效果。
1 山區農村散養戶生豬疫病防控的現狀
當前,部分山區農村生豬散養戶缺少正確的疫病防控認識,消毒與正確用藥意識淡薄,一旦養殖動物收到疫病影響,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首先,生豬散養的數量較少,部分養殖戶疫病防控意識薄弱,認為豬不生病就不用進行日常的消毒。甚至部分養殖戶存在認知誤區,采用生石灰對豬圈進行消毒。這種方法雖然具有一定效果,但不可一勞永逸,相較于正規渠道購買的豬圈消毒劑,生石灰消毒效果較差。其次,生豬散養戶的疫病控制手段不足,在疫病防控上存在誤區,容易產生次生風險,給禽畜類生物帶來安全隱患[1]。例如,部分散養戶疫病防控知識的學習不夠,將生豬防疫與免疫接種混淆。并常常依據自身多年養殖經驗,將貯藏不當的疫苗進行接種,疫苗注射不當,用量不準確,導致生豬防疫失敗。同時,還存在擴大疫病的可能,對周邊生物造成感染,增加散養戶的經濟負擔。最后,生豬散養戶在用藥方面存在不足,為節省成本,散養戶選擇自主防疫。當地組織工作有待缺失,需要鼓勵生豬散養戶組織聯合,分享疫病防控經驗。
2 山區農村生豬疫病發生的原因
結合現階段山區農村生豬飼養工作狀況來看,部分養殖戶開展飼養工作時間較久,且自身具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在日常飼養期間能夠以自身經驗為依據,將生豬飼養技術要點合理融入實際養殖工作中,并對生豬疫情防控工作投入大量關注,為豬群構建有利且舒適的生存環境,以此讓相關疫病發生的可能性以及疫病擴散速率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還存在少數養殖戶自身的養殖知識儲備不足,對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相對缺乏,相關防疫工作信息以及數據等掌握不夠全面等,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疫病發生的可能性,從而致使相關疫病防控工作成效與預期目標存在較大差距。
3 山區農村散養戶生豬疫病防控的有效措施
3.1 增強疫病防控意識
互聯網時代,當地政府與有關部門加強生豬疫病防控知識的普及,增強生豬散養戶的疫病防控意識,從源頭控制豬疫病的傳播。首先,在疫病知識普及中,工作人員要明確重點,加強生豬散養戶對疫病危害性的認識。例如,當地政府通過線上線下2種途徑著手,科學推動疫病防控宣傳工作開展。線下以專家座談會的形式,定期在山區農村進行知識普及。村基層干部積極配合,鼓勵村民廣泛參與,加深生豬散養疫病防控認識。講座中,專家要著重強調疫病防控的措施要點,散養戶日常對豬圈進行消毒,使用專業的消毒設施,避免疫病的滋生與傳播。通過剖析山區農村生豬散養戶的弊端,讓養殖戶認識到疫病的危害。其次,對于豬圈消毒中所需要使用的消毒用品,疫病防控部門工作者以線上網絡的形式普及[2]。其中涉及大量的專業儀器、消毒水的配制濃度與具體操作問題,散養戶可以根據自身需要保存視頻,反復觀看,提高防控能力。疫病防控消毒視頻中,專家會指導養殖戶如何正確開展消毒工作。散養戶可以使用濃度為5%的漂白溶液粉刷豬圈的側壁,對豬圈地面、飲水器、豬食槽等常用的器具進行消毒。另外,定期打開豬圈的門窗進行通風,并在3 d后對消毒劑殘留物沖洗,避免出現腐蝕,影響豬圈的穩定性。最后,生豬疫病防控人員以案例的形式進行講解,科學指導散養戶摒棄傳統思維,加深對疫病防控工作的認識。例如,專家梳理生豬散養疫病傳播的原因,有效識別散養戶的防控誤區,對消毒液的使用量與使用濃度進行講解,禁止出現農藥代替消毒液的現象發生。
3.2 豐富疫病控制手段
生豬疫病防控技術較為系統,涉及的內容較多,技術人員從理論知識方面著手,豐富散養戶疫病控制手段。首先,飼養環節中,散養戶充分重視疫病的高發期,提前采取防控措施,降低生豬疫病的感染率。例如,散養戶通過理論知識學習,明確疫病防控的關鍵時期。在春、秋兩季加強防控,必要時進行疫苗接種,有效預防豬瘟。散養戶的養殖條件不同,部分條件優越的散養戶將生豬分開,避免疫病的傳播。而其他散養戶可以充分借助當地獸醫站,采取科學的免疫程序,加強防疫疫苗的使用,提高生豬的免疫力。在獸醫站的協助下,散養戶的疫病控制手段得到豐富,并在防疫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提高生豬防疫質量。其次,地方政府組織山區農村散養戶學習疫病控制技術手段,健全生豬散養的理念,為生豬疫病防控提供保障。例如,散養戶轉變傳統的用藥思維,在疫病用藥上更加考究,對癥下藥,保證生豬疫病的防控質量。在專業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散養戶將生豬進行隔離,對患病的生豬進行觀察,持續用藥。在基本用藥上,散養戶摒棄傳統的用藥理念,發現藥效不明顯立即換藥,避免長期用藥,使生豬對該藥產生抗藥性[3]。用藥后,散養戶對生豬情況進行觀察,在此期間保證隔離工作的持續性。相較于傳統的生豬疫病控制方法,隔離手段安全性更高。最后,有關部門樹立動態發展性思維,不斷學習新理念,引進新技術,豐富疫病控制手段。作為疫病控制技術的傳播者,部門領導加強對技術創新工作的重視。不斷優化生豬飼養管理、疫苗接種、隔離觀察、用藥與手術等技術手段,促進山區農村養殖戶生豬疫病控制的高質量發展。
3.3 組織聯合疫病防控
根據生豬養殖戶自主防疫的現狀,部分地區領導干部加強組織能力建設,開啟聯防聯控的方案,共享生豬養殖的防疫資源,提高生豬疫病防控水平。首先,地方政府深入山區農村調查,對當地生豬散養疫病防控難點進行研究。有效整合疫病防控資源,發揮組織領導作用,促進區域聯合養殖工作的開展。政府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財政撥款,有效解決資金問題[4]。科學指導散養戶建廠,區域集中管理。專業技術人員從生豬防疫角度出發,對豬舍進行科學設計,保證采光、通風效果,為生豬養殖營造良好環境。山區農村成立管理中心,對聯合疫病防控與聯合生豬養殖工作加強管理,有效避免自主防疫不當所造成的生豬疫情隱患。其次,管理人員采用責任制度,要求散養戶輪流進行集中管理。散養戶日常對豬圈進行消毒,將濃度與用量合適的生石灰均勻撒在豬舍周圍,對生豬疫病進行有效防控。消毒作業的工作量不大,在管理人員組織下,散養戶各自分享生豬養殖的經驗。在聯合生豬防疫中,散養戶的工作量與成本減少,生豬養殖的經濟效益上升,部門領導對工作成果進行階段性總結,有效提升疫病防控人員的積極性。最后,在完善的生豬養殖基地中,配套設施完善,散養戶能夠根據生豬疫病情況采取有效解決措施。生豬隔離的空間條件極佳,有效降低生豬致死率[5]。另外,在散養戶的幫助下,日常的疫苗接種與用藥工作效率提高。例如,在春秋時節,疫病防控人員組織散養戶學習,介紹生豬口蹄疫的危害。并聯合生豬散養人員協助開展疫苗接種工作。生豬口蹄疫的疫苗接種需要分為3次,在散養戶的幫助下,疫苗接種工作較為順利,口蹄疫預防效果極佳。
3.4 科學創新并完善免疫程序
山區農村散養戶要想進一步提升防疫工作成效和質量,則需針對相關工作的防控要點以及工作核心展開全面分析和深入研究,大多數情況下,散養戶作為生豬防控工作的主體,在開展具體防控工作期間構建并完善養殖意識。而對于防疫部門來說,可以通過散養戶學習水平以及作業能力作為依據和參考,定期組織散養戶開展宣傳培訓活動,同時,以現代先進網絡技術作為支撐,為其提供更為多樣且豐富的信息內容和防疫數據,以此讓散養戶自身防控意識得到提高,培養和適時強化的同時,也能夠為相關防控工作成效和質量的提升提供強有力保障。在開展實際防疫工作期間需格外關注以下幾點:其一,散養戶在借助消毒液開展防疫工作過程中,應秉持交替使用原則,定期開展消殺工作;其二,對防疫工作所需的金屬用具進行高溫消毒處理,對于分泌物以及排泄物進行科學處置和合理利用,嚴禁相關人員隨意進出豬圈,并對豬飼料采取嚴格管控和安全處理工作;其三,散養戶應對養殖廢水進行全面管控和科學排放,以此降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和破壞。
除此之外,要求散養戶全面落實并有效開展生豬免疫工作,適時加大對相關防疫免疫工作強度和關注力度。在開展生豬飼養作業期間,散養戶應進一步提升對生豬疫苗接種工作的關注和重視程度,針對15日齡的仔豬有效接種圓環病毒滅活疫苗。需要格外關注的是,需在頸部進行疫苗接種工作,注射劑量控制在2 mL左右。針對30日齡的仔豬,散養戶應及時針對此時期的生豬開展支原體肺炎滅活疫苗以及豬瘟活疫苗接種工作,接種劑量控制在1 mL,在開展實際接種工作期間,散養戶應對接種時間進行科學規劃和全面管控,有效保證疫苗接種工作的連續性和有效性,讓相關接種工作質量和成效得到進一步強化。與此同時,也應積極構建相應的接種信息檔案,以此為相關防疫免疫工作落實到每一戶散養戶中提供必要保障。
3.5 提升監督力度并強化防疫人員素養
本土地方豬相較于引進的豬存在一定劣勢,造成越來越多的散養戶在實際養殖作業期間逐漸從外地引種。在引進期間,要求相關工作人員針對仔豬調運形式和方法進行適時調整和科學創新,同時也需要當地相關部門針對養殖環境以及疫病防治工作狀況等諸多方面展開全面分析和深入調查,以相關標準和形式作為依據和參考對疫情等級進行科學劃分,如此方能為引種工作穩定有序開展提供必要保障。同時,也能夠使疫情的產生或惡化問題發生的可能性得到有效控制。開展實際運輸作業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避免生豬與其他動物產生直接接觸,針對各地區轉運工作的各環節實現全面管控,遏制疾病傳播,降低生豬疾病感染風險。落地后,對引進豬采取隔離飼養模式,針對其抗性以及機體機能展開嚴格檢測。相關工作人員針對引進豬開展嚴格且全面檢疫工作的同時,需要散養戶在日常飼養期間,提供相應的指標檢測報告。
要想真正實現散養戶防疫工作成效和相關工作質量得到顯著提升,應適時強化相關防疫隊伍。由于山區農村在開展防疫工作期間極易受環境以及經濟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限制,防疫人員自身專業能力以及工作素養欠缺,而現有人力資源難以充分滿足現階段作業要求和需求,致使山區農村防疫工作落實與開展受到嚴重影響和阻礙。結合此種狀況,需要當地政府針對實際狀況和工作需求適時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針對各村落防疫工作的開展合理配置防疫人員,同時,借助相應合理的工作補助以及獎勵機制等手段有效調動相關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以當地散養戶分布狀況和具體工作需求為依據和參考,培養或引進相應的畜牧業人才,以此為基礎構建全面防疫的同時,也為實現多角度管控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支持。此種做法能夠為相關防疫制度的科學設定與適時調整提供極大便利的同時,也讓相關防疫工作效率以及防疫質量得到進一步強化。在創新并完善人才培養工作期間,可圍繞現階段防疫人員職業素質水平展開深入調查,并以我國現階段畜牧業人才標準作為依據和參考,設計出行之有效且符合實際需求的培養方案,從而讓現階段農村生豬飼養以及防疫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得到有力保障。
3.6 適時調整防疫制度標準
針對現階段散養戶生豬疫病防控工作實際狀況以及具體需求展開深入分析和全面掌控,并以此為依據和參考制定更為合理且科學的防疫制度標準,另外,當地相關部門應對自身權責進行精細劃分和進一步明確,實現組織機構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和全面施展,有效強化合作意識和聯系力度,以以往所采用的生豬疫病防控制度為基礎作出必要調整和科學創新,有效保證各部門均以相關制度,內容和標準為依據和參考進行規范操作。除此之外,也應進一步加大疫病防控工作力度,合理優化并有效強化基層防疫組織建設,以此加快基層生豬疫病防控工作,落實與開展進度提供強勁助力和必要支持的同時,也讓防控工作效率以及防控成效得到顯著強化。
4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山區農村散養戶生豬疫病防控的現狀進行分析,詳細描述散養戶在生豬疫病防控中存在的誤區。同時,通過增強生豬散養戶疫病防控意識、豐富控制技術手段、組織聯合開展疫病防控,促進生豬疫病防控水平的提高,增加農村生豬散養戶的經濟利潤。
參考文獻
[1] 魏淑英,吳光興,王俊燕.依托畜牧獸醫管理提高動物疫病防控能力的路徑[J].中國動物保健,2023,25(12):11-12.
[2] 王新軍.動物疫病監測在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的作用[J].甘肅畜牧獸醫,2023,53(6):32-35.
[3] 宗麗華.生豬養殖模式與疫病防控方法分析[J].北方牧業,2023(22):18.
[4] 李冬雪.豬疫病監測和養豬場疫病防控措施[J].吉林畜牧獸醫,2023,44(11):47-48.
[5] 李金萍.非洲豬瘟疫情下豬瘟的防控措施[J].今日畜牧獸醫,2023,39(1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