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華
摘要:研究聚焦營造林工作,重點闡述提高營造林工作質量的關鍵技術和管理措施,首先從樹種選擇、苗木生產質量控制、場地準備和苗木種植3個方面探究提高營造林工作質量的關鍵技術,然后從定期監測和評估、病蟲害管理、養護措施3個方面討論營造林質量管理措施。研究旨在從技術運用和質量管理角度提高營造林工作質量,推動林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營造林;工作質量;管理措施
營造林對于減緩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具有重要作用,營造林工程的成功與否取決于種植技術和質量管理。高質量的營造林可以增強碳固存、土壤健康和生態系統的整體健康,還通過提供生態系統服務和經濟機會為地區發展做貢獻。
當前我國營造林工作中面臨種苗質量不穩定、技術人員整體素質待提高、管護不到位、土壤質量不高等諸多挑戰,據此應該關注提高營造林質量所必需的核心技術和管理措施。本文將在以下各節中詳細闡述,為建設成功的營造林項目提供全面的指導。
1 提高營造林質量的關鍵技術
1.1 選擇適宜樹種
1.1.1 生態適應性考量
營造林項目建設中的樹種選擇必須考慮目標地區獨特的生態條件,安徽岳西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樹種選擇應該考慮這種氣候環境影響,同時苗木要適應當地環境,具備耐旱性、耐寒性和耐鹽堿性等特點,能夠在這種特定氣候下繁衍生息、承受季節性溫度波動并適應當地土壤類型的物種將有更高的成功機會。本土樹種往往表現出優越的生態適應性,使其成為首選。
1.1.2 生長特性評價
為了提高營造林質量,必須對潛在樹種的生長特性進行評價,生長速度、樹冠大小、根系結構和養分需求等因素應與當地環境和預期的營造林目標相一致。快速生長的物種可能更適合重新營造林,以快速建立樹冠覆蓋,而生長緩慢的物種可能適合長期森林管理。此外,評估該物種對該地區流行的病蟲害的抵抗力對于可持續營造林實踐至關重要。將這些考慮因素納入樹種選擇中,可確保區域營造林工作因地制宜、促進生態系統的健康和恢復。
1.2 種苗生產的品質控制
1.2.1 種子選擇和測試
苗木品質是成功營造林的基礎,選擇合適的種子是關鍵的第一步,應優先考慮當地樹種或適應該地區氣候和土壤條件的樹種。此外,必須進行種子測試,以確保種子的活力、發芽率以及免受病蟲害的影響,建議從當地種子庫和苗圃選擇適應性強的種子資源。
1.2.2 苗圃管理技術
有效的苗圃管理有助于保持苗木品質,苗圃管理中技術采用應該考慮到應采用為苗木生長所需的最佳條件,這包括保持適當的溫度、濕度和光照水平,以及確保適當的整地和灌溉措施。定期監測幼苗的健康狀況是及早發現和干預問題的關鍵環節。
鑒于安徽岳西的具體環境條件,苗木生產應該遵循因地制宜原則,管理苗圃時應考慮氣候波動和土壤特性,強調種子質量并采用適當的苗圃管理技術,可以確保生產的苗木健壯并為移植做好充分準備,最終提高該地區營造林工作的成功率。比如考慮到岳西地區水資源相對匱乏的實際情況,應該加強節水灌溉系統建設,多采用滴灌、噴灌的灌溉方式,并重視雨水的收集和再利用。
1.3 場地準備和種植技術
1.3.1 土壤改良措施
適合地區情況的土壤改良措施運用也是成功營造林的關鍵一環,安徽岳西土壤多為酸性或鹽堿性,可以適當添加腐熟的有機物質,如畜禽糞肥或堆肥,用于改善土壤結構和提高肥力。此外,合理施用礦質肥料,如磷、鉀等,以滿足植物的養分需求。
應進行土壤測試和分析,以確定養分缺乏、pH 值和其他土壤特征,根據測試結果,施用適當的改良劑;還建議實施等高種植或梯田等侵蝕控制措施,有助于減輕岳西丘陵地區的水土流失,減緩水土流失不僅可以保護表土,還可以促進樹根發育。
1.3.2 選用正確的種植方法
采用正確的種植技術可以保證綠化樹木的生存和生長。樹木應種植在正確的深度和適當的間距,以保證樹冠健康生長。在新種植的樹木周圍覆蓋可以保持土壤濕度并抑制雜草生長,有助于幼苗的生長。考慮到該地區的氣候變化,利用有利的季節和天氣條件適當安排種植活動也很重要,比如安徽岳西地區苗木種植時間通常選擇在春秋兩季,避開極端的溫度和干旱季節。種植完成后注重養護,包括澆水和保護免受食草動物侵害,利用這種方式可以提高苗木成活率。
通過根據安徽岳西的具體情況制定土壤改良措施和種植技術,可以使營造林項目效益最大化,并為當地生態系統的恢復和可持續性作出貢獻。
2 營造林質量管理措施
2.1 定期監測評估
定期監測和評估是有效營造林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2.1.1 評估存活率
評估成活率是監測營造林項目的一個基本步驟,各地區面臨著不同的氣候條件、土壤類型和地形等特殊挑戰,為了有效評估生存率,必須考慮這些因素,需要根據樹種對當地條件的適應性對其進行分類,優先考慮在該地區表現出恢復能力的物種。例如,某些本土樹種如油松和杉木可以在岳西的環境中繁衍生息,監測存活率可以集中在這些樹種上。此外,在評估成活率時,考慮營造林地使用年限,通常使用年限較短的林區在營造林中可能面臨苗木存活率較低的情況,因此有必要進行長期監測,建議把連續評估系統與遙感技術相結合,可以全面了解營造林進展情況。
2.1.2 監控增長績效
監測生長表現是有效營造林管理的另一個關鍵方面。為了優化這個過程,必須考慮幾個因素。
首先,所選樹種的生長特性必須符合該地區的氣候條件和土壤類型。例如,需水量高的樹木可能在干旱地區掙扎。因此,監測應包括跟蹤用水量和土壤濕度水平,以確保所選物種獲得足夠的資源。
其次,安徽岳西的地形變化很大,影響生長模式;監測生長表現就應包括收集海拔數據,以確定具有潛在生長限制的區域,例如陡坡或巖石地形,在這些地區實施梯田和侵蝕控制措施可以促進整體增長。
最后,地理信息系統(GIS)等現代技術可以幫助生長監測,即通過繪制樹木的生長速度及其在景觀中的分布,營造林管理者可以就資源分配以及可能需要額外關注的地方做出明智的決策[1]。
總之,對營造林項目的定期監測和評估是踐行因地制宜原則的基礎,考慮物種適應性、營造林地使用年限和技術利用,可以顯著提高營造林質量。通過仔細評估成活率和生長表現,可以繼續在區域營造林工作上取得重大進展。
2.2 病蟲害管理
鑒于安徽岳西地區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以及對樹木健康的潛在威脅,病蟲害管理是提高該地區營造林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為了有效應對這些挑戰,必須采取積極主動的方法,包括早期發現、預防和適當的治療方法。
2.2.1 早期發現和預防
首先,強調早期發現,病蟲害的早期發現可以防止病蟲害快速蔓延并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害。應建立監測系統,定期檢查樹木是否有感染或疾病的跡象,這包括對樹葉、樹皮和樹木的整體健康狀況進行目視檢查。此外,使用信息素陷阱和數字工具(例如遙感和無人機)可以通過有效識別關注區域來幫助早期發現。
其次,強調早期預防,預防通常比治療更有效、更經濟。實施預防措施可以顯著降低病蟲害暴發的風險。比如通過混種種植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做法來維持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因為多樣化的森林更有彈性,更不易受到大范圍的破壞。
再次,正確的選址也至關重要。了解當地的生態和土壤條件有助于選擇不易受到常見病蟲害影響的樹種。此外,保持樹木之間的最佳間距可以改善空氣流通并降低疾病傳播的風險。
最后,公眾教育計劃可以在預防中發揮作用,在地方開展營造林宣傳活動,推廣病蟲害防治知識、技術,讓林業工作者、居民都能夠成為病蟲害防治的主體。
2.2.2 使用適當的治療方法
首先,進行生物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方法來防治病蟲害,比如可以引入瓢蟲和寄生黃蜂等有益昆蟲來自然控制害蟲種群,這種方法減少了對化學農藥的依賴,減緩化學農藥可能對環境產生的負面影響。
其次,實現化學防治。當發現害蟲或疾病時,要求應謹慎使用化學農藥。害蟲綜合管理策略實施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減少化學藥劑使用,并且針對特定害蟲類型選擇適合的化學藥劑,避免濫用農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有益生物的傷害[2]。
再次,鼓勵研究與開發。應鼓勵持續的研究與開發工作,以確定特定區域的病蟲害并開發有效的治療方法。與當地農業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可以針對地區的獨特挑戰提供有價值的見解和解決方案。
總之,有效的病蟲害管理對于營造林項目的成功至關重要。早期發現、預防和使用適當的處理方法是保護該地區森林資源,這是保證地方林區長期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戰略。通過采取積極主動的應對措施,可以減輕病蟲害帶來的風險,更高效地實現地區營造林目標。
2.3 養護措施
提升營造林質量的過程中加強養護也是一個關鍵方面,應該考慮地區的獨特環境條件和地形特點采取特定的養護方法來保證新建林的成活率和健康生長,其中灌溉、施肥、修剪、間伐等措施都是營造林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2.3.1 灌溉和施肥
首先,灌溉管理。我國安徽岳西地區的降雨特點是夏季多雨、冬季較干燥,降雨分布不均勻,高海拔地區的降雨量較大,春夏季雷雨頻繁,且局部性強。據此,灌溉管理中應該強調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比如收集和儲存雨水,建立水庫或水塘,在旱季時供給植物所需的水分。同時還應設計和建設高效的灌溉系統,采用滴灌、噴灌或微噴等技術,還應該考慮土壤保水能力,因為安徽岳西地區土壤多為丘陵山地,土質較松散,具有較強的滲透性和保水能力較差的特點,因此可以通過覆蓋保墑材料或建立溝渠來控制水流。此外,使用濕度傳感器和天氣數據可以幫助優化灌溉計劃,確保樹木獲得足夠的水分而不會過度澆水。除了水量之外,水質檢測也很重要。定期的水質測試可以識別任何可能損害樹木的污染物,對應建立適當的過濾和處理系統,為營造林地提供清潔且合適的水源。
其次,施肥管理。施肥實踐必須根據所選樹種的具體養分需求和當地土壤的成分而定,土壤測試可以提供有關養分缺乏的信息,從而制定精確的施肥計劃[3]。可以優先選擇有機肥料和緩釋肥料,以減少養分淋失并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營造林中施肥管理要考慮化肥的可持續采購,以盡量減少生態足跡,使用堆肥或糞肥等當地可用的有機肥料是一個可行的選擇。此外,利用與樹根形成共生關系的菌根真菌可以提高養分吸收效率并減少對化肥的需求。
2.3.2 修剪和間伐
首先,修剪。修剪是岳西營造林的重要維護措施,修剪包括去除枯死或患病的樹枝,并對樹木進行整形以實現最佳生長,通過將資源重新分配到樹木更健康的部分來增強樹木的健康[4]。在安徽岳西地區,病蟲害威脅較大,定期修剪可以防止感染傳播。此外,適當的修剪可以幫助樹木形成堅固、結構良好的樹冠,不易受到風害。
其次,間伐。間伐涉及有選擇地移除一些樹木以留出空間并減少剩余樹木之間對資源的競爭。在營造林項目中,間伐特別有利于確保森林的健康和活力。過度擁擠的森林會導致生長發育遲緩、更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害,以及對養分和水的競爭加劇。應根據樹種的具體生長需要和營造林工程的長期目標,有策略地進行間伐,此外,間伐還是增強林區可持續生產力的關鍵,符合當地的經濟發展需求。
總之,養護措施對于提高營造林質量至關重要。根據當地情況定制灌溉和施肥方法,以及實施有效的修剪和間伐策略,可以全面提升營造林工作質量,支持樹木健康生長,增強了森林生態系統的整體恢復力,確保森林資源生長和利用的可持續性。
3 結語
提高營造林質量是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地區經濟、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高質量的營造林工程可以有效固碳,提升土壤品質,增強整體生態平衡,通過提供必要的生態系統服務和經濟機會,精心規劃的營造林項目對環境和社會都可產生積極影響。
營造林項目想要取得成功,必須把關鍵技術和有效的管理措施結合起來,其中包括選擇適合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樹種、確保苗木生產的質量控制、實施有效的整地和種植技術,以及通過定期監測、病蟲害管理和維護實踐;通過堅持實施這些戰略,可以提高林業生產水平,為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潘慶全.林業營造林關鍵技術及質量管理措施研究[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8):129-131.
[2] 姚垚.營造林質量提升的關鍵技術和管理措施[J].農業災害研究,2022,12(9):63-65.
[3] 潘森.論提高營造林質量的關鍵技術和管理措施[J].山西農經,2021(5):100-101.
[4] 包向東.提高營造林質量的關鍵技術與管理措施[J].江西農業,2023(20):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