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浩然
來自山區里的孩子,以稚嫩的希臘語歌唱,從山間的泥土地,站在了鳥巢奧運的世界舞臺;城市里的老師,奧組委的工作人員,躬身走向村莊,站立在泥土地的孩子們面前。
天高地迥,人亦有別。你所站立的地方,是你的目光與志向所及;你所站立的地方,正鑄造了你和你的時代。依我之見,你與你站立的地方,互為依憑,共生共長。
你建構了你站立的地方,亦改造著你站立的地方。改革的春風吹過南方的小城,帶來了現代化的陽光大道,帶來了一座座鱗次櫛比的高樓。在這背后,是無數人辛勤的汗水,他們渴望走出那荒蕪與貧困的一隅,懷揣著向世界展示純真的赤子之心,那是一己之力脫離貧困的決心與信念,更是以平凡之我創造絢爛的印證,是為穩定經濟社會體系澆筑的基礎。曾經一貧如洗的山村,如今物阜民豐。無數的人,各自發揮著能動性,用實際行動為站立之地添磚加瓦,在其間實現自己的價值。
你站立的地方塑造了你。《鄉土中國》中的“地緣型社會”正為此意。人們的思想觀念源自腳下的土地,或米,或面,或是黃鐘大呂,或是山歌村笛。每片土地都無私地為人們奉獻著自己。所謂故土,應如是。無論它置身窮鄉抑或僻壤,無論面臨滄海還是巨浪,都一直默默為人們提供住所、食物等必需品,又用當地習俗、文化對人進行熏陶。它擁有著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雙重加持,對人的塑造作用不言自明。
在宏觀的視角下,地方塑造著人,人又改造地方,這是你堅定執著的地方,更是你因何成為你的一脈同心。
正是由于站立之地的塑造作用,人們渴望受到其積極影響,從而實現自身發展。相比于改造足下之地,去更先進的地方似乎更加容易且有效率。于是你渴望,渴望理想的學校,渴望繁華的都市,渴望從山區走出—渴望站立于渴望之地。這赤誠而質樸之愿便因你對站立之地不滿而呼之欲出。
而站在渴望之地同樣多艱,試問究竟怎樣才能擁有曾經孟母三遷的堅毅果斷。人人都有了渴望,競爭便因之而生。當你明白到達彼岸任重道遠,當你明白要奮斗拼搏、踔厲奮發,當你開始俯身奔走埋頭趕路,當最終你真的站立于足下之地,是否真的能因此舍棄曾經夢想的彼岸。從古至今不得志者和失意者幾何,但只要屹立在故土,屹立在曾經的自己站立的地方,便可抵歲月漫長。曾記否,上學必經之路上開放的花朵;曾記否,雪后的樹枝被拿去做了那個雪人的手臂。我們何不暫停疾行之雙足,重新審視、感悟塑造你的這片土地,尋覓回真我的人性光輝。而這時,你才真正站立在了這曾被你站立過的地方上。
在馳而不息的社會中,站立在足下之地便成了一種勇氣。愿你站得頂天立地,愿你站得初心如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