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兵
我被姨媽收養前的姓名是張開波。我的外婆生了至少八個子女,因為我幺姨媽排行老七,最小的幺舅應該排行老八,或是排在更后面吧。
我的爺爺很有個性。據我二爺爺和二婆婆說,我爺爺打牌時喜歡吹牛,口才非常好,但是說話直,態度強勢,而且不怕得罪人……
我父親張智敏,很能干,腦瓜兒也很聰明,做過泥水匠、磚工、石匠,還會燒磚窯。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還有一個遺腹子。父親一生勤勞,他準備建三間房,已建好了兩間,還有一間準備給未出生的孩子。但“天有不測風云”,父親突發心臟病離開了人世……我的幺弟是在父親死后那年出生的。
父親去世后,家里五張嘴等著吃飯,只有母親一個勞動力了。母親沒有辦法,只好將我過繼給沒有生育能力的幺姨媽。
幺姨媽雖然體弱多病,但團結鄉鄰非常有一手。她對我非常嚴格,當我調皮搗蛋時,她會用板子教訓我……我一生沒見姨父笑過,我多次懷疑,他是不是不會笑?
我的生命有許多貴人,張文龍老師算第一個,十六歲跟他學寫詩,也學為人處世……
我的養父的父親葉樹榮,是最疼愛我的老人,他老實善良,經常給左鄰右舍幫忙。爺爺非常愛我,在我小的時候,他總是悄悄地把鍋里的稀飯鍋巴給我吃,干活兒時,他也替我干,讓我少干些。養母打罵我時,他總是庇護著我。我有時也很調皮,讓他受氣……
后來他去世時,我非常難受,那時我在外縣打工,養父也沒通知我,我沒能見爺爺最后一面,成為我心中最大的痛與遺憾。
我總是懷念跟發小兒楊三、楊秀蘭、楊秀芳這一家人在一起玩兒的日子。他們家的人都非常善良,經常給我好吃的,而且《毛澤東選集》《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書籍都是在他們家讀的。為了報答他們,我也幫他們干了許多活兒。
2006年,區里的李勇儉書記對我非常關心,安排我去區圖書館上班,他也是我的恩人。
我深懷感恩之心!感恩家鄉賜予我溫暖,感恩那些賜予我活下去的力量的父老鄉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