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雙林
點、橫、豎、撇、捺,漢字的基本構件,雖簡,卻深藏奧妙。
點之美,顯于位置、形態、體量、疏密、疾緩。不同位置則能起到不同心性感受,視覺效果,如“心”字,中心點若熟睡襁褓的嬰兒,安穩、恬靜;左右之點,若即若離,正如孩童欲掙脫母親管束又依戀母愛,既有頑皮之態,又左右呼應,與中心點動靜相宜。余下形態變化、體量大小、間距疏密,以及書寫疾緩等,無不體現各自的美感和章法之妙。
書法之點于不同字體間形態各異。楷書之點像瓜子、像樹葉。周正圓潤有之,端莊秀麗有之。書之凝神靜氣、提頓有度。隸書之點,則灼而不妖。魏碑之點或有棱有角,或方俊響硬。而行、草之點則是表達長短、動靜、疏密、疾緩的絕好手段,疾如閃電時,或如蜻蜓點水有痕則過;緩如摁釘,力透紙背,墨深色重,似力壓千鈞之秤砣。
點雖微小,卻不可無。秤不可無砣,人不可無眼。所以,它是點睛之物。若無點睛之物,何來點睛之筆呢?
點雖微小,卻能顆米湊成籮、滴水匯成河、粒沙積成漠。人無米,命無存。風起沙暴、江呼海嘯則地覆天翻。讀書人若能窮日月,盡途徑,集浩浩知識之點,即可成大才。
點雖微小,變化萬千。可以是人,是沙,是水,是巖,是樹,是山,是萬物。山嶺崔嵬是于近者而言,于極高遠者就是個點。因之偉人毛澤東有“烏蒙磅礴走泥丸”之絕妙詩句。
點之要,在悟人。茫茫人海,個人不過是渺小的一點。你到人世走一遭,能留下什么樣的痕跡,多大的痕跡,或說能寫多大個點,在于怎樣悟人、做人。不管何時何地,個人于歷史長河,浩瀚宇宙只是無處找尋的滄海一粟而已。不可自大,也不必自大。明白一點,做好一點,做亮一點。全國人民都把自己做成一個閃亮的點,聚集起來,就能燃燒世界,點亮宇宙。
橫,如梁,大廈無梁則傾;如扁擔,有柔有剛。無論剛柔都透著線條的美。負重的扁擔,如成熟的稻穗,彎腰謙恭,笑向大地。無限的勞動之美,收獲之美。扁擔,小能擔家庭,大能擔天下。無論是擔家庭,還是擔天下,都是擔當。中華兒女自古就是有擔當,才有我們民族的生生不息。以往,不識字的農人常常調侃:扁擔倒下就是個“一”字,是告訴我們“橫”就是“一”,“一”便是“橫”,便是扁擔。
“一”,是從無到有的突破、飛躍,是偉大的起始。有“一”才有十百千萬,才能有高山巍峨擎天,江河滔滔入海。“一”是催人奮進的號笛,是中華兒女不棄的追求。天下歸于一心,江山歸于一統,代代幸福太平。對祖國、對事業、對友情、對愛情始終如一。
“一”是獨個,亦能當全部;見一木而知林,拾一葉而知秋;窺一斑而知全豹。因之精明之人常用以點帶面之法思考、工作,以求事半功倍。不過難保沒有以“一”概全之誤。
在求“一”的漫漫征途中,在五千年文明的輝煌里,在每個危急關頭時,神州大地上總是不乏力挽狂瀾的風流人物。一個民族,一部史詩。一代盛世,一代豪杰。“一”,是人生的追求,民族的追求,人類的追求。“天人合一”才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最高境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便是對“天人合一”最科學的注解。天下歸心,四海歸統,便是中華代代追求的“一”。追求冠以“一”,便是永遠。
豎,有垂露、懸針。垂露豎,直而勁。正直、力量,方立于天地之間。青松萬古長青,是有泰山壓頂不彎腰之鐵骨。蓋天地英雄之化身。竹,中通外直,虛懷若谷,高風亮節,為無數仁人志士所景仰。令表里不一、曲意逢迎溜須拍馬之輩黯然失色,皆因勁直風骨使然。
書垂露豎,末了回筆斂鋒。豎便為正直不阿而又心性親和之范。
懸針,直勁銳利,似針懸。念“鐵杵磨成針”之典故,養愚公移山之耐性,磨百折不撓之恒力。懸針,身直而前段尖銳,似利劍出鞘,誰有不平事,這便是俠肝義膽。正義利劍時時高懸,刻刻震懾黑惡之勢力,貪腐之豺狼,方得國泰民安。
豎,又稱“直”。寫“直”,須正坐。心身皆無左偏右傾,中正直下,始得剛直有力。司馬遷秉筆直書,方有史家之絕唱傳世。唯胸有浩然正氣者,方能成江河之中流砥柱,社稷之擎天柱梁。書其豎自然直而剛,豪情萬丈,無私而銳,一插到底。
撇,如草,如刀。如草絲茅,隨風搖曳,若仙女飄飄之柔美,有行云流水之律韻。書之如臥草浪,如入綠海,令人心暢氣舒。如刀,削鐵如泥。啟迪人快刀斬亂麻,遠離繁雜紛擾之煩苦。若臨戰場,揮刀馬上,寒光鐵衣,定鼎江山,萬世功表。
捺,亦如刀。柄左上掛,鋒右下拖,是為收斂之刀。收刀者或佯退蓄勢,或見好就收,多為再戰。或大功告成馬放南山。與撇一放一收,一進一退,相倚相望共存。其殺伐決斷,全賴刀之勢、之威、之神。
一撇一捺為人。人,天地萬物之靈,天地萬物之和。二者相生而立,缺一不存。乃由萬般紛繁到簡單明了的哲學概括。
點、橫、豎、撇、捺合為“術”。“術”,方法,謀略之路數也。說話之術,待人之術,馭人之術,為人處世之術。豎其中,為人應持中,中正。“史”之義,持中。秉筆直書,史官準繩。撇捺左右相扶,收放有序,進退有度。豎直有剛,撇捺有柔,剛柔相濟。點一側,堪為順勢而瀟灑,動感十足,靈活機智,猶如處事不可偏執一端。
漢字,生乎形、合乎意、基乎色,融中華五千年智慧,是中華民族從蒙昧走向未來的輝煌燈塔。點、橫、豎、撇、捺,筆筆有乾坤,字字隱世界。
習字,悟字,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