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東文
【摘?? 要】民族管弦樂團中樂器種類較多,指揮人員只有具備了較高的音樂素養,才能將多種樂器有效整合,進而演奏出美妙的音樂。本文將研究重點放在民族管弦樂團指揮音樂素養培養方面。文章首先闡述了民族管弦樂團指揮音樂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民族管弦樂團指揮要具備扎實的音樂理論基礎、指揮技巧與技能、聽覺、讀譜能力以及研究配器方法的能力;最后詳細梳理了民族管弦樂團指揮音樂素養培養的方法,主要包括不斷學習及豐富音樂知識、學會更好地使用肢體語言、強化聽覺訓練和讀譜能力、熟練掌握不同樂器的演奏技巧等。
【關鍵詞】民族管弦樂團? 指揮人員? 音樂素養
文章編號:1008-3359(2024)06-0177-06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民族管弦樂團表演需要將多種不同樂器融合起來,因此需要一個高素質的指揮者進行指揮,這樣才能將不同的樂器更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為觀眾帶來優美動聽的音樂。而音樂素養的形成并非短時間內就可以實現的,需要指揮人員經過不斷地學習與訓練,在日積月累中逐漸形成,進而才能出色地完成指揮任務,將各種管弦樂器的價值發揮到極致。基于此,本文重點針對民族管弦樂團指揮的音樂素養進行了深層次分析,旨在為指揮人員音樂素養的提升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與方法。
一、民族管弦樂團指揮音樂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指揮對音樂風格的認識
不同的音樂作品有著不同的風格,這就需要指揮人員在指揮時對音樂風格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指揮人員對音樂風格的認知并非短期內形成的,這與音樂素養有著密切關系。站在樂團表現的視角來看,民族管弦音樂作品風格多以地域性為主,此時指揮人員需要深入了解音樂作品的文化和自然兩大要素,這樣才能更好地展示地域風格。在民族管弦樂《北京喜訊傳邊寨》這一音樂作品中,西南少數民族音樂元素更為突出,特別是苗族歌曲和蘆笙的結合,使得這首曲目更具獨特性。指揮人員讀譜后可以更好地掌握作品的創作風格,準確把握其特點,從而在指揮時可以完美呈現作品的風格特點。為此,指揮需要做到深入讀譜,理解作品的內涵,而這也是指揮音樂素養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當指揮的音樂素養提高時,他們對于音樂風格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刻。
(二)有利于提高指揮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力
音樂作品展示的不僅僅是音樂之美,更是作曲家的情感,抒發的是對一個時代的感悟。為此,指揮人員要了解和掌握作品背后的歷史事件、文化特點以及社會現狀。換言之,當指揮自身具備豐富的基礎知識時,便能夠對音樂作品有更加深刻的認知,所以他們在指揮前會不自覺地想要了解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如果長時間堅持這樣做,音樂知識儲備就會越來越多,指揮過程中的情感表達就會更真摯。例如,趙季平創作的《紅高粱》這部音樂作品,以陜西黃土高原為創作背景,演奏出了黃土高坡上的人民質樸、勤勞,以及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如果指揮人員只是簡單了解音樂作品的樂譜、節奏、旋律以及使用的樂器特點,而未對創作背景及背后的情感進行深入學習,必然不會達到很好的效果。但如果指揮人員先對這部作品的深層次內涵進行解讀,既對陜北風情有了充分了解,又掌握了作曲家想要表達的內涵和情感,那么對作品就會有更加深刻的認知,從而豐富民族管弦樂團中指揮的音樂知識,提高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力。
(三)有利于提高樂隊的整體水平
指揮人員音樂素養的充分體現,主要依賴于樂團能夠將作品的內在情感真實展示,進而引發聽眾的共鳴。此時,指揮是否真正理解了作品的內涵,是否能夠通過手勢、眼神以及身體語言將自己的意圖更好地傳達出去,這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影響到樂團的藝術表現力。當指揮人員具備豐富音樂知識,掌握了手勢、眼神以及肢體語言的運用技巧,在節奏、動態與音色變化中能夠靈活調整,他們便可以有效指揮每一個聲部,引導樂團所有成員更好地理解并執行他的指示,從而在相互配合中演奏出具有較強感染力的音樂作品。例如,在表現不同主題音樂作品的過程中,每個聲部需要運用怎樣的音樂表現手法,節奏的快慢、力度的強弱等,均對指揮人員的音樂素養提出了較高要求。只有具備較高的音樂素養,指揮人員才能做出合理的指揮決策,從而將作品更好地呈現出來。
二、民族管弦樂團指揮應具備的基本音樂素養
(一)扎實的音樂理論功底
一部優秀民族管弦音樂作品的完美呈現,重點在于充分發揮多種樂器的演奏作用,而指揮人員是其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因此,在民族管弦樂團中,指揮人員掌握扎實的理論功底非常關鍵。作為整個樂團的領導者,他們不僅要對音樂曲目和總譜有完全的理解,還要在演奏中突出自己對作品深層次的理解,并融入一些自己的創新想法,深入且全面地掌握音樂知識。同時,指揮人員還要深入鉆研指揮方法,對配器法、曲式結構、和聲、復調等知識有系統化的掌握。例如,在樂團演奏過程中,指揮人員要掌握弓弦樂器的弓法,相同樂句使用不同的弓法進行演奏,所收獲的音樂效果也會存在較大差異。不管是力度變化、音色變化,還是發音表現力,弓弦樂器的表情和弓法都密不可分,不同的弓法代表著不同的音樂表情。因此,指揮人員要結合不同的樂句與音色,掌握合理安排弓法的知識。
此外,針對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指揮者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了解民族管弦樂作品創作背景、作曲家思想的基礎上,能夠結合創作風格將不同類型的樂曲進行合理化整合、歸類、匯總,并在指揮全過程中靈活運用已掌握的理論知識。指揮人員要熟悉每一部作品的旋律、節奏、和聲,進而探索作品特有規律,以便在展示這些音樂作品的時候,無論是在速度、節奏,還是在風格方面,均能體現出不同之處。
(二)熟練的指揮技能和技巧
指揮是整個民族管弦樂團的核心。演奏者只有在指揮者的指揮下才能將音樂作品完美地演奏出來。因此,他們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有熟練的音樂技巧,其中,指揮手法的運用是關鍵,必須做到嫻熟且恰到好處。手勢技法的掌握可以使指揮人員和樂團間的配合更加密切,在正確手法的引導下,演奏者才能把握好節奏。不同的樂器,需要指揮者掌握不同的指揮手法。指揮者的手勢大多會根據管弦樂器運弓法以及演奏法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指引和支撐管弦樂聲部的音樂表現力,保證整個樂團的演奏更加統一。當演奏者看到表示自己樂器的手勢時,他們會快速進入演奏狀態,并感受到指揮者的情感以及力量。因此,指揮人員要對指揮技巧充分掌握,具體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整個手勢的操作要干凈利落,簡單且明了。這樣一方面能夠將作品曲目風格及特點展示出來,另一方面能夠抒發音樂的情感及思想內涵。
第二,指揮時要自然流暢且準確無誤,能夠將音樂作品的節奏感突出出來,速度的掌握要恰當;要在空間內畫出圖形,暗示節奏的強弱緩急。雙手以強拍的周期性往復循環為基礎,做出相應的動作,強拍時手勢自上而下,弱拍時手勢則自下而上。右手主要負責速度、節拍,左手則給予相應的輔助或者提示演奏者對表情的掌控。
第三,指揮時動作要做到優雅且得體。指揮人員在音樂作品表現過程中要自然地收與放,重點應放在右手臂動作上。面部表情無需過分夸張,眼神要陶醉,同時監督及提醒演奏者演奏動作,使樂團中演奏者間的演奏關系更加和諧;頭部動作應隨眼神看向樂團演奏者,整個身體隨音樂微微扭動,腳部動作要在自然、身體處于放松的狀態下,采用合適的指揮動作,將每個樂器演奏者的優勢體現出來。
(三)擁有良好的聽覺
在民族管弦樂團演奏環節中,音色和音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民族管弦樂團中樂器獨奏的情況很少出現,通常情況下樂器間互相配合才能將一場演奏完成。當使用的樂器不同時,音色的呈現自然也是不同的。在音樂作品表演過程中,為了能夠達到較好的演奏效果、體現音樂作品的藝術性特點,樂器演奏中會劃分為多個聲部,有時強調的是音樂的統一性、和諧性,有時則強調音調的波動起伏,需要將每一個樂器有效銜接。如何安排樂器的演奏順序、如何把握演奏的時間等,都需要指揮人員通過傾聽并借助手勢動作做出合理調整,以體現演奏的進度與變化。因此,指揮人員指揮時需要準確分辨出不同樂器間音色的差異,演奏時準確進行演奏音的校對與控制,并對音高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才能確保整個演奏中不出現聲部音不準的問題。而指揮人員想要在辨音方面具備較高的能力,則必須具備敏銳的聽覺。
(四)具備較好的讀譜能力
在民族管弦樂團演奏過程中,不同的樂器有其單獨的譜子。指揮人員作為整個樂團演奏的核心人物,要對每一個樂器譜子都非常了解,進而才能理解總譜的意思。所以優秀的指揮人員要具備較強的讀譜能力。由于音樂演奏中會出現各種情況,例如不同演奏會表演方的要求不同,樂團譜子會經過創編或改編等,演奏者要根據要求完成作品的演奏。這期間整個過程極易出現問題。若演奏者練習的時間較為充足,那么此問題便可以很好地解決。但是若磨合時間較短,演奏中極易出現誤差。由于整個演奏團隊使用的樂器不同,演奏者的樂譜也會存在較大差異,若無法做到及時磨合,便會出現“不和諧之音”。此時就需要指揮人員發揮作用。他可以借助對總譜的理解,給予樂器演奏者相應的指導。這就要求指揮人員要在總譜閱讀方面具備較強的分辨能力,可以快速分析出總譜各個音色的銜接點,并在短時間內大致了解作品內容。同時,他們還要有較強的記憶力,全面掌握作品的每一個細節,以便在指揮中更加從容、更加自如,做到心中有數。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每一個樂器的演奏都能有效銜接在一起。
(五)具備研究配器方法的能力
民族管弦樂團指揮人員要全面認識及了解多種樂器的中、高、低三個音區與最佳音區。不同樂器有著不一樣的音區,因為使用方法存在較大差異,所以聽眾通過不同樂器感受到的情感也是不同的。雖然在演奏環節,最佳音區可以呈現很好的效果,但將不同音區科學銜接在一起,同樣也能夠達到很好的效果。對于不同的音樂作品,使用低音區會給人以穩重之感,更適合在一些悲情樂曲中使用此音區;而表達輕快情感時,則需要使用高音區。因此,這就要求樂團指揮人員對總譜要充分了解,能領悟樂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并能夠運用巧妙的方法將情感融入演奏過程中。要想達到這一點,指揮人員不僅要掌握不同樂器的音色和演奏技巧,還要做到深入研究和總體規劃。此外,還有一點非常關鍵,那就是在編制總譜過程中,若出現與樂團樂譜有明顯差異進而導致聲部重合問題時,指揮人員需要將重復部分去除。
三、民族管弦樂團指揮音樂素養培養的方法
(一)堅持學習和補充音樂知識
優秀的指揮者必須對作品的情感以及內涵有更深刻的理解。要想做到這一點,并非易事,需要指揮人員堅持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音樂知識,才能帶領整個樂團演奏出動聽的樂曲。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一是堅持深入學習樂曲的創作背景、創作年代以及作曲家創作的特點等,能夠站在整體視角下系統掌握樂曲的演奏。除此之外,還要積極學習理論知識,包括音樂理論、樂譜閱讀、樂器分類和演奏方法等,這些知識是學習民族管弦樂團指揮的基礎,能夠幫助指揮人員更好地理解音樂和樂譜。二是學習民族管弦樂團曲目時,需要了解不同的類型和風格,包括古典音樂、現代音樂、民族音樂等,同時還要學習如何分析和理解曲目,以便更好地將音樂作品呈現給觀眾。三是參加指揮課程和實踐活動,通過參加各種學習以及培訓課程系統地學習民族管弦樂團指揮的知識和技巧。通過實踐活動可以鍛煉自己的指揮技能,積累更多的表演經驗。四是自我反思和學習,需要對自己的指揮進行錄音或錄像,以便更好地分析和改進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探索新的指揮方法和技巧,以不斷提高指揮水平。
(二)學會更好地使用肢體語言
在民族管弦樂團演奏環節,指揮人員的肢體語言可以視為“無聲語言”,而不同樂器配合形成的則是“有聲語言”。當“無聲語言”與“有聲語言”完美結合,就可以演奏出天籟之音。為此,指揮人員要學會更好地使用肢體語言,將樂曲的情感表達出來。一是眉眼組合語言的運用。指揮人員要站在全局視角下,將全部演奏人員納入視線范圍內,通過眼神傳達某些信息,借助眼神變化表情達意;而眉毛則重點表達情緒,鎖眉代表痛苦,低眉代表害羞等。眉與眼配合,能夠增強演奏效果。二是手指語言的運用。手指微彎,中指指向正前方,大拇指、食指間呈弧狀,手心朝向演奏者,以此來控制聲音。當掌心呈擁抱狀態時,則代表演奏聲音要合在一起;手握拳表示音樂要低沉有力,展示出樂曲的悲壯之情;掌心向下代表聲音要低要弱,反之則需要慢慢提高音高;豎大拇指則表示給予演奏人員激勵。三是身體語言的運用。在演奏時,指揮人員要保持正確的體態與站姿,挺拔且穩當,肩部放松,兩腿微微分開,呈現出積極樂觀、和諧之美。只有掌握更多的肢體語言,指揮人員才能收獲較好的指揮效果,營造出和諧的音樂氛圍,整個樂團的演奏才能打動聽眾。
(三)堅持進行聽覺訓練
在聽覺訓練中,主要針對的是音色、音高以及音準三大環節,指揮人員應該借助聽曲訓練方法做到每日必練這三項。訓練環節可以設置多個版塊,將每日訓練內容做好相應的記錄,以便在自我檢測中檢查訓練的最終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訓練時要劃分出較難掌握的部分以及容易掌握的部分,重點針對薄弱環節訓練,以達到循序漸進提升的目的。同時,還要明確樂曲中樂器的音色。訓練環節要重點放在判斷音準方面,不管是樂器獨奏,還是合音方面,都要仔細評判。例如,獨奏樂器有哪些,在哪個音區,有無將音樂情感更好地表達出來,等等。如在訓練時遇到難題,可以與樂器演奏者溝通,進而找到最佳的解決辦法。此外,指揮人員聽覺的訓練極其關鍵,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做起。一是音樂聽辨訓練。指揮人員可以在訓練時多聽不同類型的作品,提升自我音樂感知及理解能力;可選擇風格不同、樂器不同的作品進行訓練,比如聽一聽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或者爵士樂等。在訓練過程中,重點應放在音樂旋律、節奏、和聲等要素層面,以逐漸增強音樂辨別以及分析能力。二是強化聽力記憶訓練。聽一段較長的音樂,并復述所聽到的音樂旋律,以達到提升聽力記憶力的目的。也可以選擇一些不同長度、難度較大的聽力材料,在聽的過程中捕捉重要信息,促進聽力記憶力的提升。三是強化聽力集中訓練。將外界干擾屏蔽,專心聽一聽樂曲聲音。訓練時可選擇安靜的環境,將心沉下來,可輕輕閉上雙眼,用心聽周圍的聲音。訓練過程中可關注聲音的方向、距離、強度等方面。四是強化聽力速度訓練。選擇一些節奏較快的音樂,在傾聽以后較短時間內做出反應,說出音樂的節奏、旋律、音色特點,通過此方法鍛煉聽力反應能力,加快音樂處理的速度。
(四)不斷提升讀譜的能力
在民族管弦樂團中,一名合格的指揮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讀譜能力。每個樂團都是經過長時間的合作、磨合,進而才能共同演奏出美妙的音樂。由于不同樂團演奏方式各不相同,因此讀譜習慣也存在較大差異。指揮人員往往會對演奏譜進行標注,而這些標記則體現了他們讀譜的習慣。在實際演奏過程中,由于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表演方會提出各種要求,很多譜子會做出臨時調整,因此指揮和樂團要適應不同類型的譜子。其中,指揮人員必須在演奏時對總譜、獨奏譜做出準確判斷,結合總譜協調每一個獨奏譜的問題,整合重復的部分,調整不流暢的內容。另外,還要協調演奏人員的演奏方案,以便于樂團成員之間配合更加密切。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是組塊化強制閱讀訓練,在練習時應從極為簡單的單旋律樂譜開始訓練,頭腦中盡量不要發音,以一小節或樂句、樂節等為單元閱讀,此時的閱讀就相當于在看一幅畫,而不是單個的音符,以此養成組塊化閱讀習慣,然后再逐漸加大樂曲難度,用比較復雜的樂譜來訓練。
二是橫向線條訓練,可以先從二聲部輪唱曲開始,訓練兩個聲部的先后進入,這種方式比較容易掌握。開始練習時,可以在樂譜上畫出橫向具體線條以減小難度,然后循序漸進地選擇多個聲部交錯和較為復雜的復調性樂曲進行訓練。
三是通過抄譜的形式,對作曲家的作品進行系統化學習,進而更好地掌握作曲技法。在抄譜的過程中,要細致觀察樂譜,并加入一些自己的分析與理解,找出作曲家作曲的技法、曲式結構、樂句旋律起伏、和聲配置等特點,以便能夠快速識別出樂譜的關鍵信息,對節奏的把握也會更加精準。只有掌握了速度的快慢,才能幫助每一個演奏者盡快融入其中,共同合作完成一部樂曲。除此之外,還要加強節奏感的訓練。在讀譜環節中,指揮人員要理解并掌握樂譜節奏。在日常訓練時,可借助拍打節拍器、跟隨音樂節奏節拍器、與其他樂器合奏等多種方法開展訓練,提升節奏感,以便為更好地讀譜奠定扎實的基礎。
(五)掌握不同樂器的演奏技巧
由于在民族管弦樂團演奏過程中會涉及多種類型的樂器,這就要求指揮人員深入學習及了解不同樂器的優點、缺點、演奏技巧,這也是指揮人員必須不斷強化的技能之一。不同的樂器,其演奏技巧和特點也會有較大區別,指揮人員要結合自身的音樂經驗,將自我意圖準確地傳達出去。比如,民族管弦樂團演奏交響樂過程中,指揮人員要掌握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等不同類型樂器的演奏技巧,保證樂團可以精準且協調地完成演奏任務。只有當指揮人員對樂器有深入的理解和精湛的掌握,他才能有效地引導樂團成員迅速領悟其指揮動作,確保在演奏中達成更緊密的協作,進而演繹出更加悅耳動人的音樂作品。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民族管弦樂團中,指揮人員發揮的作用非常重要,其音樂素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整個樂團樂曲演奏的效果。作為樂團主力,指揮人員除了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以外,還要具備較強的指揮技能和敏銳的聽覺,同時讀譜以及研究配器法的能力也要強,這樣才能確保樂團中各種樂器在演奏過程中都能做到更好的配合。指揮人員要想擁有較高的音樂素養,就要在日常做好相應的訓練,在強化聽覺、讀譜能力的同時,積極主動地學習及掌握最新的音樂知識,深層次了解不同樂器的特點,合理運用面部及肢體語言,并且準確且熟練地掌握音樂風格,這樣在提升自身音樂素養的同時,還能帶領整個樂團演奏出更加動聽且美妙的樂曲。
參考文獻:
[1]黃志平.樂隊指揮的領導力:如何激發樂手的潛力[J].大眾文藝,2023(18):40-42.
[2]姜巍.肢體語言在樂隊指揮中的應用[J].戲劇之家,2023(10):93-95.
[3]田雨薇.樂隊指揮技法在合唱指揮中的融合[J].藝術評鑒,2022(17):76-79.
[4]周杰.對五種運用于樂隊指揮發展中領導力模式的分析與比較[J].藝術研究,2021(03):34-37.
[5]方子翔.樂隊指揮技法在音樂劇演繹中的運用[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2021年.
[6]張萌.樂隊指揮技法在合唱指揮中的運用[J].藝術研究,2021(01):59-61.
[7]趙楠.新時代背景下樂隊指揮基本素質探析[J].文化產業,2020(17):33-34.
[8]蔡敏超.樂隊指揮的人文素養探析[J].黃河之聲,2020(0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