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時雨
數字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指以數字技術為基礎構建語文教學體系,其中數字技術不只是一種輔助工具,而是與文本融為一體,成為基本的知識載體、教學媒介和交流工具。這二者的整合對語文知識的豐富、多種能力的提高、語文素養的形成、審美情趣的培養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那么,我們該如何將數字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在一起呢?
一、創設文本情境,刺激感官
利用數字技術創設文本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多媒體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動態呈現的特點,可以讓學生在美好的情境中閱讀、發現、質疑、思考、探究。例如,教學《棗核》,課前我將課件拷貝到電腦上,屏幕上立刻顯示出“一個棗核那么大的孩子”,喧鬧的教室立刻安靜下來。我環視四周,發現學生都瞪大眼睛好奇地盯著屏幕,充滿探求的渴望。又如,教學古詩《清明》,我課前先給學生播放《清明》的吟誦,學生側耳傾聽,蒙蒙細雨中添得幾分愁緒的意境立刻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看著他們專注的眼神,我知道他們浮躁的心已經漸漸沉淀下來。再如,教學《火燒云》,在“感受火燒云之美”這一環節中我播放了“火燒云變化極多,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見也沒見過的顏色”的視頻,學生連連驚嘆,更在接下來“說出表示顏色的詞語”環節中爭先恐后地發言。
由此看來,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數字技術可以把所要傳授的知識形象化、直觀化、具體化地呈現出來,使客觀事物的形、色、聲直接訴諸學生的感官,使其眼見其形、耳聞其聲、心感其情,促進他們對知識的獲取、建構和存儲。
二、擴大課堂容量,培養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有時需要呈現相對多的文字,如需要反復揣摩的優美文字、文章的寫作背景等,還有作文教學中學生具有普遍性的病文、教師的下水文等,都需要在課堂上呈現。例如,針對學生作文結尾中的問題,教師就需要將學生的習作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呈現在大屏幕上,讓學生自行閱讀,然后分析其中的問題:啰啰唆唆,主旨不明——缺少點題句;內容游離,拖泥帶水——缺少針對性;語言平淡,格式僵化——缺少生動性;等等。待學生認識到自己文章的問題后,教師再通過多媒體展示優秀習作范文,要求學生參照范文對自己的文章進行修改。如此,通過“觀察示例—發現問題—總結方法—修改作文”這一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煉能力、篩選能力、探究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順利完成寫作教學目標。
三、解決文本疑問,拓寬領域
在語文學習中,學生有很多未知的知識領域,這些內容單靠語言難以解釋清楚,通過多媒體展示就可以讓學生一目了然。例如,教學《剃頭大師》,學生對“小沙的頭發像層層梯田”不了解,就可以通過觀賞圖片和視頻進行了解,這樣不僅能對“我是個害人精”有感性的認識,還能對“梯田”這種農耕文化有理性的認知。又如,教學《趙州橋》,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趙州橋的圖片,再向學生講解該橋“券”小于半圓、“撞”空而不實、洞砌并列式等特點,學生一下子就能明白了,由此認識到我國古代工匠的聰明和智慧,進而對古代石拱橋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通過數字技術了解農耕文化、建筑文化,這正符合新課標提出的“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可以說,數字技術縮短了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距離,拓寬和加深了課堂學習的內涵和外延,將學生學習的領域無限延伸。
四、運用動畫效果,發揮功能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多媒體課件恰恰滿足了語文學科的教學需求。例如,教學《紙的發明》,課文中有一些生詞,如鑄刻、布帛、篾席、普及、學富五車,檢查預習效果時,我通過多媒體課件逐一出示以上詞語,要求學生不僅會讀,還要解釋含義。通過這種形式,既檢查了學生的預習效果,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結束后,我又通過多媒體課件輔以相關檢測題,檢測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出乎我意料的是,接下來的幾個星期,學生紛紛效仿蔡倫,將使用過的廢紙按照造紙術的步驟重新造紙。一堂語文課,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字詞,還激發了他們動手創造的興趣。
我們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課件,充分發揮其檢測、激趣等功能,讓數字技術真正融于語文教學中,切實為語文教學服務。
五、搭建學習平臺,拓展維度
新課標明確提出:“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數字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整合徹底打破了由教師主導、學生只能被動參與的課堂局面。如今,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搜集一些與課堂教學相關的資料,課堂上互相分享。例如,教學成語故事,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提前做好關于成語的PPT,如圍魏救趙、背水一戰、唇亡齒寒、指鹿為馬、程門立雪等,其中包含成語出處、相關故事、釋義及引申義等,每次課前由一名學生上臺分享。這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拓寬學生的知識廣度。又如,我們曾開展《昆蟲記》讀書交流會,學生繪聲繪色地分享自己在書中的發現,還有學生通過制作PPT來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屏幕上不僅清晰呈現了學生的閱讀收獲,還體現了學生的思想深度。
通過搭建學習平臺,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不僅獲得了豐富的知識,而且懂得如何去獲取知識;不僅豐富了自己的人生閱歷,而且拓展了思想的維度。
綜上,要實現數字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有機融合,需要語文教師以嶄新的視角精心設計,選擇適宜的教材內容和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資源,以創新的精神靈活運用資源。未來,語文教學會因數字技術而靈動豐盈起來,學生心智會因數字技術而全面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