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夢珩 張霞
在新時代背景下,國家和教育部門高度重視小學思政教育工作,旨在逐步提升思政教育的質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立場和理想信念。本文旨在對思政教育資源開發與運用的現狀進行系統的梳理并分析其發展趨勢,為后續研究提供可借鑒的建議。
一、小學思政教育資源開發和運用存在的問題
目前,思政教育資源存在“開發受限、利用不足”的問題。一是開發的方式主要是對教師自身資源、校內資源的開發利用,而較少利用社會資源。同時,開發的模式局限于理論,采用對社會資源的探究和實踐模式較少。二是地方特色資源挖掘不夠,尚未形成成型的開發模式,需要資源開發者進一步收集、整理。三是資源共享存在缺位,導致資源閑置、重復建設、浪費等問題,共享程度不足,利用率低下。
二、小學智慧思政教育資源開發和運用的基本策略
長沙市天心區青園小學作為“智慧校園”的授牌學校,擁有先進的電教設備。學校臨近湖南省人民政府,“三館一中心”均在學區范圍之內,小學思政教育資源豐富。為了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優質教學資源,我們一直在研究開發共享型思政教育資源庫,結合信息技術,整合內部教育資源,增強時代感,同時也在思考建立區域聯盟,具體開發和運用的措施如下。
1.以“三層級”為梁,豐富智慧思政新資源
為了全方位地滲透思政教育,學校對思政教育環境進行了規劃,并在主館“智慧思政活動館”的輻射下,建設了校級、年級、班級“三層級”思政資源庫。
一層級:1間“夢飛翔”智慧思政活動館。館內設有智慧思政教學系統、智慧思政教室、智慧思政機器人等幾個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該館將不斷豐富其資源和內涵,逐步發展成為學校的智慧思政學習資源中心。其中,智慧思政機器人已經走進了課堂,深受學生們喜愛,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這款智慧思政機器人,可以與學生進行人機對話。智慧思政機器人內置了黨史知識和紅色故事等內容,可與學生們開展講故事、播放音視頻等多種學習互動。此外,智慧思政機器人還能為來訪人員提供智慧思政活動館的導覽講解服務。人機互動、智景相連,不僅使人工智能技術與思政教育充分融合,還增強了育人效果,實現了智慧教學的新供給。
二層級:10個智慧思政流動書吧。為更加全面地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我校建設了10個智慧思政流動書吧,每個書吧由各學科、各年級進行管理。
三層級:75個班級思政角。我校為每個班級配備了集陳列、堆放、收納為一體的圖書柜,建立了班級思政圖書角。每個班級的思政圖書角就像是一個微型的圖書館,極大地方便了學生的閱讀,可以隨時進行思政教育。
2.以“四化”為基,建立智慧思政資源庫
利用湖湘本地資源,打造共享型小學思政教育網絡資源平臺,實現資源的共享與最大化利用。結合學校實際情況,融合各學科、各年段的特點,建立“小學思政教育資源庫”,實現校本思政資源的匯聚整合。
實現資源多樣化 資源庫中資源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包括教案、課件、微課、學案、教學反思、視頻、音頻、動畫、文字、題庫等教學資源和教學素材。
實現資源結構化 依據不同的年級、不同的主題標簽分類建立結構化校本思政資源體系。
實現資源實用化 資源體系與教材同步,支持教師們在備課和教學中引用、收藏、下載和播放等操作。
實現資源共享化 個人備課過程中的資源通過共享進入資源庫,利用資源共享和互評機制,提升思政整體教學質量。同時,通過對接本地及上級相關資源庫,引入更多新鮮、高質量的思政教育教學資源。
3.以“三位一體”為柱,探索思政資源新運用
小學思政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合作,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并逐步向社區、街道、政府等更廣泛的社會層面延伸。家庭具備學校和社會無法替代的教育資源,如獨特的生活氛圍、人際關系、親子溝通以及家長的生活經驗、行為意志等。同時,社會也應成為小學智慧思政教育資源開發和運用的渠道,我們邀請社會人士開展科普宣傳、道德講堂、時事講座等活動。此外,我們還鼓勵學生利用假期走出校門,擔任“紅領巾講解員”,在歷史文物古跡或紀念館進行實踐活動,通過親身參與來加深對思政知識的理解。
三、小學智慧思政教育資源開發和運用的成效
學校充分利用“智慧校園”的優勢,積極探索“智慧思政”,利用線上平臺打破時空界限,精準傳遞思政教育內容。德育處研發了“六知六會一做”系列課程,并在學校微信公眾號上持續發布,為學生們開啟了一段紅色學習之旅。在紅領巾廣播站的“小青葵講黨史”等欄目中,學生通過講述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跡,展現了這些偉大人物的精神風貌。隨著云端思政活動的蓬勃發展,青園小學成立了一支“云端運營官”團隊。學校依托豐富的思政資源,于2022年組織近30場思政教育活動,如“從小學黨史,永遠跟黨走”新媒體演講主持大賽、“光輝的記憶”紅色劇目展演等。此外,“紅領巾大舞臺”也備受媒體關注,不僅被多家媒體報道,還作為長沙市唯一代表登上湖南衛視《新時代好少年》專題欄目。
青園小學作為湖南省紅色教育基地的送培學校,與郴州市汝城縣文明鄉沙洲芙蓉學校建立了結對關系。我們充分利用所開發的智慧思政資源,發揮紅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幫助基地學校挖掘本土紅色資源,推動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的變革,促進了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同時,我們為基地學校搭建了紅色教育和教師專業成長的學習平臺,助力他們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課堂教學能力,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研水平。青園小學為學生打造線上線下、豐富多元的紅色教育平臺,通過創新的教育方式,讓青園小學的學生和沙洲芙蓉學校的學生在紅色教育的熏陶下傳承紅色基因。
綜上所述,盡管小學智慧思政教育資源的開發和運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處于探索階段。這一系統工程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和發展條件,我們需要認識到其開發的持續性和復雜性。為了更有效地推進,我們應采納“三位一體”的資源運用模式等策略,以形成協同效應,確保小學思政教育能夠深入人心,為學生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本文系湖南省“十四五”規劃課題“小學思政教育資源開發與運用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規劃號:ND21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