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圖/郭鵬)
“大國之大,也有大國之重。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習近平總書記對基層工作、社區工作,一直牽掛在心。
家門口的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老年活動中心、衛生站、惠民超市……近日,《民生周刊》記者走進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楚古蘭街道愛民社區,看到這里一系列便民設施應有盡有。小區道路潔凈,綠化疏密有致,居民在健身器材處鍛煉、聊天,好一幅休閑、自在、幸福的場景!
2014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錫林浩特市楚古蘭街道愛民社區,察看社區衛生服務站、超市、便民服務大廳,同居民們親切交談,了解社區黨組織關心困難群眾工作和節日期間市場供應情況。習近平總書記表示,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社區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千方百計使群眾生活更方便一些,使群眾表達訴求渠道更暢通一些,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上車前,習近平總書記特地叮囑社區負責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為群眾排憂解難。”
10年來,愛民社區干部群眾牢記囑托,堅持以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為重點,創新方式創建“關愛服務”型社區。
10年來,錫林浩特市堅持把“有力建強社區功能,提升社區服務能力”作為全市重點工程,積極探索建立“強街優社、減負增效”整體提升工程,以完善基層治理體系為抓手,以打造“區域化、網格化、品牌化”黨建為重點,以基礎保障為支撐,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服務功能,帶動城市整體服務水平提升,為加強基層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做出有益探索。
愛民社區成立于2002年,位于錫林浩特市東部,占地0.77平方公里,現有工作人員25名、居民2828戶,總人口為6041人。
在社區黨委書記李佳心中,2014年1月27日是她一生中最值得銘記的日子。那天清晨,作為愛民社區黨委書記,她向習近平總書記介紹了社區工作開展情況。
她記得,習近平總書記在社區視察過程中,看得很仔細,問得很具體。“總書記深情的話語、殷切的期望,讓在場的老百姓倍感溫暖、備受鼓舞,讓干部群眾砥礪前行的動力與干勁倍增。”
“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為群眾排憂解難。”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能不能不折不扣落實好,關鍵還要看班子、看黨員,李佳說:“要想讓社區各項工作得到群眾的稱贊,必須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愛民社區居民馮阿姨居住在天驕嘉苑廉租房,因身患重病,每月的醫療開銷和往返北京復查的費用,讓自己的退休金捉襟見肘,生活困窘。社區黨委在了解情況后,聯系供熱公司,為馮阿姨協調減免了取暖費。同時,社區黨委還從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中拿出2000元救助金幫助馮阿姨。
為了更好地把轄區黨員凝聚在一起,李佳平日里會帶著班子成員,主動聯系離退休人員,動員他們參加社區活動;社區黨委班子利用節假日去老黨員家中,為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組建黨員志愿者隊伍,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
“這些活動的開展,調動和激發了社區黨員的積極性,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
這些年,愛民社區黨委深入發掘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功能,全面提升黨員隊伍的教育管理工作,并持續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的建設力度,為社區黨建工作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愛民社區黨委深入推進黨建工作向基層延伸,確保黨的組織和工作能夠覆蓋每個小區、每個樓宇。愛民社區根據現有黨組織建設情況和網格劃分實際,將3個黨支部、6個黨小組均衡分布于9個網格之中,構建形成覆蓋廣泛、周密的“愛民服務網”。
同時,愛民社區高度重視黨員隊伍建設,培養出了一支有擔當的黨員隊伍。這支隊伍由社區“兩委”成員、在職黨員和積極分子組成,他們深入“服務網”中,密切聯系群眾,傾聽群眾聲音,積極回應群眾關切,用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的信任與支持。
今年上半年以來,愛民社區收集社情民意200余條,反饋、落實居民關心的事情190余件。
今年4月,在愛民社區廉租樓居住的獨居老人馬阿姨向社區反映,因日常看病買藥,常用的卡混淆,自己多次到醫院咨詢也一直沒鬧明白,無法正常使用醫保報銷。社區網格員谷國芬了解情況后,第一時間帶馬阿姨到銀行進行核實,在幫助確定社保卡之后,谷國芬又反復叮囑馬阿姨如何區分銀行卡與社保卡,并把要點寫在紙上,貼在馬阿姨家中顯眼位置。
“年紀大了,記憶力和眼睛都不好,多虧了小谷的熱心細心幫助,這下再也不擔心會忘記了。”馬阿姨對社區提供的幫助贊不絕口。
在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上,社區黨委為提高社區工作者的專業素養和服務能力以適應社區治理的復雜需求,制定了詳細的培訓計劃,每個月針對不同業務領域開展專題培訓,確保工作人員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
從年初至今,愛民社區已開展5期業務培訓。李佳說,社區“兩委”成員還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每人帶領兩名網格員進行業務知識培訓,通過實踐指導和經驗分享,有效提升了網格員的業務能力水平,為社區治理和發展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記者了解到,在整個錫林浩特市,都堅持以網格化建設為著力點,織密了基層治理“一張網”。在優化網格設置方面,錫林浩特市以350戶左右一個網格為標準,全市共建立620個網格,轄區內所有居民區、辦公區、商圈等全部劃分到網格中,同步組建網格黨支部150個、網格黨小組280個,實現了網格聯系服務群眾全覆蓋。
由于管轄范圍地處老舊城區,且老弱病殘等群體占了社區人口的18%,愛民社區服務難度相對較大。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為群眾排憂解難,首先就必須了解百姓的需求。”李佳說。
今年4月底,愛民社區衛生站引入中醫方劑、針灸治療等多元化醫療服務項目。
62歲的社區醫生彭元,今年“五一”來到愛民社區工作。從醫40年,彭元深知基層醫療的重要性。
目前,他每天平均會給四五名老年人看病。“包括針灸在內的中醫服務,挺受居民歡迎,來看病的居民大多年齡偏大,看腰腿疼的比較多。”
68歲的社區居民劉振喜,近日在彭元大夫那里,開始了第三個療程的針灸治療。常年腰疼腿疼的劉振喜告訴記者,他一直想嘗試針灸理療,但是考慮到每天都要往市里的醫院跑,嫌麻煩,就一直拖著。“這不,家門口有了針灸,每天下趟樓,就把病給治了。”
錫林浩特市以350戶左右一個網格為標準,全市共建立620個網格,轄區內所有居民區、辦公區、商圈等全部劃分到網格中,同步組建網格黨支部15 0個、網格黨小組280個,實現了網格聯系服務群眾全覆蓋。
走進愛民社區“石榴情健康站”,記者最先看到的,就是裝滿社區居民健康檔案的資料柜。李佳說,自2014年社區新增衛生服務站服務項目后,就堅持加強居民免費健康檔案建檔工作。如今,在實現65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重癥精神病人全覆蓋的基礎上,居民健康檔案覆蓋率已由2014年的82%提高到現在的近95%。
目前,愛民社區針對老年人群體,結合新引入的中醫及理療服務,還推出了“銀齡服務計劃”,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健康監測、按摩和針灸等服務。
今年上半年,愛民社區已為社區內老年人提供推拿、針灸等中醫服務超過200人次……
在愛民社區的生活超市里,生活日用品應有盡有。按照“社區搭臺、部門支持、社會參與、百姓受益”的運作模式,愛民社區于2017年7月引進當地知名連鎖超市,商品種類增加到1700類、3000種,基本滿足了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愛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全方位提升辦事效率。(圖/郭鵬)
截至目前,愛民社區居民共享受優惠1.2萬多單,超市共讓利63.8萬余元,惠及居民210余戶。同時,超市還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提供更加便利的送貨上門服務,解決了他們排隊、結賬、上下樓不便等問題,讓居民足不出戶即可購物。
李佳表示,愛民社區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求,結合社區實際情況,對現有公共服務事項進行梳理分類,將原有的14個窗口整合為6個窗口,承接辦理事項由原來的35項增至50項,并優化簡化辦事程序,對與居民密切相關且關注度較高的服務窗口,設定辦事時效,為居民及時解決各種急難愁盼問題,讓居民享受到了更便捷高效的服務。
石榴果“千房同膜,千子如一”,石榴籽“緊緊相依,共生共存”。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以“石榴籽”比喻民族團結,強調我國各民族“多元”和中華民族“一體”的辯證關系。
錫林浩特市是一座以蒙古族、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的草原城市,共有蒙古族、漢族、回族、滿族等17個民族。在愛民社區,蒙古族居民占社區總人口的近五分之一。
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臺。
愛民社區被確立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創建點位”以來,通過一系列舉措,有效推動了民族團結工作。
在愛民社區,居民們總會時不時看到,“石榴籽小展臺”上又新增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景觀小品;實時更新的民族團結展示墻上的內容,也讓社區充滿濃厚民族團結氛圍。
為了加大宣傳力度,愛民社區還制作了民族團結宣傳折頁,深入挖掘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個人、家庭、團體等優秀案例,撰寫相關人物事跡,并在微信公眾號上開設了相關專欄。“這種方式有效擴大了社區民族團結工作的影響力和知曉率。”李佳說。
與愛民社區同屬于楚古蘭街道的格日勒圖社區,近日開展了“民族團結一家親”繪畫合影活動。
格日勒圖社區黨委書記斯琴高娃表示,活動旨在通過繪制民族服飾的形式,增進居民對傳統民族文化的了解,并促進社區內部的文化交流與融合。“這次繪畫活動,就是希望通過藝術的形式打破文化隔閡,讓社區居民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更深入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從而增強社區的文化包容性和凝聚力。”
“這類活動不僅豐富了社區居民的業余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在提升居民對各民族文化認知的同時,助力構建和諧多元的社區文化環境。”李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