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溝溝里,也能造出專業的仿真船模?
在距離北京160公里的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長山峪鎮西小營村,一艘艘精美逼真的船模,從這里“揚帆起航”。
近日,《民生周刊》記者驅車前往這個藏在大山深處的小山村。沿著蜿蜒的山路,穿過一個個隧道,當車停在一處紅磚砌成的小院前,灤平航海之窗模型公司就到了。
一進大門,只見工人正忙著打磨船模底部,公司負責人萬曉笠站在一旁幫忙。看到記者,萬曉笠熱情地伸出手說:“歡迎到我們這里做客。最近訂單較多,我們正在加班加點趕制。”
對于西小營村的村民來說,大海是遙遠而陌生的,更不用說船模了。那么,西小營村是如何與船模結緣的?這還要從上世紀90年代講起。
山多地少,“八山一水一分田”是西小營村的真實寫照。山坡上、道路旁、房前屋后,“巴掌”大的地方,村民們見縫插針種著玉米,絕不浪費一分土地。
如何帶領村民增收致富?時任村委會主任李福和村會計梁廣厚曾做過探索,終因交通不便、產業缺乏、基礎薄弱而失敗。但是,兩位村干部始終沒有放棄,積極為村里產業發展尋找突破口。
1999年,梁廣厚偶遇從北京來灤平開辦船模廠的萬曉笠。在梁廣厚的游說下,萬曉笠把目光投向了西小營村。
今年64歲的萬曉笠畢業于哈爾濱工程大學,曾在武漢某艦船研究所設計軍艦,并在該所試驗工廠擔任過廠長,而工廠的主要業務就是研制各型船模和艦船艙室模型。
“30年前,專業的仿真船模只能依靠手工制作,耗時長、效率低,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我通過反復琢磨,利用注塑模具加工塑料產品的方法,研制出1∶300的哈爾濱艦模型的模具,讓原來只能手工制作的船模,實現了產業化批量生產。”萬曉笠說。
這一舉措,不僅解決了船模紀念品的生產問題,還促成了產業化船模項目在灤平落戶。萬曉笠和梁廣厚二人相遇之時,模型廠已經開始生產船模,但底座和包裝還未選定廠址。
梁廣厚提議:“村里有個廢棄的校舍,可以改造成加工廠,在那兒可以加工制作船模底座和包裝。”
2001年,在幾間廢舊的教室里,一個簡陋的船模底座、包裝箱生產廠正式成立。在此基礎上,后來又升級改造成船模生產廠,并更名為灤平航海之窗模型公司。
在工廠,萬曉笠20余年如一日,從畫圖設計到拼裝制作,再到包裝銷售,事無巨細,親力親為。
“能多干點,就多干點。”這是萬曉笠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走進萬曉笠的辦公室,斑駁的墻面,破舊的窗戶,透露出久遠的年代。外屋放著一張桌子,幾個板凳,專門用來開會。里屋則是他的工作室,除了一臺電腦,還有一張上下鋪床,方便睡覺休息。

萬曉笠正在介紹船模產品。(圖/賈偉)
看到萬曉笠辦公居住條件如此“寒酸”,曾有人建議他在縣城租個房子改善一下,但他婉拒了。在萬曉笠看來,把住宿的地方放在工廠既節約時間,又方便辦公。
對于船模制作,萬曉笠有說不完的話。他介紹,船模是完全依照真船的形狀、結構、色彩,甚至內飾部件,嚴格按比例縮小而制作的比例模型。船模因為其真實再現原船主要特征,做工精良,其本身蘊含著船舶文化,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要想把船模做好絕非易事,一艘船模有260多個零件,盡管主要零件已做成塑料件,但像桅桿、欄桿、樓梯等仍需要手工制作。”一旁負責銷售的劉曉波補充道。
劉曉波曾是六一模型廠釬焊組組長,如今已是公司業務骨干。自打船模投入生產,劉曉波便全身心投入到零件室里,給零件修毛刺和噴漆。
“每個人的付出和努力都沒有白費,如今,我們廠的訂單越來越多,名氣也越來越大!”劉曉波說。
多年來,通過過硬的產品質量、良好的市場口碑,公司逐漸在業界打開了知名度。先后完成了哈爾濱工程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哈軍工紀念館,以及武船重工集團和武漢461廠陳列館、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浙江紹興海軍館等船模訂單。目前,公司實現年銷量2000艘左右,產值達200余萬元。
一筆筆來自造船廠、教育基地、博物館的訂單,推動公司從手工作坊向產業化轉變的同時,也讓西小營村的船模生產逐漸實現規模化發展。
與此同時,公司人員結構也發生變動。以當地留守婦女為主的員工逐漸成為廠里的主力軍。為了調動員工積極性,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萬曉笠為員工上了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讓村民在家門口有了穩定的工作。“能夠拉動當地經濟,帶領村民致富,是我們的美好愿景。”萬曉笠說。
2022年,長山峪鎮將推進船模廠發展的思路寫進了該鎮的《政府工作報告》:“支持西小營航海之窗模型發展‘企業+農戶模式,使各家各戶圍繞船模產品進行專業化分工,逐步形成規模化經營,讓小船模做成大產業。”
萬曉笠在總結灤平船模產業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從船模產業生產方式入手,分析了船模產品進農戶生產加工的可行性,提出了創建“船模村”的規劃和措施。
“我們將船模產品按零配件及工藝進行分解,運用系列化、通用化、標準化分類原則,將船模零配件分解到西小營村或附近村里,使各家各戶圍繞船模產品進行生產制作,形成加工產業鏈。”萬曉笠介紹。
眼下,萬曉笠正積極申請參加第六屆“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河北省承德市選拔賽,“爭取獲得好名次,讓更多人關注和喜歡船模,更重要的是,讓船模產業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幫助更多村民就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