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琳 戴曉娥


【關鍵詞】跨學科學習;用語文;學語文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新課標”)課程內容部分將跨學科學習列入拓展型學習任務群?!芭c其他語文學習任務群相比,語文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拓寬了學習領域,突出真實社會生活里的語文學習;更加注重專題性學習,突出綜合運用語文以及多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突出交流合作、團隊協作和實踐創新。”[1]跨學科學習的主題和內容,大多來自經驗世界,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這些真實的問題、話題進行探究,跨出語文學科學習語文。與傳統的學習方式相比,跨學科學習是問題驅動式學習,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效果大不相同。為了解決問題,學生需要綜合運用聽、說、讀、寫多種方法,在用語文中學語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綜合運用各項能力,切實提升核心素養。
一、立足真實問題,從生活需求出發用語文學習
跨學科學習任務群強調“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中,聯結課堂內外、學校內外,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2]。幫助學生聯結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最好紐帶就是生活中的真實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真實的需求出發,自然適切地確定跨學科學習的目標和內容,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學習活動,在用語文的過程中學習語文。
比如,對于剛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說,新環境、新老師、新伙伴,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和陌生感。他們首先遇到的難題就是要適應新的環境,認識校園,熟悉場館,建構起屬于自己的校園生活地圖。很多老師在新生入學的時候都會組織相關的教育活動,但僅僅是從活動的角度去考慮。筆者認為,可基于學生真實生活需求,用跨學科的方式整體設計“手繪校園示意圖”活動,通過讀繪本、逛校園、畫標識、繪制示意圖等,帶領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認識校園、學習漢字、結識伙伴,開啟校園生活。所有活動的目標都指向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
例如,閱讀繪本《小阿力的大學?!罚寣W生獲得初步的讀書經驗,圖文對照,了解校園中的重要場所,如教室、圖書館等,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習慣;通過看地圖、逛校園、記場所等活動,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主動學習,在觀察、傾聽、交流的過程中整體了解校園的位置、環境,重點識記與自己生活、學習緊密相關的場所,在漢字與真實生活之間建立起聯系,激發識字熱情;了解標識的作用,掌握繪制場所標識的基本方法,為自己感興趣的場所創作標識,感受漢字學習的樂趣;通過自主打卡,熟悉校園環境,并將伙伴們創作的標識和場所名稱剪貼到校園平面圖上,形成手繪的校園示意圖,初步體驗識字寫字的意義。
把真實生活中產生的問題轉化成學習任務,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為了解決既能保證科學營養,又能受到大家歡迎的午餐問題,中年級策劃和實施了跨學科學習活動“我是小小營養師”,舉辦了健康菜單評選活動;六年級開展了“設計學校宣傳片創意方案”的跨學科學習活動,結合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難忘小學生活”,幫助學生為母校送上一份有紀念意義的禮物。在完成這些任務時,“學生‘用語文開展實踐,發現自身知識結構和經驗儲備的不足,產生真實的學習需求,‘學語文和‘用語文形成良好互動,共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整體提升”[3]。
二、問題引導,設計任務驅動下的語文實踐活動
跨學科學習以問題為出發點,通過任務驅動,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積極參與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
比如,文具是與學生日常學習生活關聯度較高的物品,多元的文創產品獲得了兒童的青睞。從“文具”到“文創生活”,學生不僅想了解文具的種類和用途,還想體驗一把創作的激情。教師可設計“創意文具節分享大會”這一跨學科學習任務,抓住學生關心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見表1)。
學習任務是學習和探究的動力,是培養學生素養的關鍵。“創意文具節分享大會”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和學習欲望,用開展分享大會這一真實而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愿望和創作的動力,引導學生通過調查、梳理、閱讀、表達等實踐活動去解決真實問題。比如,鼓勵學生走進超市、博物館等場所,向工作人員了解文具,并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體驗,在對話、分享、碰撞的過程中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幫助學生設計調查問卷,用數學的思維和準確的書面語言完成一份圖文并茂的文具排行榜報告;閱讀完資源包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或表格的方式分享自己的發現,使思維更清晰,把所學內容運用于生活實際,解決具體問題。最終,學生在自己的設計中主動建構,多元表達。這些語文實踐活動促使學生的思維從低階向高階發展,但教學的重心始終落在核心素養的發展上。
再如,五年級可設置“聊聊多姿多彩的八方習俗”跨學科學習活動,通過“最有年味的照片”分享會、跟著名家過大年、最“炫”年俗展三個任務,讓學生在分享與交流、閱讀與表達的過程中感受傳統文化,激發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鐚W科學習活動應基于語文核心概念統整學習內容,將聽、說、讀、寫等語文實踐活動嵌入任務的全過程,這樣的設計才能成為有語文味的語文跨學科學習活動。[4]
三、綜合運用,以問題解決為主線的素養提升
“跨學科主題學習是指為培養跨學科素養而整合兩種及以上學科內容開展學習的主題教學活動安排,具有綜合性、實踐性、探究性、開放性、操作性等特點”[5]。語文跨學科學習基于真實情境,能夠全方位地連接起學生的學習體驗和生活世界,在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比如,六年級跨學科學習活動“設計學校宣傳片的創意方案”來自學生真實的校園生活。即將畢業的六年級學生想為學校制作一部宣傳片,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母校的愛,也希望看到這部宣傳片的每一個人都能愛上自己的母校。如何制作出一部好的宣傳片呢?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通過頭腦風暴確定了以下任務清單,至此,跨學科任務就產生了(見圖1)。
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教師始終引導學生“在廣闊的學習和生活情境中學語文、用語文,提高溝通、團隊協作和實踐創新能力”[6]。
在任務一“調查我眼中的學?!敝校處熞龑W生采用多種方式搜集資料。設計問卷,征集學生對學校的印象;設計提綱,采訪老師和校長;帶著問題,走進學校的校史館、優秀校友紀念館……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了解了學校的歷史、文化、特色,運用書面與口頭結合的方式準確地表達,分享自己的體驗和感受。
在任務二“學習資源分享收獲”中,資源包提供了名家作品類的文本資源,如《早》(吳伯簫)、《永遠的校園》(謝冕),學校的宣傳片視頻以及相關網站等。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對文本資源進行簡要的梳理和提煉,學習表達方法。這些資源為任務三“設計一份學校宣傳片方案”提供了資料支架和經驗支持。
任務四“分享交流會”,要設計適切的評價量表,不僅需要撰寫文案,還要配以現場演講、PPT制作、海報設計等多種活動。以制作海報為例,廣告語的構思、排版的設計,都需要學生反復思考、推敲,創意表達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
這些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就是在“引導學生掌握問題探究的基本步驟和方法,學會提煉、表達、呈現學習成果,著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7]。類似的任務設計還有“我的智能家居體驗日記”,引導學生通過參觀、訪問、體驗、收集資料等了解智能家居,學習記錄自己的嘗試、探索、體驗等,感受科技的魅力;“為家鄉戲曲設計節目單”任務,幫助學生制作節目單,在這個過程中了解家鄉戲曲的種類、歷史、曲目等知識。
跨學科學習作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之一,基于學校、家庭、社會等日常生活情境,以及文學閱讀、文化體驗等活動情境,為其他學習任務群提供了綜合運用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