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樹元 周金春
【關鍵詞】快速閱讀;策略研究;評價反饋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在生活中接觸到的信息越來越多,快速閱讀顯得尤為重要。宋代的劉克莊在《雜記六言五首(其二)》中寫道:“五更三點待漏,一目十行讀書。”“一目十行”說的就是快速閱讀。什么是快速閱讀呢?快速閱讀是指在短時間內從閱讀材料中迅速、高效地獲取有效信息,在保持一定閱讀理解率的基礎上追求高速度,以增大閱讀量,拓寬知識面。快速閱讀又叫速讀,是一種快速且高效的閱讀方式,是從一篇文章中快速提取有價值信息的一種閱讀方法,更是一種重視質量的、主動的、創造性的理解過程,是一種短時間內經過復雜的認知過程加工,從而達到眼看腦記、眼腦同步的閱讀方法。
一、培養學生快速閱讀能力的必要性
1.快速閱讀是國家課程文件的要求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義教新課標”)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學生課外閱讀量的要求為:1~2 年級學生閱讀總量不少于5 萬字,3~4 年級學生閱讀總量不少于40 萬字,5~6 年級學生閱讀總量不少于100 萬字。另外,對默讀的速度也有相應的要求:1~2 年級學習默讀。3~4 年級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5~6 年級的學生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基于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選擇恰當的閱讀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讓學生掌握快速閱讀的方法。
2.快速閱讀是提升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
小學階段是學生各種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和關鍵時期,特別是閱讀理解能力的發展。在快速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在有限的閱讀時間內快速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捕捉到重要信息。同時,培養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為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內涵、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奠定基礎,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二、培養學生快速閱讀能力的策略
1.激發興趣,為快速閱讀引路
快速閱讀能力強調閱讀時的注意力與效率,這就體現了閱讀興趣的重要性。一般來說,人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因此,對于以形象思維為主、認知水平較低的小學生而言,培養他們快速閱讀的能力必須從激發閱讀興趣入手,從“要我讀”變成“我要讀”,進而內化為“我樂讀”。
首先,親子共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也是孩子成長的起點,更是孩子走進書籍、愛上閱讀的啟蒙地。教師可以利用家校共育課堂,指導家長在家庭中設計適合孩子閱讀的閱讀角,營造讀書氛圍。通過父母陪讀、睡前共讀等多種形式的親子閱讀,激發孩子的探究意識與閱讀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其次,教師促讀。學校是育人的主陣地,也是學生成長的生命場。教師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在課堂上可以和學生分享一些名人熱愛讀書的故事,用榜樣的力量來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選擇一些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故事類書籍,通過精彩的故事情節,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推薦科技類書籍,打開學生感受生活、想象世界的大門。同時,教師要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采用探究式的閱讀指導方法,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自主、快速地找尋答案。
2.課內共學,為快速閱讀提質
課文,不僅是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載體,更是幫助學生形成快速閱讀能力的重要素材。教師可以課文為基石,總結不同階段的不同閱讀方法,形成閱讀策略。
一、二年級學習默讀,初步提高閱讀速度。一、二年級的課文以簡單的兒歌和故事為主。二年級上冊《雪孩子》一文,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現默讀課文的要求。課后習題對默讀的要求是:試著不出聲。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應告訴學生什么是默讀,學生先試著做到不出聲即可。在后面的《紙船和風箏》一文中,課后習題再次出現了默讀課文的要求,這一要求是對前一單元默讀的延續,也是對默讀的鞏固實踐。
在二年級下冊課文《楓樹上的喜鵲》中,再次出現默讀要求,與之前不同的是,要求之后跟著問題:“文中反復說‘我喜歡,說說‘我喜歡的是什么。”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會默讀,還要學會帶著問題默讀。同樣,在二年級下冊課文《羿射九日》中,明確要求學生學會默讀,并且在默讀時做到不指讀,進一步鞏固默讀方法,逐漸提高默讀速度。
三、四年級學會默讀,掌握預測和提問的策略。三、四年級的學生詞句積累比較多,語言能力也有所發展,此時應該初步學會默讀。教師在訓練學生的默讀能力時,應該注意要求學生不出聲、不指讀、不動唇,并及時給予評價,讓學生能夠正確地運用默讀技巧。另外,教師還需要訓練學生帶著問題默讀的能力。例如,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借助關鍵語句概括一段話的大意”,這既要求學生提高閱讀速度,又要求學生在快速閱讀中了解所讀內容的大意。《花鐘》一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教師可以讓學生快速默讀第一自然段,觀察學生是否出聲讀和指讀了,同時要求學生概括出這段話的大意。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而且使快速閱讀也更有質量。
除此之外,三、四年級的教材還安排了兩個閱讀策略單元,分別是預測和提問策略,旨在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質量。例如,學生在三年級上冊要學習預測的閱讀策略。預測不僅是一種可以提高學生閱讀速度的方法,更是一種有依據的思維過程。如在學習《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借助插圖、課后習題、題目等進行預測,了解課文內容,提高閱讀速度。
五、六年級繼續提高閱讀速度,學習有目的的閱讀。五、六年級是學生快速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掌握和理解詞句的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因而,可以在課堂上教學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有效地提升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是一個閱讀策略單元,學習的重點是提高閱讀速度。本單元共有四篇課文,教給學生四種方法:《搭石》一文提示學生閱讀的時候要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詞語不要停下,也不要回讀;《將相和》一文要求學生盡量連詞成句地讀;《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一文教給學生借助關鍵詞句讀;《冀中的地道戰》一文則提示學生帶著問題讀。
學生學習《將相和》一文時,教師可以記錄學生的閱讀時間,掌握學生的閱讀速度,之后再選取課文中的長句子或者描寫人物語言的句子,指導學生盡量連詞成句地讀,然后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學生學習《冀中的地道戰》一文時,可以先提出看到題目時的疑問,然后帶著問題快速默讀。通過閱讀策略單元的學習,學生能真正地學會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這是在之前低中年級學習基礎上的一次質的飛躍。
再如,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也是一個閱讀策略單元,訓練點是根據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這是在五年級學習快速閱讀方法基礎上的再提升,旨在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讀書時要先考慮閱讀目的,然后再選擇恰當的閱讀方法,以提高閱讀的速度和效果。學習《竹節人》一課時,可以設置三個不同的任務:一是寫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別人玩這種玩具;二是體會傳統玩具帶給人們的樂趣;三是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閱讀目的不同,閱讀方法也就不同。
教師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閱讀時的注意力。例如,運用時間訓練法,在共同閱讀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提前估算閱讀時間,要求學生盡可能地在規定的時間內讀完,并用自己的話說出文章的大致內容;運用合并訓練法,教師提前將幾篇類型相同或者內容相近的文章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尋找文章的共同點或不同點,以訓練學生短時間內捕捉信息的能力……經過多層次、多維度、多種方式的訓練,學生便會逐漸養成一種特有的閱讀專注力,而這一專注力能加快學生的閱讀速度,助其養成快速閱讀的習慣。
3.課外實踐,為快速閱讀賦能
通過課堂上循序漸進地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可以得到逐步提高。但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單靠課堂訓練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并且不斷地進行閱讀訓練,以鞏固課堂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
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要求是不少于145 萬字,這就需要小學生把從課內學會的快速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通過課外閱讀更好地掌握和運用這些方法。整本書閱讀具有完整性、連貫性,篇幅較長,非常適用于提高小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而且評價操作性強。教師可以根據教材要求確定整本書閱讀課程體系:一、二年級閱讀《小鯉魚跳龍門》《神筆馬良》等童話故事;三、四年級閱讀《伊索寓言》《中國神話傳說》等故事;五、六年級大大增加閱讀量,包括閱讀四大名著、世界名著等小說,還可以根據教材中的拓展閱讀書目增大閱讀量。有趣的故事情節,主人公命運的走向,對故事情節的猜測,會促使學生快速閱讀整本書。經過持續的閱讀實踐,快速閱讀的方法會滲透到學生的日常閱讀中,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4.多元評價,為快速閱讀護航
訓練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還應該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給予及時的評價反饋或者獎勵,讓學生保持快速閱讀的興趣。評價反饋要多元,方式要靈活,可以先是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再逐漸過渡到同伴互評、學生自評,最后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
學校里,以教師評價為主。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到的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如教學“帶著問題閱讀”時,教師的評價可以是“所提出的問題是否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自己對這一方法的掌握情況。課堂上,教師評價性的語言還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展示快速閱讀成果的空間。例如,可以在班級中設置閱讀明星榜、書籍展示臺、講書大舞臺等,借助榜樣的力量,使學生切身感受到讀書的快樂。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日常訓練中采用書面評價的方式,形成學習任務單、閱讀記錄單,幫助學生直觀地記錄自己的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并通過等級評價知曉自己的提升空間和努力方向。
家庭中,父母是最好的評價記錄者。家長可以在每天的閱讀中拿出5 分鐘的時間記錄孩子的閱讀速度,并形成成長記錄表,清晰地反映孩子閱讀速度的提升過程。每天閱讀之后,家長可以通過聊天的形式與孩子溝通閱讀收獲,也可以通過問題闖關的形式檢測孩子的閱讀情況。
小組評價是學生互評最有效的方法。小組成員可以根據班級中形成的閱讀評價標準,利用晨讀的時間傾聽小組成員的閱讀分享;通過課下交流,互換閱讀書籍,介紹書籍要點,評價小組成員的閱讀深度與閱讀能力;通過介紹自己的讀書感受和閱讀技巧,形成取長補短、互通有無的閱讀氛圍。
培養快速閱讀的能力是一項長期工程,它需要長年累月的大量積累。教師要明確評價標準和規則,讓學生將上次和這次的閱讀速度和理解率進行比較,看看自己是進步還是退步了,然后再分析原因。堅持下來,學生不僅能夠提高快速閱讀的能力,還鍛煉了自我監督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小學生快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應該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帶領學生有計劃、有步驟地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通過課內課文學習與課外大量閱讀的有機結合,靈活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提高快速閱讀能力。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快速閱讀能力的培養,增強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獨立學習的意識,切實做到為學生生命成長奠基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