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蘇會 司根隨 肖朵
收稿日期:2023-12-10
作者簡介:葛蘇會(1978—),女,陜西乾縣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資源保護工作。
摘 要:森林病蟲害防治對于保護林業生態環境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科學、有效的病蟲害防治不僅能減少林木生長過程中的損失,還能維護生物多樣性,保障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與穩定。然而,當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面臨著諸多挑戰,如病蟲害種類增多、病原抗藥性增強、氣候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等,這些都增加了防治的難度。為應對這些挑戰,提出了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的策略,包括增強防治意識、完善監測預警系統、采用綜合防治手段等。這些策略的實施有助于提升林業生態環境建設水平,促進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撐。
關鍵詞:森林病蟲害;防治策略;林業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3–00-03
作為林業生態環境中的一大隱患,森林病蟲害對林業的影響不容小覷。森林病蟲害不僅會直接威脅林木的健康生長,導致林木死亡、生長受阻,還間接破壞了整個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同時,病蟲害的肆虐還會加劇土壤侵蝕、水源涵養能力下降等生態問題,從而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1-2]。因此,防治森林病蟲害工作不僅是保護珍貴森林資源、減少經濟損失的必然要求,還是維護生態環境、保障生態安全的關鍵舉措[3-4]。通過科學、有效地防治病蟲害,可以最大程度地減輕病蟲害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破壞,促進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奠定堅實基礎[5]。
1 森林病蟲害防治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作用
第一,從生態平衡維護的角度看,病蟲害的暴發往往會破壞森林資源保護和森林生態系統平衡,導致生物多樣性受損。科學、有效的病蟲害防治能夠減少這種破壞,幫助森林生態系統恢復到健康、穩定的狀態,從而維護生物多樣性[6]。
第二,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為人類提供了木材、紙張、藥材等多種產品。然而,病蟲害的侵襲會導致大量林木死亡或生長受阻,從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通過病蟲害防治,可以減少這種損失,保護珍貴的森林資源,為子孫后代留下更多的綠色財富。
第三,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能夠為人類提供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源、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等多種生態服務。而病蟲害的暴發會破壞這種生態系統,使其無法為人類提供這些服務。因此,通過病蟲害防治,可以保障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與穩定,為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7]。
2 森林病蟲害防治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存在的不足
2.1 防治工作難度加大
當前,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隨著生態環境的變化和全球交流的增多,病蟲害種類不僅日益繁多,還時常有新的、具有潛在威脅的種類出現。這些病蟲害,如松材線蟲病等,對森林資源構成了巨大威脅,使得防治任務愈發艱巨。
同時,長期以來,化學農藥在病蟲害防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一些病蟲害逐漸產生了抗藥性,使得傳統防治手段的效果大打折扣。這要求工作人員必須轉變防治策略,尋求更加環保、高效的替代方法。
此外,全球氣候變暖這一大背景也為病蟲害防治工作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隨著氣溫的上升,一些病蟲害的分布范圍、活動時期和繁殖速度都發生了變化,這使得預測和防治工作變得更為復雜和困難。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發,如暴雨、干旱等,也可能為病蟲害的暴發和擴散提供有利條件[8]。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相關部門必須加大科研投入,創新防治技術,加強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提高防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森林病蟲害的挑戰。
2.2 危險性病蟲害的潛在威脅逐漸擴大
隨著全球氣候的逐漸變暖以及人類活動的頻繁干擾,危險性病蟲害對森林和生態系統的損害越來越嚴重。這些外來有害生物,如松材線蟲病、加拿大一枝黃花等,憑借其強大的適應性和繁殖能力,一旦侵入新環境,便可能迅速蔓延,對本地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構成嚴重威脅。
同時,本地病蟲害也不容忽視。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進化,它們已逐漸發展出更強的抗藥性和環境適應性。在適宜的條件下,這些病蟲害可能迅速暴發,擴散范圍越來越廣,對森林資源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9]。
面對這一嚴峻形勢,相關部門必須提高警惕,加強監測預警和防治工作。通過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不斷提升病蟲害防治的水平和效率,促進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3 成災病蟲害的種類增加及其危害日益嚴重
近年來,我國成災病蟲害種類的不斷增加,森林病蟲害問題日趨嚴重。這些微小的生物,雖看似不起眼,卻對龐大的森林生態系統構成了巨大威脅。它們不僅會直接侵襲林木,造成林木死亡、生長受阻,還會對森林生態系統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進而破壞生態平衡,加深對整個生態系統的不利影響。病蟲害的暴發,如同森林中的“隱形殺手”,悄無聲息地破壞著生態系統的穩定。它們破壞食物鏈,導致一些物種數量銳減甚至滅絕,嚴重損害森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復雜性,破壞了人類生存環境。
從經濟角度來看,病蟲害對林業產業造成的沖擊也不容小覷。病蟲害的蔓延會導致林木生長量減少、木材質量下降,進而造成林業產值減少、林農收入下降,影響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生態角度來看,病蟲害的肆虐更是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造成了嚴重破壞。它們降低森林的生態服務功能,削弱其對氣候變化的抵御能力,使人類生存環境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因此,相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病蟲害問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這不僅是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的需要,更是維護人類生存環境的必然選擇[10]。
3 森林病蟲害防治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實施的策略
3.1 加強林業病蟲害防治意識
在廣袤的大地上,森林如同自然的肺臟,為人類凈化空氣、涵養水源,維護生態平衡。然而,這片翠綠的世界并非永遠安寧,林業病蟲害如同隱形的敵人,時刻威脅著森林的健康與安全。因此,加強林業病蟲害防治意識,已成為當下刻不容緩的任務。
第一,公眾是森林資源的直接受益者,更是防治工作的有力支持者。提升公眾的防治意識是構建病蟲害防治堅固防線的基石。政府和社會各界應當攜手合作,通過媒體宣傳、教育引導等多種方式,普及病蟲害防治的知識,讓公眾了解病蟲害的危害,掌握簡單的識別和防治方法。
第二,林業工作者是防治工作的先鋒隊。然而,防治工作并非易事,它需要專業的知識、精湛的技能和堅定的信念。當前,部分林業工作者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這無疑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難度。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對林業工作者的培訓和教育,提升他們的防治意識和技能水平。通過定期的培訓、實戰演練等方式,讓林業工作者熟練掌握病蟲害防治的技術和方法,提高他們的應對能力和工作效率。同時,加強對林業工作者的關心和支持,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從而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奉獻精神[11]。
第三,相關部門還應注重科技創新在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工作人員可以更準確地監測病蟲害的發生和發展趨勢,為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同時,研發新型的生物農藥、天敵昆蟲等綠色防治技術,可以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降低對環境和生態的負面影響。加強林業病蟲害防治意識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形成人人關心、人人支持、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3.2 積極防治危險性病蟲害
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危險性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至關重要。這些病蟲害具有極強的破壞力和傳播性,一旦暴發,將對森林資源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相關部門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防治措施,建立健全的病蟲害監測和預警系統,并采用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等多種手段,確保森林資源的健康與安全[12]。
第一,建立健全的病蟲害監測和預警系統是防治危險性病蟲害的基礎。相關部門應通過設立監測站點、配備專業監測設備、培訓監測人員等手段,構建覆蓋全面的監測網絡,從而實時監測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動態,包括病蟲害的種類、數量、分布范圍等信息,結合歷史數據和氣候環境等因素,對病蟲害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和預警,為防治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第二,生物防治是防治危險性病蟲害的重要手段之一。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天敵、微生物等有益生物來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擴散。這種方法具有環保、安全、持久等優點,可以有效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降低環境污染。例如,通過人工繁殖和釋放天敵昆蟲,可以有效控制害蟲的數量;利用微生物制劑防治病害,可以顯著提高防治效果。
第三,化學防治是防治危險性病蟲害的必要手段之一。當病蟲害暴發嚴重,生物防治無法迅速控制時,化學防治能夠發揮快速、高效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學防治必須科學、合理使用農藥,避免濫用和誤用而導致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在使用農藥時,工作人員應選擇低毒、低殘留、高效的農藥品種,并按照科學的劑量和方法進行使用,確保防治效果和環境安全[13]。
第四,綜合防治策略是根據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和生態環境特點,將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種手段有機結合起來的綜合防治方法。這種方法能夠充分發揮各種防治手段的優勢,形成協同效應,提高防治效果和經濟效益。
對危險性病蟲害進行積極防治是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通過建立健全的監測和預警系統,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等多種手段,注重綜合防治策略的應用,相關部門能夠有效地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擴散,保障森林資源的健康與安全,為林業生態環境建設提供有力支撐[14]。
3.3 多角度預防成災性森林病蟲害
在應對森林病蟲害的挑戰中,多角度的預防策略顯得尤為關鍵。這不僅涉及直接的病蟲害防治手段,更包括提升森林自身的抵抗力和恢復力。
第一,加強森林經營管理是預防成災性病蟲害的基礎。這要求工作人員在造林、撫育、采伐等各個環節都要注重病蟲害的防控。在造林時,應選擇抗病性強的樹種,適地適樹適種,合理搭配樹種,營造混交林,以提高林分的整體抗性[15]。在撫育過程中,要定期進行幼林地中耕除草、成林地修枝、間伐等作業,改善林內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病蟲害的滋生環境。在采伐時,要合理規劃采伐強度和方式,避免過度采伐破壞森林生態系統,從而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同時,工作人員還應注重提高林木的抗病蟲害能力。這可以通過良種選育、壯苗培育、科學施肥等措施來實現。良種選育能夠篩選出抗病性強的品種,從根本上提高林木的抗性。壯苗培育則能夠保證林木在生長初期就具備較好的生長勢和抗性,減少病蟲害的侵襲。科學施肥則能夠改善土壤條件,為林木提供充足的養分,提高其抗病蟲害的能力。
第二,促進森林生態系統健康是預防成災性病蟲害的重要手段。一個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具備較強的自我調節和恢復能力,能夠有效抵御病蟲害的入侵和擴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工作人員應注重保護森林生物多樣性,避免單一樹種的大面積種植,以減少病蟲害暴發的風險。同時,工作人員還應加強森林生態系統的監測和評估,及時發現和解決生態系統中的問題,確保其健康穩定發展。此外,增強自然抵抗力也是預防成災性病蟲害的重要途徑。這要求工作人員充分利用自然界中的有益生物和天敵來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擴散。例如,可以通過人工繁殖和釋放天敵、利用微生物制劑等措施來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降低環境污染,同時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效果[16-17]。
多角度預防成災性的森林病蟲害需要從加強森林經營管理和促進森林生態系統健康2個方面入手,通過提高林木的抗病蟲害能力、保護生物多樣性、增強自然抵抗力等措施,有效地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擴散,保障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穩定[18]。
4 結束語
森林病蟲害防治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平衡的關鍵環節,更是確保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面對病蟲害的威脅,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治。同時,工作人員也要意識到,森林病蟲害防治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每個人都應該樹立起保護森林、防治病蟲害的意識,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為構建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楊小娟,杜文濤.林業科學技術推廣應用及森林病蟲害防治技術探析[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12):84-86.
[2] 趙榮.林業種植中針對病蟲害進行防治的有效路徑[J].河北農機,2023(24):147-149.
[3] 郭光明.甘肅省森林病蟲害防治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南方農業,2023,17(22):243-245.
[4] 張旭.生物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林業科技情報,2023,55(4):110-112.
[5] 馬文杰.病蟲害防治技術在不同森林類型中的適用性研究[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3,52(10):148-150.
[6] 趙昌彬,張雨鑒.淺析森林病蟲害防治價值和策略[J].森林防火,2023,41(3):104-107.
[7] 王建宇.貴州省森林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南方農業,2023,17(18):231-233.
[8] 孫宏艷.森林病蟲害防治對林業生態環境的影響[J].新農業,2023(20):44-45.
[9] 藺忙碌.環境因素對森林病蟲害發生的影響及應對策略研究[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9):242-244.
[10] 熊偉.森林病蟲害防治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作用及策略[J].當代農機,2023(8):79,81.
[11] 李曉艷.生物防治技術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研究[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9):49-51.
[12] 何偉.森林病蟲害生態學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前沿研究[J].防護林科技,2024(2):71-73.
[13] 王雪.探討森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現狀和相關措施[J].河北農業,2023(9):52-53.
[14] 劉可.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9):61-63.
[15] 黃石.祖厲河林場生物多樣性維護與森林病蟲害防治策略[J].鄉村科技,2023,14(15):126-128.
[16] 楊春燕.林業工程規劃中病蟲害防治工作探討[J].河北農機,2023(15):73-75.
[17] 彭大慶.建立森林有害生物預警監測系統“編織”病蟲害防治信息網[J].中國林業產業,2023(7):54-55.
[18] 何智榮.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會寧縣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南方農業,2023,17(1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