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與法國生態轉型和國土協調部達成合作文件
5月10日,生態環境部與法國生態轉型和國土協調部達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與法蘭西共和國生態轉型和國土協調部關于落實部門間環保合作協定的優先環境保護合作行動計劃(2024—2025)》合作文件。雙方同意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氣質量、塑料污染等優先合作領域開展交流合作,探索開發環保試點項目,并加強在重要多邊環境議程中的協調與合作。
“中國海洋熱浪預報產品”正式上線運行
5月12日,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自主研發的中國海海洋熱浪預報產品正式上線運行。預報中心2023年底成功研發了中國海海洋熱浪周預報產品并開始業務化試運行,包括海洋熱浪強度和海洋熱浪等級,采用準實時海溫觀測融合數據進行海洋熱浪監測,通過業務化海溫智能網格預報產品制作發布海洋熱浪預報。該產品能夠及時準確預報海洋熱浪事件的發生發展及其影響范圍和強度,可以為政府決策部門科學應對極端海洋熱浪事件提供關鍵數據和決策服務。海洋管理部門及漁業從業者可根據預報結果及時采取合理措施減輕經濟損失,并降低海洋熱浪對海洋生態系統的破壞程度。
相關界別代表擬任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
4月29日,生態環境部公示2024年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建議名單。據介紹,2024年,生態環境部將繼續聘請6位相關界別代表擔任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經相關單位推薦,提出建議人選名單如下(排名不分先后):馮起、陳呂軍、東西、陳芳、胡歌、初雯雯。公示期為2024年4月29日至5月1日。
中山首個“生態學館”將啟動建設工作
近日,中山市生態環境局與中山火炬開發區大環股份合作經濟聯合社就共建中山首個生態學館簽訂共建協議。據了解,中山市生態環境局將在全市啟動“生態學館”建設工作,今年以火炬開發區(中山港街道)作為試點鎮街,以大環小區作為示范點,通過“政村聯動”建成中山首個生態學館,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延伸至最貼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體驗綠色生活、生態文化。
惠州市仲愷生態環境監測站順利通過持證上崗考核
5月10日至11日,廣東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派出考核組對惠州市仲愷生態環境監測站開展持證上崗現場考核。考核內容涉及水(含大氣降水)和廢水、環境空氣和廢氣、振動和噪聲3大類,考核辦法共146項,共24人810項次。經考核組評定,參加仲愷站持證上崗考核的24人全員通過考核,整體通過率95.92%,其中盲樣考核100%,實際樣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