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茂恒 王華 李緒磊 張敏 焦裕程 石振利 陳鏡宇
收稿日期:2024-01-17
作者簡介:宿茂恒(1969—),男,山東肥城人,林業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果栽培管理及技術推廣與應用。
摘 要:設施油桃由于生產周期短、效益高,近年來的發展速度很快,尤其是肥城市的發展更早,更新更快,已經有20多年的栽培時間了,獲得“齊魯放心果品”品牌,已經成為當地最成功的特色經濟林產業。其中,在新城街道辦事處王坊、太平、四合、程莊等村莊比較集中連片,產生了規模效應。在生產中,也積累了許多科學的、實用的技術。為此,簡要闡述了栽植技術要點,以及設施油桃栽培全年管理關鍵技術,為果農提供更好的服務。
關鍵詞:設施油桃;全年管理;關鍵技術
中圖分類號:S661.1 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3–00-03
油桃(Prunus persica var. nectarina),屬于薔薇科(Ros-
aceae)李屬(Prunus)多年生落葉果樹,是普通桃的基因隱性突變體,因其表皮無毛油光亮麗而得名,外觀吸引人,果面呈深紅、紫紅、黃色等,容易清洗,味甜、肉細、爽口,由于脆硬,耐長途運輸,貯運性能大大超過水蜜桃,深受群眾歡迎。油桃原產于中國西北地區,但果實小、商品性差,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不斷培育出油桃新品種,以滿足市場需求[1]。油桃根好氧、耐旱、忌澇,喜光性極強,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栽植,在微酸性至微堿性土壤中都能栽培,對溫度條件要求不高,主產區以遼寧、山東、河北等地區較多,其中山東省主要分布在臨沂市、泰安市、濰坊市、日照市和淄博市,其他地區也有分布[2]。
設施栽培是一種人為創造的適宜植物生長的生態環境,減少了災害天氣和不良環境的影響,便于栽培作物提前上市。當年栽植設施油桃,翌年見效,即每年3—4月栽植苗木,12月扣棚,翌年4—5月采收,即一年的生長周期,就能實現可觀的收益。此外,栽植時間也可以提前至11—12月栽植,翌年12月扣棚。當年結果的油桃,產量一般為1 500~2 000 kg/667 m2,毛收入接近2萬元/667 m2。第2年以后平均產量達到2 500 kg/667 m2,毛收入接近3萬元/667 m2,成為結果最早、收入最快、效益最好的果樹產業項目[3]。
1 栽植技術要點
1.1 選定栽植品種
近年來,新品種很多,以未來1號、魯油2號、中油4號、12-33油桃為主栽品種,這些品種自花結實力強,豐產穩定,果實均色澤艷麗,果肉色黃,質地較硬,便于運輸。果實發育期為65~75 d,平均單果重為220 g,大的單果重為320 g。
1.2 定植
為了提高光能利用率,設置為南北行向栽植,油桃耐旱怕澇,因此要高起壟栽植,壟要抬高15~20 cm,株行距0.75 m×1.50 m。挖行溝深度為60 cm,寬50 cm的栽植溝,將下方回填土與有機肥混合,施用有機肥約為2 700 kg/667 m2,并且配施復合肥50~80 kg/667 m2,
灌透水以便種植行轍實。高密度栽植平均密度550株/
667 m2。分春季和秋季栽植,泰安地區,春季一般在3月栽植;秋季一般在11月中旬栽植[4]。
2 溫室建造
建設冬暖式大棚應選擇地勢平坦干燥、背風向陽、土質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統籌時間安排,先選擇合適建棚地塊,定植好油桃樹,再在適宜時間建造大棚,以不影響12月底扣棚為限。分春暖式大棚和冬暖式大棚兩種,冬暖式大棚墻體后墻厚度為40~80 cm,兩側山墻厚度為50~80 cm,東西走向,一般跨度為10
~14 m,長度為70~100 m,脊高3.5~4.0 m,棚面支柱鋼筋水泥柱,骨架木為竹竿或者主梁為1寸鍍鋅鋼管焊接而成,間距為2 m,副梁為4~6分鍍鋅鋼管,適應冬季最低氣溫在-25 ℃以上,油桃能夠正常生長,而不需要供暖便可越冬,一次投資大棚可使用20多年,前后相鄰棚間距為8 m。新建設的溫室大棚,當前很少采用土墻體,多為主梁全弓式無墻體冬暖式大棚,價格較高,90~110元/m2。這種溫室一般跨度為15 m,脊高5 m,
長度為60~100 m。適合油桃冬季不需要增加溫度,便可以生長。棚膜選用長壽雙防膜或者PO膜,覆蓋草簾或者保溫被保暖。絕大多數溫室配備了電動卷簾機。
果農有南北行的地塊,也可以依據實際情況,建造南北大棚,俗稱春暖棚,這種棚保暖效果不如冬暖棚。春暖棚南北兩面用磚壘砌,南面留小門進出。同時,也可以利用原來的蔬菜大棚,經過改造,栽植油桃,降低建造成本[5]。
3 整形修剪
3.1 定植初期
栽植后第一年,出芽后要保留1個主干生長,幼樹側枝新梢長至30 cm左右及時摘心,促發副梢,適當疏除密生枝。中央干生長旺的,留至2 m高掐頭,不到
2 m的則不用修剪,定干高度,依據棚體高度而定,棚前緣低,后面逐漸高。側枝每隔20 cm左右留1個,側枝長至20~30 cm掐尖,促枝擴大樹體,使樹形有序排列。不再采用原來的“一邊倒”和“Y”字形模式,容易使樹背上枝強旺,體衰老早,樹干歪斜嚴重,占用空間。運用主干型栽培,降低了吊繩及拉枝的人工費、材料費等綜合成本。
3.2 定植中期
這一時期為萌芽后到7月上旬前,肥水管理最關鍵,大肥大水,先促后控。新梢長至5~10 cm時開始追肥,施肥量要掌握先少后多,以后每15 d追施1次,肥料種類以速效氮肥為主,并配以有機肥和磷鉀肥,施肥后即可澆水。為了增強效果,促進桃樹苗快速生長,可再適當噴施葉面肥。
3.3 定植后期
定植后期為7月中下旬,桃樹長至2 m左右時停止施肥,以整株樹作為一個大主枝,凡是長至30 cm的側枝,配合摘心,及時短截。7月下旬—8月上旬,采取化控措施,抑制營養生長,促進花芽分化。先噴1遍果樹促控劑,再根據油桃長勢情況,噴2~3次多效唑,間隔期10~15 d,直至8月底結束。
3.4 開花期
扣棚前至開花期修剪,疏除側枝,長枝短截,單枝延伸,長度達40 cm左右,整樹保持25~30個側枝。
3.5 結果后
等到幼果達花生米大小,開始疏果,每個側枝保留2個果,及時掐梢,新梢長至5~10 cm 掐尖,過長枝短截。
3.6 采果后
采果后用“一根棍”修剪,采用直立紡錘形模式,簡單易操作,即采摘完果實,逐漸撤除大棚膜,隨后對樹體所有側枝保留2~3 cm重短截,6月中旬修剪完成,俗稱“傻瓜”修剪法,此項技術是采果后通過對結果枝進行單芽式更新修剪,重新培養新的結果枝,實現結果枝更新交替結果,補齊遮陰密閉不通風的短板,實現密植栽培的高產量,促進了樹體健壯,通風透光,解決了果樹大小年的問題,增強了油桃持續結果能力。
4 扣棚時間
由于油桃的需冷量要求,11月底開始扣大棚進行降溫,白天降落保溫被,遮擋陽光,晚上拉起保溫被降溫,可以隔1個草苫子降落1個,或者提棉被1/3,持續15 d左右,即可達到油桃的需冷量。12月上中旬,樹下覆蓋地膜,提前升地溫,先讓油桃根系升溫,再逐漸升高氣溫,按照正常扣棚管理即可。
5 花果期管理
油桃性喜光照,在大棚內栽培,光照強度會下降。因此,盡可能提高棚內光照強度,要經常清理棚膜上的灰塵,在冬春光照不足的季節,人工增加光照時間。
自開花初期,就在棚內放置蜂箱,讓蜜蜂授粉,以提高坐果率。一般每667 m2大棚放1箱蜜蜂。花后3周左右疏果、定果,使果實分布均勻,一般每個果枝留2~3個,每株均勻留果40~50個。主要疏除畸形果、小果和無葉枝上的果實,旺枝適當多留。在采摘果實前,可以轉果,并摘掉遮擋果實的葉片,便于果實上色。
6 肥水管理技術
6.1 栽植期管理
栽植前施足底肥,底肥以腐熟好的羊糞或者堆積漚制的有機肥為主,施入溝內后,與土壤攪拌均勻。定植當年,在新梢開始生長期,追施氮肥1次,施尿素50~75 kg/667 m2,促進新梢生長。中間可以再施1次復合肥,有利于分化花芽,施肥量為50~100 kg/667 m2。
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施優質農家肥0.2萬~0.3萬kg/
667 m2,并且與土壤充分混合,配施復合肥150 kg/667 m2,
增加樹體的營養積累,促進新根形成。宜在果實膨大期和采果后進行追肥,以復合肥為主,輔助噴施葉面肥,以800~1 000倍磷酸二氫鉀為主,全年噴施4次左右。
6.2 扣棚前至開花期管理
澆水方案為,肥水澆灌1次,15~20 m3/667 m2。開花后期噴施1次,不超過5 kg/667 m2,稀釋到500~800倍即可,如有滴灌,可肥水滴灌2次,清水滴灌1次,每次15~20 m3/667 m2。第一階段以生根為主,快速生長毛細根,讓主根扎得更深,毛細根長勢更加旺盛,迅速吸收營養,補充萌芽、新梢、幼葉生長,加快果樹器官建造。
6.3 開花后管理
在開花后,要補充開花消耗的養分,及時補充幼果所需能量,減少落果和畸形果,提高商品果率,加速幼果生長。施用水溶肥,屬于平衡性水溶肥,可以補充枝、葉、果所需的中微量元素,促進枝、葉、果的生長發育。
6.4 果實硬核期管理
施用復合型營養肥10 kg/667 m2,肥水滴灌2次,每次20~25 m3/667 m2,葉面肥糖醇鈣+糖醇鎂噴施2次,間隔7~10 d。在油桃硬核期,新梢與果實爭奪養分和水分,果實進入第2次速生期。應以氮鉀肥配合施用,重施鉀肥,同時補充中量元素,做到養分均衡,保證果實品質。該階段水溶肥是高鉀水溶肥,可促進糖的合成運輸和果實發育,有效提高果實的產量和品質。
6.5 采收前期管理
按照10 kg/667 m2,500~800倍稀釋液滴灌1次,葉面肥糖醇鈣+糖醇鎂噴施1次,磷酸二氫鉀噴施2次,間隔7~10 d。在采收前期應以提高果實品質和含糖量為目的,施用高鉀型水溶沖施肥,更有利于提高果實的品質與單果重,提高優質果率。配合中量元素(鈣、鎂、硫),滿足所需營養的供應需求,可提高油桃的抗逆性,減少裂果,增加果實硬度。可促進著色、膨大,補施磷酸二氫鉀葉面肥,以提高植株的抗旱和防早衰能力。
6.6 采收后管理
配復合肥50 kg/667 m2, 滴灌1次,有機肥+微生物菌肥,澆水方案為,肥水滴灌1次,每次20~25 m3
/667 m2,油桃采收后,樹體養分消耗很大,樹勢變弱。為了盡快恢復樹勢,促壯結果母枝,促使花芽分化,提高抗逆性、抗病性,為翌年結果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采果后必須及時施肥,以有機肥為主,補充并平衡營養。此外,盡量避免大水漫灌,容易造成裂果、傷樹,甚至流膠病等。
7 溫濕度調控
7.1 溫度調控
大棚油桃扣棚時,正值低溫天氣,地下溫度很低。而扣棚后,棚內溫度升高,造成樹的地上與地下溫差大,樹液流動不協調。因此,要先提高地溫,再提高棚溫,使樹干與根系生長同步。提高地溫,先在棚內覆蓋黑色地膜,待地溫開始上升后,再扣棚。在扣棚時,先覆蓋部分棚膜,后覆蓋全部棚膜,逐漸升溫。白天溫度控制在
14 ℃左右,夜間溫度不低于0 ℃;在開花初期,溫度最高控制為18~26 ℃,最低溫度為5 ℃左右;在花蕾期,白天溫度保持為18~26 ℃,夜間溫度高于5 ℃;在花期,最高溫度控制為18~23 ℃,夜間溫度不低于6 ℃;果實發育期,最高溫度為25 ℃左右,不超過30 ℃,最低溫度不低于10 ℃。大棚內主要依靠陽光來增加光照和溫度,如果中午棚體內溫度過高時,要打開通風口降溫。
7.2 濕度控制
扣棚至萌芽期間,空氣濕度要控制在75%左右,開花期要保持在50%左右,果實生長期至采收期間要保持在60%左右。
8 病蟲害防治
8.1 蚜蟲
由于蚜蟲是油桃樹最常見、最難防治的害蟲,因此扣棚后噴1遍石硫合劑,10 d以后,噴灑70%的吡蟲啉和氯氰菊酯復配液,花凋謝后噴氟腚蟲胺腈和螺蟲乙酯交替使用1遍,間隔1周或10 d,以后根據病蟲害發生情況,適時用藥。
8.2 流膠病
流膠病是油桃枝干常見病害之一,主要是由于旱害、澇害、凍害、修剪不當、負載過多、土壤酸堿度失調等原因引起的,樹齡越大,流膠病發生越嚴重。生產以防為主,加強樹體管理,提高油桃抗病能力。對油桃樹多施用有機肥,適量增施磷鉀肥,配合中微量元素肥,增強樹勢。雨季做好棚內外排水,科學修剪,采取通風透光措施,合理負載,保持穩定的樹勢。在藥物防治上,冬春季施用0.8~1.0波美度的石硫合劑噴灑樹冠,也使用多菌靈、異菌脲等噴施。在發芽前,全樹噴30%戊唑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8.3 灰霉病
桃灰霉病主要危害植株的葉片、花、果實以及嫩梢等部位。幼果被浸染部位先變黃呈水漬狀,然后變為淡褐色,致使幼果腐爛或脫落;葉片被浸染表面,出現大量灰黑色霉層;花朵被侵染,先從雄蕊和花瓣頂部,之后蔓延至整個花朵,造成枯萎。防治辦法,在桃樹休眠期噴施3度石硫合劑進行地面清除。也可以使用有機硫廣譜殺菌劑克菌丹,在開花前噴施,但是不能與石硫合劑等堿性農藥混合,更不能與噻唑鋅混用,加強通風管理。
9 摘果后管理
采摘完果實后要盡快施肥,補償因結果造成的養分消耗。更新修剪,回縮結果枝,促使新梢再次萌芽,形成新的結果枝。新梢過長,及時掐尖,并且配合噴施多效唑的方法,控制生長,促進花芽分化,為翌年獲得更高產量奠定基礎。
10 其他改良技術
一是改進了人工起落草苫子、保溫棉被方式,引進了電動升降機,替代人工,節省了勞動力。二是嘗試應用補光燈新設施,增加光照時間,提高樹勢,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三是溫、濕度調控儀、掌上大棚軟件等智能化的設備應用,便于及時掌控棚內溫、濕度狀況,減少了災害天氣和不良環境的影響。四是引進并施用水肥一體化設備,減少了人工費、水費和化肥的使用量,逐步實現了果樹的高產、高效栽培,為農業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基礎。
11 結束語
在設施油桃栽培中,要選好適宜優良品種,及時對接農業科研院所的新品種,盡早引進種植。將提升果品品質作為首要目標,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需求,有利于在果品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同時,還要高度重視技術的改進,培養熟練操作的技術人員,降低勞動密集型程度,提高投入產出比,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全面鄉村振興和實現農業現代化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立新,王坤宇.桃樹日光溫室“一邊倒”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2):41.
[2] 馬占婕,張玉蘭,馬占瓊.日光溫室油桃豐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0(9):32-33.
[3] 高小芳.油桃日光溫室密植豐產栽培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4):163-164.
[4] 張金平.冬暖式日光溫室栽培早熟油桃豐產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1,27(2):163-164.
[5] 周巖峰,郭迎華,楊艷萍.麗春油桃日光溫室豐產栽培技術[J].山西果樹,2008(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