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文章探析文旅融合背景下圖書館助力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路徑,以助推文旅融合發展,拉動消費。方法:文章梳理圖書館參與文旅融合的現實背景和發展現狀,指出圖書館助力文化和旅游消費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行之有效的路徑。結果:文章研究發現,通過完善圖書館相關法規、優化圖書館服務和功能、延伸圖書館文旅相關產業鏈,可創造新的文旅消費場景、產品和業態,進而全方位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費品質,同時為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結論:文旅融合背景下,文旅產業對目的地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作出越來越大的貢獻,圖書館必須積極融入文旅融合進程,可以圍繞旅游和地域文化,充分發揮行政管理優勢、文旅融合發展優勢和圖書館行業優勢,實現文化賦能旅游產業,履行多元化職能,在促進自身發展的同時滿足游客的文化體驗需求,優化文旅消費體驗。
關鍵詞:文旅融合;文化和旅游;圖書館;消費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10-0-03
1 現實背景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都提出,要堅持“文旅+”的思路,探索融合路徑,創造新的消費、產品、業態和市場,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各地圖書館紛紛根據地域文化特色,將文化體驗與消費場景融合,將文化資源和服務產品優勢轉化為旅游發展優勢,形成一系列理論成果。王艷英立足公共圖書館職責,探討公共圖書館參與文旅融合的可行性[1]。雍雅麗認為公共圖書館應當承擔起地標建筑的使命[2]。許迎霞等探討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課程的設計策略[3]。周紅雁認為公共圖書館可采取“圖書館+景區”的發展模式,以圖書館酒店、民宿圖書館、圖書館旅游、研學游等形式來促進文旅融合工作的開展[4]。
2 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圖書館作為文化薈萃之地,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特色文化推廣的重要載體,是旅游公共服務領域社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通過與旅游等相關產業深度融合,提升了自身的附加值,盤活了沉睡資源,也初步形成一些新的旅游空間形態與新的旅游業態,極大地豐富了旅游供給,增加了旅游產業門類,但也存在一些深層次的障礙與難點。
2.1 打造文化地標有力,但局限網紅打卡,衍生消費不夠
很多圖書館憑借建筑設計特色、文獻典藏資源、文化休閑旅游特質,吸引年輕人前去打卡。2018年,美國《時代》周刊發布旅游目的地榜單,天津市濱海新區圖書館榮登榜首。美國西雅圖中央圖書館因幾何疊成的奇特建筑成為重要文化地標和旅游者青睞的著名景點[5]。杭州版本館、三聯書店海邊公益圖書館、銅陵濱江碼頭圖書館等公共圖書館也因為建筑藝術性成為網紅景點。然而館內旅游元素配套不足,游客蜂擁前來拍照留念,人氣雖高,但整體消費不足。
2.2 鏈接旅游景點有效,但受傳統職能束縛,文化體驗感不足
圖書館通過打造特色,拓展旅游服務功能,或入駐景區吸引游客;通過與旅游相關產業合作,融入旅游路線,形成聯動效應,大大提升了旅游品質。寧波天一閣藏書樓就因其悠久歷史和獨特文化內涵被評選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天津市濱海新區圖書館被譽為中國最美圖書館,吸引大批旅游愛好者;寧波圖書館與40多個友好城市合作,收藏了大量來自合作城市的圖書、文化資料和旅游指南等,成為國際文化交流重要陣地;位于縉云仙都景區的巖宕書屋由著名建筑師徐甜甜及其團隊設計,其巧妙將古采石場洞窟設計成圖書館,視覺效果良好,但由于沒有針對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務,與當地文化融入不夠,游客現場互動體驗感不強。
2.3 賦能研學游有為,但體制機制受限,深度合作不足
圖書館利用館藏文獻資源,依托館員知識結構與崗位技能,針對性研發歷史名人、民俗文化、典籍閱讀等方面理論課程,為知識汲取提供便利;以“參觀+授課+延伸活動”模式,結合圖書館活動室、培訓教室、展廳等多功能區域,策劃線裝書DIY、“小小管理員”職業體驗等延伸活動,綜合理論宣教、現場教學、觀摩體驗等多元教學方式,創新打造情景式研學服務場景;針對旅游線路或旅游景區進行相關人文歷史宣講或地理知識科普,舉行“跟著書本去旅行”相關推廣活動等。但由于體制機制受限,圖書館開發的研學活動多為公益性質,沒有績效考核,館內工作人員積極性不足,系列化、持續性、高質量研學游缺乏經費和人才支撐。
2.4 入駐百業共贏有序,但融合共生欠缺,專業特色不顯
各地陸續嘗試將圖書館入駐連鎖酒店、菜市場、車站、民宿、黨群服務中心、主題餐廳等各個場所,通過圖書館“出書”,百業“出空間”,形成優勢疊加、共生雙贏的良好局面。一方面增加百業文藝氣息和文化內涵,為游客提供方便、舒適的休閑娛樂文化空間;另一方面為圖書館省去場地租金、人力開支和設計裝修等額外費用,為圖書館服務創新提供有效路徑。麗水云和圖書館是這一創新舉措的典型代表,將圖書館閱讀服務下沉到鄉村民宿,將外地游客納入服務范圍,不但使圖書館服務得以延伸,同時通過定期開展類型豐富的主題讀書活動,搭建旅途休閑、交流、閱讀平臺,極大豐富游客的旅游體驗;又如溫州10年建成156家城市書房,將書房嵌入大街小巷,引領城市公共閱讀空間發展。但部分圖書館由于選品和陳列受限,缺乏專業引導和館藏特色,且書籍沒有定期更新,淪為背景墻,實際閱讀功能被弱化。
3 圖書館助力文化和旅游消費融合發展路徑
隨著全球經濟轉型和發展,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凸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4月重慶行中提出“把旅游等服務業打造成區域支柱產業”。在2024年5月17日召開的全國旅游發展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對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著力完善現代旅游業體系,加快建設旅游強國,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文化旅游逐漸成為各地政府促進和擴大消費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抓手。文化旅游新發展階段是文化旅游鏈重構階段,要從文化旅游要素的組合迭代到文化旅游產業鏈的構建。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方式盤活圖書館和旅游消費資源,整合圖書館和旅游消費市場,將圖書館打造為文旅新業態,為旅游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內生動力,從而逐漸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新質生產力。
3.1 完善圖書館制度機制和法規,進一步拓展文旅消費場景
一是在上層建筑方面,充分發揮政府統籌能力,完善圖書館文旅融合機制,構建政府主導、圖書館引領、社會參與的協調發展格局。二是加強資金支持,通過稅收減免等措施鼓勵旅游行業積極參與到圖書館融合進程中,賦予圖書館經營更多靈活性,允許適當開展市場化運作,從而吸引更多社會資本,發展有特色、有主題的各類書店,與演出團隊、藝術家、社區、學校等合作,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拓展服務領域,優化文化體驗。三是做好宣傳推廣,利用新媒體平臺,積極宣傳推廣“夜讀、夜展、夜研、夜養”等獨特、小眾、潮酷、有趣的文旅消費場景,采取社會化運營模式策劃組織“小而精”的讀書會和文化沙龍等 ,打造文化交流平臺,讓漫游圖書館成為夜間休閑、療愈的新生活方式。
3.2 優化圖書館公共服務和功能,進一步提升文旅消費品質
在明確社會職能和責任擔當,堅守公共服務使命的背景下,圖書館發揮文化消費比較優勢,與旅游共生資源、共生項目。一是融入城市文脈,通過多元化的閱讀推廣、搭配旅游手冊和特色文化書籍,以及播放如《鏘鏘行天下》《十三邀》《典籍里的中國》等名人訪談視頻,方便游客更好地理解當地文化和旅游精粹,愿意長時間停留開展文化深度游。二是加強新型人才培養和引入,培育復合型人才,形成“圖書館特色資源+旅游專業講解人員”的服務優勢。三是加強圖書館數字化建設,利用人工智能、AI視覺盤點技術等全面升級圖書館資源、空間、服務和管理機制等,搭建手機圖書館業務、沉浸式閱讀、無邊界城市書房等豐富的文旅消費場景,實現文化產品經營與服務創新,進一步提升文化旅游體驗。
3.3 延伸圖書館相關文旅產業鏈,進一步豐富文旅消費業態
響應市場需求變化,將圖書館資源與旅游要素融合共生。一是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依托館藏資源,注重社會參與,與高人氣品牌餐飲合作共建,探索館店融合服務模式,實現需求與供給兩端協同發力。結合城市文化聯合文博場館等共同研發文創產品,開設旗艦店,實現線上線下聯合售賣和多點展示。二是構建圖書館會展旅游模式,加強國際合作,舉辦具有影響力的國際會議、學術論壇、文化會展等,提供高質量會展旅游服務,做強會展經濟。三是加強圖書館行業聯合,借助“互聯網+”模式,實現大館牽小館,資源互通有無,服務特色互補;優化研學旅游設計,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和“非遺”傳承人等打造特色研學課程,設計游客參與互動性強的階梯收費型體驗項目,如制作線裝書、中華傳統典籍參觀、文明溯源行等[6]。
4 結語
圖書館是文明的堡壘、知識的倉庫和精神的家園,作為獨特的城市文化地標,圖書館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縮影、一個區域的精神投影,對傳播城市文化、傳承城市文明、帶動城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對目的地國家和區域經濟貢獻越來越明顯的新格局下,圖書館要積極融入文旅融合進程,通過文化賦能旅游產業,要承擔起多樣化職能,為大眾提供文化氣息濃厚的品質服務和文化體驗,協同營造更舒心的度假休閑目的地和更舒適的文化旅游消費環境,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從而最大限度發揮助力文化和旅游消費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王艷英.圖書館在文旅融合時代的使命與創新[J].中國民族博覽,2020(6):247-248.
[2] 雍雅麗.探析公共圖書館在文旅融合時代的使命與創新服務[J].傳媒論壇,2020(6):130.
[3] 許迎霞,朱江,董曉鵬.公共圖書館研學旅行課程設計研究:以鞍山市圖書館研學基地課程設計為例[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7):109-113.
[4] 周紅雁.安徽省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的實踐與分析[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0(5):93-95.
[5] 張柯.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的創新服務路徑[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2(1):150-151,153.
[6] 陳建明.文旅融合視域下圖書館與旅游業協同創新路徑探索[J].圖書館,2021(3):51-57.
[7] 張佩珍.文旅融合背景下圖書館與旅游景點交流合作機制探討[J].辦公室業務,2023(7):176-178.
[8] 張小凡,國內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研究進展[J].四川圖書館學報,2022(4):11-18.
[9] 李澤化.困境與破局: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圖書館旅游創新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2(1):65-73.
[10] 孫蕊.我國圖書館文旅融合研究回顧與展望[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2(2):19-24.
[11] 王大盈.文化消費的創新模式:手機圖書館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1(10):69-71.
作者簡介:付麗萍 (1981—) ,女,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文旅宣傳推廣、旅游大數據分析、文旅信息化、文化旅游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