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日晶
發揮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的要求和方向。《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指明了新時期的育人方向是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并且著力促進德智體美勞的有機融合。作為“五育” 的基本內容,德智體美勞的育人功能和學科之間的融合密不可分。小學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基礎階段,探討學科融合下的育人策略是實現“五育”融合的關鍵。新時代的學科融合育人體系需要教育相關者共同努力、共同創建,通過德育鑄魂、智育固本、體育強健、美育浸潤、勞育淬煉的方式,將“五育”引領下的學科融合與小學階段的育人體系建設結合起來,助推學生全面發展,實現全面育人。
一、學科滲透以豐富育人內容
學科之間的滲透是學科融合的一種途徑,是一門學科作為一種工具與另一種學科結合,目標在于促進學生對主體學科的學習,學科滲透的方式包括教學內容、工具選擇、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例如在進行美術課程的教學時,可以將信息技術教學的方法融入到其中:傳統美術教學課程中,教師通常采用手繪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創意設計,但是由于很多學生缺乏專業訓練,手繪能力欠缺,導致學生難以通過手繪的方式將創意設計可視化,若學生的美術設計無法進行很好的視覺呈現,則影響了他們的美術學習興趣。將信息技術的課程工具融入到美術教學之中,采用項目式學習的課程模式,依照“分配任務—合作探究—展示表演—推廣使用”的流程,讓學生可以通過信息搜索完成可視化活動,也可以借助圖像處理軟件的幫助實現創意的可視化,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夠讓沒有繪畫基礎或者手繪能力欠缺的同學也能夠表達自己的美術創意,也達到了美術學習對創意創新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求。
二、學科整合以拓展育人邊界
學科整合是多門學科的融合,目的在于運用多種學科知識,解決特定的實際問題,以主題為核心進行課程構建,教師可以基于特定的主題建構問題,將多門學科的方法和內容引入問題解決的過程之中。以“鐵的應用”為例,對于傳統科學課的學習,學生表示興趣欠缺的關鍵在于無法知曉知識的運用。教師可以通過土壤進行課程引入,介紹土壤在中國歷史上的象征意義,從歷史中祭祀使用五色土,而五色土則是和土壤中的生物化學過程和含有鐵的化合物相關,將五色土作為課程的引入,借助歷史、語文和地理等知識,輔助學生了解土壤的性質,作為化學課程學習的載體,也讓學生了解化學在其他學科中的運用。在教學工具上可以選擇各種顏色的土壤,引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自行動手進行土壤中花和物質的檢測,感受尋找答案和學習知識的過程。
三、學科綜合以實現全面育人
學科綜合是綜合多種主題,進行多學科的探究,目標在于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綜合運用多種知識,對情境中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假設、實驗、驗證以及得出結論等,學科綜合的形式通常會采用作品展示作為課程的評價方式之一。例如在勞動課程之中,學校設置了趣味農場的活動,而農場需要學生和教師在荒地上改造建設出來,土壤的復雜性需要學生自行探索并嘗試改造,同時蔬菜的種植和生物、地理等學科相關聯,而將勞動過程制作成為電子板報或者文字記錄等形式則和美術、語文等學科相關聯。在這一課程之中,不同的主題融匯在一起,學生遇到的問題并不是單一學科所能解決的,為了實現種植目標,他們會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式。
學科融合是在“五育”并舉的視域下進行的育人方式創新,在承認學科差異的基礎上探討從學科的關聯之處出發以找到提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模式。學科融合育人的方式符合當代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提升了學習者融會貫通和學會使用知識的能力,是以全面教育和全面育人為導向下的學科課程改革探索。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