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錦程



一、項目主題內容分析
項目式學習(PBL)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小組協作的形式進行規劃和解決項目任務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經歷事先精心設計的項目和一連串任務,在復雜及真實的學習環境中不斷進行探索和學習,從而獲得所需知識,解決項目過程中碰到的問題,實現有意義的學習。2019人教版必修一教材,把第四章第一節“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表”劃分為3個課時,其中最后一個課時為“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新教材采用了預測的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堿金屬元素之間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規律。“探秘堿金屬,‘預見119”項目創意新穎,緊貼學生實際,涉及到的知識規律性強。在教學中,筆者將項目拆分成“初探鈉和鉀”“再探堿金屬”“‘預見119”3個任務展開,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借助“預測一觀察一解釋”的POE策略、從“位置一結構一性質”視角研究元素的性質,根據堿金屬元素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讓學生預測未知元素的性質,設計專屬名片,體會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感受化學學科魅力。
二、項目教學目標
1.通過預測鉀的化學性質,觀察鉀與氧氣、水反應的實驗,認識鈉與鉀性質的相似性和不同之處,培養“宏微結合”和“變化觀念”的核心素養;
2.通過預測鋰、銣、銫的化學性質,觀察堿金屬單質與氧氣、水反應的實驗,理解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及與原子結構的關系,發展“科學探究”與“證據推理”的核心素養;
3.能從位、構、性視角研究元素的性質,通過預測未知元素性質和為未知元素設計名片,體會“預測”這種方法在化學科學研究中的應用,發展“科學態度”與“創新意識”的核心素養。
三、教學流程
具體教學流程見表1。
四、項目實施過程及學生學習成果
[創設情境]鎵是化學史上第一個先從理論預言后在自然界中被發現驗證的元素。1871年,門捷列夫發現元素周期表中鋁元素下方有個間隙尚未被占據,他預測這種未知元素的相對原子量大約是68,密度為5.9g/cm3,性質與鋁相似,他的這一預測被法國化學家布瓦博德蘭證實。
[學生活動]2名學生分別扮演門捷列夫和布瓦博德蘭,表演元素鎵的發現過程中2人爭論的故事。
[問題引入]門捷列夫能夠根據元素的位置預測元素的性質,同學們想不想成為和門捷列夫一樣厲害的化學家、預言家呢?目前,俄羅斯和日本科學家正嘗試合成119號元素Uue,如何預測該元素的性質并為它設計一張專屬名片呢?
[學生觀點]根據元素周期表的編排規則,119號元素位于第8周期第ⅠA族。可以效仿門捷列夫,通過第ⅠA族中已經學過的金屬鈉的性質,預測119號元素的性質。
[過渡]鈉和119號元素都位于第ⅠA族,但鈉位于第3周期,119號元素位于第8周期,直接通過鈉的性質預測119號元素的性質是否合理呢?我們不妨先通過鈉的性質預測位于鈉下方的鉀的性質,再找到堿金屬元素性質的規律,從而預測119號元素的性質。
[任務1]初探鈉和鉀
[教師]回憶金屬鈉的化學性質,描述鈉與氧氣、水反應的實驗現象。
[學生]鈉在常溫下與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鈉,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過氧化鈉。鈉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常溫下,銀白色的鈉表面很快變暗;加熱條件下,鈉先熔化,再劇烈燃燒,產生黃色火焰,生成淡黃色固體。鈉與水反應,鈉浮在水面上,熔成光亮的小球,四處游動,發出嘶嘶的響聲,滴入酚酞,溶液變紅。
[教師]如何從結構的角度解釋鈉具有的化學性質?
[學生]鈉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1,容易失去電子形成鈉離子。
[教師]根據鉀的原子結構,你認為鉀會具有怎樣的性質?
[學生]鉀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也為1,也容易失去電子形成鉀離子,具有金屬性,具體表現在也能和氧氣反應,也能和水反應。
[教師]鉀的性質是否和預測的一樣呢?觀察實驗,描述實驗現象。
[演示實驗]鉀與氧氣反應、鉀與水反應。
[學生]鉀與氧氣反應,先熔化再劇烈燃燒,產生紫色火焰,生成黃色固體。鉀與水反應,鉀浮在水面上,熔成光亮的小球并劇烈燃燒,四處游動,發出爆炸聲,滴入酚酞,溶液變紅。
[教師]鉀與氧氣反應生成的黃色固體有過氧化鉀(K2O2)和超氧化鉀(KO2)。比較鈉和鉀與氧氣、水反應的實驗現象,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鈉和鉀都能與氧氣和水反應,且鉀更活潑。
[過渡]鈉和鉀性質上有相似性和不同之處,這樣的規律是只存在于這2種元素之間還是所有的堿金屬元素之間呢?
[任務2]再探堿金屬
[教師]根據堿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特點(見表2),預測鋰、銣、銫的化學性質。
[學生]鋰、銣、銫的最外層電子數都為1,容易失去電子形成+1價的離子,具有金屬性,具體表現為可以與氧氣和水反應。
[教師]事實和推測是否一致呢?觀看視頻,并嘗試總結堿金屬元素的化學性質。
[視頻]堿金屬單質與氧氣和水的反應。
[教師]鋰與氧氣反應只生成氧化鋰;鈉與氧氣反應,常溫下生成氧化鈉,加熱時生成過氧化鈉;鉀與氧氣反應,常溫下生成氧化鉀,加熱時生成過氧化鉀和超氧化鉀;銣和銫,除了生成氧化物、過氧化物、超氧化物以外,還會生成臭氧化物。你認為堿金屬單質與氧氣的反應有怎樣的規律?
[學生]堿金屬單質,從鋰到銫,與氧氣的反應越來越劇烈,生成物越來越復雜。
[教師]無論哪種堿金屬單質,與水反應都會生成對應的氫氧化物和氫氣,那么通過視頻,你發現堿金屬單質與水的反應又有怎樣的規律呢?
[學生]堿金屬單質,從鋰到銫與水的反應越來越劇烈。
[教師]將堿金屬單質與氧氣和水反應的規律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堿金屬元素,從鋰到銫,金屬性逐漸增強。結構決定性質。如何從結構的角度,解釋堿金屬元素性質的相似性與遞變性呢?
[學生]堿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都為1,都容易失去電子形成+1價的離子,都表現金屬性,具有相似性。
[學生]堿金屬元素,從上到下,核電荷數依次增多,電子層數依次增大,原子半徑依次增大,原子核對最外層電子的引力依次減小,失去電子的能力依次增大,金屬性逐漸增強。
[教師]化學性質具有相似性和遞變性,物理性質呢?觀察表格(見表3),總結規律。
[學生]堿金屬元素,從鋰到銫,都為銀白色金屬(除了銫略帶金色光澤),都很柔軟,密度依次增大,鈉鉀反常,熔沸點依次降低。
[教師]鈉鉀合金的熔點低于純金屬鈉和鉀的熔點,因此鈉鉀合金常用作核反應堆的導熱劑。性質決定用途。堿金屬元素還被用作鋰電池、堿金屬蒸氣激光器、銣銫原子鐘等等。
[過渡]找到了堿金屬元素的相似性和遞變性,就可以預測119號元素的性質了。
[任務3]“預”見119
[教師]嘗試預測119號元素的性質,并為它設計一張專屬名片。
[學生]設計名片(如圖1所示)。
五、項目教學反思(略)
(收稿日期:2024-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