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君 李事成 田家順 王昆


摘要:為進一步篩選防治柑橘炭疽病的高效安全藥劑,明確不同殺菌劑對柑橘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及對柑橘的安全性,連續兩年開展6種殺菌劑防治柑橘炭疽病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40%苯甲·吡唑酯微乳劑和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處理對柑橘果實炭疽病的防治效果連續兩年極顯著高于其他藥劑處理,且2個處理間無顯著性差異,其中2022年末次藥后21 d調查防效分別為84.3%和82.7%,2023年為81.3%和80.0%;12.5%氟環唑懸浮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和25%嘧菌酯懸浮劑處理對柑橘果實炭疽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這5種殺菌劑在生產上可根據病害發生情況交替輪換使用,以延緩柑橘炭疽病病菌的抗藥性。
關鍵詞:柑橘;炭疽病;殺菌劑;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S436.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60X(2024)05-0082-03
Effects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Against Citrus Anthracnose in the Field
YI Jun1,LI Shi-cheng1,TIAN Jia-shun2,WANG Kun2
(1. Huaihua 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Huaihua 418000, PRC; 2. Hunan Heyi Crop Science Co., Ltd.,?Changsha 410125, PRC)
Abstract: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for two consecutive years to determine the control effects of six different fungicides on citrus anthracnose,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effective and safe fungicides against citrus anthracnose were scree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s of difenoconazole·pyraclostrobin 40% microemulsion and pyraclostrobin·metiram 60% 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s on citrus fruit anthracnos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fungicides for two consecutive years. The control effect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fungicides. Specifically, the control effects 21 days after the last application were 84.3%?and 82.7% in 2022 and 81.3% and 80.0% in 2023,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epoxiconazole 12.5% suspension concentrate, mancozeb 80% wettable powder, and azoxystrobin 25% suspension concentrate also showcased control effects on citrus anthracnose. These five fungicides could be used alternately in production to prevent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from developing resistance to fungicides.
Key words:citrus; anthracnose; fungicide; control effect
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是湖南省的傳統優勢特色產業,全省柑橘種植面積為40萬hm2,產量達627萬t。湖南是我國柑橘主要產地[1]。近年來,柑橘炭疽病已成為柑橘生產常發性病害之一,它是由膠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和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s)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柑橘葉片、枝條、花、果實以及果柄,常造成柑橘大量落葉、落花、落果、枝條枯死和果實腐爛等,給果農造成一定經濟損失[2-3]。
目前,化學防治仍是防治柑橘炭疽病的主要措施,我國登記在柑橘炭疽病的殺菌劑產品達上百種,主要包括三唑類、甲氧基丙烯酸酯類、二硫代氨基甲酸鹽類殺菌劑、苯丙咪唑類殺菌劑等,由于柑橘各產地氣候條件、病害發生規律、栽培措施、柑橘品種等因素影響,很多關于柑橘炭疽病的田間藥效試驗結果不盡一致,且大部分藥劑防控研究均以葉片的炭疽癥狀為主,較少研究果柄炭疽,生產中果柄炭疽更易被人忽視[4-7]。鑒于此,筆者結合生產實際選取6種已登記的防治柑橘炭疽病的殺菌劑,選擇果實炭疽作為研究對象開展連續兩年的田間藥效評比試驗,以期篩選出高效安全的防控藥劑,為指導用藥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基本情況
2022—2023年試驗地均在湖南省芷江縣巖橋鎮黃梨坳村同一柑橘園內,該柑橘為梯田型果園,連片種植面積超過13.33 hm2,土壤類型為酸紫砂泥,pH值5.8,有機質含量18.1 g/kg,覆蓋稀疏雜草,田間管理一致,歷年柑橘炭疽病均有發生。
1.2 供試材料
供試柑橘品種為椪柑,2022年樹齡15 a,種植密度約60棵/667m2(株行距2.8 m×4 m),平均樹高約2.5 m,掛果量適中,植株長勢基本一致。
供試藥劑包括40%苯甲·吡唑酯微乳劑(三唑類+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上海悅聯化工有限公司)、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甲氧基丙烯酸酯類+二硫代氨基甲酸鹽類殺菌劑,孟州廣農匯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2.5%氟環唑懸浮劑(三唑類殺菌劑,江西海闊利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二硫代氨基甲酸鹽類,上海悅聯化工有限公司)、25%嘧菌酯懸浮劑(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江蘇省鹽城利民農化有限公司)和70%甲基硫菌靈水分散粒劑(苯丙咪唑類殺菌劑,陜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學有限公司),以上殺菌劑均為市場采購。
施藥器械為新加坡利農牌HD400型手動背負式噴霧器,噴嘴壓力為0.2~0.3 MPa,噴嘴類型為空心錐。
1.3 試驗設計
該試驗共設7個處理,每個處理重復4次,共28個小區,每個小區3棵柑橘樹,按照隨機區組排列,每小區預配制藥液6 L,試驗平均藥液量約1 370?L/hm2。具體試驗設計見表1。
1.4 施藥方法與次數
施用噴霧器對各小區柑橘樹均勻噴霧施藥,打勻打透,使柑橘果實及葉片兩面充分潤濕,且不滴落藥液為宜;施藥時每個處理小區單獨進行配藥施藥,藥劑配制和施用遵循“先空白對照、后供試藥劑,供試藥劑先低濃度、后高濃度,再對照藥劑,配制施用不同藥劑前清洗配制施用容器”的原則進行。
2022年9月15日柑橘炭疽病發生前期(果實膨大期)進行第一次保護性施藥(果實炭疽病尚未發生),施藥間隔7~14 d,于2022年9月25日、10月8日分別施藥一次,共計施藥3次。2023年9月2日柑橘炭疽病發生前期(果實膨大期)進行第一次保護性施藥(果實炭疽病尚未發生),施藥間隔7~14 d,于2023年9月12日、9月20日分別施藥一次,共計施藥3次。
1.5 氣象情況
2022年第一次施藥期間,多云,氣溫25.5~27.6℃,相對濕度67.2%~78.5%,風速≤1.8 m/s;第二次施藥期間,晴,氣溫21.3~23.1℃,相對濕度64.4%~72.6%,風速≤2.2 m/s;第三次施藥期間,多云,氣溫16.5~18.3℃,相對濕度75.2%~84.6%,風速≤1.2 m/s。2023年第一次施藥期間,多云,氣溫26.7~28.3℃,相對濕度72.2%~81.7%,風速≤1.5 m/s;第二次施藥期間,陰,氣溫24.4~26.2℃,相對濕度75.8%~86.5%,風速≤2.0 m/s;第三次施藥期間,多云,氣溫24.7~26.5℃,相對濕度77.8%~89.4%,風速≤1.5 m/s。2022年下半年湖南省遭遇旱情,柑橘炭疽病整體發生較輕;2023年試驗期間無影響試驗結果的反常氣候(數據采用UT363手持風速儀、W5手持溫濕度計測得)。
1.6 調查時間及方法
依據DB36/T 1128.3—2019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第3部分:殺菌劑防治柑橘炭疽病,于末次施藥后21 d(2022年10月29日、2023年10月11日)調查炭疽病對柑橘果實的危害。
每小區調查2株,每株按東南西北中五點取樣,每點調查10個果,每小區共查100個果實;調查統計各級病果數及調查總果數。果實病害分級方法:0級,無病斑;1級,非果蒂部分的病斑面積占整個果面積的2%以下;3級,非果蒂部分的病斑面積占整個果面積的3%~5%;5級,非果蒂部分的病斑面積占整個果面積的6%~10%;7級,非果蒂部分的病斑面積占整個果面積的11%~20%;9級,果蒂部分出現病斑或非果蒂部分的病斑面積占整個果面積的21%以上。
2022—2023年每次施藥后第7天,采取目測法,通過藥劑處理區與空白對照區柑橘生長情況的比較觀測施藥安全性。
1.7 結果統計與分析
使用Excel 2013軟件進行原始數據統計、防效計算。使用DPS分析軟件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法(DMRT)對各處理防效結果進行方差分析。使用公式(1)、(2)計算藥效。
病情指數=∑[各級病果數×相對級數值]/[調查總果數×9]×1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防治效果(%)=(CK藥后病情指數-處理區藥后病情指數)/CK藥后病情指數×100? ? ? ? ? ? ? ? ?(2)
2 結果與分析
2.1 2022年對柑橘果實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各供試藥劑處理對柑橘(果實)炭疽病均有一定防效,防治效果在71.4%~84.3%之間;其中T1和T2處理對柑橘果實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極顯著高于其他藥劑處理,末次藥后21 d調查防效分別為84.3%和82.7%,且2個處理間無顯著性差異;T6處理對柑橘果實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最差,為71.4%;試驗結果表明,按照殺菌劑類型對柑橘果實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為T1>T2>T3>T4>T5>T6。
2.2 2023年對柑橘果實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各供試藥劑處理對柑橘(果實)炭疽病均有一定防效,防治效果在67.1%~81.3%之間;其中T1和T2處理對柑橘果實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極顯著高于其他藥劑處理,末次藥后21 d調查防效分別為81.3%和80.0%,2個處理間無顯著性差異;T6處理對柑橘果實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最差,為67.1%;整體2023年不同藥劑對柑橘果實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與2022年的試驗結果基本保持一致。
2.3 安全性
2022—2023年試驗期間,通過藥劑處理區與空白對照區柑橘生長情況的比較,各供試藥劑處理小區柑橘生長正常,均未發現藥害現象,表明各供試藥劑在該設計用量下對柑橘安全。
3 小結與討論
參考前人的研究結果[8-11],柑橘炭疽病的防治需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指導方針。一是通過清園減少病源,枯稍、病枝、病葉、病果等是柑橘炭疽病發生的初侵染來源,應加強對果園病殘體的清潔;二是需要加強柑橘園的管理,通過合理密植、適期施肥以及科學修剪等,改善柑橘園通風透光條件,增強柑橘植株長勢,提高柑橘自身病害防御能力;三是根據當年氣候條件及往年柑橘炭疽病發生情況進行必要的藥劑防治,柑橘果實炭疽病防治的關鍵防治時期一般為幼果期(5—6月)和果實膨大期(8—10月),施藥間隔7~14 d,連續施藥2~3次。
試驗結果表明,供試藥劑40%苯甲·吡唑酯微乳劑(160 mg/kg)處理和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600 mg/kg)處理對柑橘果實炭疽病的防治效果連續兩年均極顯著高于其他藥劑處理,2個處理間均無顯著性差異,其中2022年末次藥后21 d調查防效分別為84.3%和82.7%,2023年為81.3%和80.0%;供試藥劑中單劑產品12.5%氟環唑懸浮劑(50 mg/kg)處理、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2 000 mg/kg)處理和25%嘧菌酯懸浮劑(250 mg/kg)處理對柑橘果實炭疽病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以上藥劑均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應注意需交替輪換使用,以延緩柑橘炭疽病病菌的抗藥性。
參考文獻:
[1] 鄧素楓,楊水芝,曾斌,等 . 2022 年夏季高溫干旱對湖南柑橘的影響[J]. 湖南農業科學,2023(3):71-76.
[2] 陳國慶. 中國柑橘炭疽病病原種類及種群遺傳多樣性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學,2010.
[3] 田宇曦,閔勇,陳凌,等. 柑橘炭疽病分類鑒定和防治研究進展[J]. 中南農業科技,2023,44(12):230-232,237.
[4] 李建明,何蓮,孔玄慶,等. 苯醚甲環唑和吡唑醚菌酯對柑橘炭疽病菌的聯合毒力及防效[J]. 現代農藥,2022,21(5):60-64.
[5] 蒲占湑,黃振東,胡秀榮,等. 六種殺菌劑對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內毒力和田間防治效果[J]. 浙江農業學報,2014,26(1):122-126.
[6] 吳付林. 氯氟醚酯菌唑懸浮劑防治柑橘炭疽病藥效試驗初報[J]. 南方農業,2020,14(11):141-142.
[7] 劉向國. 幾種殺菌劑對柑橘炭疽病的田間藥效試驗[J]. 廣西植保,2021,34(4):21-24.
[8] 劉冰卿,陳霞,凌金鋒,等. 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對柑橘炭疽病的田間防治效果[J]. 熱帶農業科學,2023,43(7):53-56.
[9] 李小文,劉云霞,李永平. 陜南柑橘炭疽病的發生與綜合防控[J]. 西北園藝(果樹),2023(2):30-31.
[10] 周小江,文中平,王占偉,等. 30%苯甲·吡唑酯不同濃度對防治柑橘炭疽病效果的影響[J]. 農業科技通訊,2022(7):164-165,192.
[11] 謝立. 70%丙森鋅可濕性粉劑防治柑橘炭疽病田間藥效試驗[J]. 南方園藝,2017,28(4):40-43.
(責任編輯:肖彥資)
收稿日期:2024-01-23
作者簡介:易君(1974—),女,湖南懷化市人,中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與示范工作。
通信作者:王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