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明
佐藤學教授提出的教育的三種眼光,恰如一幅豐富且細膩的畫卷,將教育的多維性和復雜性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三種眼光——螞蟻的眼光、蜻蜓的眼光、鳥的眼光,不僅象征著觀察教育的不同角度和深度,更隱喻著教育者應有的智慧和胸懷。
螞蟻的眼光:細微之處見真章。
“一葉落知天下秋。”螞蟻的眼光,在于其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在教育領域,這種眼光表現為對學生個體的深入了解。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他們的思想、情感、需求都各不相同。教育者的任務就是要像螞蟻一樣,細心地觀察每一個學生,發現他們的特點,然后因材施教,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螞蟻的眼光告訴我們,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在教育的細微之處,我們要具備耐心和細心,因為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只有持之以恒地觀察和引導,才能引領學生不斷成長。
蜻蜓的眼光:多角度觀察,全面理解。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蜻蜓的眼光,在于其能從多個角度觀察事物,從而獲得全面的認識。在教育領域,這種眼光要求教育者具備開放的思維和多元的視角。面對復雜多變的教育環境和學生群體,教育者需要跳出自己的思維定式,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尋找解決方案。
蜻蜓的眼光提醒我們,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家庭、學校、社會等多個方面,教育者需要具備包容和協作的精神,與家長、同事、社區等各方保持密切的溝通與合作,共同為學生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鳥的眼光:高瞻遠矚,規劃未來。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鳥的眼光,在于其能俯瞰大地,擁有寬廣的視野,看得見遠處。在教育領域,這種眼光表現為教育者的遠見卓識和戰略規劃能力。教育者需要站在時代的高度,審視教育的發展趨勢,制訂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
鳥的眼光啟迪我們,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教育者要有前瞻性思維和創新精神,不斷探索適合學生的方法和途徑。因為,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為他們提供持續的支持和幫助。
佐藤學教授提出的教育的三種眼光,為我們揭示了教育的多維性和復雜性。教育者應當具備這三種眼光,從不同的角度和層次去觀察和理解教育,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淼泉小學)